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说郁达夫.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6503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小说郁达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代小说郁达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代小说郁达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代小说郁达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代小说郁达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代小说郁达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小说郁达夫.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年代小说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我抒情小说,社会背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期,几千年来被奉为正统的旧秩序、道德观念被颠覆,新的秩序、观念和道德标准尚未建立,“五四”思想启蒙者大多数以西方文学作品及文艺学、哲学理论作为批判现存社会、探询社会出路的武器。外国小说和理论的输入也促进了“五四”新小说的发生、发展。,五四“问题小说”,一、问题小说及其出现。问题小说(19191923年)是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主要的问题小说作家:新潮上的罗家伦、汪敬熙、杨振声;文学研究会的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1.问题小说的概念与内容: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

2、、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以谓之“问题小说”。其表现和思考的主要是“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核心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等社会问题,还涉及民众疾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等。,2.问题小说出现的原因。A.是五四新旧更替时代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重估一切价值”,对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探索与追寻。B.是当时作家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作用的结果;“我做小说的目的,只是要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才想去改良。”(冰心),C.受到欧洲、俄国等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文学的深刻影

3、响。“易卜生的问题剧”、娜拉所提出的个性解放与妇女解放问题;托尔斯泰的“为人生”“主义的写实主义”,俄国文学是“提出问题的文学”(高尔基)。,二、问题小说的创作:1.冰心“爱的哲学”。是五四运动“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我只想把我所看到听到的种种问题,用小说的形式写了出来”。,A.前期:暴露和批判社会种种弊病。两个家庭(1919年,处女作):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家庭培育出来的女子两种绝然不同的命运;斯人独憔悴:具有时代意义的父与

4、子的冲突;去国:“祖国呵!不是我英士弃绝你,乃是你弃绝我英士了呵!”最后的安息:控诉童养媳制度的罪恶,翠儿勤劳聪明,朴实可爱却备受婆婆的虐待和折磨而含冤死去;“慈怜温蔼”、天使般的惠姑抚慰她使之宁静愉快地走向极乐世界。,但冰心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很深刻,态度也不是很激烈,冲突是平缓的,人物也是很软弱的。冰心具有“不偏不激的中庸思想”,“极端派的思想,她是不喜欢的”,其人物是一些“软脊骨的人”。茅盾论冰心,B.后期:“慰安”身份与“爱的哲学”。试图安慰青年的苦闷、忧伤心灵,并力图回答、解决问题,转向“开药方”。超人(1921年):何彬(“爱和怜悯都是恶”),禄儿的母亲使他悟到“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

5、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爱的哲学”战胜了“恨的哲学”。后来有悟 小说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小说形象苍白、说教太重,损害了艺术感染力。,2.王统照:“美”与“爱”的魔力与虚幻“剑三是对于人生问题下功夫的。他以为人生应该美化,美为人生的必要,是人类生活的第二生命。”瞿世英序 在王统照看来,人们的生活是一个美好的乐园,却总是遭到外界突来的恶势力的粗暴破坏,甚至完全毁灭。,沉思:爱与美化身的琼逸,献身艺术作模特,以艺术为媒介来给人生以快乐和光明,却被人误解、反对和干涉,甚至想被占有,使其陷入沉思。微笑:从正面揭示美和爱的伟大。监狱中一个女犯人的“微

6、笑”使一个青年小偷转变为一个“有智识的工人”。带有美丽和虚幻的色彩,“从空想中设境或安排人物”,缺乏现实力量。,3.许地山:异域的宗教奇葩文学研究会中风格独异的作家。被郑振铎誉为“一朵绚丽耀眼的奇花”。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诡异的浪漫情调。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集辍网劳蛛等。用佛教的“出世”观点和基督教的“博爱”学说来接到有关的“人生问题”。“生本不乐”宗教净化心灵自我解脱。,辍网劳蛛:尚洁在现实中大彻大悟、安之若素。把自己的命运比作蜘蛛的网,“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得失随缘、逆来顺受的宿命论式人生哲学;异乎寻常的坚强性格与生活意志,佛教的忍让和基督的博爱。,命命鸟:

