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7468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155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ppt(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本章主要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陆地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及特点,滨海红树林生态系统分布及群落特征,最后介绍了森林植物群落分类及数量分类方法。,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因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可分为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两大类。而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分布遵循一定规律。世界上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都是在一定气候、土壤条件下形成的。依据不同气候特征和相应的森林群落,可划分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和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等主要类

2、型。其中红树林生态系统作为滨海木本植物群落,兼具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特性,成为最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地球上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生态因素组合的结果,并为森林群落提供多样的生活条件。因此,任何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都是与它们所存在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联系,其中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各式各样的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的最重要

3、的原因。,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森林植被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和土壤,它应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所以,地球上气候带、土壤带和森林植被带是相互平行和彼此对应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与之相适应的土壤分布,而不同的土壤类型,其理化性质不同,适生的植被、树种也不同。充分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规律性,对于林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1012森林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决定森林植被成带状分布的是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地球上的气候条件按纬度、经度与海拔高度

4、三个方向改变,森林植被也沿着这三个方向交替分布,前二者构成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后者构成垂直地带性。,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在地球表面上,太阳辐射随着地理纬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提供给地球的热量呈从南到北的规律性差异。从南到北就形成了各种热量带和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与此相应,植被也形成带状分布,在北半球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因此,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森林植被分布,称为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5、。,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分布规律基本符合纬度地带性,即东部季风森林区域和西部内陆干旱山地森林区域,东部季风森林区域从热带至温带森林呈有规律更替: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红树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暖温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兴安落叶松林,阿尔泰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西部干旱山地森林区域包括阴山、贺兰山、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天山和祁连

6、山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2)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经度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大地形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因此,在同一个热量带内,沿海地区空气湿润,降水量大,分布着森林植被;距离海洋较远的地区,大气降水量减少,干旱季节长,分布着草原植被;到了大陆中心,大气降水量最少,地面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极为干旱,则分布着干旱荒漠植被。这种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到内陆发生由东到西(按经度方向)成带状依次更替,即为森林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

7、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西连内陆。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相应的植被变化也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依次出现了三大植被区域,即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3)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环境梯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表现在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50.6,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内,也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8、(但到一定海拔高度不再增加),风速增大,太阳辐射增强,这样引起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的出现。山地的森林生态系统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不同纬度地带的山地,其垂直带谱是不同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垂直带谱与以地球北半球的纬度带谱虽然有类似的特征,但由于地形(山地)条件、季节变化、降水量、温度和出现的植被条件等的差异较大,森林群落的发生、演替、群落外貌及特征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是与之对应的纬度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特殊变态,所以,在命名时,都在前面冠之以“山地”“高山”

9、二字。例如,在纬度地带性分布的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北方针叶林以及森林冻原,其在垂直地带性分布则依次为山地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地针叶林、高山矮曲林。,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纬度带与垂直带分布的区别是:引起纬度带形成的环境因素和引起垂直带形成的环境因素,在性质和数量上,以及配合状况上都是不同的;垂直带分布的宽度远较水平带分布窄,纬度带是以几百千米计,垂直带的宽度是以几百米计;纬度带分布是连续成片,具有相对不间断性,垂直带分布经常为河谷、岩屑堆、岩石露头所间断,具有较大的间断性

10、。,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森林植被与土壤一样,还具有地域性分布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地域性是指在同一森林生态系统地带范围内的一个地区,由于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土壤等引起的不同森林植被组合与复域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在任一森林植被带内,可能有两类或更多类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存在,但其中只有一个优势森林生态系统,也就是在相应的气候等条件下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也是据此而命名的;其他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或者是该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次级分类单元的森林生态系统,或者是隐域植被,或者是非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第10章 森林生

