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 03.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7514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80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 0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 0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 0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 0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 0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 0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 03.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应用音乐心理学,教师:周海宏,*说明:点击小喇叭开始播放音乐,按Esc键停止播放。,音乐表现内容的可能性与限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音乐理解的不确定性与多解性,及,作为一个欣赏者,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困惑:,是不是我“没有音乐细胞”,“缺少理解力”,“想象力差”?,就是听不出乐曲解说中所说的表现内容!,作为一个欣赏者,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为什么同一首作品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呢?,不同的人对同一首作品的理解不同!,你自己的理解也经常与别人的理解不同!,甚至演奏家之间对同一作品的处理也不相同!,本节课的任务是:,用“联觉”的心

2、理活动规律分析与解释音乐的表现内容与内容理解的特征,一、音乐表现内容的可能性与限度,之所以会“听不懂”,其实就是因为听众无法从音乐音响的体验中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对象。,对此,我们还要回到联觉对应关系的规律上去,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听众的理解能力差,而是有着深层心理原因的。,音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1.音高,声音只有五种属性可以引起联觉,2.音强,3.速度与节奏,4.起音速度,5.紧张度,联觉对应关系,既是音乐表现的条件,又是音乐表现的限制,作为条件:,凡是其感性特征能够与音乐音响形成联觉对应关系的对象,均可以成为音乐的表现内容;,没有感性特征,或其感性特征不能与音乐音响形成联觉对应关系

3、的对象,都不能成为音乐表现的内容。,即便作曲家有这样的愿望,听众也无法从中感觉到作曲家的表现意图!,作为限制:,许多对象音乐无法表现!,明确、具体的视觉对象:,比如家具、水果、长相,纯理性的抽象概念:,比如“博爱”、“平等”,什么内容音乐不能直接表现呢?,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乐曲介绍中说的东西你是听不出来的。,凡是没有感性特征,或其感性特征不能与音乐音响构成联觉对应关系的东西,音乐都不能表现。,比如下面这首曲子,G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在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一个美国人漫步去爱丽舍广场,走过一家敞了门的咖啡馆这位美国人过了河,坐在左岸咖啡馆的露天席上”,让我们来听听音乐是什么样的,迪姆

4、斯泰勒(Deems Taylor)应格什温之约,为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写的解说词。,并不是因为听众的欣赏水平与理解能力差,而是音乐作品根本就没有能力表现这样的内容。,没有人能够听得出来!,许多“乐曲解说”或标题中所指出的音乐作品的表现内容,都是音乐作品无法表现的。因而也是难以被听众理解的。,这就是有那么多人“听不懂”音乐最主要的原因。,不等高线电离,二、音乐表现内容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对于表现对象来说,音乐所能表现的仅仅是其非常有限的与音乐音响有联觉对应关系的感性特征。而这些感性特征对于确定一个明确的对象来说是非常模糊而不确定的。,猜猜乐曲的表现内容是什么?,是德彪西的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5、音乐能否使人明确地产生对表现对象的感受取决于:,比如:,充分而持续稳定的联觉对应关系。,低音、慢速、下降悲伤,低音、慢速、上升庄重、崇高,悲伤+崇高,这首乐曲就是巴赫的约翰受难曲!,音乐音响,表现对象,联觉对应关系充分持续稳定,没有充分的联觉对应关系音乐就不能使人产生明确的内容理解。,总之,,必须指出的是,Bach:Prelude&Fuge No.21,Beethoven:Piano Sonata No.02 in A,Op.2 No.2-Allegro vivace,当一首作品的音响给人的感觉不能与任何对象发生充分的联觉对应关系时,人们就无法从音乐作品中产生对表现内容的理解。而这样的作品是大

