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8059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市建设史.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国 城 市 建 设 史,第三讲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的城市,一、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都城二、秦、汉都城三、管子中城市规划思想简介,主要内容,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一、历史背景,时间: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的550年,在中国历史上称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意识形态:“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1、齐临淄(图1)2、赵邯郸(图2)3、燕下都(图3、4)4、楚郢都(图5),二、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都城,齐 临 淄,规划概要:,1)城的形制不规则,城垣成曲折状。,2)“大小城”制:小城在城之西南,大城在小城之东北;大城对

2、小城呈环抱之势,以显示小城在全局上的主体地位,从而确定了两者的主从关系,3)城廓分区:小城实为内城,而大城为外廓。宫室、卿大夫居里及官府手工作坊集中在内城,“市”、工商业者于一般的居里、各种民营手工业作坊和贵族陵墓则聚集在外廓,4)总体布局仍继承了“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5)“前朝后市”之制,规划特点:,1)内城(营丘)周代齐太公营建的诸侯城 规模小 外城(齐临淄)春秋时期的都城 规模大,2)城廓分工,3)以宫为中心的综合分区规划结构,4)改革旧的“宫市”,建立集中的商业区,改变了“市”的性质,5)用地比例发生了变化,工商业、居住用地比例陡增,而宫室用地比例有所下降,6)外廓布局打破了传

3、统的礼制规划秩序,各功能分区的组配都是按经济活动要求考虑,7)道路系统仍沿用经纬涂制,但强调从实际要求出发,厘定道路数量、分布布局以及路幅宽度,赵 邯 郸,规划概要:,1)此都有“赵王城”和“大北城”两部分组成。赵王城位于大北城之西南,呈“品”字形组配。(赵王城在大北城之西南,大北城在赵王城之东北,二者相距80余米,据考古证实,邯郸是先建大北城,而后才建赵王城)2)据考古发现,赵王城内高台遗址多,显见是赵建都时所经营的宫城,而大北城内主要为手工作坊和大片居民遗址,故大北城是邯郸主要的工商业区和居住区所在。,规划特点:,1)规划体制:城廓功能分区 赵王城 政治性综合区 大北城 经济性综合区,2)

4、规划结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 赵王城 政治性综合区 大北城 经济性综合区(通过规划中轴线来实现对全盘规划结构的向心凝聚作用),燕 下 都,城市概况:,1)燕下都位于今河北省易县东南,介于北易水与中易水之间。西北环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地势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城市形制:城随河道屈曲,略呈扇形。有东西两成并列组成,东城为城,西城为附廓,两城均建于战国年代,东城略早于西城,3)据考古发现,燕下都的建设基本上都集中在东城(内城),西城作为附廓,主要是为了强化城防的军事目的而设的,规划概要:,1)规划体制:城廓分工 东城 主城区 城北:以宫为主的政治综合区 城南:以市为主的经济综合区

5、西城 城防区,2)规划结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规划特点:,1)规划以高度的战略观念,处处着眼城防,把平时建设与战时防御要求紧密结合起来,2)改变以外廓作为经济综合区的规划方式,按照军事需要,以整个外廓作为城防区。同时运用传统的城廓分工规划概念,将政治与经济两个综合区均配置在东城内,为城廓分工开创了新格局,5)燕下都已打破旧的井田规划概念和营国制度的约束,重视从实际出发,来厘定城市形制、规模以及城廓配置方式,3)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4)充分发挥河道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鲁曲阜,楚郢都,淹城 在今江苏省常州市南,离市区约7公里,是西周时代淹国的都城。有三重城墙,分王城

6、、内城、外城。王城呈方形,周长约0.5公里;内城为不规则圆形,长约1.5公里;外城也是不规则的圆形,周长约3公里。城墙均用土筑,三道城墙都只有一个旱路城门,并且三个城门不开在一个方向上。有一条道路通向内城。内城地势高,中间有块高地,可能是王城宫室遗址。三道城墙外都有护城河,内、外城的护城河水面宽广。在外城西部有并列的三个土墩。城外附近土墩很多,皆为不同时期的古墓葬群。现在地面上还基本上保存着该城遗址。,奄(淹)城平面图,三、春秋战国时代城市的特点,1、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3、工商业发达,经济职能有所增强。4、城市规划理论的新发展。5、“城”与“郭”的形制。,