7、在尘世难以实现的爱情用平静地双双赴水殉情来实现;(缅甸的仰光)枯杨生花:一对年轻时的情人,40年后再度相逢而旧情萌发。传奇的情节、异域的氛围、瑰丽的语言“香艳”“鲜红嫩绿”(茅盾落花生论)“奢侈的”“贵族的”(沈从文论落花生):,4.叶绍钧: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文学研究会创作最有成绩的作家,五四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美学追求:始终把艺术视角对准平凡的下层人的生活,注意倾听平淡庸俗、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的声音,从中发现“深浓和非常”的意义。平凡的人生故事、平凡的小人物(贫困卑贱的教员、小市民、学生和农民),这也是一个人?(一生):“伊”、“卖掉”、“牛”,农家妇女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

8、提出如何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争取“人”的地位与权利的问题。,小市民和小知识分子题材:“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一集导言,A.对小市民的无聊、庸俗生活现象的讽刺与批判。(灰色、庸俗、苟安的国民性痼疾)一个朋友:把结婚、生子、娶儿媳妇当作人生的全部,身上只有传种接代的生物要求,而毫无远大高尚的生活理想。隔膜:客厅里无聊的寒暄、酒席上虚伪的礼节、茶馆里污浊的空气,揭示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隔膜与互相敷衍的痛苦。,B.小知识分子(尤其是小学教员):一是卑琐、庸俗型: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精明(庸俗、愚蠢

9、)、苟且(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是非不分)、自私、疑惧。喜剧色彩。五四“灰色人生”得代表作。,二是正直、理想型:倪焕之:倪焕之。纯洁、热情、高境界、大理想。向外追求:理想的教育救国;向内追求:理想家庭、新女性(妻子、恋人、同志的统一)。理想却在现实中不断修正和扭曲,结果和初衷产生了啼笑皆非的距离。跳出小圈子,走向社会,走向革命。大革命的失败完全摧毁了他的精神支柱和生存信念,而倒在失望与幻灭中。,“把一篇小说安放在近十年的历史过程中的,不能不说这是第一部;而有意地要表示一个人一个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地受十年来时代的壮潮所激荡,怎样地从乡村到都市,从埋头教育到群众运动,从自由主义到集

10、团主义,这倪焕之也不能不说是第一部。这两点上,倪焕之是值得赞美的。”茅盾读,三、问题小说的缺失与不足:1.忽略了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氛围渲染和形式等文学要素,小说的社会认识价值超过甚至损害了其文艺审美价值;2.小说过重的哲理色彩和理性深度,有图解观念的创作形式,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3.缺乏现实的生活基础,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存在明显的主观臆想和向壁虚构的成分,影响了作品的感染力。,五四乡土写实小说,一、五四“乡土小说”概说。1923年前后,“问题小说”逐渐衰落,乡土写实小说则陆续出现,并在1926年前后达到高潮。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主要的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台静农、许杰

11、、许钦文、彭家煌、蹇先艾等。这些青年作家大多寄居北京,效法并继承了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先后涉足“乡土”,展示中国乡村的变故、愚昧和落后,进而对“乡土中国”进行批判。,何为“乡土小说”?指以故乡农村和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蹇先艾叙述过的贵州,裴文中关心的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文学这以方面来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因此也只见隐现着乡愁。”。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乡土小说”出现的原因。周作人:地方与文艺“乡土艺术”,张扬“风土的力”,主张“国民性,地方性与个性”统一

12、。基本特点:a.对故乡衰败景象的慨叹和人民苦难命运的同情;b.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并强烈而理性地对愚昧、野蛮、落后的习俗予以批判;c.注重对人物心理和场景氛围的渲染与营造。,二、五四“乡土小说”创作:1.王鲁彦(19021944),浙江镇海人。原名王衡,仿效鲁迅而取笔名鲁彦。鲁迅曾称其为“吾家 彦弟”。,柚子:军阀视人命为草芥,围观者麻木、冷漠。“湖南的柚子呀,湖南的人头呀!”“这么便宜的湖南的柚子呀!”。作者由变态的愤怒和不平转而为尖刻的讥讽,黑色幽默与荒诞感。菊英的出嫁:浙东旧俗“冥婚”。为阴间女儿的幸福,物色女婿,置办嫁妆,举行体面而排场的婚礼。农村的愚昧与慈母的爱心。黄金:在一个金钱关