11、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1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Walter(1979)称之为具有热带常绿雨林赤道周日气候的地带生物群落。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是常绿的、具湿生特性,至少有30m高,但通常会更高些,富于粗茎藤本。木本和草本的附生植物均多(Schim-per 1901,1935),或通常主要是由较少或无芽体保护的常绿树组成,无寒冷亦无干旱干扰,真正常绿,个别植物仅短期无叶,但非同时无叶,大多数种类的叶子具滴水尖,也可称为热带适雨林。,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

12、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11分布,典型的热带雨林,主要限于赤道气候带,其范围大致是在赤道两侧100范围内,但是,热带多雨气候并不能围着赤道形成一个连续的带,而在某些部位被截断了,因而,热带雨林也就不能围着赤道形成一个连续分布带,但在某些地区则又超出了赤道多雨气候带的范围。热带雨林面积近1 700 104km2,约占地球上现存森林面积的一半。它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一是南美洲的亚马孙盆地,二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三是东南亚一些岛屿,往北可伸人我国西双版纳与海南岛南部。PWRichards(1952)将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分成三大群系类型,即印度马来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和美洲雨林群系。,第10章 森

13、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12气候,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局限于赤道多雨气候带,终年高温多雨,赤道带的气候波动是周日性质的。年平均气温为2530,年温差小,平均为16,月平均温度多高于20,日温差和日湿差比月温差和月湿差大得多;年降水量高,平均为2 0004 000mm,全年均匀分布,无明显旱季。,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13土壤,热带雨林的典型土壤带是赤道棕色黏土(铁铝土热带红壤),土壤营养成分贫瘠,腐殖质含量往往很低,并只局限于上层,缺乏盐基也缺乏植物养料,土壤呈酸性,pH4555。森林所需要的

14、全部营养成分几乎贮备在地上植物中,每年都有一部分植物死去,并很快矿质化,所释放的营养元素直接被根系再次吸收,形成一个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14 热带雨林特征,(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热带雨林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异常丰富的植物种类,区系植物的多种多样性,以及它在显花植物种类上的繁多。植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具有适于植物种迅速发展的条件,特别是四季都适合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气候。据统计,组成热带雨林的高等植物在45 000种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是木本的。如马来半岛一地就有乔木9 000种。除乔木外,热带雨林中还富

15、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2)群落结构复杂,乔木一般可分为3层:第一层高30-40m以上,树冠宽广,有时呈伞形,往往不连接;第二层为2030m,树冠长与宽相等;第三层1020m,树冠锥形而尖,生长极其茂密。再往下为幼树及灌木层,最后为稀疏的草本层,地面裸露或有薄层落叶。此外,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发达,成为热带雨林的重要特色。还有一类植物开始附生在乔木上,以后生出的气根下垂人土,并能独立生活,常杀死藉以支持的乔木,所以被称为“绞杀植物”,这也是热带雨林中所特有的现象。,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

16、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3)与植物根共生的真菌发挥了作用,这些真菌与根共生成真菌菌根,能够消化有机物质并且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输送到根系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菌根在物质循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状况表明雨林生态系统中是依靠了菌根中真菌直接把营养物质送人植物体内的直接循环,而不是靠矿质土壤。,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4)乔木的特殊构造,雨林中的乔木,往往具有下述特殊构造:板状根:第一层乔木最发达,第二层次之。每一树干具110条,一般35条,高度可达9m;裸芽;乔木的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全缘,革质,中等大小,幼叶多下垂,具红、紫、白、青

17、等各种颜色;茎花:由短枝上的腋芽或叶腋的潜伏芽形成,且多一年四季开花。老茎生花也是雨林中特有的现象;多昆虫或鸟类传粉。,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5)无明显季相交替,组成雨林的每一个植物种都终年进行生长活动,有其生命活动节律。乔木叶子平均寿命1314个月,零星凋落,零星添新叶。多四季开花,但每个种都有一个较明显的盛花期。,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6)高位芽植物数量占绝对优势,在热带雨林中,高位芽植物在数量上显然是占有绝对优势(表101),而在温带森林和草原中占有优势的地面芽植物则几乎不存在