7、综述:从前面所讲可知,都城一般都有城与郭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赵邯郸。城为贵族王宫,郭为一般市民住宅,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四、管子中城市规划思想简介,管子属古代子书的一部 以道家、法家为主,涉及兵、农、阴阳学说、儒学,是 博采众家学说的杂著。齐地学者以春秋时政治家管仲之名而辑录。形成于战国、秦、汉之际。,管子中城市规划思想,“凡立国都,非于大川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乘马第五,“内谓之城,外谓之郭。”“凡仕者近宫,

8、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管子大匡,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一、历史背景,时间:自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始至公元220年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形成,称为中国历史上秦汉王朝时期,历时440年。,二、秦、汉时代的城市,秦朝都城咸阳 西汉都城长安 东汉都城洛阳,秦朝都城 咸阳,城市概况:,1)咸阳位于关中地区的中心,是一富庶之区。同时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使观众东西交通的枢纽,故秦统一六国后在此定都,凡144年,2)建设顺序:渭北 咸阳宫 渭南 兴乐宫、阿房宫,3)咸阳是一座规模很大,但在布局上较为松散、绵延地域很广的城市,规划概要:,1)规划意识:“新”规划格调“尊”规划气质“博”,2

9、)规划要点:,1、以广阔京畿(内史)作为规划背景,形成京城与京畿的有机结合 2、运用天体观念来改造咸阳,3)规划结构:,轴线:主轴线 渭北咸阳宫(重心)辅轴线 渭河,分区:渭北大综合区 咸阳旧城、六国宫 渭南大综合区 扩展区 阿房宫,布局:渭北 旧城模式 集中布局 形制规整 渭南 分散在主轴线两侧,形制不规整,规划特点:,1)强调轴线关系,2)新的分区规划结构,3)天体的规划观念,4)以广阔的京畿为规划基础,又与天体规划观念巧妙结合,5)推行不建外廓的革新措施,采取宫自为城,依山险阻为环卫,使咸阳增添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6)重视发挥地形优势,将城市规划结构更加合理的与地形紧密结合,现实意义:

10、,城市规划要充分发挥这种政治、经济的大好优势,配合城市建设体制改革及加强区域城际之间的经济联系,来全面统筹城市的规划问题,从而发挥城市所应有的效益。,西汉都城 长安,城市概况:,1)汉长安位于渭水之南,龙首原高地之北,利用兴乐宫建设起来。,“长安故咸阳也”(司马迁),2)建设顺序:(三个阶段)汉高帝 长乐宫(兴乐宫)、未央宫、武库 汉惠帝 筑长安城墙,并建东、西两市 汉武帝 明光宫、桂宫、北宫、建章宫,规划要点:,(1)规划格局“前朝后市”,(2)积极发挥作为经济区域中心城的作用“市”的作用,(3)长安规划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运用以“高”、“大”、“多”为贵的封建礼制等级观念,以表达帝都城

11、市的威严特性。,规划特点:,1)规划布局既改变了战国时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咸阳松散状的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中,2)继承周礼考工记的规制 如:城市形状近似方形、“旁三门”、“前朝后市”,3)宫殿区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改革与发展:,a.改革择中立宫 b.改革宗庙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左祖右社”的规划格局 c.改革朝寝布置 d.”市”的革新,东汉都城 洛阳,城市概况:,1)东汉洛阳市在西周洛邑(成周)和西汉雒阳城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其背靠邙山,南林洛水,地势险要。城的平面形状不甚规整,大致呈长方形,有称“九六城”。,2)全城周长约13000米,约31里,城内总面积约9

12、.5平方公里。南宫范围: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1000米,面积约1.3平方公里。北宫范围: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200米,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两宫相距约1里。,规划要点:,1、继承西汉长安发展城郊,不建外廓的传统,来解决城市扩展问题。,政治居中,经济居两翼,2、洛阳城按照城廓分工规划概念,将城内划为政治活动区,城郊充作经济活动区。,3、沿用营国制度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来设计的,三、秦汉时代城市的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第三讲 思考题:,(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秦汉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3)秦咸阳规划布局的特点(4)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要点(5)管子中的城市规划思想与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