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方式.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88961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方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方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方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方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方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方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方式.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生产方式,世界汽车制造业两次变革1.福特 欧洲 由单件生产方式转变为大量生产方式 2.丰田 二战后 精益生产方式,福特的大量生产方式,亨利福特及其T型车的巨大成功20 世纪初,一辆汽车在美国的售价大约是4700美元。这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好几年的收入。最初推向市场的T型车,定价只有850美元,相当于当时一个中学教师一年的收入。这背后的生产效率差异是,同时期其他公司装配出一辆汽车需要700多个小时,福特仅仅需要12.5个小时,而且,随着流水线的不断改进,十几年后,这一速度提高到了惊人的每10秒钟就可以生产出一辆汽车。与此同时,福特汽车的市场价格不断下降,1910年降为7 80美元,1911年下降

2、到690美元,1914年则大幅降到了360美元。最终降到了260美元。福特公司先进的生产方式为它带来了极大的市场优势。第一年,T型车的产量达到10660辆,创下了汽车行业的纪录。到了1921年,T型车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56.6%。T型车的最终产量超过了1500万辆。福特公司也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可以说,福特创造出了现代工业史上的奇迹。福特制流水线生产,福特的大量生产方式,在大幅降低汽车成本的同时,亨利福特还通过大幅提高工人工资来有意识地培育汽车的消费者。1914年,福特实行了日工资5美元的薪酬制度。这个报酬是当时技术工人正常工资的两倍。在这个报酬下,制造汽车的普通工人也能够成为汽

3、车的拥有者了。,福特的大量生产方式,到了1920年代中期,由于产量激增,美国汽车市场基本形成了买方市场,道路及交通状况也大为改善。简陋而千篇一律的T型车虽然价廉,但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面对福特汽车难以战胜的价格优势,竞争对手通用汽车公司转而在汽车的舒适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等方面大做文章,以产品的特色化来对抗廉价的福特汽车,推出了新式样和颜色的雪佛兰汽车。雪佛兰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严重冲击了福特T型车的市场份额。1927年开始,福特公司被迫停产,重组生产线。,福特的大量生产方式,T型车最终的结局是令人尴尬的失败。它是被竞争对手赶出市场的。原因:1 是亨利福特不顾市场变化的顽固守旧造成了

4、最终的结局。2 品种单一,而社会寻求多样化3 经营领域太广,丰田生产方式,丰田公司的大野耐一JIT(JUST IN TIME)所谓准时化,就是通过流水作业装配一辆汽车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时刻,以需要的数量,不多不少地送到生产线旁边。从而把在物资和财务上给经营管理造成负担的“库存”问题几乎给解决掉了。,丰田生产方式,的两根支柱 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彻底杜绝浪费”。而且,有两根贯穿这一基本思想的支柱:(1)非常准时(JUST IN TIME)(2)自动化“非常准时”就是发挥相互配合行动的妙处,“自动化”则是提高每一个运动员的个人技术。,共同点,无论是福特方式还是丰田方式,其基础都

5、是“流水线”,只不过一个是“顺流而下”,一个是“逆流而上”。,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根据其在“国际汽车项目”研究中,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总结,于1990年提出的制造模式。1精益生产的历史背景 精益生产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了一系列具体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精益生产,11管理技术背景二战以后,日本汽车工业开始起步,但此时统治世界的生产模式是以美国福特制为代表的大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以流水线形式生产大批量、少品种的产品,以

6、规模效应带动成本降低,并由此带来价格上的竞争力。具体而言:在当时,大量生产方式即代表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大量的专用设备、专业化的大批量生产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开始尝试推广,并开始在实践中体现了一定的效益。生产中库存控制的思想(以MRPII思想为主)也开始提出,但因技术原因未能走向实用化。,精益生产,12丰田式生产方式发展的环境 当美国汽车工业处于发展的顶点时,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们是无法与其在同一生产模式下进行竞争的。丰田汽车公司从成立到1950年的十几年间,总产量甚至不及福特公司一天的产量。与此同时,日本企业还面临需求不足与技术落后

7、等严重困难,加上战后日本国内的资金严重不足,也难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以保证日本国内的汽车生产达到有竞争力的规模。此外,丰田汽车公司在参观美国的几大汽车厂之后还发现,在美国企业管理中,特别是人事管理中,存在着难以被日本企业接受之处。因此,以丰田的大野耐一等人为代表的“精益生产”的创始者们,在分析大批量生产方式后,得出以下结论:采用大批量生产方式以大规模降低成本,仍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应考虑一种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组织策略。,精益生产,13精益生产效率的体现 从50年代到70年代,丰田公司虽以独特的生产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当时日本及整个西方经济呈现高速增长,即使采用美国相同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也能

8、取得相当规模的生产效果。因此,这一时期丰田生产方式并没有受到真正高度的重视,仅仅在丰田汽车公司及其配套商的部分日本企业中得以实施。1973年的石油危机,给日本的汽车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将整个西方经济带入了黑暗的缓慢成长期。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大批量生产所具有的弱点日趋明显,与此同时,丰田公司的业绩开始上升,与其他汽车制造企业的距离越来越大,精益生产方式开始真正为世人所瞩目。,精益生产,14美国对精益生产的研究 石油危机以后,丰田生产方式在日本汽车工业企业中得到迅速普及,并体现了巨大的优越性。此时、整个日本的汽车工业生产水平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在1980年以其1100万辆的产量全面