18、,一年生植物除偶见于开垦地和路旁外也是几乎不存在的,附生植物却有较高的比例。热带雨林的生活型谱的特点,显然是密切地反映了非季节性的持续而有利的气候。而由于常绿树冠层所造成的终年荫蔽,加上根系的激烈竞争,可能反映出地面植物的贫乏,但经常湿润的大气和高温,可能促进主要是草质的附生植物的发展。,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7)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能流与物质流的速率都很高,但呼吸消耗量也很大,据日本学者Kira等(1967)对泰国热带雨林的研究,地上生物量可达300 thm2左右,年总初级生产力为1244thm2,净初级生产力为298t(hm2a)。据H

19、Lieth(1972)资料,热带雨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20t(hm2a),太阳能固定量为3 430104J(m2a),光能利用率约15,为农田平均光能利用率的2倍。可见,热带雨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高的类型。,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2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是指立木以常绿双子叶阔叶树为主,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乔木为典型代表组成的森林。由于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所以也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

20、aved forest),也有人称之为常绿樟栲林或常绿栎类林。,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21分布,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全球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地球表面热带以北或以南的中纬度地区,在北半球,其分布位置大致在22一40N。在欧亚大陆,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带,日本及朝鲜半岛的南部。在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墨西哥,以及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非洲分布在东南沿海及西岸大西洋中的加那利和马德拉群岛。此外,还有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东岸的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直到塔斯马尼亚,以及新西兰。,第10章

21、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中国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2334N,且发育最为典型。西至青藏高原,东到东南沿海、台湾岛及所属的沿海诸岛,南到北回归线附近,北至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纬度相差1112,东西跨经度约28,总面积约250104km2。主要包括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省的全境及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省的大部,河南、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和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等省(自治区)的北部及西藏的东部,共涉及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22气候,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分布

22、地区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东临太平洋,西接印度洋,所以夏季受太平洋东南季风的控制和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而炎热多雨。冬季受蒙古高压的控制和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较干燥寒冷,分布区内一年四季气候分明。一年中10的积温在4 5007 500之间,无霜期210330d,年平均气温1422,最冷月平均气温112,最热月平均气温2629,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下,冬季虽有霜雪,但无严寒。年降水量1 0001 500mm,但分配不均匀,主要分布在49月,占全年雨量的50左右,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旱季。由于受夏季的海洋季风影响,雨量充沛,且水热同期,十分适合于常绿阔叶林的发育。,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

23、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23土壤,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类型,在低山、丘陵区林下主要是红壤和黄壤,在中山区为山地黄棕壤或山地棕壤,一般由酸性母质发育而成的。形成于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红壤,土壤剖面具有暗或弱腐殖质表层,土壤呈酸性,pH4555,B层盐基饱和度35,林下土壤有机质可达50609kg。,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24常绿阔叶林的特点(1)终年常绿,全年生长,常绿阔叶林内的树木全年均呈生长状态,特别是夏季更为旺盛,林冠终年常绿、暗绿色,林相整齐,树冠浑圆,林冠呈微波状起伏。整个群落

24、的色彩比较一致,只有当上层树种的季节性换叶或开花、结实时,才出现浅绿、褐黄与暗绿相间的外貌。,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2)种类组成丰富,建群种明显,常绿阔叶林的种类组成相当丰富,呈多树种混生,且常有明显的建群种或共建种。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特有属最多,在全国198个特有属中,本区就达148属之多,许多种为我国著名的孑遗植物,常绿的壳斗科植物是这一地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成分,其中青冈属、栲属、石栎属常占据群落的上层,但在生境偏湿地区,樟科润楠属、楠木属、樟属的种类明显增多,而生境偏干地区,则以山茶科的木荷属、杨桐属、厚皮香属成为

