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7033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02 大小:32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2页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2页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二.docx(2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内容:教科书P106108。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的过程,并能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统计的作用与意义。2、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了解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其表头的各部分的意义。教学难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每位学生的身高调查卡,答题卡及课件。课前谈话: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得到了各自的身高,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生:我的身高是131厘米生:我的身高是128厘米。师:介绍得

2、很清楚。猜猜这位同学去年的身高是多少?生:可能是125厘米,去年比今年矮。师:那再估计一下他明年可能会是多少厘米?生:我想明年他可能会是130厘米。师:汤老师猜他明年会是140厘米,可能吗?生:可能性不大,因为人一年不可能身高长这么多。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高每年只能增高一点儿,对吗?生点头。师:其它同学请根据这一生长规律预测一下自己明年的身高。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咱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而且还隐藏许多数学小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想)汤老师在校园里拍摄了一组照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师:刚才的照片隐藏了什么数学知识?生:统计表。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今天,

3、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统计)二、创设情境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庆祝活动,为了保证咱们班的形象整洁划一,汤老师决定为同学们每人预订一套新的夏季校服,经学校审批,已批准,同学们高兴吗?生:高兴。师:为了保证同学们的校服大小合适,服装厂提供了一组适合我们班学生穿着的服装大小尺码。(课件出示)服装尺码:125、130、135、140、1450师:尺码为125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2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尺码为130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30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以此类推,尺码为135、140、145分别表示身高是135厘米、140厘米、14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师:通过

4、刚才的介绍,你觉得你应该选择多大的尺码的服装。生:我选择35的服装。师:为什么?生:因为我现在的身高是132厘米,明年我还要长高。师:你的表述非常正确。巡视。师:这位同学的身高是141厘米,同学们建议他选多大的服装。一部分学生说选140的,一部分学生说选145的。师:请选.145的同学说理由。生:我觉得先140的小了,明年我们长高了,就更小了,所以我宁愿选大一点。而且我妈妈平时给我买衣服时都是买大一点的。师:选140的同学觉得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生点头。师:是的,因为我们现在每年都长高一点儿,所以,平时挑选衣服时也尽是梢微买大一点儿的。师:有了这个生活经验,同学们再快速来归纳一下,125、13

5、0、135、140、145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生L125适合身高是125厘米、124厘米、123厘米师:也就是适合身高是125厘米及125厘米以下的(课件出示)。师:那130呢?生2:适合身高130厘米、129厘米、128厘米、127厘米、126厘米的人。师:说简单占,就是126-130厘米的人。(课件出示)师:下面135、140、145,谁能够像这样简单地表述它们,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生1:135适合的身高段是131135厘米。师:又简单又准确。生2:140适合136140厘米的人。生:145适合141145厘米的人。师:我们班同学的最高身高为142厘米,咱们就干脆说145适合141

6、及141厘米以上的同学穿。(课件出示)服装尺码适合身高段(厘米)125125及125以下130126-130135131-135140136-140145141及141以上三、合作探究师:经过大家刚才的分析,看来我们只要统计这几个身高段各有几人,就能保证服装大小合适了。板书随机出示:身高。师:怎样保证数量、款式也合适呢?生(思考):还要统计我们一共有多少人?师:也就是人数(板书)还有呢?生2:女生要分开统计?师:男、女生服装款式不一样,所以分开统计都能保证款式合适。男生、女生也就是性别(板书)师:确定了这三项内容,我们现在就开始统计,好吗?我们先来统计男生身高情况,为了节约时间,咱们分小组进行

7、统计,怎样?生:好。师:请各小组听清合作要求: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合作,将组内的男生身高卡收集起来,在这块小黑板上进行分类整理,小组长将整理的数据填在表格里。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快,而且数据准确,听明白了吗?(明白)师:刚才小组合作提出几点要求。生L只统计组内男生身高。生2:分类整理。生3:填表。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按照这些要求现在开始统计。(各小组同学将男生身高卡进行整理,巡视时,发现同学们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一会儿,杂乱无章的卡片就有序地分类整理出来了。师看来合作的律师事务所确不小。现在请各小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数据,其它同学看小黑板进行一一核实。组1:我们组男生1

8、25及125以下的2人。师:同学们,这个“2”我能记录在这张表格里吗?(大屏幕:二(6)班男生身高统计表)生:不能。师:为什么?生:因为那是记录二(6)班全班男生身高情况,这个“2”只是一个小组的125及125以下的男生人数。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有道理,所以统计时,统计表的标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既然这样,老师就先把你们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好吗?生:好。各小组依次汇报统计数据,其它同学对照整理图进行核实。现:各小组都无差错,看来大家都是合格的小小统计员,现在谁能将这些记录进行处理,填在上面这张表格里。学生口算。生1:125及125以下的有3人。师:“3”怎么来的?生1:把1、2、3

