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是指材料搜集之后,作者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原则,通过对材料深入细致的研究,最后形成科研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最后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概括。,一、研究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科学研究应该客观公正,不能为了说明自己预定的观点颠倒事实、观点偏激。,(二)、可行性原则 研究量力而行,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为此要对自己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做全面的权衡。,主观条件:包括知识结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外语水平)、研究能力(观察
2、能力、实验能力、阅读能力、设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技术水平、工作经历、特长和兴趣等。客观条件:包括经费、时间、资料、设备、导师情况和相关研究的进展等。,选择理论性的课题:研究者擅长理论思维,而有关文献资料又较丰富易得;选择定量研究性课题:研究者擅长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选择跨学科研究性课题:研究者知识面较宽,又有较好的协作条件,就适合做跨学科研究。,(三)、创新性原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用新的事实证明某一理论的准确性或谬误性;从一些原始资料中分析出新的观点等等。只要在新观点、新发现、新材料、新角度、新的研究方法五个方面,任取一种都可以认定为具有一定的创新。
3、,二、研究的方法,(一)、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由若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法组成,其中主要有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等方法。,(1)比较与分类 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两种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一般来说,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从区分客观对象开始的,要区分客观事物,就要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鉴别就是把十分相似的对象区别开来。如电视名人访谈节目的主持风格比较研究杨澜、许戈辉、陈鲁豫案例比较分析。,客观事物都处于一定关系中,科学研究的任务之
4、一,就是认识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类属关系是客观事物间的一个基本关系。因此,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都要运用分类的方法来探求其对象领域中的事物间的这种关系。如记者风格分类广播新闻分类等等。,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常结合在一起使用,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2)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将认识对象的整体分解为不同的属性、部分、方面,分解为不同的阶段、环节或各种不同的因素,分别加以考察的一种辨证思维方法。辨证的分析主要是矛盾分析,即分析对象的各种矛盾,矛盾的各个方面,主要矛盾以及矛盾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具体特征等。,如网络中
5、的人际关系(彭兰),主要采用了分析的辩证思维方法,论文从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以及网络人际传播对于物理世界人际传播活动、人的社会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从不同的侧面考察网络中的人际传播。,综合:与分析相反,是将分开来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或不同阶段、环节和因素重新组合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加以考虑的一种辨证思维方法。辨证的综合主要是按照对象的各种矛盾,矛盾的各个方面,主要矛盾及矛盾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矛盾的整体上去认识对象的统一性。,人们的认识过程,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这种辨证的关系表现在分析和综合的相互依存
6、、相互渗透之中;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一旦达到了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就要以综合为主。,(3)抽象和具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历着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它的逻辑进程表现为:先从感性的具体出发,经过科学的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从感性的具体过渡到抽象的规定,主要通过分析,要求用分析的方法把整体事物中的本质与非本质、必然的东西和偶然的东西区分开来,然后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形成若干抽象的规定。这些抽象的规定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的抽象知识对事物整体的一个片面的规定,对认识一个事物来说仍然是很不全面、很不深刻的,这就要求把抽象的规定上
7、升为思维的具体。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的具体,主要通过综合,用综合的方法把各种抽象规定按照事物本身的转化关系和全部联系有机地组织起来,科学地构成思维中的具体,在思维中再现客观对象的整体的规律性。,思维的具体,是从多种本质规定的统一中把握客观对象的全部内容,思维的具体是科学抽象的结果,它在形式上最概况、最抽象,在内容上又最具体、最丰富。,如:杨丽娟追星事件,被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大多媒体并不是对这种事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而是披着“客观报道”和“新闻策划”的外衣,将事件一步一步引向深渊,导致杨丽娟提出越来越过分的要求,导致杨丽娟的父亲最后跳海自尽,事情最终演变为一场悲剧。,我们
