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56142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富春山居图,作品高33厘米,宽636.9厘米。作品距今有6百多年。,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1.黄公望的介绍2.黄公望的生平事件3.富春山居图解读4.黄公望的作品欣赏,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简介:生于南宋成淳五年(1269年),本姓陆,名坚,又名静坚,家住常熟子游巷,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十岁左右的时候过继给浙江永嘉人黄乐为养子。据传说,当时黄乐年已九十岁,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从此,陆坚便改姓换名为黄公望,字子久。后又取了大痴道人、一峰道人等别号。左图:黄公望半身像取自道光九年吴郡名贤图传赞刻本,为清代孔继尧绘,1、黄公望大约在四十岁后,才得到浙西廉访使徐

2、琰的引荐,担任浙西宪吏,管理田粮,2、黄公望的上司张闾,是个有名的贪官,元仁宗曾派他经理江南田粮,到江南后弄得民不聊生,盗贼四起,统治者不得不将他治罪,3、为此黄公望也遭到连累,被逮入狱。但不久获释离京南返。此次遭遇险丧性命,黄公望心灰意懒,便绝了仕途之望,开始了隐士生活,在松江一带卖卜为生。,4、他由同时代大画家、好友王蒙的介绍,获得了当时画坛名家赵孟頫的亲自指导,这时候黄公望已经五十岁了。,5、出于对现实的无奈,黄公望六十岁后加入了全真教,受到道学精深的大师金月岩的指导。过上了云游山水,探讨风水要略,渔樵闲话的生活。六十六岁时,并与张三丰、莫月、冷谦等道友交往,在苏州天德桥开设三教堂传道,

3、往来往于苏州、杭州等地。,2010年杭州富阳庙山坞发现一处八卦形墓地,推测古墓内的主人就是黄公望,因为这与志书记载和黄公望的道士身份甚为相符。墓地以八卦为形,墓葬在阳极鱼眼处。,富春山居图背景,黄公望79岁时来到富阳,感慨于这里的景色,并以富春江为背景为无用师和尚绘制了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的传奇:明朝末年 吴洪裕 焚烧殉葬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至抗日战争时期,剩山图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当时在浙江博物馆供职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得此消息,数次与吴湖帆商洽,吴湖帆终于同意割

4、爱。1956年,“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乾隆自1745年购得子明卷,到1799年去世,与这卷画亲密相伴长达54年,画上题满御题。,按藏家出价,以二千金留之,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此乃最后一跋,是时乾隆已退位,跋末钤有“太上皇帝”,富春山居图,图卷的艺术技巧分析,该图境界阔大,气势幽远。山峰多用披麻皴,表现江南丘陵的特征;平沙用淡墨勾勒,恰如其分地做到了文人画所推崇的“惜墨如金”审美要求。布局上:采用积树成林,垒石为山的方法。源于董、巨两家的演变与传承。黄公望把宋人的“高远”以“幽远”代之。宋画的构图,通常是由近景到远景层叠上升。富春山居图表现了秋初之时富春江两岸的景色。画

5、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都生动不断地展示了江南优美风光,富春山居图用笔利落,虽出于董源、巨然一派,但比之董、巨更简约,更少概念化,因而也就更详尽地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笔法既有湿笔披麻,另施长短干笔擦,在坡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浓淡迷朦的横点,逞足笔力,唯情是求。黄公望极注意层次感,前山后山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地自然消失。他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画作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合度。画面仅

6、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不用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使画面空白具有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这幅作品在元代文人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剩山图,富春山居图在当代的意义,2010年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的提问时,提出希望长期分隔两岸的黄公

7、望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能够早日团圆,并借此呼吁中华民族文化团圆。同年全国政协委员何水法在参加今年“两会”时,提交了一份提案,倡议让“分居”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能回归故里,合璧展示。,【名称】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年代】元代【简介】立轴,绢本,水墨,纵1172厘米,横55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绘高岭竞立,层岩峰起,丘壑娆峥,冻树萧瑟,是隆冬腊月,气候严寒的山区景象。图中山峦纯用空勾,淡墨渍染。水和天空用浓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皑皑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树用细笔勾描,树杆如“竹根”,树枝如“花霸”。用笔洗炼,构图新颖,平中寓险,风格雄奇。为黄氏晚年永墨山水画之杰作。,富春大岭图 纸本墨笔

8、 纵74.2 厘米 横3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富春,为黄公望最喜爱和多次表现的山水题材之一。图中描绘一座高耸兀立的富春大岭,山顶光洁明润,山腰石隙间树木茂盛。右侧绝壁幽涧,飞流直下,一桥悬空,连接左右两壁。左侧山腰上,一条山道在绝壁之间逶迤穿行,向山谷纵深方向延伸而去,路边山凹间树荫之下,数间客舍,掩映在山石之后。逶迤的山道,下临江面,江水平静,绕着绝壁缓缓流动。此作中山石画法简洁,枯笔淡墨,皴染有度。画面构景紧凑,疏密虚实,对比鲜明。山石虽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此奇中有平,乃画法最高境界。,黄公望籍贯之迷,历史文献关于黄公望籍贯的记载,有多种说法。大致有平阳、常熟、富阳、永嘉等说法。平阳之

9、外几说大致如下:1、常熟说 较早者有元末明初黄岩陶宗仪(1316-?)辍耕录(四库全书本,卷八)所记:黄子久散人公望,自号大痴,又号一峰,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继永嘉黄氏,颖悟明敏,博学强记,画山水宗董、巨,自成一家,可入逸品。2、富阳说明一统志(1461年成书)卷三十八:“黄公望,富阳人。”3、永嘉说 陶宗仪辍耕录已有黄公望,“本姓陆”,“继永嘉黄氏”之说。4.平阳说明万历间常熟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四库全书本)卷十四黄公望题梅花道人墨菜诗卷落款为“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时年八帙有一”。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江山幽兴图(纸本水墨)题款为“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戏写”。,黄公望生平,

10、黄公望出生之时是南宋政权末年,黄公望十一岁时,宋王朝彻底覆灭了。青年时代的公望本来还希望在政治上一展身手,投身仕途干一番大事业。事件一:黄公望大约在四十岁后,才得到浙西廉访使徐琰的引荐,担任浙西宪吏,管理田粮,黄公望的上司张闾,是个有名的贪官,元仁宗曾派他经理江南田粮,到江南后弄得民不聊生,盗贼四起,统治者不得不将他治罪,于延拈二年(1315年)九月逮捕入狱。为此黄公望也遭到连累,被逮入狱。但不久获释离京南返。此次遭遇险丧性命,黄公望心灰意懒,便绝了仕途之望,开始了隐士生活,在松江一带卖卜。虞山画志说:“每月夜、携瓶酒,坐湖桥,独饮清吟。酒罢,投掷水中,桥下殆满”。从这些记载中看出,黄公望从那时候起,便将自己身心融会在大自然和艺术中。他由同时代大画家、好友王蒙的介绍,获得了当时画坛名家赵孟頫的亲自指导,这时候黄公望已经五十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