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书写.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5454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书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书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书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书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书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书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书写.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书写,小组成员:田陈锋 杨旭 张安,反应机理(也叫反应历程)是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变成产物所经历的全过程。包括试剂的进攻、反应中间体的形成、产物的形成。在表述反应机理时,必须指出电子的流向,并规定用箭头表示一对电子的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反应机理是根据很多实验事实总结后提出的,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能解释很多实验事实,并能预测反应的发生。如果发现新的实验事实无法用原有的反应机理来解释,就要提出新的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己成为有机结构理论的一部分。,本PPT就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常见的书写错误和书写技巧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我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反应机理常见的书写错误,(1)箭头的

2、指向.在化学反应中经常会伴随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会出现。箭头的起始部位与终止部位颠倒的问题.(2)被进攻中心的判断.同时含有两个以上反应中心时,确定哪个部位发生反应,容易出现错误.如1,3一二羰基化合物、乙酰乙酸乙酯等,由于存在烯醇式和酮式的互变,使其在化学反应历程中有两个反应活性中心,即碳负离子的碳和氧负离子的氧,究竟在哪个部位发生,容易出现错误.,又如化合物 中有多个反应中心可以被亲核试剂NaOEt进攻,究竟进攻哪个羰基或进行迈克尔加成,容易出现判断性错误.(3)不同介质进攻试剂的选择.在不同介质中进攻的试剂有所不同.如羰基在酸性介质中,像H20分子这样弱的亲核试剂也可以进攻;而在碱中,碳氧

3、双键只能接受较强亲核试剂的进攻.又如酯的碱性条件水解的反应机理,其进攻试剂应为OH负离子而不是H20.(4)SN1(单分子历程)与SN2(双分子历程)的判断.在书写卤代烃(或醇)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时,在判断反应机理是SN1反应历程还是SN2反应历程时常会混淆.,(5)忽略邻基参与作用.在亲核取代的反应中,离去基团的一位(或更加远的位置)上有一带有未共用电子对或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它们会参加反应,这就是邻基参与作用.邻基参与对亲核取代反应的速率和立体化学等都有很大影响,而有些在书写反应机理时常忽视邻基参与而导致书写错误.(6)重排反应的判断.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有重排反应发生.在做这类题的

4、时候常出现迁移基团的选择、电子云如何重新排布、什么情况下扩环(缩环)等错误.如预测下列反应产物,并写出反应机理。在书写时易出现的错误是:在哪产生碳正离子中间体;哪个基团迁移迁移之后电子云如何重新排布.,书写反应机理的技巧概括为:分析反应前后有机分子结构的变化和特点(包括立体化学),注意反应条件,如在什么介质中,是否有自由基的引发或光照,是否是周环反应等,从中找出合理的反应中间体,确定属于哪种类型.若碳干发生变化,说明有重排反应发生.掌握书写技巧可以避免书写反应机理时出现错误.,分以下几点讲解,(1)箭头的选择与指向问题.箭头起始于带负电荷的原子、孤电子对或成键电子对,而终止于带正电荷的原子、偶

5、极的正端或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即箭头起始于亲核部位,终止于亲电部位.(2)被进攻中心的判断.分析反应前后有机分子结构变化,判断被进攻中心.如写出下列反应机理解析:观察反应前后有机分子结构变化,产物一个为四元环,一个为六元环;进攻嗅的-C形成四元环,氧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溴的-C则形成六元环.碳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故正确的反应机理为:,(3)不同介质进攻试剂的选择.在酸中,不要用OH,OR一作为亲核试剂,需要上OH-,OR一时应先用H20,ROH进攻;在碱中,不要用H或H30正离子作进攻试剂,因为它们浓度很低,需要上H离子时,只能向溶剂分子或其它反应物夺取.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历程,不要随意出现碳负

6、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的历程,不要随意出现碳正离子.在酸中,羟基和羰基均可先质子化,这样有利于经基的离去和羰基的亲核加成.在酸中,羰基化合物可能成为烯醇式,在碱中可能成为烯醇式负离子(负电荷最好放在O上).,(4)SN1(单分子历程)与SN2(双分子历程)的判断.产物构型翻转为SN2;外消旋化、碳正离子重排为SN1.SN1历程:SN2历程:一步完成,发生瓦尔登翻转,构型改变为,(一对外消旋体),(5)邻基参与作用.如S_2_溴丙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100%保持构型的产物,说明在反应过程中有邻基参与作用,正确的反应机理为,如果没有考虑邻基参与作用,就不可能得到100%保持构型的产物,只能得到构

7、型翻转的(SN2)产物或外消旋产物(SN1).(6)重排反应的判断.在反应过程中如果出现基团的迁移、碳骨架变化、重建位移(官能团变化)、电子云重新排布、环的扩大与缩小等,说明有重排现象发生.若成环则形成五、六元环比较容易.如写出反应机理解析:在左边羟基所连的碳上产生的碳正离子中间体更稳定.对甲基苯基比甲基更易迁移.迁移之后碳正离子转移,继而变成氧正离子.,正确的反应机理为:,(7)当存在不止一个可能的机理时,最简单的可能是最好的.如写出下列反应机理显然,方法二更简练些.,通过研究有机反应历程,有助于我们把许多表面上看来完全不同的反应,通过反应历程关联起来;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善于分析在已知反应条件下,反应前后有机分子结构的变化和特点,从中找出合理的反应中间体,掌握书写反应机理的技巧,就能对于复杂的有机反应给出合理的机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