8、首先对杨丽娟事件和媒体的报道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媒体关注程度很高,媒体不仅反映了事件,而且推动了事件的发展;媒体在事件演变过程中扮演着火上浇油的角色。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为抽象:在杨丽娟事件的报道中,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将这种抽象再上升为思维的具体:在报道新闻事件,特别是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时,媒体应该注重正确的舆论引导,承担社会责任。,(4)历史与逻辑历史的方法: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常常需要追本溯源,研究对象的历史。新闻史、传播史、党报史、副刊史等,都要采用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是用概念推演的形式,排除个别的、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概括地反映对象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历史”是“逻辑
9、”的客观基础,“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逻辑的发展过程只有反映历史的发展过程,才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如办报和治史从史量才的办报思想谈起(张允若),对史量才“史家办报”的办报历史事实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运用了“历史”的方法。然后,推演出关于办报的本质的东西:今天我们报道新闻仍然应该据实报道,不漏报、不误报、不曲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还要解释新闻、评述时事,还要剖析事理、引导舆论,以对历史负责。作者从个别到一般,提出办报的一般的、本质的因素,运用了逻辑的方法。,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专业论文时,研究对象的历史,既要以历史的自然进程为依据和前提,又要运用逻辑的方法,除去历史中个别的
10、、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历史发展逻辑即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5)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即综合许多具有内在联系的个别事实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般的原理和结论;演绎:与归纳相反,是由一般到特殊,即先从一个总的原理或原则出发,再引申到个别事物的解释,并从中推出个别结论。,归纳和演绎是对立统一的,是同一个认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归纳是认识的基础,但归纳本身离不开演绎。演绎规定归纳的目的和方向,归纳所依据的经验材料总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有求于演绎进行补充;归纳所得出的结论带有偶然性,有赖于演绎来证明其必然性。,演绎是理论思维的主要方法,但演绎本身离不
11、开归纳。演绎出发点的理论是靠归纳得来的,演绎只能帮助人们掌握客观对象的共性,而无法把握它的个性,要把握事物的个性,就必须考察个别事物的多样性,并对此进行及时的归纳和分析;演绎的结论还必须再经过归纳来证实和不断丰富,如果发现的事实与演绎推出的一般性结论不符,就要对这个结论做必要的修正。,归纳思维方法在新闻学研究中常常运用,如:“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和“超级粉丝”杨丽娟父女,他们都因为有明显甚至极端的利益诉求,所以引起传媒的兴趣,在媒体的缺位与错位以“重庆钉子户”及“超级粉丝”杨丽娟报道为例一文中,将媒体对这两个事件的报道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论述了媒体在这两个事件报道中体现出来的个性和共性,在此基础
12、上归纳出结论:当前我国媒体在“极端”事件面前表现出“缺位与错位”。,演绎也是新闻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提出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意即给予受众的回报越多,受众获取信息的费力程度越低,则被受众选择的几率越高。这是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是从诸多个别中归纳出来的真理,根据这个公式,为了被更多的受众喜欢并选择,某报纸应该调整经营策略,尽量提高给读者的报偿,并降低读者购买、阅读、理解和记忆报纸内容的费力程度,这就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式,即演绎。,(二)创造性思维方法也称为创新性思维方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新设想的高级思
13、维过程。创造性思维不只是依靠现成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是在现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推理、再创造,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事物,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异乎寻常的方法、设想和方案。,创造性思维方法,具有广阔性、开放性、新颖性、多样性、灵活性和超前性等特点。创造性思维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和价值。,创造性思维分为两种类型:发散性思维:也叫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这是一种从中心向四周发散、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活动;收束性思维:又叫收敛式思维、集中性思维、求同思维,这种思维把发散性思维提出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各种方法、设想、方案集中起来,分别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从中确定一种最佳的方法、设想和方案。,在选题和撰写论文时,作者可以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尽量放开思路,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设想,以便独辟蹊径,寻求新的选题和写作思路。,如:针对“超级女声”,我们可以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以下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论述:“超级女声”的营销分析、从“超级女声”看“收视率至上”、对“超级女声”的大众传播学分析、透过“超级女声”看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克服“审美疲劳”、“超级女声”引起平民选秀风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