13、系笼罩的炎凉世界里,陈四桥的“如史伯伯”这个安安稳稳的小康人家却在势利的村风中被播弄得摇摇晃晃。作者从钱眼里观世窥人。,“陈四桥人的性格”:“你有钱了,他们都来了,对神似的恭你;你穷了,他们转过去,冷笑你,诽谤你,尽力地欺骗你,没有一点人心。”“乡村小资产阶级的心理,和乡村的原始式的冷酷,表现在这篇黄金里的,在文坛上,似乎尚不多见。作者的描写手腕,和锐敏的感觉,至少就黄金而言,是值得赞赏的”,并希望鲁彦“用他的锐敏的感觉取描写乡村小资产阶级,把他的canvas扩展开来,那么,一定还有更好的成绩。”方璧王鲁彦论(1928年1月小说月报),2.台静农(19031990)安徽霍丘人。鲁迅在中国新文学

14、大系 小说二集中将之殿后,并收录有天二哥红灯新坟蚯蚓们四篇,称其小说集地之子为“优秀之作”。“要在他的作品里吸取伟大的欢欣,诚然是不容易的,但他却贡献了文艺;而且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都会的明暗的那时候,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更勤于这作者的了。”,1926年,他将文坛对鲁迅的评论结集为关于鲁迅及其著作,认为鲁迅所表现出的战斗精神“是必须的,新的中国就要在这里出现”,“我爱这种精神,这也是我集印这本书的主要原因”。师承鲁迅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满腔悲愤和同情,写出了宗法制度对乡村底层的精神统治,血与肉,生与死。“人间的酸辛和凄楚”,“用我的心细细地写出”(地之子 后记)。

15、他笔下的人间,闭塞、冷灰、残酷、阴森。“卖妻”“典妻”“冲喜”“殡葬”“超渡”等陋习。,典妻:蚯蚓们农民李小以四十串的代价卖掉妻子;负伤者吴大郎妻子被乡绅霸占,脚被砍伤,自己反被关押,警察逼他画押卖妻。冲喜:烛焰聪慧而美丽的少女翠儿被怜爱她的父母以“女儿毕竟是人家人”为由,把她嫁到夫家“冲喜”。夫为妻纲的宗法制度下女性价值的荡然无存。兵(匪)乱:新坟:守寡的四太太,理想是男婚女嫁。一场兵变,带走了她的一切,沦为乞丐,神经错乱,在紊乱、虚幻中寻找幸福,“女儿嫁了,媳妇娶了”。,二十年代,中国小说家能够将旧社会的病态这样深刻地描绘出来的,鲁迅之外,台静农是最成功的一位。”刘以鬯台静农的短篇小说阴冷

16、、残酷的语言风格。,3.许钦文(18971984)浙江绍兴人。鲁迅“是我的私淑老师。我可以算作他的私淑弟子”(中的我 伴游杭州)“我常以为在描写乡村生活上,作者不及我,在青年心理上,我写不过作者;但我又常常怀疑是感情作用”,“许钦文自名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鲁迅语),鼻涕阿二:二胎女菊花受一切人的歧视。在家中如同奴婢在女校,因恋爱被鄙视为“贱小娘”种田的丈夫死后,被卖给钱师爷做妾争宠而得宠,成为风雨人物又被新相好所排挤,死后一切希望(在师爷的牌位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落空。“松村底习惯上明明有着这一条:有力的就是有道理的”,“大家都因为她石鼻涕阿

17、二,所以她又供人差遣的义务的”,“是鼻涕阿二么?她怎么会好呢?”宗法制导致农村妇女:“歧视畸形毁灭”悲剧。,4.许杰(19011993)浙江天台人。好胜斗狠、放荡不羁、执迷不悟、敢于路面的人物惨雾:以少女秋英的眼光看待玉湖、环溪两村的械斗,残酷血腥的火拼场面,恐怖紧张的气氛,新妇“香桂”的悲伤。私有观念、野蛮好斗的民风相结合所造成的悲剧。赌徒吉顺:县城的赌场、农村中的华堂与陋室,揭示了受金钱魅力和都市罪恶所影响的乡民心灵的变态与堕落。“我还是疗救自己吧至少自己是可以安适的,快乐的过去”,典子。,5.蹇先艾(19061994)贵州遵义人。水葬:民国年间,文明的桐村尚有对小偷骆毛处以“水葬”的酷刑