9、、4组这一身高段的人数加起来。师:非常正确,接下来呢?生2:身高是126130厘米的男生全班有5人。师:身高在141及141以上的几人?生:(稍慢)1人。分页代码师:很,注意身高段与数据的对应。131-135和136140两段各几人?生:身高在131135厘米的有10人,身高在136140厘米的有2人。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快完成了这张男生身高统计表,咱们班女生人数较少,想一想,有没有更愉地方法。生2:一脸迷茫。师:老师平时了解同学们的有关情况,通常用的是什么方法?生:举手。师:你们认为用举手的方法来整理女生身高情况怎样?生:好。师:那请女生注意了,请身高在125及125厘米以下的女生

10、举手,2人。师:在相应身高段表格记录2。(课件)(依次举手、记录)师:我们经过收集整理、记录,完成了统计过程。(板书)制成了这两张单式统计表。为了更愉地把新脱衣服做好,我们赶紧把表给服装厂的老部传过去。(课件)音效:数据统计得没问题,但一个班最好只用一张表。师:老总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只能用一张表。那也简单,把这两张表合起来就可以了。课件演示:将两表拼接在一起。师:同学们觉得合起来这张表怎样?生(仔细看、思考)生:这张表,不知道哪是男生身高,哪是女生身高?师:你观察真仔细,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上来解决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生:我发现有两个标题。师:你有什么好建议?生:去掉一个。师:好,照

11、你说的办?(课件演示)师:将重复的去掉,可以让表格更简洁,是吗?(是)不能再简洁点儿?生:沉思。师引导:观察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生(哦):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一模一样,可以去掉一个?师:其它同学认为呢?生:我同音,因为它们也重复了。师:好,我们也试试年地,看去掉以后有没有影响?(课件演示)生:很好,更简洁了!生:没有影响统计的数据。师:这张表现在又简洁,又清楚,应该老总也会满意吧,传过去。(课件点击)音效:这张表做得很简洁,数据也没问题,但身高、人数、性别这三个词条要在表中显示出来。师:看来,这位老总是个非常认真的人,要求咱们精益求精,同学们,身高、人数、性别放在中哪一格呢?(课提示)师:这几格

12、,哪一格最合适?生:应放在第一格。生:应放在最前面一格。师:(课件定格)我们把这一格叫做“表头”。一格放三个词条,看业我们必须先把分成三份(课件演示)。师:身高、人数、性别分别在在哪儿呢?(课件闪动)这一格你认为放哪个词合适?生:身高。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它这一格它旁边都是身高。师:你是说这一格它统领这上面一横栏(课件演示)?你说得很正确,同样的方法,这一格填什么?生:填性别。师:你的依据是什么?生:这一格与竖栏连在一起,应该是管男生、女生的。师:说得很有道理。(课件演示)师:那中间这一格呢?生齐声回答人数师:用手比划一下,它总统表中的哪一部分。(生用两手划出一长方形)师:对,它管这一大片

13、(课件演示)。师:身高、人数、性别就这样被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放进去了。那这三个词条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课件出示另一种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将身高、人数、性别填入表头相应的位置。师:(小结)看来表头三个词条昌跟横、竖栏的内容紧密相关的,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完善课题)。(课件出示):两张单式统计表,一张复式统计表。师:这是我们刚才制成的两组统计表,如果你是服装厂的老总,你会选择哪一组?生1:我选下面一张,因为简单。生2:我选复式统计表,因为经只用一张表就表示出了男、女生身高两项内容。师:这是同学们的意见,老总会满意这张复式统计表吗?还是发过去吧。(课件)音效:这张表做得非常好,数据清楚,

14、表格简洁,让人一目了然。师:一目了然,老总他了然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先让学生全面分析)(课件出示填空题)1、二(6)班男款130的服装订O套,女款125的服装订O套。2、二(6)班男款服装一共订O套。3、O款尺码为O的服装的套数最少。三、比较巩固师:看来复式统计表的确很方便,这里还有两张单式统计表。(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也把它们合成复式统计表。生:(疑惑)不能合。师:为什么?生1:因为它们统计的内容不一样。生2:一张是统计年龄的,一张是统计性别的,内容不相同。师:这样看来,只有当统计的内容一致时,都能制成复式统计表。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一定收获不少,现在

