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基础第一章物流概述.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86034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基础第一章物流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物流管理基础第一章物流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物流管理基础第一章物流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物流管理基础第一章物流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物流管理基础第一章物流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基础第一章物流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基础第一章物流概述.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流基础,课程介绍,一、课程的主要内容二、课程的安排学时实训 调研 小组报告成绩 平时(出勤、表现)+调研+期末,引言,物流在经济生活中的位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经济,生产,流通,消费,流通,物流,商流,当前物流为什么“热”,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经济纽带!,物流是商流的物质基础和生产存续的必要条件,生产车间,分销体系,零售商,供应商,客 户,流通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三大间隔,降 低 成 本,提 高 质 量,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售,后,服,务,消费者,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由大鱼吃小鱼转变为快鱼吃慢鱼。,慢鱼,快鱼,21世纪初,市 场需 求,企业之间竞争的发展演变,电子商

2、务呼唤着物流业的支持,没有商品配送业务支撑的电子商务是泡沫!,人在家中坐,货从网上来?,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古典物流的经典,原始的物流与供应链,原始的物流与供应链,自从有了商品交换,供应链就在无形中形成了。各个交换实体联接在一起,形成最原始的供应链。,HP打印机的物流与供应链,中国物流的发展状况,中国现代物流的业务量分布大致为 长江三角洲 40%珠江三角洲 30%京津唐地区 20%其他地区总计 10%这个情况基本上与这些地区引进外资和国际贸易的情况相接近。,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物流圈,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

3、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深圳、天津都将“物流”作为地方“支柱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广州市则将在东、西、南、北全面规划物流产业,分别建立生产资料物流中心、商品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上海则瞄准“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着重发展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并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完善法规,配套环境”的指导思想去运作实施;北京市具体规划了北京物流港、三大物流基地、四大物流中心。,黄金白领,现代物流人才成为“黄金白领”2020年,上海航运物流人才的需求将达40万人次,而上海对各

4、类物流人才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00-120万。2001年,上海首次颁布人才开发专业目录,现代物流人才被列为上海急需引进的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物流工作者的素质,要有奉献精神,能吃苦耐劳要有协作性和包容性,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不断进步。重视业务实践,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与产生、发展,1.1.1 物流的定义 1.1.2 物流的产生和发展1.1.3 我国物流的发展1.1.4 物流的发展趋势,物流典型定义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63年成立时名称为“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对物流管理(Physic

5、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的定义:为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及制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2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运输、仓储管理。(定义了具体的物流活动),1.1.1 物流的定义,1985年下半年协会名称改为“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对物流(Logistics)的定义: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

6、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定义的表述更加灵活),1998年,该协会在对物流的定义中增加了供应链的概念,并进一步完善。2001年给出了如下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在原产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物流是为供应链服务的,使物流和供应链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化。),物流引入我国,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代表团第

7、一次将“物流”概念引入中国。1987年1月中国物流研究会举行首届大型学术年会,会议对国内物流研究起到较大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政府和企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和力度都不够,中国物流研究进展缓慢,但没有间断。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尤其是流通体制改革、流通领域连锁经营的发展,以及1997年以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落后的物流状况引起国内外企业的广泛抱怨,物流研究逐渐引起重视,中国国家标准物流(logistics):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摘自中华人民共和

8、国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物流概念引入前,我国一直存在物流活动,主要是储运活动,我国储运业基本相当于国外的物流业。,物流可用7R来理解:Right Product、Right Quantity、Right Condition、Right Place、Right Time、Right Customer、Right Cost即“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和恰当的条件下,将恰当的产品以恰当方式和恰当的成本提供给恰当的消费者”。,物流管理定义,中国国家标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

9、调与控制。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物流概念剖析物流与流通,1、流通的作用,2、流通的内容 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或称为贸易或交易。商流中既有贸易决策,又有具体业务和财物的处理,具体包括市场需求预测、计划分配与供应、货源组织、订货、采购调拨、销售等。物流:对象物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转移活动。不同于加工活动,物流不改变物的形质效用,但能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3、商流与物流分离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物流概念剖析物流与生产,物流概念剖析物流与储运,1.1.2 物流的产生和发展,一般来说,可以将这一个世纪的

10、物流发展人为地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早期阶段萌芽阶段综合物流阶段供应链管理阶段,早期阶段,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讨论了农产品流通方面的问题,从理论上开始了对物流的认识。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PD)一词。当时西方有些国家已经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这时的物流指的是在销售过程中的物流。,早期阶段,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弗莱德克拉克在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真正把物流活动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行讨论与研究,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也与物流联系起来。1935年,

11、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萌芽阶段,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物流对于盟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当时被称为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二战后,Logistics的运作方法及理念在企业中广泛采用,又有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法,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因而是一个包含范围更广的物流概念。,综合物流阶段,1962年,著名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Peter Druker)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的文章。这篇文章首次提出物流领域的潜力,具有划时

12、代的意义。使企业的决策者对物流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并开始把寻求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的视角转向物流领域,物流成为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从此,企业物流管理领域正式启动。不久,人们又认识到原材料这段物流也同样存在巨大潜力,并且产品物流与原材料物流可以综合起来,大大改进了对物流系统的管理。,供应链管理阶段,日本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引入“物流”这一名称的。全面推动了日本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物流革新思想不仅渗透到了产业界,同时还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社会。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世界领先行列。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由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13、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更名为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着现代物流理念的确立。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政策的放开、竞争的加剧,现代物流管理思想进一步发展,一体化物流管理的思想逐步形成。直至20世纪9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自此,物流管理逐渐扩大到整个供应链范围。,Physical Distribution与Logistics,我国物流的发展,计划经济下的物流(从建国初期80年代初改革开放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改革开放9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

14、在),物流活动的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的地位。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物流活动相互割裂,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下。,物流活动注重经济效益,物流活动的内容有了延伸:由原先局限于被动的仓储、运输延伸发展到内容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搬运在内的物流系统。运用系统化思想对物流全过程进行优化,追求物流总费用最低。,物流活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开展活动,物流活动体现出第三产业的内涵:服务。物流更多地体现出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用。,我国物流发展的状况,部分省市开始注重现代物流的发展一些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一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逐步向物流企业发展国外

15、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一些物流企业开始注重物流服务质量的管理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已逐步在物流业务中运用为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有了发展物流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国物流业取得长足进步的标志性活动是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会同世界银行召开了“现代物流国际研讨会”。但是由于我国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搏,目前在我国还未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然而这次会议成为了我国系统化发展物流业的里程碑。,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缺少一个宏观的管理协调机构还没有形成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16、的需求物流运行方式的基础研究:如交通模型建立、交通调度的算法尚未形成物流的技术人才匮乏缺少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和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下,1.1.4 物流的发展趋势,1.物流运作全球化 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 3.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 4.电子物流的兴起 5.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6.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任务,第一,促进物流社会化;第二,实现物流的系列化运作;第三,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第四,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五,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第六,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第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第八,积极发展物流配送。,美国强调“企业物流”以顾客满意为理念的企业物流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物流的研究和实践,导致美国的物流发展史成为一部以企业物流发展为核心的历史。日本强调“物流系统”在政府层面,日本有专门的行政部门制定物流政策和法令。在行业层面,日本物流系统协会突出“物流系统”的观念。在企业层面,日本企业高度重视物流,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构筑与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欧洲强调“综合物流”成本中心观念带来欧洲供应链管理的盛行,供应链理论和技术应用相当出色,提高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之间的效率成为欧洲物流发展的重点。,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