18、。而骆毛的母亲海望眼欲穿地盼儿子归来,村人却向她封锁了消息,麻木的精神与野蛮的乡俗相结合制造了一幕悲剧。,6.彭家煌(1898-1933)湖南湘阴人。“彭家煌的独特的作风在怂恿里已经圆熟。这时候他的态度是纯客观的。在这几乎称得上是中篇的怂恿内,他写出朴质善良的一对夫妇夹在土财主和破靴党之间,怎样被播弄而串了一出悲喜剧。浓厚的地方色彩,活泼的带着土音的对话,紧张的动作,多样的人物,错综的故事的发展,都使得这一篇小说成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一集导言怂恿:围绕肉猪买卖,展现一个恶霸豪绅当道的乡村社会,暴露了他们的凶恶、阴险和鱼肉百姓。裕丰肉店政屏牛七。,三、五四乡土小

19、说的意义。1.突破了写知识青年的狭小天地,拓展了五四小说的题材领域;2.改变了“问题小说”创作上的流弊,在人物、场面、细节描写上强化了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3.标志着新文学作家关注目光的转向:转向社会、转向农民、转向客观写实,加强和巩固了现实主义在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参考书目鲁 迅: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严家炎: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一);费孝通:乡土中国。,自我抒情小说,一、自我抒情小说概说:1.界定:通过塑造一个“自我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来着重抒发作家强烈的主观情感,并以情感来打动读者的小说。其美学追求为“主情主义”(郭沫若)。主要作家:郁达夫、郭沫若、倪贻德、陶晶孙、冯沅君等。

20、,2.产生背景:五四新旧交替的时代造成了青春情绪的激荡;个人主义思想的传播和作家个性意识的增强;西方浪漫主义“主情文学”的影响。,3、自我抒情派小说的艺术特点a、带有浓厚的自叙传的特点,侧重自我表现,主观抒情。b、侧重作家内心情感、心态的深入表现和开掘。c、创作手法上以浪漫主义为主,兼采现代主义技巧,如写梦、写潜意识。d、受西方和日本文学影响。,第五讲 自我抒情小说,郁 达 夫,从强烈感伤的“自叙传”到沉静淡泊的散文化。,三十年代,郁达夫对美国友人史沫特莱说过:“Im not a fighter,but only a writer(我不是一名战士,我只是一个作家),但事实证明,郁达夫既是一个作

21、家,也是一个战士。,情节单纯自然朴素情感真挚,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受日本“私小说”影响较大,作品不以情节见长,疏于结构安排而擅长心理和情绪的宣泄。充满感伤情调,笔调自然,语言清新,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郁达夫的小说充满感伤情调,笔调自然,语言清新,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积极与消极,希望与失望,健康与病态,明朗与晦暗紧紧胶着在一起。,沉沦茑萝集达夫游记等12卷本郁达夫文集,沉沦是郁达夫的第一个小说集,也是新文学运动以来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1、郁达夫与创造社 新文学开始之初,各种文学社团蜂起。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是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两个文学团体。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中坚

22、力量。,2、创造社概况:创造社是文学研究会之后影响最大的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6月在日本成立,主要成员是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方吾、田汉等,都是当时在日的留学生,先后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文化批判等。1929年2月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3、创作特点 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义1925年为界限。前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后期发生分化,一些作家提倡革命文学。,接受了欧洲的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给创造社以影响。,从总体上说,创造社作家的创作方法兼具浪漫主

23、义和现代主义。侧重表现自我,尊重作家个性,长于抒情而不注重对客观生活做细致的描摹。,在叙事方式上,多采用第一人称,作品有自叙传色彩。创造社较早接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为我国现代派的发展开了先河。,沉沦1.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2.内容(略)3.反响:“郁达夫热”时代病“零余者”弱国子民的强烈情结,与五四退潮后青年一代普遍存在的精神失落和经济、婚恋苦闷相呼应。,“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想了。

24、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得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郭沫若论郁达夫“郁达夫的作品又喜欢尽量地表现自身的丑恶,又给了颓废淫猥的中国人一个初次在镜子里窥见自己容颜的惊喜。”苏雪林郁达夫及其作品,郁达夫小说中的苦闷:1.“生”的苦闷:主人公大多或求学、或失业,流浪漂泊,生活困顿,处于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境地,靠卖文、卖书或典当度日。银灰色的死典卖亡妻的戒指和旧书;茑萝行经常失业、无力养家,害得妻子投河自杀;春风沉醉的晚上到处搬家、靠稿费添置衣服;零余者“袋里没钱,心头多恨”。,2.“性”的苦闷:“性欲和死,是人生的两个根本问题,所以以这两者为题材的作品,其偏爱价值比一般其他作品更大。”(郁达夫

