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四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四章.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微合金元素在控制轧制中的作用,HSLA钢中常用合金元素及夹杂元素分类:1)微合金化元素:铌(Nb)、钒(V)、钛(Ti)、铝(Al)和硼(B)。2)置换元素:硅(Si)、锰(Mn)、钼(Mo)、铜(Cu)、镍(Ni)和铬(Cr)。3)夹杂及硫化物形状控制的添加元素:磷(P)、硫(S)、钙(Ca)、稀土金属(REM)及锆(Zr)。控制钢的塑性。,控制钢的强度、韧性、相变显微组织,微合金化元素:特点:与碳、氮结合成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高温下溶解,低温下析出。作用:(1)加热:阻碍原始奥氏体晶粒长大;(2)轧制:抑制再结晶及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3)低温:析出强化作用。,4.1 合金元素的
2、作用,机理:如果有细小的第二相质点导入奥氏体基体中,由于质点和晶界发生相互作用,第二相质点通常存在于晶界上,一部分晶界被质点所取代,并且表面的能量确保了晶界相对位置的稳定。因此晶界迁移(晶粒长大)受到来自质点的阻力。,图4-1 中碳化物和氮化物的溶度积,特点:TiN:VC:NbC和TiC:(2)晶格结构:Al,其余元素;(3)氮化物与碳化物的比较;(4)含钛钢:首先形成氮化钛。,图4-2 晶粒尺寸与加热温度的关系,特点:(1)铌钢:(2)钒钢和Si-Mn钢:(3)钛钢:机理:沉淀对奥氏体晶粒边界起钉扎作用使钛钢具有高于1250的极高的晶粒细化温度。,4.2 控制轧制过程中微量元素碳氮化合物的析
3、出4.2.1 各阶段中Nb(C、N)的析出状态(1)出炉前:加热到1200C,均热2h:90%以上铌都固溶到奥氏体基体中,有极少数粗大Nb(C、N)没有固溶到奥氏体中。1260C:保温30min,Nb(C、N)全部溶解。,(2)出炉后到轧制前:,在轧制前,从固溶体中析出Nb(C、N)数量很少。,出炉后尚未变形,(3)在变形奥氏体中:,图4-3 钢中析出Nb量与变形变量和变形后停留时间的关系Nb(P):在沉淀相中的Nb量占钢种Nb量的%为未变形的奥氏体;为形变量43%;为形变量73%,Nb(C、N)平均析出速度:,终轧温度的影响:高温轧制后(再结晶轧制,如1050C):铌的平均析出速度不大、析出
4、颗粒较大(200 左右)。原因:低温轧制后(未再结晶轧制,如900800C):加大了铌的析出速度,析出颗粒细(50100)。原因:,控制轧制就是应用这种微细的Nb(C、N)析出质点固定亚晶界而阻止奥氏体晶粒再结晶,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轧后冷却过程中铌的析出速度主要取决于铌的过饱和度、变形温度和变形量。随变形温度降低或变形量增大其析出速度增大。,(5)在铁素体内相变后内剩余的固溶铌继续析出,质点大小决定于冷却速度。,(6)冷却到室温,1015左右的铌未从铁素体中析出。,(4)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过程中1)碳氮化物在和中的溶解度不同相变后,产生快速析出。相间析出(相间沉淀):冷却速度大、析出温度低
5、相间沉淀排间距小析出质点也小。析出时间长质点长大。,4.2.2 影响Nb(C、N)析出的因素(1)变形量和析出时间,图4-6 在含有0.06%C、0.041%Nb和0.0040%N的钢中,变形量对沉淀的影响1-67%变形;2-50%变形;3-33%变形;4-17%变形,随变形量增加,析出量增加;随时间加长,析出量增加。,开始随时间增长而增加,但很快达到饱和。,(2)变形温度,图4-7 温度-时间-沉淀动力学曲线、形变对沉淀动力学的影响规程1:在再结晶区变形、发生了再结晶规程2:附加有未再结晶区变形、未发生再结晶,1)析出量相等时,未再结晶区轧制所需时间短。原因:2)析出量一定时,在高温所需等温
6、时间短,低温所需等温时间长。,(3)钢的成分变化,图4-8 铌钢经50%变形后在900C 时的沉淀图,不同成分的钢随析出时间增加析出量都增加,但钢的成分不同,析出量不同。,4.3 微量元素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中的作用4.3.1 加热时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图4-9 碳化物及氮化物形成元素的含量对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的影响,作用:铌、钛含量在0.10%以下时,可以提高奥氏体粗化温度到1050-1100C,作用明显。钒在小于0.10%时,阻止晶粒长大的作用不大,当铌和钒含量大于0.10%时,随合金含量的增多粗化温度继续提高,当含量达到0.16%时则趋于稳定,粗化温度不再提高。,图4-10 铌对三种基本成