15、就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这张表格,完成你们的答题卡。(练习内容: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填复式统计表)师巡视、展示。四、课外延伸师:同学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知道吗?其实有关统计的知识很丰富,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搜集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同学们一边小声读,一边发惊叹声。师:看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1:统计的作用真大。生2:统计员的工作好严格。生3:统计那么早就有了,古代人真聪明。生4:我长大想当一名统计员。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轻松结束这节课。教学内容:书P65例1练习十二IT5T教学目标: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2、学会设未知数,列形如axb=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让

16、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4、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较简洁的算法,进而在提高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形如axb=c的方程;教学难点: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准备:1、口答下列方程的解是多少?y-20=42x=24a+4=715=3x说说你解方程的思路?2、说说各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带有未知数的方程式:母鸡有30只,是公鸡的2倍。公鸡有几只?甲数是17,是乙数的2倍。乙数是多少?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块,是黑色皮的2倍。黑色皮有几块?二、导入例题并教学例1对题目进

17、行改编,添加条件导出例1: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块,比黑皮的2倍少4块。黑色皮有几块?对这个题目的改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方程。1、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学生分析:白皮块数与黑皮块数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黑皮块数X2-4=20黑皮块数X220=42、怎样根据关系式列方程呢?3、小组讨论怎样解答?4、小组汇报解复杂方程的基本步骤:找出题中选题关系;写出“解、设”;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三、反馈练习:母鸡有30只,比公鸡的2倍少6只。公鸡有几只?甲数是17,比乙数的2倍多5。乙数是多少?3、讨论:小组合作怎样解决这个数学问题?5、还能用不同的方程解答吗?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五、

18、作业:P661、2、6、9教材简析:通过“数方格”及“拼图法”,使学生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解答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与动手的过程,渗透类比的学习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发现新知识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9、。教学关键: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方法:类推迁移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三角板一套、两个大小完全一样、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学生每人准备学生用三角板一套。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出示课件1:屏幕上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提问:上面的图形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2、你知道哪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请说出来。(课件出示)3、出示黑板上的三角形,请一个学生上来画高,并量出它的底和高是多少厘米.4、学习新知识之前共同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

20、得出的?(电脑演示推导过程)二、指导探索第一部分:数方格面积。1、出示数方格课件,让学生数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以及面积。分页代码(将相关内容板书在黑板上为下面验证作准备)2、评价一下以上用“数方格”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第二部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行,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课件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你能把它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出示两个完全一样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并请个学生上来演示。课件演示。问:新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底X高,而三角形的面

21、积是它的一半,那谁能告诉我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二底X高2(学生说,老师板书)问:为什么要2.用公式验证刚才数方格的是否正确。全体学生齐读三遍。第三部分:三角形面积的应用。1 .例1、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量得它的底是10厘米,高是9厘米。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2 .由学生独立解答。3 .订正答案(请个学生上来板书)1092=45(平方厘米)答:这个三角形玻璃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三、质疑调节1 .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2 .教师提问: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四、反馈练习做一做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们的面积。(单位:厘米)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

22、学新教材第二学期P44-45设计意图:长度比较这一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短。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来逐步体验、感知,自己概括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初步感知,揭示课题一一自主探究,获得方法一一再次实践,巩固新知一一灵活运用,发展新知”这四个环节。在导入新课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视觉直接比较物体的长度。接着出示一些物品,是难以用眼睛直接比出长短,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揭示课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比较的方法,而是通过提供大量操作素材,操作的

23、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获得长度比较的方法。当学生基本学会长度比较后,再让学生自选身边的物体进行长度比较,从而新知得以巩固,能力得到培养。此后又有意设计了当物体不能进行直接比较的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灵活运用比较方法的同时,获知可以借助数方格等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渗透间接比较长度的思想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逐步体验、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语言概括、探究等能力。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2、会正确运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24、。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投影片、实物投影仪、铅笔、尺、彩带、纸条、吸管等。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揭示课题1、用视觉直接比较旗杆的高矮和小伙伴的身高。2、创设情景,引出问题,揭示课题。(长度比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视觉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创设情景,揭示矛盾,引发思考,同时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自主探究,获得方法1、探究比长短的方法(1)提出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分页代码(2)小组内边演示边交流比的方法,教师巡视。(3)学生交流比较各种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自己归纳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4)小结:在比较物体长度时,可将物体的一端对齐

25、,看另一端来比出长短的。【在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提供大量操作素材,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获得长度比较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能力。2、练一练(1)比较绳子的长度。(教材P44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多媒体演示比的方法。(2)比较两条遮住一半的纸条的长度。【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巩固了比较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只看一部分。】三、再次实践,巩固新知1、学生自由选择身边的物体进行长度比较。(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2)交流汇报。2

