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63435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用户信息心理研究,本章内容,Page 1 of 62,7.1 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要点与方法,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要点,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一般方法,Page 2 of 62,7.1.1 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要点,(1)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三段模式 用户的信息心理过程是一个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以上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它们表现出固有的规律性。,Page 3 of 62,7.1.1 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要点,(2)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基本内容,Page 4 of 62,7.1.2 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一般方法,(1)设计研究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确定一定的信息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可以表现所要

2、研究的用户信息心理现象控制外部条件,确定外部条件与用户信息心理现象的关系确定用户信息心理现象的生理指标,揭示两者的关系对于研究中所获得的材料或数据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力图对矛盾材料作出解释或进一步研究对于研究得出的结论必须有充分的事实根据,避免任何研究者的主观臆断,Page 5 of 62,7.1.2 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一般方法,用户信息心理研究方法,观察法,评价法,模拟法,实验法,实验室试验法,自然实验法,个案法,内省法,(2)开展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方法,Page 6 of 6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信息心理现象在用户活动中的表现,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内省法和个案

3、法实验法是研究用户信息心理的主要方法。它的要点是,控制和改变外部条件,人为地使一定的信息心理现象发生模拟是一种类比,用模拟法研究心理现象称为“心理模拟”。通过机器模拟完全可以研究人类的各种心理活动评价法通过测量、测验、调查、访问、比较等方式进行心理测评,7.1.2 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一般方法,Page 7 of 62,7.2 用户对信息的认知过程,信息感知,信息注意,信息记忆,信息想象与思维,Page 8 of 62,7.2 用户对信息的认知过程,用户对信息的认知过程,想象与思维,注意,Page 9 of 62,7.2.1 信息感知,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用户对信息的接触便是“信息感知过程”

4、的开始,是吸收信息的第一步。信息作用于用户的感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器官),用户便产生对信息的直接反应,这种对信息个别属性的反应称之为信息感觉,而信息知觉则是对信息属性的整体反应。,Page 10 of 62,从感知出发的信息知觉,7.2.1 信息感知,Page 11 of 62,7.2.2 信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是指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集中是指控制心理活动,力求使认知的信息映象清晰。用户作为主体,吸收信息需要保持“注意”。,Page 12 of 62,信息注意的类型,7.2.2 信息注意,Page 13 of 62,无意注意

5、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表现为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不由自主地把感受活动指向这个刺激物,以求了解它。从生理机制上看,无意注意是定向探究反射。,7.2.2 信息注意,Page 14 of 62,7.2.2 信息注意,Page 15 of 6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的、具有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主体(人)意志的调节和支配。,7.2.2 信息注意,Page 16 of 62,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引起并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加深对活动任务的理解,组织好主体活动,7.2.2 信息注意,Page 17 of

6、 62,有意后注意 在从事某一职业工作的过程中,主体对某些方面的职业性兴趣往往需要一定努力才能培养和形成,这需要主观意志。但在一段时间后,主体可能产生对这些方面的职业心理习惯,这时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保持其注意力,这就是有意后注意。在用户对信息的注意中,信息意识的培养是对专业信息有意后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7.2.2 信息注意,Page 18 of 62,注意的品质指标与描述,7.2.2 信息注意,Page 19 of 62,7.2.3 信息记忆,记忆功能与类型,Page 20 of 62,信息记忆的心理品质,记忆的广度,记忆的速度,记忆的准确度,记忆的深度,记忆的持久性,信息记忆的心理品质

7、,7.2.3 信息记忆,Page 21 of 62,7.2.4 信息想象与思维,(1)信息想象信息想像是在人脑中利用原有知识作用于所接受的信息,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主体对信息的想像是理解信息的重要方面,是在现实信息刺激下主体头脑对旧形象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信息想象区分为再建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着不同类型想象的组合问题,以及通过想象引发思维的问题。,Page 22 of 62,信息想象的个体差异,想象的个 体差异,想象中起主导作用的表象差异,想象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表象改造深度的差异,想象实践的差异,7.2.4 信息想象与思维,Page 23 of 62,(2)信息

8、思维及其实现机制,7.2.4 信息想象与思维,Page 24 of 62,7.2.4 信息想象与思维,Page 25 of 62,7.3 用户的信息意识,用户对信息的反应,用户的信息意识的形成与作用,Page 26 of 62,7.3.1 用户对信息的反应,用户对信息的反应,积极对待,迅速产生反应,无反应,消极对待,立即产生反应,(1)用户对信息的反应,Page 27 of 62,“零”级,“低”级,“中”级,“高”级,7.3.1 用户对信息的反应,(2)用户反应基础上的信息的吸收,“特”级,Page 28 of 62,7.3.1 用户对信息的反应,用户对信息的零级吸收表示用户没有吸收信息。其