7、分相同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1小时加热到1250C),4.3.2 再结晶的延迟(1)合金元素的作用,图4-11 不同含铌量的0.002%C-1.54%Mn钢中,铌含量对软化行为的影响,含铌量增加,再结晶开始时间显著延长。含碳0.002钢中,几乎所有铌原子均会固溶,会延迟回复和再结晶的发生。,(2)温度的作用,图4-12 含铌或不含铌的0.002%C-1.56%Mn钢的软化行为与温度的关系,而对于含铌钢,随温度的下降,再结晶开始受到显著延迟。,(3)温度和含碳量的作用,图4-13 含铌0.097%的钢中,温度和含碳量对软化行为的影响,含碳较高的钢在900C和850C时,软化速率比含碳低的钢慢得
8、多,而在1000C时,这两种钢几乎表现出相同的软化行为。,图4-14 0.002%C-0.097%Nb钢、0.006%C-0.097%Nb钢和0.019%C-0.095%Nb钢于900C时,碳氮化铌应变诱发沉淀析出的过程,图4-15 0.002%C钢、0.002%C-0.097%Nb钢和0.019%C-0.095%Nb钢的再结晶-速度-温度-时间和沉淀析出-温度-时间曲线的叠加,溶质铌只有在应变诱发沉淀出现时,才能起到延迟回复和再结晶作用。,图4-3 中的静态再结晶动力学(a)Si-Mn钢;(b)含0.04%Nb的钢预应变为0.50,图4-4 中的静态再结晶动力学含0.08%Ti的钢;(b)含
9、0.10%V的钢 变形温度900C预应变为0.50,(4)微量元素对动态再结晶临界变形量的影响,机理:1)合金元素偏析于晶粒边界而引起的溶质原子的拖拉作用;2)合金元素的碳氮化合物在晶界沉淀而引起的钉扎作用。,图4-9 实验钢1000C变形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5)微量元素对再结晶数量的影响,图4-10 1000C终轧后晶粒再结晶面积百分率与析出Nb量的关系,(6)微量元素对再结晶速度的影响,图4-11 铌对含有0.05%C、1.8%Mn钢再结晶速度的影响,(7)微量元素对静态再结晶临界变形量的影响,图4-13铌对奥氏体再结晶临界压下率的影响(1道次)1-加热温度1250C,0.13%Nb,
10、晶粒度:1.7级2-加热温度1250C,0.03%Nb,晶粒度:2.8级3-加热温度1150C,0.03%Nb,晶粒度:2.4级4-加热温度1250C,不含Nb,晶粒度:0.4级,(8)微量合金元素对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影响,图4-15 在普碳钢和含铌钢中,单道次的变形量和变形温度对再结晶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图4-14 铌对热轧1道次后的再结晶晶粒度的影响(不含铌钢和含0.03%铌的钢的基本成分相同)1-加热状态下含0.03%Nb的钢2-加热到1250C后压下65%并且再结晶终了的不含铌钢3-加热到1250C后压下70%并且再结晶终了的含0.03%铌钢,总结:铌在奥氏体中存在形式:1)加热时尚未
11、溶到奥氏体中的Nb(C、N);2)固溶到奥氏中的铌;3)加热时溶解、轧制过程中又由奥氏体中重新析出的Nb(C、N)。轧制的不同阶段,其阻止奥氏体再结晶是不同的。,图4-16 含铌钢在变形50%以后等温时间内的再结晶与沉淀(0.10%C、0.99%Mn、0.04%Nb、0.008%N)1-100%再结晶;2-50%再结晶;3-0%再结晶;4-20%沉淀;5-50%沉淀;6-75%沉淀;7-100%沉淀,4.3.3 晶粒细化和沉淀硬化,图4-5 强度和韧-脆转变温度与含铌量和含钛量的关系,铌的碳化物或氮化物和碳化铌引起的晶粒细化和沉淀硬化。后者的强化效果与加热时溶解的铌或钛的含量有关。,实验条件:
12、0.10%C0.25%Si1.50Mn,加热温度及终轧温度分别为1100和780,900以下的总压下率为70。,图4-6 0.035%Nb钢和0.15%Mo-0.035%Nb钢,强度和韧-脆转变温度与含铌量和含钒量的关系,(1)Nb:晶粒细化和中等的沉淀强化。含量万分之几,增大含量不会引起重大改进。(2)Ti:含Ti量强烈的沉淀强化 产品的强度,晶粒细化是中等的。含量高时:(3)V:中等程度的沉淀强化和较弱的晶粒细化,与它的重量百分比成正比。,图4-28 铌和钒对20mm厚的控制轧制钢板屈服强度和缺口韧性(用夏比V型缺口,50%纤维状断口转变温度来测量)的影响1-无Nb;2-0.04%Nb;3-0.08%Nb;4-无V,1-0.03%Nb,0.15%Cr,0.04%V,0.30%Ni;2-0.03%Nb,0.04%V,0.20%Cr,0.20%Cu;3-0.03%Nb,0.04%V,0.20%Cr;4-0.03%Nb,0.04%V5-0.03%Nb,0.20%Mo;6-0.03%Nb,图4-29 钒、铬、铜、镍和钼对在1180760C温度范围内进行控制轧制的15.4mm厚钢板屈服强度和夏比V型缺口50%纤维状断口转变温度(FATT)的影响(所有钢板的基本成分为0.09%C,1.35%Mn,0.30%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