6、量存在的。,于形式美的要求,音乐音响出往往要不断地出现对比性的材料性质相反的音响,从而导致音乐音响难以与某种对象形成持续稳定的联觉对应关系,这就使听众难以捕捉到明确的表现对象。,对音乐表现的理解过程,其实是一个大脑的搜索过程。在记忆库中搜索其感性特征与音乐音响具有联觉对应关系的对象。,如果在大脑搜索到这一对象前,音乐音响的特征又发生了变化,则新的音响引起的联觉就使得前面的搜索方向发生根本的变化,大脑就需要重新搜索具有新的感性特征的对象。如果这样的情况一直下去,结果就是直到最后也不能锁定一个对象,于是就发生了“听不懂”的现象。,如果大脑已经成功地锁定了一个对象,进而新的音响又使大脑锁定了另一个对

7、象,而这两个对象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连续性,那么就使得欣赏者不得不放弃所有已经锁定的对象,于是理解活动重新陷入迷茫,也发生“听不懂”的现象。,Beethoven:Piano Sonata No.02 in A,Op.2 No.2-Allegro vivace.mp3,三、音乐表现内容的多解性,如果没有标题、解说、词等文字信息的提示,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必然是“多解的”,即,同一首音乐作品必然会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造成这一音乐理解活动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联觉对应关系必然是“多一对应”的关系,联觉对应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多一对应的多种对象均具有同一种感性特征。,大,大象,大河马,大老虎,

8、大山,大河,大楼,大势力,大恶霸,大声,产生音乐内容多解性的原因之一:,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在这个音乐片段中,有两个主要形象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这样的:,不可一视的恶势力、凶恶的大狗熊、残忍的大灰狼、粗暴傲慢的富人,第二个主题是这样的:,战战兢兢的小松鼠、大灰狼面前的小白兔、风中瑟瑟发抖的穷人、一个小丑,这首作品是,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两个犹太人一穷一富,拉威尔改编成管弦乐队的效果。,产生音乐内容多解性的原因之二:,从音乐内容的产生过程看,每个欣赏者的经验不同,决定了相同的感性特征激活的是不同人各自头脑中的记忆对象。,让我们来描述一下,音乐作品表现对象在欣赏者头脑中出现的过程,记忆中

9、的类似情绪体验,音乐音响,听觉系统,听觉体验,是,否,情态体验,视觉体验,记忆中的类似视觉体验,标题或其它信息指引,标题或其它信息指引,是,标题或其它信息指引,否,音乐表现对象的发生过程:,从音乐内容理解的发生过程来看,,具体内容的出现,是依据每个欣赏者各自头脑中已往的经验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只能在自己的经验中搜索音乐表现的对象,其结果必然导致音乐内容理解的多解性。,由于欣赏者各自经验的不同,由同一作品联想到的内容自然有差异。,从音乐作品理解的过程看,音乐内容理解的多解性是必然的,产生音乐内容多解性的原因之三:,听众对音乐作品注意的不同引起的差异。,同一音乐作品,往往同时鸣响着不同听觉属性的

10、音响,而注意不同的音响部分,就有可能产生理解的差异。,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慢板乐章请分别注意大提琴与双簧管旋律,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片段,请分别注意弦乐的旋律与钢琴部分,柴可夫斯基如歌风的行板注意上行者会觉得音乐是明朗而积极的,而注意下行者,特别是半音下行时,则会从中产生悲伤的情绪体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作品中不同表情性音响要素注意选择的差异。,有人认为莫扎特的作品是明朗、积极的,,有人认为莫扎特的作品是悲伤的,,有人则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是“含着眼泪的笑”,,一但我们将自己的注意力具体集中于某一处音响时,就会发现,所有这些对音乐表情的判断都是有联觉对应关系依据的。,总之:以联觉对应关系为依据的音乐表现机制,决定了音乐内容理解的特征:,不确定性与多解性。,本课思考题:,1.为什么说音乐表现听觉之间的内容是有限度的?,2.被音乐所表现的对象必须具有什么样的条件?,4.造成音乐表现内容多解性的原因有哪些。,5.请详细分析欣赏过程音乐内容的发生过程?,3.为什么音乐表现内容的理解具有不确定性?,6.以实际音乐作品为例,分析音乐内容理解活动的特点。,下节课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