25、群落上层的共建种。此外,比较常见的还有木兰科的木莲属、含笑属,金缕梅科的马蹄荷属、半枫荷属等。,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3)常有常绿裸子植物伴生,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也常有扁平枝叶的常绿裸子植物伴生,这些针叶树在生态上与常绿阔叶树很相似,具有扁平叶或扁平线形叶,有光泽,大部分针叶的叶片在小枝土呈羽状复叶状排列,且与光线垂直。如杉木属、红豆杉属、白豆杉属、三尖杉属、油杉属、银杉属、铁杉属、黄杉属、罗汉松属、榧树属、扁柏属、福建柏属等,甚至在中亚热带南部才有的阔叶状的裸子植物买麻藤属常绿藤本也有出现。,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

26、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4)对环境适应形成特殊构造,常绿阔叶林建群种和优势种的叶片以小型叶为主,椭圆形,革质,表面具光泽,被蜡质,叶面向着太阳光,能反射光线,故又称“照叶林”。在林内最上层的乔木树种,枝端形成的芽常有鳞片包围,以适应寒冷的冬季,而林下的植物,由于气候条件较湿润,所以形成的芽无芽鳞。这些基本成分也是区别于其他森林植物的重要标志。,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5)群落结构较复杂,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仅次于热带雨林,可以明显的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发育良好的乔木层又可分为23个亚层,灌木层也可分为23个亚层,

27、除有乔木层的幼树之外,发育良好的灌木种类,有时也可伸入乔木的第三亚层中,比较常见的灌木为山茶科、樟科、杜鹃花科、乌饭树科的常绿种类,组成较为复杂。草本层以常绿草本植物为主,常见的有蕨类、姜科、莎草科、禾本科等植物,由于草本层较繁茂,因此地被层一般不发达。藤本植物常见的为常绿木质的小型种类,粗大和扁茎的藤本很少见。附生植物多为地衣和苔藓植物,其次为有花植物的兰科、胡椒科及附生蕨类,并有半寄生于枝桠上的桑寄生植物以及一些腐生物寄生于林下树根上的种类,少数树种具有小型板状根,老茎开花(如榕属)、滴水叶尖及叶附生苔藓植物。,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28、6)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仅次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林分年龄有密切关系,成熟林分一般在300500thm2,叶生物量在515thm2。据陈章和(1996)报道,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上生物量达284.46thm2,年净第一性生产量为29.6t(hm2a),其中生物量增量10.680(36.07),根系生产量占净第一性生产量的44.5。净第一性生产量的有效光能利用率为2.0一2.5,其生物量及生产力仅次于热带雨林。乔木层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层,净第一性生产量的绝大部分为乔木层所产生,其中又以林冠层最多,往林内依次减少。夜间呼吸速率的大小也从林冠往下层递减,但林冠下各层似乎相差不大

29、,平均说来,夜间呼吸速率为净光合速率的30左右。,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25常绿阔叶林的生物资源,常绿阔叶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木材中除多种硬木之外,还有红豆杉(Taxus chinensis)、银杏、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檫木(Sassafras trumu)、花榈木(Ormosia henryi)、青冈(Cyclobalanopsis spp)、栲(Castanopsis spp)、石栎(Lithocarpus spp)等著名良材。,第10章

30、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鞣料资源 动物资源 鸟类资源 爬行类 真菌中可供食用的有30多种,有毒真菌也有20多种,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26常绿阔叶林的更新和演替,常绿阔叶林是湿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森林植被向上演替的气候顶极群落,它与整个亚热带植被的演替规律是一致的,包括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林内群落的生物量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在遭到人为砍伐和连续自然破坏之后,原来的森林环境条件会迅速发生变化,有逆行演替的危险。,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

31、统的类型及其分布,不再受人为干扰,喜光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的种子会很快侵入迹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枫香(Liguidambal formosana)、白栎(Lhho-carpus dealbatus)、山槐(Maackia amurensis)等喜光的阔叶树和萌发的灌木,以及一些稍耐荫的木荷(Schima saperba)等常绿树种与马尾松一起形成针阔叶混交林,或者常绿与阔叶混交林等过渡类型,这些过渡类型会逐步演变,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另一方面为逆行演替,常绿阔叶林被砍伐