9、特征是用户对信息漠不关心,这类信息往往通过被动的方式或偶然的机会传给用户用户对信息的低级吸收表明用户想让信息与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但出于种种原因,仅仅是想法或作出某些轻微的反应而已用户对信息的中级吸收表明用户在考虑信息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寻求必要的关联信息,并力求消化它。其总的特征是用户积极对待信息,外观上呈极其关心的状态。,Page 29 of 62,7.3.1 用户对信息的反应,用户对信息的高级吸收表明用户对信息关心,并迅速作出反应。总的说来,用户在行动中依赖于信息,并力求较快地利用此项信息用户对信息的特级吸收表明用户与信息高度相关。其特征是,用户对信息的反应异常迅速,十分理解信息的内容

10、及其影响,因而对信息吸收快,Page 30 of 62,7.3.1 用户对信息的反应,区别,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联系,(3)用户信息反应中的情绪和情感,情绪在强度上比情感要强一些,且常常伴随主体生理上的变化;情感则不太明显。,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都是主体的需要,情绪和情感相互影响,共同反映主体的某一需求特征。,Page 31 of 62,情绪和情感两极性,强和度,激动和平静,积极的或增力的,消极的或减力的,紧张和松弛的,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性质,7.3.1 用户对信息的反应,Page 32 of 62,7.3.1 用户对信息的反应,制约用户的情绪和情感的因素,用户的生理机制,社会历史因素,对环境事件

11、的认知,Page 33 of 62,7.3.2 用户信息意识的形成与作用,用户信息意识的形成是以信息实践为基础的,通过用户的信息反应形成与认知和情感相联系的自觉的理性态度和行为方式。就信息活动而言,是以认知为基础,受意识支配,在意志支配下的有目的的信息活动。(1)形成与关联作用意志行为所趋向的目的,实现目的所选择的途径、方式和方法等,只有当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客观规律时,才有可能在意志行动进行过程中,离不开用户信息意识的驱动,从而影响注意、观察、思维过程意志反过来又促使认知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使认知更广泛更深入,从而优化信息意识,Page 34 of 62,7.3.2 用户的信息意识的形成

12、与作用,(2)信息意识支配下的意志行为特征表现,Page 35 of 62,7.3.2 用户的信息意识的形成与作用,Page 36 of 62,7.4 用户个体信息心理研究,用户个体的能力,用户个体的气质和性格,Page 37 of 62,7.4.1 用户个体的能力,1,2,(1)用户信息能力与能力结构用户个体的能力是影响个性信息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活动的快慢、难易和巩固程度。信息活动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它要求用户具备多种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Page 38 of 62,7.4.1 用户个体的能力,1

13、,2,(2)基于基尔福特“智慧结构”理论的信息能力结构分析,Page 39 of 62,7.4.1 用户个体的能力,(3)信息能力的测定,Page 40 of 62,7.4.1 用户个体的能力,个体能力,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4)个体能力的差异表现,个别类型差异表现在信息活动中,即为不同用户通过能力的不同结合力图吸收相同的信息。,人的一切活动方式都以某种形式影响着能力的水平,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这些心理特征在活动中的完善结合。,能力发展上的差异表现在智力发展的早晚上。由于个体的差别,在能力发展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Page 41 of 62,7.4.1 用户个体的

14、能力,(5)影响能力形成和发挥因素,先天自然素质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实践因素其它个性心理特征,Page 42 of 62,7.4.2 用户个体的气质和性格,1,2,(1)气质 气质是一个人在感情发生的速度、强度等方面的外部表现,以及活动灵活性上的综合特点。气质也是组成人的个性心理的关于活动力方面的要素,是人所固有的。人的气质每时每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信息行为。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集中和指向,决定了人的气质。因为高级神经活动具有高度可塑性,所以人的气质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变化的。,Page 43 of 62,7.4.2 用户个体的气质和性格,(2)性格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

15、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的心理构成,是个性的重要方面。性格的形成过程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就生理机制而言,性格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也是脑的机能体现。,Page 44 of 62,7.4.2 用户个体的气质和性格,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构成个性心理特征。它们是在人的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性格复杂的心理构成决定了它的多种心理特征。,Page 45 of 62,7.5 用户团体信息心理研究,用户团体的信息心理分析,团体用户心理差异分析,Page 46 of 62,7.5.1 用户团体信息心理分析,(1)用户团体的心理特征表现,Page 47 of 62,7.5.1