26、、小结:比较物体长短可以将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能比出长短了。【通过学生再次动手实践,进一步体验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在巩固新知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四、灵活运用,发展新知1、灵活运用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方法,(教材P45第5题)渗透用一定的长度单位间接比较长度的思想方法。2、小结。【创设了当物体不能进行直接比较的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方法的同时,获知可以借助数方格等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渗透间接比较长度的思想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7、和类推迁移的能力.3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激发1 .出示平行四边形提问:(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学生总结并回答前面学过的内容。(数表格的方法,割补法,直接测量底和高进行计算等等)师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2 .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3 .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

28、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二、指导探索(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1、师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三角形的面积你会求吗?图中的几位同学它们在讨论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讨论,拿出学具分小组讨论)分析:如果我们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2、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我们分别验证一下。(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教师出示场景二)3、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4、用直角三角形推导(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

29、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自由拼图。(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5、用锐角或者钝角三角形推导。(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试拼。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2)刚才同学们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边提问)对照拼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主拼图)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锐

30、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拼吗?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问题: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的一半6、归纳、总结公式。(1)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汇报结果。引导学生明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7、提问并思考,强化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

31、解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底XJ28、教学字母公式。引导学生回答: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分页代码(二)、应用1、教学例题:红领巾分底是100cm,高3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读题。理解题意。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订正。提问: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2、完成做一做三、质疑调节(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二)教师提问:(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四、反馈练习(一)填空(1)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4分米,高是30厘米,面积是()平方分米。(2) 一个三角形

32、的高是7分米,底是8分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12.5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5)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三角形的高是10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米;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O米。(二)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X)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3、()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O(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X)(6)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7)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X)(8)三角形的底越长,面积就越大。(X)(9)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6倍。(J)五、作业:85页做一做和练习十六第1、2、3、4题板书设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底X高,例1三角形面积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100X332=1650(cm)所以三角形面积二底X高2S=ah2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28页至29页。教学目标1 .在现实情境中,能初

34、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2 .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探究、归纳比较、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与小数有关的资料,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小结:刚才出现的这些数都是小数,它们表示什么意义,应该怎样正确地读和写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设计意图:学生的知识起点是三年级时对一位小数的直观认识和刻画,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点。通过找身边的小数,引发学生对

35、小数的认识,激起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二、教学例1,初步感知师: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课前也收集了一些与小数有关的材料。1 .出示例1三幅图。图上这些数都是小数,表示物品的价钱。会读吗?如果你到商店去买这些物品,该怎样付钱呢?生1:0.3元就付3角。师:很好,你会把元转化成角来考虑。那0.05元和0.48元呢?生2:O.05元就是5分。生3:0.48元就是4角8分。帅:对,也可以说成48分。2 .师:把3角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分数,是多少呢?生:3角=3/10元。(一元二10角,1角就是1/10元,3角里面有3个1/10,是3/10元)师:3角=3/10元,也可以写成0.3元,读作零点三元。(板书)

36、师:5分、48分也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分数,你们会吗?同桌先讨论一下,再回答。生:5分=5/100元,48分=48/100元(1元=100分,每份是1/100元,5分有5个1/100,就是了5/100元;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100元,48分就是48/100元(板书:5分=5/100元48分=48/100元)师:5/100元还可以写成小数0.05元,读作零点零五;48/100元还可以写成小数0.48元,读作零点四八。(继续板书读写)小结:0.3、0.05、0.48都是小数,0.3的小数部分有一位,是一位小数,0.05和0.48小数部分有两位,是两位小数,当然,还有三位小数、四位小数【设

37、计意图: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初步感知阶段,利用“0.3元该怎么付?”学生把元转化成角,进而追问3角钱以元为单位用分数表示?得出0.3元=3角3/10元,即0.3=3/10。充分运用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迁移,为下面学习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作好充分的准备。在得出分数之后,告诉学生3/10“还可以”写成像0.3这样的小数,再教给读法】三、教学例2,揭示意义1 .师:刚才从1元:100分,我们想到了用分做单位的数都表示1元的百分之几,都能写成小数,在其他情境中也能看到这样的现象。瞧,(课件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我们截取了一部分。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

38、份是1厘米。1厘米等于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那么,(出示)4厘米、9厘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呢?学生尝试完成。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板书:1厘米=1/100米=O.Ol米4厘米=4/100米=0.04米9厘米=9/100米=0.09米师小结: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0.01、0.04和0.09都是两位小数。那前面对应的这一排分数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生: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师:对,他们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吗?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呢?2 .

