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7944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溶氧(dissolved oxygen,DO)是需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在发酵过程中有多方面的限制因素,而溶氧往往是最易成为控制因素。,在28氧在发酵液中的100的空气饱和浓度只有0.25 mmol/L左右,比糖的溶解度小7000倍。在对数生长期即使发酵液中的溶氧能达到100空气饱和度,若此时中止供氧,发酵液中溶氧可在几秒(分)钟之内便耗竭,使溶氧成为限制因素。,第六章 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第一节 微生物对氧的需求第二节 发酵液中氧的供给第三节 影响Kla的因素(供氧的调节)第四节 与溶氧相关的参数测定第五节 发酵过程中溶氧监控的意义,第一节 微生物对氧的需求,一、描述微生物需氧的物理量,比

2、耗氧速度(呼吸强度)(Qo2):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mmol O2g-1 cellh-1,摄氧率(r):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发酵液所需要的氧量。mmol O2L-1h-1。,r=Qo2.X,几种微生物的呼吸临界氧值,二、溶解氧浓度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影响,CCr,QO2,CL,CCr: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一般对于微生物:CCr:115%饱和浓度,例:酵母 4.6*10-3 mmol.L-1,1.8%产黄青霉 2.2*10-2 mmol.L-1,8.8%,定义:氧饱和度发酵液中氧的浓度/临界溶氧浓度,所以对于微生物生长,只要控制发酵过程中氧饱和度

3、1.,问题:一般微生物的临界溶氧浓度很小,是不是发酵过程中 氧很容易满足。,例:以微生物的摄氧率0.052 mmol O2L-1S-1 计,0.25/0.052=4.8秒,注意:由于产物的形成和菌体最适的生长条件,常常不一样:,头孢菌素 卷须霉素生长 5%(相对于饱和浓度)13%产物 13%8%,氧对鱼类的影响,胡隐昌,水产养殖,2003,三、影响需氧的因素,r=QO2 X,菌体浓度,QO2,遗传因素,菌龄,营养的成分与浓度,有害物质的积累,培养条件,第二节 反应器中氧的传递,C,P,气膜,液膜,只有溶解于液相中的氧才可能被其中的微生物所利用双膜理论前提:气泡与包围着气泡的液体间存在接触面;气

4、泡侧为气膜,液泡侧为液膜。O2以扩散方式,借浓度差由气液双膜进入液相。双膜之间两相界面上,氧分压强与溶于界面液膜中的氧浓度处于平衡关系;传质过程处于稳定态,传质途径个各点氧浓度不随时间变化。,双膜理论,Pi,Ci,传氧方向,界面,第二节 反应器中氧的传递,一、发酵液中氧的传递方程,C,P,气膜,液膜,N:传氧速率 kmol/m2.hkg:气膜传质系数 kmol/m2.h.atmKl:液膜传质系数 m/hP:气相中氧的分压强C:液相溶解氧浓度,双膜理论,Pi,Ci,传氧方向,界面,C*P/H,与气相中氧分压相平衡的液体中氧的浓度,Kl:以氧浓度为推动力的总传递系数(m/h),再令:单位体积的液体

5、中所具有的氧的传递面积为 a(m2/m3),Nv:体积传氧速率 kmol/m3.hKla:以(C*-C)为推动力的体积溶氧系数 h-1,二、发酵液中氧的平衡,发酵液中供氧和需氧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传递:,消耗:,r=QO2.X,氧的平衡最终反映在发酵液中氧的浓度上面,三、供氧的调节,C有一定的工艺要求,所以可以通过KLa 和C*来调节其中C*P/H,Nv,H,P,KLa,调节KLa是最常用的方法,KLa反映了设备的供氧能力。,45升 1吨 10吨搅拌速度 250 rpm 120 120供氧速率 7.6 10.7 20.1,不同的设备供氧能力不一样,第三节 影响KLa的因素,KLa反映了设