25、敝帚集 文艺鉴赏上的偏爱价值)人的合理要求和本能欲望被压抑,而导致同性恋、性病态、自戕自虐甚至是自杀。,人物在性的问题上所感受到的巨大压抑和苦闷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性是小说人物走向沉沦、变态的核心线索。性是郁达夫小说艺术价值的重要载体。没有了性,也就没有了性之美、性之雅或性之苦、性之痛。性是郁达夫小说不可缺少的筋骨,小说通过性的沉沦,写出了人的沉沦、人性的沉沦。,郁达夫在作品中大胆的展示“性的苦闷”,抒写人的本能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是在个性解放的意义上来肯定人的感性要求和本能欲望,是对封建禁欲主义和虚伪的传统道德以及国人矫饰习气的强烈冲击,渴望人的合理欲望、人的生命意识得到满足和实现。,3.

26、“社会”的苦闷:表现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春风沉醉的晚上的烟厂女工生活:“早晨七点钟起,晚上六点钟止,中上休息一个钟头,每天一共要作十个钟头,少作一点钟就要扣钱的。”薄奠中人力车夫的贫苦与早衰:“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五十多岁的光景,但他自己说今年只有四十二岁。”“他说洋价涨了一个铜子,而煤米油盐,都要涨一倍。洋车出租的东家特别狡诈”,四、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在我的一辈子里面,我老是发觉我的位置给人家占去了”“我就像轮子里面的松鼠那样打转。”屠格涅夫零余者日记“在许许多多的古今大小的外国作家里,我觉得最可爱,最熟悉,同他的作品交往得最久而不会生厌的,便是屠格涅夫。”郁达夫屠格涅夫的问

27、世以前,1.“零余者”的基本特性:具有某些现代意识和特异的个性以及过人的才华,而不被社会所容,被抛出了原来社会的既定轨道;性格较为软弱,意志不坚定,对社会无力反抗,在社会上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因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与无所归依感。,“妻子我不去娶,别人会去娶;儿子我不去生,别人会去生;国家我不去救,别人会去救。于家庭;于社会;于祖国,我便是一个十足的零余者”(零余者);“人类中最不幸最孤独的一个”,“我是四海一身,落落寂寂,同枯燥的电杆一样,光泽泽的在寒风灰土里冷颤”,“这半边剪刀,物件虽是物件,然而因为中心点已经失掉,用处是完全没有的”(十一月初三);,“质夫知道他若把精神振刷一下,放声求

28、里的呼声,或者也还可以从目下的状态里逃出来,但是他既无这样的毅力,也无这样的心愿。他的状态好像是在静止的江水里浮着的一只小小的孤船。那孤船上没有舵工,也没有风帆,只是随了水面下的潮流在那里缓缓的浮动。若进一步来讲一句流行的话,他目下的心理状态就同“舆勃洛摩夫”的麻木状态一样。”(怀乡病者)“一个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于人无损的零余者”,“天性卑怯,从小害着自卑狂,在这样的社会上,谅来也没有我的位置了”(茑萝行);,3.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分析:身份(低下):弱国子民的留学生、畸形都市的落魄文人、生活在水平线以下的清苦教师、沦落到贫民窟中的失业者、流浪者。性格(对立矛盾与灵肉冲突):慷慨激昂又软弱无能

29、,热爱生活又逃避生活,积极向上又消极隐退,愤世嫉俗又随波逐流,追求美好的爱情却又渴望满足一时的性欲,自负多才又自轻自贱。,生活状态:神经纤细敏感,情绪起伏不定,沉溺酒色,放浪形骸,或遁行山水,拥抱大自然,或自虐、自戕、自杀。精神状态:同社会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戕,也不愿与污浊势力同流合污。不断反省、拷问自我,结果是灰心绝望,颓唐堕落,沉沦下坠。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是“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是遭到社会现实的挤压而无力把我自己命运的小人物,而用畸形变态的方式来对抗社会。,五、与日本“私小说”的关系。“私小说”是日本近代小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作家的身边琐事为题材,大胆地描写灵与肉