32、破坏后,首先成为,进一步破坏时会成为亚热带灌草地。在雨量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土层瘠薄,形成荒山草地植被,甚至变为光山秃岭,森林植被很难自然恢复,甚至有时连喜光的马尾松也难以生长,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3 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是温带、暖温带地区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森林类型,由于分布区内冬季寒冷而干旱,树木为适应这一时期严酷的生存环境,叶片脱落,又由于林内树木夏季葱绿,所以又称为夏绿阔叶林(summer green broadlea

33、ved forest)。,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31 分布,世界上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西欧的温暖区域,向东可以延伸到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在北美洲,主要分布在东部45N以南的大西洋沿岸各州;南美洲分布在巴塔哥尼亚高原。亚洲分布在东部,中国,俄罗斯远东区、堪察加半 岛、萨哈林岛(库页岛)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诸 岛。,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我国的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南部、华北各省(自治区),其中包括辽宁南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山西恒山至兴县一带以南、山东、陕西黄土高原南部、渭

34、河平原及秦岭北坡、甘肃的徽县和成县、河南的伏牛山及淮河以北、安徽和江苏的淮北平原等。,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32 气候,落叶阔叶林几乎完全分布在北半球的温暖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则较温暖。一年中,至少有4个月的气温达1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为一6,最热月平均气温1323,年平均降水量500700mm。,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在我国,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和东亚海洋季风边缘地区,分布区内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

35、814,年积温3 2004 500,由北向南递增。全年无霜期180240d。除沿海一带外,冬季通常比同纬度的西欧、北美的落叶阔叶林区寒冷,而夏季则较炎热。最冷月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22-3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428,除少数山岭外,年平均降水量5001 000 mm,且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冬季仅为年降水量的37。,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33 土壤,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为褐土与棕色土,较肥沃。褐土主要分布在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的山地和丘陵地区的松栎林下,具有温性土壤温度状况,成土过程主要为黏化过

36、程和碳酸盐淋溶淀积过程,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逐渐变浅;黏化层呈红褐色,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体,下有CaCO3淀积层,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pH7。,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棕色土又称棕壤,主要分布在暖温带湿润地区,与褐土一样具有温性土壤温度状况,质地黏重,表层为腐殖质层,色较暗,中部为最有代表性特征的棕色黏化淀积层,质地明显黏重,呈现明显的棱块状结构,淀积层下逐渐到颜色较浅、质地较轻的母质层,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pH5.87.0,在海拔10003 000m范围内的阔叶林下广泛分布着山地棕壤,除山腰平缓地段土层较厚外,大都薄层粗滑。,第1

37、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34落叶阔叶林特点(1)群落外貌呈现明显季节更替,落叶阔叶林随着季节变化在外貌上呈现明显的季节更替。初春时,林下植物大量开花是落叶阔叶林的典型季相。在炎热的夏季,由于雨热同期,林木枝繁叶茂,处于旺盛的生长时期;而在寒冷的冬季,整个群落都处于休眠状态,构成群落的乔木全部是冬季落叶的阔叶树,林下灌木也大多冬季落叶,草本植物则在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或以种子越冬。整个群落呈夏绿冬枯的季相。为抵挡严寒,树木的干和枝都有厚的树皮保护,芽有坚实的芽鳞。,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38、(2)乔木组成单纯,东亚的落叶阔叶林包括我国的东北、华北,以及朝鲜和日本的北部。落叶阔叶林的结构较其他阔叶林简单,上层林木的建群种均为喜光树种,组成单纯,常为单优种,有时为共优种。优势树种为壳斗科的落叶乔木,如山毛榉属、栎属、栗属、椴属等,其次是桦木科中的桦属、鹅耳枥属和赤杨属,榆科的榆属、朴属,槭树科中的槭属,杨柳科中的杨属等。,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西欧、中欧落叶阔叶林的种类组成,尤其是乔木层的种类组成极端贫乏是欧洲落叶阔叶林的一个显著特点。欧洲落叶阔叶林的建群种主要有欧洲山毛榉(欧洲水青冈)、英国栎、无梗栎、心叶椴)等。林中常见的伴