6、备的供氧能力。发酵常用的设备为:摇瓶 发酵罐,一、影响摇瓶KLa的因素,为装液量和摇瓶机的种类,摇瓶机,往复,频率80-120分/次,振幅8cm,旋转,偏心距25、12,转述250rpm,装液量,一般取1/10左右:250ml 15-25 ml 500ml 50 ml 750ml 80 ml,例:500 ml 摇瓶中生产蛋白酶,考察装液量对酶活的影响 装液量 30 ml 60ml 90ml 120ml 酶活力 713 734 253 92,二、影响发酵罐中KLa的因素,已知在通风搅拌发酵罐中,全挡板条件下:,1、理论上分析,KLa,n,d,通气量,提高搅拌转速,调节KLa的效果显著,例 某一产

7、品的发酵 d n p0/v c 产量 450 180 1.62 20%4978 450 280 2.12 40%5564 550 180 2.61 60%8455,例 黑曲霉生产糖化酶 n 230 230 270 通气比 1:0.8 1:1.2 1:0.8 产量 1812 2416 2846,提高d、n显著提高C,提高了产量,提高n,比提高Q有效,2、实际上:,对于转速的调节有时是有限度的,通风的增加也是有限的,蒸发量大,中间挥发性代谢产物带走,例:红曲霉生产色素用于食品工业,静止培养改为通气培养,比色法测定产量:,通气 静止 1.4 2.0 3.1 6.8 19.5 OD 0.28 0.7

8、8.3 15.6 14.3 6.2,提高,下降,所以这些因素的存在,发酵设备的供氧是有限的,3、小型发酵罐和大型发酵罐调节KLa的特点,小型发酵罐,转速可调,大型发酵罐,转速往往不可调,大型反应器的合理设计,对现有设备一定要注意工艺配套,4、生物反应器放大的基本思想,小型反应器和大型反应器的差异:传动 传热 传递,生物反应过程,剪切、混合、供氧,箭叶,平叶,不同搅拌浆对菌体浓度的影响,发酵过程中搅拌转速和溶氧的变化,平叶,箭叶,箭叶:在4h左右溶氧就从90的下降到14.8%,通过不断提高转数DO水平始终维持在20%左右。平叶:在8h左右才下降到23.43%;中后期DO水平则一直在40%以上。,

9、平叶,箭叶,庆大霉素的生产水平提高了40%以上,计算流体力学,发酵过程放大困难的原因就在放大时不可能同时做到几何相似、流体运动学相似和流体动力学相似,当在小试研究时某一个对生产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没有被观察到,而这个因素恰恰在放大时成为关键因子时,就会造成整个发酵过程的失败(供氧、混合、剪切)。,根据r,KLa、搅拌桨特性搅拌功率 根据r、菌体细胞剪切搅拌器形式、转速等;搅拌器的混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研究;大型发酵罐高功率搅拌器的加工与平衡,传动装置技术和整体罐结构设计研究;。,张嗣良,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根据r,KLa、搅拌桨特性 搅拌功率,KLa,N,D(搅拌功率),Q(通气量),大

10、 小,小 大,5、影响KLa的其它因素,空气分布器,液体的粘度,氧载体,通过在发酵液中引入一种新的液相,以减少气液传氧阻力,从而提高传氧效率(Menge et al.,2001;Lowe et al.,1998)。这种液相一般具有比水更高的溶氧能力,且与发酵液互不相溶,称为氧载体oxygen-vector)。通常使用的氧载体主要有:液态烷烃、油酸、甲苯、全氟化碳、豆油等。,溶氧水平提高,虾青素合成增加,读书报告:溶氧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要求:字数不限 要有参考文献(06年以后),第四节 CL、r和KLa的测定,一、CL的测定,1、化学法,2、溶氧电极,极谱型(阴极):,O2+2H+2e H2O