16、 用户团体信息心理分析,(2)团体中个体的心理状态的特殊性,团体中个体的心理状态的特殊性与自由个体的心理状态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其特殊性表现在,Page 48 of 62,7.5.2 团体用户心理差异分析,(1)影响团体用户的因素变项,独立变项可由外界改变的因素,中间变项团体的心理过程,从属变项团体的需求的满足,Page 49 of 62,7.5.2 团体用户心理差异分析,三种变项之间的关系,如下图:,中间变量 团体作风 团体士气 团体中个体 能力的发挥,从属变量 团体的工作 效益 团体中个体 需求满足,独立变量结 团体(集体)大小构 团体特点(民主、不变 民主、合作、竞争)因 成员特点(动机、

17、能力 团体内沟通途径 工 工作性质、内容作 工作难度变 完成工作限期因 环 工作条件、环境境 团体的社会地位变 团体的社会关系因,Page 50 of 62,7.5.2 团体用户心理差异分析,(2)团体用户的心理差异 在团体用户中,不同类型和职业的用户表现的信息心理特征是不同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各类团体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Page 51 of 62,7.5.2 团体用户心理差异分析,对团体信息心理的影响,Page 52 of 62,7.6 用户信息心理行为分析,用户的信息行为及其特征,用户心理行为控制机制,Page 53 of 62,7.6.1 用户的信息行为及其特征,(1)用

18、户的信息行为 信息行为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系指主体为了满足某一特定的信息需求(如科研、生产、管理等活动中的信息需求),在外部作用刺激下表现出的获取、查寻、交流、传播、吸收、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行为。信息行为一般可分为信息工作人员行为和信息用户行为。,Page 54 of 62,7.6.1用户的信息行为及其特征,用户信息行为特征,信息行为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因而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加以研究,信息行为始终伴随着人的主体工作而发生,研究信息行为应与研究主体工作行为相结合,信息行为由信息心理活动决定,因而可以利用心理学理论方法研究信息心理行为规律,信息行为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主动行为,对人的信息行为可以从

19、总体上控制和优化,(2)用户信息行为特征,Page 55 of 62,7.6.1用户的信息行为及其特征,1,2,(3)用户信息行为的引发与心理行为规律 用户的信息心理和信息行为的联系可以用以下图直观地表达:,Page 56 of 62,7.6.1用户的信息行为及其特征,1,2,用户的信息心理-行为规律,Page 57 of 62,7.6.2 用户心理行为控制机制,1,2,(1)内驱力理论 心理学家希尔加(Hilgard)在赫尔(Hill)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驱力理论,用于解释生物控制现象。在用户信息决策中,内驱力是由用户不断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信息内力,即现在的决策取决于用户过去接受刺激

20、后所产生的结果。如果用ER表示用户的反应潜力或行为,HR表示用户反应的习惯强度,D表示内驱力,V表示信息刺激,K表示诱因动机,则有:,Page 58 of 62,7.6.2 用户心理行为控制机制,1,2,(2)诱发力期望论 心理学家弗雷姆(Vroom)创立了人类的动机作用理论。他将某个人要采取某种行为的内力看作是外界诱发的结果,称某诱发力作用结果。在诱发力作用下,人们产生完成某一工作的期望和行动。其行为由期望的成果所控制,并与个体因素有关,具体表现为:,式中,j=1,2,n;i=n+1,m;fi0;Fi为产生i行为的力;Eij为i行为由j成果引发所产生的期望强度(0Eij1);Vj为j成果所产

21、生的诱发力。,Page 59 of 62,7.6.2 用户心理行为控制机制,1,2,(3)用户行为的提前控制 在开展用户服务工作中,时常要预测用户未来的行为,从而实现提前控制,以便于有目的地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或对用户进行管理。这一控制的机理是控制外部刺激,调节内部作用。如下图:,x1 x2 x3,Page 60 of 62,提前控制原理图,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信息心理?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要点?2.设计用户信息心理研究方法的原则有哪些?研究方法如何?3.什么叫信息感知、信息注意、信息想象与思维?4.注意分为哪几种?注意的品质指标有哪些?5.解释:信息意识、信息意志、信息兴趣、信息情绪与情感。,Page 61 of 62,6.什么是信息能力?人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人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哪些?其作用如何?8.用户团体信息心理的特征的主要表现?处于团体中的个体,其心理状态具有哪些特征?9.怎样进行团体用户信息心理研究?10.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如何?用户信息心理行为过程如何?如何利用“内驱力理论”控制用户的信息行为?,复习思考题,Page 62 of 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