39、我们继续观察刚才那把米尺,把他平均分成100O份,每份是1亳米。(课件出示)1毫米是1米的1/1000,还可以写成0.001米。(板书1厘米=1/1000米=0.001米)那7毫米、15毫米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大家试试吧。板书:1毫米=1/1000面米=0.001米7毫米=7/1000米=0.007米9毫米=9/1000米=0.009米小结:请大家观察这一行分数和对应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分页代码生: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3 .总的观察:三位小数是由分母是100O的分数得到的,两位小数由分母是100的分数得到的,那一位小数0.3呢?是由分母是10的分数得到的)

40、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分数可以改写成小数呢?生:分母是10、100、Iooo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屏搭上出示这句话)师:我们再从右往左看,0.3表示3/10,0.05表示5/100,0.48表示48/100,0.001表示1/1000,0.004表示4/1000你有什么发现?生: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师(指着省略号):四位小数呢?(表示万分之几)【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于数学思维、经过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具体分析后,教师抓住展示和交流这一时机,通过清晰直观的板书,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推理,最后达成了对小数意义的系统认

41、识和理解】四、练习拓展,巩固提升(一)说说做做这个练习分4个层次进行。师:上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你会用分数和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吗?7/1033/1009/10000.70.330.009选其中一个小数请学生说出表示什么意义。并通过上下对比观察,再次强化:分母是10、100、100o的分数,用小数米表示分别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2 .师:阴影部分是0.7,淮能用小数表示出空白部分?它又表示什么意义?3 .出示空白图形和0.9、0.07、0.52这三个分数,分别动手涂色表示出这三个小数。4 .个人自由在空白图形上涂色,同桌互相考查,分别用小数表示出涂色和空白部分。【设计意图:

42、在新课结束后,书上安排了“练一练”,教材的目的在于巩固小数的意义,但如果这样,题目的价值就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将“练一练”进行适当处理,使书上分散的练习融为一个整体,由浅入深地对一道习题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应用,使题目增值。第一层次是对教材目标的基本达成;第二层次是对习题的进一步开发,渗透辩证统一思想;第三层次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第四个层次由个体智慧到合作交流,对习题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创造和升华:,采用了让学生“画”小数这种直观的操作活动,伴随着学生画前的思考和画后的交流,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也就从画出来一一想出来一一说出来,逐渐明了】(二)快速抢答。练一练1、2和书上练习第4题。(三)我说你写。老帅报

43、几个小数,看谁能又快又好地记下来。0.390.60.1080.0080.80.80问座位互相检查一下,写的对不对?(此时有同学争论:0.8和0.80,是不是老师重复报了一个?)师(故意):大家争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想?生1:我认为0.8和0.80一样大,所以是重复写了;师:0.8表示什么:意义?0.80又表示什么意义?生2:0.8表示十分之八,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8份,00.8表示一百分之八十,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80份。师指出:0.80很特别,末尾是0,虽然末尾是0,但它表示两位小数,这个。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以后再学习。(为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打下伏笔)(四)纠错能

44、手。一一家文具店里的商品标价不太规范,请你帮忙把这些标价改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小刀3角擦皮8分直尺5角9分(五)开放题:把6毫米用小数表示出来,你有几种方法?(六)出示姚明照片:认识吗?准来介绍介绍他?他的身高是多少?生:2米26。(板书2米26)师:2米26是口头话,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应该说成多少米?(2.26米)你的身高是多少米?猜猜老师的身高。(L63米)这些数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小数还有点不同(整数部分不是0)。关于这些小数的知识,我们以后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在拓展提升部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所学的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注意细节的处理,0.8和0.

45、08的比较,6毫米的三种表示方法,以及姚明身高2.26米的表述,既引导学生归纳出数学知识,又为后续学习打下铺垫】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学习与探究小数的循环现象,探索循环小数的循环规律。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知道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过程与方法:经历讨论、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概念应通过学生试算、观察、讨论、归纳得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1.拍节奏游戏:师:(1)老师拍节奏,你们能拍出来吗?(2)你们拍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

46、3)如果老师让你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4)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5)你们刚才拍的次数呢?2.找规律,猜图形。多媒体出示:依次出现两个圆圈和一个三角形的图形。当逐个出现至第十个图形,即第四组的第一个圆圈后,提问:谁能猜到下面一个是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想出来呢?出示第12个图形时,当学生猜出下面一个是三角形时,出现“”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对的,也就是说,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图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中有多少组这样的图形呢?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在实际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是这样的?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每个星期有七天,每年有52个星期,开着的红绿灯,这些都是循环现象,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同学们想认识它吗?(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循环小数”。板书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