11、2,原电池型(阴极):,O2+2H2O+4e 4OH-,极谱型电极由于其阴极面积很小,电流输出也相应小,且需外加电压,故需配套仪表,通常还配有温度补偿,整套仪器价格较高,但其最大优点莫过于它的输出不受电极表面液流的影响。这点正是原电池型电极所不具备的。原电池型电极暴露在空气中时其电流输出约530A(主要取决于阴极的表面积和测试温度),可以不用配套仪表,经一电位器接到电位差记录议上便可直接使用。,膜:耐温、透气、不通水,测定:一般是得到相对值,二、r的测定,1、物料衡算,流量(进口空气中氧的氧含量出口空气中的氧含量)r=发酵液体积,氧的浓度:氧分压仪,2、溶氧电极,停止供气:,dCL=-r dt

12、,三、KLa的测定,1、亚硫酸盐法(冷膜),氧 亚硫酸钠的氧化,KLa.C*=亚硫酸浓度的降低,Cu2+2Na2SO3+O2 2Na2SO4,2、平衡法,rKLa=C*-CL,例:一装料为7L的发酵罐,通气量1vvm,操作压力为0.3 Kg/cm2,在某发酵时间内发酵液的溶氧浓度为饱和氧浓度的25%,空气进入时的氧含量为21%,废气排出时的氧含量为19.8%。(1 atm时氧饱和浓度C*=0.2mmol/L,氧气密度1.429 g/L)求此时菌的摄氧率和KLa,r=Q*(Y进口-Y出口)/VKLa=r/(C*-CL)发酵罐中实际氧饱和浓度:C*=0.2(1+P)KLar/0.206(0.21-

13、0.198),r=,1760,(0.21-0.198),1.429,/32,103,/7,3、动态法,不同的测定方法得出的kLa是不一样的,第五节 溶氧浓度的变化及其控制,一、典型的分批发酵中氧浓度的变化规律(一定KLa下):,r,X,Q,CL,一般有一个低谷,在对数生长的末期,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OUR=r:摄氧率 TEMP:温度AGIT:搅拌转速 DO:溶氧浓度,结论:当OUR(r)与DO反向变化时,表明其限制因素为细胞水平的菌体代谢问题,当OUR(r)与DO同向变化时,表明其限制因素为工程水平的氧传递问题。此时溶氧处于临界氧以下(这一结论)可客观地、动态地把握临界氧水平及氧平衡的

14、制约因素。,二、发酵过程中溶氧的控制,1、溶氧控制的策略,微生物反应:,XS P+X,=a+b,溶氧浓度的变化及其控制,菌体生长期:,酶系统,酶系统,关键因子,开始的细胞,生长好后的细胞,产物合成,产物形成期:,底物,产物,酶系统,反应动力学问题,发酵过程的控制一般策略:,前期有利于菌体生长,中后期有利用产物的合成,溶氧控制的一般策略:,前期大于临溶氧浓度,中后期满足产物的形成。,2、溶氧控制的实例,GA,X,DO,谷氨酸发酵:,要求:氧饱和度1,控制:0-12小时 小通风 12小时后 增加通风,原因:0-12小时菌体量较小,采用小通风,12,一般认为,发酵初期较大的通风和搅拌而产生过大的剪切

15、力,对菌体的生长有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有时发酵初期采用小通风,停搅拌,不但有利于降低能耗,而且在工艺上也是必须的。但是通气增大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例:生产肌苷酸:通气量不变 17.15 mg/ml24小时增加 22.55 mg/ml30小时增加 18.25 mg/ml36小时增加 12.34 mg/ml,初期 与 前期,例:哈药青霉素发酵的工艺研究,*,杜文双,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三、发酵过程中溶氧浓度监控的意义,1、考察工艺控制是否满足要求,2、其它异常情况的表征 染菌、噬菌体、设备和操作故障,3、间接控制的措施,本章小结:,了解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并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反应器氧的传递方程,及其参数的测定,深入理解KLa的意义,了解反应器放大的基本概念,掌握发酵过程中溶氧浓度的调节方法,并认识监控溶氧浓度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