30、的冲突。19211926年间,风靡日本。代表作家作品有:田山花袋棉被(私小说之鼻祖);葛西善蔵(“看了葛的小说二短篇,感佩得了不得”)佐藤春天(“在日本现代的小说家中,我所最崇拜的是佐藤春天了。他的作品中的第一篇要推他的出世作病了的蔷薇即田园的忧郁了”)。,郁达夫突破了“私小说”多写身边琐事的局限,结合时代精神,加以创造性发展。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得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灵与肉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六、郁达夫小说的特征:“郁氏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都是一贯的,那就是所谓性欲的问题。”“此外,则自我主义、

31、感伤主义和颓废色彩,也是构成郁氏作品的原素。”苏雪林郁达夫及其作品(出自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1.着重表现自我,具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起初就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将来大约也是不会变的。我觉得作者的生活,应该和作者的艺术,紧抱在一块,作品里的自我主义是决不能丧失的。”,艺术化的自我:“我”,“他”,Y,伊文,黄仲则,于质夫,文朴等主人公,他们飘泊身世、不幸的遭遇、感伤的性情,苦闷的情怀,都直接取材于作家本人的经历、遭遇和心情,并基本与作者的生活轨迹相吻合,是作者的一种艺术外化(自叙传并不

32、等于自传)。“除了作家的之外,实在另外也并没有比此再真切的事情”,“只想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来,以求世人能够了解我内心的苦闷就对了。”,2.着重宣泄情感,具有感伤的抒情格调;为了抒情的需要,作家忽略了小说人物的刻画、情节、结构完整;萧索枯败的自然风景;浓烈的悲剧色彩;感伤的艺术境界;感伤、病态、畸形、颓废的美学追求。,自我形象(时代“受伤的孩子”)。性的苦闷、青春的伤感、弱国子民的自卑。孤独、敏感、脆弱、自卑、内省、正义感、同情心,愤世嫉俗;(传统文人)感伤、忧郁、空虚、自恋、颓废、沉沦、自虐、堕落;(西方颓废派,decadence.)热爱大自然,逃避,归隐,疗伤。(儿时经历、自然主义、私小

33、说),3.着重心理剖析,开掘灵魂深层。潜意识、性心理、变态心理;自由联想,时空跳跃、倒错、交叉。作家毫不忌讳自己的弱点,毫不回避自己的创伤,而乐意于自我暴露,大胆的展示自我灵魂最隐秘甚至是污秽的角落。,4.按情绪流动和心理变化来展开叙事,不刻意追求曲折的情节和精巧的构思。追求合理的人生合理追求的幻灭绝望沉沦和自戕。5.美学风格。感伤的美、病态的美、颓废的美。,创作于1932年,是郁达夫晚期作品。,“我”去参加朋友婚礼,与莲共游五云山,感受到莲犹如大自然般的清新、自然和纯净。,(1)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和内敛却又强烈的情感色彩,故事性相当单纯,表达也如生活本身一样质朴自然,语言则体现出散文般的清新和

34、流畅。最具有吸引力的是作者无处不在却又相当内敛的真挚感情。,比较沉沦等作品没有了青年人的峻急,呈现的是中年人的沉静和淡泊,这是这种情绪令人沉醉。,(2)情景巧妙融合 作品的情感色彩并不是突兀而至,而是融合在美丽的山水风景之中,自然地流淌出来。作品在写景方面用力最勤。,作者在描绘大自然地种种景致时,并不是纯客观地描写,而是同时糅杂以人物真切的心理感受,将这种主观情绪投射在客观景物上,从而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如作品对主要的象征景物迟桂花的描写,就时时见出真情,使读者在阅读这些片断时,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了桂花香的世界中。,(3)“迟桂花”的象征意义。迟桂花的特点是开得晚,却经得久,具有清香、朴素、耐久的品性,在作品中,它既代表一种沉静自得的安然之美,也体现为一种顽强的意志力。,1、了解郁达夫早期小说和晚期小说思想和艺术上的不同。,2、大自然在郁达夫笔下有着特别的审美意义,性格忧郁、孤独的他,往往从大自然中汲取生命地养分和创作诗意。阅读郁达夫的游记散文。,3、阅读郁达夫的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1、迟桂花中的“迟桂花”有何象征意义?2、在阅读基础上,认识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优长和局限。,3、在阅读基础上分析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形象,思考他们出现的社会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