39、生树种主要有蜡木、槭树、阔叶椴等。北美东部的落叶阔叶林,由于有利的水热条件,该区域的森林发育良好,种类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糖槭林与镰刀栎林两种类型。,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3)森林成层现象明显,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而清晰,有相当显著的成层现象,可以分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林内几乎没有有花的附生植物,藤本植物以草质和半木质为主,攀缘能力弱,但藓类、藻类、地衣的附生植物种类很多,它们常附生于树木的皮部,尤其是树干的枝部。,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4)落叶阔叶林的生物资源,落

40、叶阔叶林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林内的许多树种如麻栎、蒙古栎、栓皮栎等材质坚硬,纹理美观,可作枕木、造船、车辆、胶合板、烧炭、造纸和细木工用材。提取栲胶的重要原料 淀粉、饲料、酿酒、染料、富含单宁 培养香菇、木耳、猴头、银耳、灵芝等食用菌 各种温带水果,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5)落叶阔叶林的更新和演替,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和暖温带植被演替的顶极群落,气候适宜时,只要排水良好,植被经过一系列的演替阶段,最终都能形成落叶阔叶林。在没有人为干扰和连续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群落处于稳定状态,但在重复砍伐或严重破坏时,可演变成灌木林。温带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41、砍伐后会形成各种落叶林,亚热带和热带的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在进展演替的过程中,也可先形成不稳定的各种落叶阔叶林。,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地球上,人类出现前,落叶阔叶林曾大量分布,我国的华北平原就曾被落叶阔叶林所覆盖,但目前,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致使大部分落叶阔叶林都被砍伐而改作农田。,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4 北方针叶林,北方针叶林又称为泰加林(taiga),其语源于俄文,意为沼泽林,原来专指西伯利亚地区的寒温带针叶林;另一泛称为北方林(boreal forest),原来专指欧

42、洲的寒温带针叶林。现在所指的北方针叶林即是寒温带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包括东亚寒温带针叶林、欧洲寒温带针叶林和北美寒温带针叶林。,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41分布,北方针叶林几乎全部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占据着4570N的广阔区域,且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欧洲东北部,横跨俄罗斯直到太平洋)和北美洲北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到加拿大的纽芬兰岛),面积约1 200 104 km2,仅次于热带雨林居第二位,此带的北方界限就是整个森林分布的最北界限。,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

43、42 气候,北方针叶林分布区以大陆性气候为特点,夏季温凉而短暂,最长为1个月,绝大部分地区无真正夏季,冬季寒冷多雪且很长,达9个月以上。年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一年中超过10的天数少于120d,7月平均气温1019,1月平均气温一50 一20,北半球西伯利亚东部1月的平均气温达到一60一50,极端最低气温可达一70,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0,年温差十分显著。年降水量约300 600mm,其中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43 土壤,北方针叶林中优势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土层浅薄,以灰化作用占优势,土壤呈酸性且较贫瘠,具有粗腐质层

44、,B层紧密。棕色针叶林土是北方针叶林下,冻融回流淋溶型(夏季表层解冻时铁、铝随下行水流淋溶型淀积,秋季表层结冻时夏季淋溶淀积物随上行水流表聚)的棕色土壤,成土母质多为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少量洪积物,前者质地粗松,风化程度低,混有岩石碎块,所以仅适于发展林业。,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0244 北方针叶林的特征(1)种类组成以松科植物占优势,北方针叶林是由松科类植物组成的森林,乔木组成以松属(Pinus spp)、云杉属(Picea spp)、冷杉属(Abies spp)、落叶松属(Larix spp)、铁杉属(Tsuga spp)等

