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1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58371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1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1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1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1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1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1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1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1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电子数的关系,2原子轨道(1)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上各有1个原子轨道(2)p电子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 垂直(3)n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4)nf能级有7个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原子轨道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

2、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4)特例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1个电子的偏差因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p6和d10)、半充满(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或称原子结构简图)可表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和核内质子数,如.,(2)电子式可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如(3)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如K:1s22s22p63s23p64s1.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

3、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如K:Ar4s1.,(4)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图)每个方框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第二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如下图所示,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1元素周期表中每周期所含元素种数的变化规律,2周期表的分区与原子的价电子排布的关系,三、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1)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2)微粒半径比较在中学要求的范围内可按“三看”规律来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一看”电子层数: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

4、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3)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或同价态离子半径均增大阳离子半径小于对应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大于对应的原子半径,如r(Na)r(Cl)r(K)r(Ca2)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离子,核外电子数多的半径大,如r(Fe2)r(Fe3),r(Cu)r(Cu2),2电离能、电负性(1)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电离能是衡量气态原子失去电子难易程度的物理量,元素的电离能越小,表示

5、气态时越容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镁和铝相比,镁第一电离能大,磷与硫相比,磷第一电离能大,(2)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 小 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是: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因此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氟,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铯短周期元素中电负性最小的是钠,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用电负性

6、判断化学键的类型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3元素性质递变规律,4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例1有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结构、性质等信息如下表所述.,请根据表中信息填写:(1)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2)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离子半径:B_A(填“大于”或“小于”)(3)C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是_,其原子核外有_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为_轨道上的电子,其轨道呈_形,(4)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D的结构示意图

7、是_(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与D的氢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名师精析根据题中信息可推出:A为Na,B为Al,C为N,D为Cl.(1)N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2)B为Al,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第A族,Na与Al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Al3大于Na,故r(Al3)r(Na)(3)C为N,其电子排布图为,其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为p轨道上的电子,其轨道呈纺锤形,(4)D为Cl,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简化电子排布式为Ne3s23p5,Cl的结构示意图

8、为.(5)本题考查Al(OH)3分别与NaOH、盐酸反应的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Al(OH)33HCl=AlCl33H2O.,答案(1)1s22s22p63s1(2)第3周期第A族小于(3)(4)1s22s22p63s23p5或Ne3s23p5(5)NaOHAl(OH)3=NaAlO22H2O3HClAl(OH)3=AlCl33H2O,(1)书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时,常出现以下几种错误:违反泡利原理 违反洪特规则 违反洪特规则(2)当出现d轨道,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1)d放在ns前,如Fe:1s22s22p63s23p63d64s2书写正确;Fe:1s2

9、2s22p63s23p64s23d6书写错误(3)注意对比电子排布式,简化电子排布式,外围电子排布的区别与联系如Fe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64s2;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64s2;外围电子排布式:3d64s2.,1下列关于价电子构型为3s23p4的粒子描述正确的是()A它的元素符号为OB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C它可与H2生成液态化合物D其电子排布图为:1s 2s 2p3s 3p,解析:基态原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所以此元素为S元素,A、C错误,B正确D选项不符合洪特规则,答案:B,2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

10、空:(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2)B元素的1价离子和C元素的1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C的元素符号为_;(3)D元素的3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解析:(1)根据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两个电子,可推知该元素是氮元素,符号为N.(2)根据B、C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相同,可推知B为氯(Cl),C为钾(K)(3)

11、因D元素的3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可知D为铁元素(Fe),其基态原子的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推知E为铜(Cu),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答案:(1)N(2)1s22s22p63s23p5K(3)Fe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4)Cu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例2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A第一电离能I1是指气态原子X(g)处于基态时,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

12、的最低能量下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其中12号至17号元素的有关数据缺失),B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数值表示,该数值称为电负性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原子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通常形成共价键下表是某些元素的电负性值:,(1)认真分析A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推断NaAr元素中,Al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范围为_Al_(填元素符号);(2)从A图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_.(3)A图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周期_族;,(4

13、)根据对角线规则,Be、A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性质相似,它们都具有_性,其中Be(OH)2显示这种性质的离子方程式是_;(5)通过分析电负性值变化规律,确定Mg元素电负性值的最小范围_;,(6)请归纳元素的电负性和金属、非金属的关系是_;(7)从电负性角度,判断AlCl3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请说出理由(即写出判断的方法和结论)是_;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到的结论_.,名师精析(1)由信息所给的图可以看出,同周期的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而A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小于A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故NaAlMg.(2)从图中可看出同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逐渐减小(3)根据第一

14、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可以看出,图中所给元素中Rb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其位置为第5周期第A族(4)根据对角线规则,Al(OH)3与Be(OH)2性质相似,Be(OH)2应具有两性,根据Al(OH)3NaOH=NaAlO22H2O,Al(OH)33HCl=AlCl33H2O可以类似的写出Be(OH)2与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根据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可知,在同周期中电负性NaMgCa,最小范围应为0.931.57.(6)因电负性可以用来衡量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所以电负性越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强(7)Al

15、Cl3中Al与Cl的电负性差值为1.55,根据信息,电负性差值若小于1.7,则形成共价键,所以AlCl3为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以离子形式存在,可以导电,但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答案(1)NaMg(2)从上到下依次减小(3)第5A(4)两Be(OH)22H=Be22H2O,Be(OH)22OH=BeO 2H2O(5)0.931.57(6)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7)Al元素和Cl元素的电负性差值为1.551.7,所以形成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将氯化铝加热到熔融态,进行导电性实验,如果不导电,说明是共价化合物,电离能大小的比较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同周期从左到右有增

16、大趋势,但要注意第A族和第A族的反常,如BeB,MgAl;第A族和第A族的反常,如NO,PS.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减小,3(双选)X、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A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BX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CX的氧化性大于Y的氧化性D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的第一电离能,解析:根据“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X元素和Y元素的位置如图,即Y位于X的下一个周期,且X为非金属元素,Y为金属元素所以原子半径:XY;电负性:XY;氧化性:XY;第一电离能:XY.,答案:BC,4美国“海狼”号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铝钠合金作载热介质,下列关于Al、Na原子结构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lNaB第一电离能:AlNaC电负性:NaAlD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NaAl,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NaAl,电负性NaAl,Al基态原子为Ne3s23p1,Na基态原子为Ne3s1,故未成对电子数相等,答案:B,点击下图进入“针对训练 测与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