45、属种为主,其中欧洲云杉(Picea abies)、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西伯利亚云杉(Picea abvata)、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等都是针叶林的主要优势植物。其间少量的落叶阔叶树也会出现在该地区,如杨树属(Populus spp)、桦木属(Betula spp)。,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2)群落分布中北美和东亚包括的种属相对较多,在整个北方针叶林地带,乔木层的种类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北美和东亚的针

46、叶林拥有大量的不同属种,而欧洲一西伯利亚地区的针叶林包含的属种却很少。在北美,松、云杉、落叶松、铁杉、崖柏和扁柏诸属的许多种虽都有分布,但后面的3个属实际上是属于过渡带植物。与此相反,欧洲的北方针叶林带中,只有欧洲云杉和欧洲赤松这两个种是比较重要的并常构成大面积的纯林或混生在一起。但在东部地区,欧洲云杉才被近亲的西伯利亚云杉所取代,云杉在针叶林中的比例也逐渐减少,直到东西伯利亚的大陆部分,云杉林已完全消失。同时在西伯利亚单独分布达250104km2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则被兴安岭落叶松所代替。,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3)针叶适应寒冷气候,针叶

47、树能适应寒温带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针叶能够减少蒸腾速率,减少水分损失,抵御雪灾危害。首先,表现在针叶表皮很厚,在结霜或者干旱时可以大大降低由蒸发而丧失的水分,初春时能立即开始生长;其次,大多数针叶树整个冬天都保留其本身的针叶,使得珍贵的养料不会随着叶片的脱落而丧失,针叶树产生的树脂可封住断面或者伤处,致病的细菌和真菌难以侵入,在极端恶劣环境下,落叶松通过落叶以保生机;,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再次,在春季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都比较强烈,但受一个霜冻的夜晚之后,光合作用就会休止,在冬眠状态时,甚至有阳光的日子里也不进行光合作用,这时针叶已失去其

48、鲜艳的绿色,而且针叶树在向冬季休眠过渡过程中还伴随着一个大大提高抗寒性的过程,所以在没有经过锻炼的秋季环境里,云杉针叶在一7就会因寒冻而死亡,而在冬天它们却能忍耐一40的低温而不受伤害;最后,大多针叶树都具有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根大大地扩展根系范围,并使粗腐殖质层中的营养成分更易被树木根系吸收,另外,树木根系都较浅,是对土壤永冻层的适应,如云杉的根系常在土壤上层20cm以内。,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4)群落结构简单,北方针叶林群落结构非常简单,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低层苔藓层。乔木层常由一个或者二个树种构成,多形成大面积纯林或者

49、混交林,由于乔木层种类不同,群落的外貌结构略有不同,通常由云杉属和冷杉属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其树冠呈圆锥形和尖塔形。同时由于其郁闭度高,林下相对光照低于10,故称为阴暗针叶林;由松属组成的森林,其树冠近圆形,落叶松属形成的森林其树冠呈塔形且稀疏,同时松属和落叶松属组成的针叶林分郁闭度低,相对光照强度可达20左右,故称为明亮针叶林。,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灌木层较稀疏但很明显,其优势植物为欧洲越橘(Vaccinum myrtillus),在干燥林区多为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帚石楠(Calluna vulgaris)

50、等。草本层植物主要是白花酢浆草(Oxalis acetosella)、鹿蹄草(Pyrola uniflora)、心叶对叶兰(Listera cordata)等种类也很丰富。由于灌木植物、草本植物表现出与乔木根系的严酷竞争,所以贫养的常绿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地层物很发达,并常具各种藓类,地面苔藓层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下光照强度。,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5)生物量与生产力相对较低,北方针叶林的平均生物量为100330thm2,云杉林和冷杉林的生物量约为242thm2,在松林中,乔木层的生物量最高,可达270 thm2,老松林的林下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