9、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第一大国。在市场竞争中遭受了惨重失败的美国,在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后,终于意识到致使市场竞争失败的关键,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水平已落后于日本,而落后的关键又在于日本采用了全新的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aniel Roos教授等筹资500万美元,用了近5年的时间对90多家汽车厂进行考察,井将大批量生产方式与丰田生产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于1995年,出版了改造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将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并对其管理思想的特点与内涵进

10、行了详细的描述。,精益生产,15世界各国对精益生产的实践随着日本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节节胜利以及世界各国对精益生产的研究的逐步深入,精益生产方式在实践上也逐步被诸多企业所采用。首先在汽车行业内,几乎所有的大型汽车制造厂商都开始吸收精益生产的思想,推行“准时化(JIT)”生产,加强企业间的协作。尤其在部分生产方法的改进方面,有些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甚至超过了日本国内的企业。随后,在越来越多的其他行业的企业中,精益生产的生产组织方法、人员管理方法以及企业协作方法都被广泛地吸收与推广。近几年,世界范围的对企业人事管理的改革及一些企业再造的活动,很多都受到了精益生产思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的精益生产的推行与

11、实践中,有的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并未获得预想的成功,甚至带来了相当的负效应(据有关资料统计,约13的企业效果不理想或有负效应)。究其原因,则非常复杂,有推行过程中的问题,有行业中生产特点问题,也有社会文化问题,不一而论。,精益生产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的比较,2精益生产的特点精益生产作为一种从环境到管理目标都全新的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并非简单地应用了一、二种新的管理手段,而是一套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高度融合的管理体系,因此精益生产自身就是一个自治的系统。21精益生产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的比较(1)优化范围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源于美国,基于美国的企业之间的关系

12、,强调市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每个企业以财务关系为界限,优化自身的内部管理。而相关企业,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经销商,则以对手相对待。精益生产方式则以产品生产工序为线索,组织密切相关的供应链,一方面降低企业协作中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保证稳定需求与及时供应,以整个大生产系统为优化目标。,精益生产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的比较,(2)对待库存的态度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库存管理强调一种风险管理,即面对生产中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设备与供应的不确定因素)因此,适当的库存是用以缓冲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矛盾、避免风险和保证生产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这种传统生产方式的库存管理与优化是基于外界风险而固有的(从统计资料获得

13、)它追求物流子系统的最优化。精益生产方式则将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出发点是整个生产系统,而不是简单地将“风险”看作外界的必然条件,并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系统中的缺陷。它一方面强调供应对生产的保证,另一方面强调对零库存的要求,从而不断暴露生产中基本环节的矛盾并加以改进,不断降低库存以消灭库存产生的“浪费”。基于此,精益生产提出了“消灭一切浪费”的口号。,精益生产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的比较,(3)业务控制观的不同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用人制度基于双方的“雇用”关系,业务管理中强调达到个人工作高效的分工原则,并以严格的业务稽核来促进与保证,同时稽核工作还防止个人工作对企业产生负效应。精益生

14、产源于日本,深受东方文化影响,在专业分工时强调相互协作及业务流程的精简(包括不必要的核实工作)消灭业务中的“浪费”。,精益生产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的比较,(4)质量观的不同传统的生产方式将一定量的次品看成生产中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通常,在保证生产连续的基础上,通过对检验成本与质量次品所造成的浪费之间的权衡,来优化质量检测控制点。精益生产基于组织的分权与人的协作观点,认为让生产者自身保证产品质量的绝对可靠是可行的,且不牺牲生产的连续性。其核心思想是,异致这种概率性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本身并非概率性的,通过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来“消除一切次品所带来的浪费。”,精益生产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

15、理思想的比较,(5)对人的态度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强调管理中的严格层次关系。对员工的要求在于严格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人被看作附属于岗位的“设备”。精益生产则强调个人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尽力发挥人的能动性,同时强调协调,对员工个人的评价也是基于长期的表现。这种方法更多地将员工视为企业团体的成员,而非机器。,精益生产管理方法上的特点,(1)拉动式准时化生产(2)全面质量管理(3)团队工作法(Team work)(4)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精益生产方式,实质是管理过程 1.人事组织扁平化,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2.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应该就是指各部

16、门之间的信息流通)3.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4.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既综合了单件生产方式品种多和大量生产方式成本低的优点,又避免了单件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和大量生产方式僵化的缺点。,设计引导型生产方式,德国重质量、重功能、重技术的设计思想成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核心。德国的设计更多的表现了德意志严谨理性的民族特点,意大利设计则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及意大利民族重视的创造性和趣味性;德国的设计以品质精良而著名,意大利设计则被称为杰出设计。时至今日,从人们穿戴的服装、皮具到居家的家具、建材等等,意大利的设计已

17、经成为“顶尖设计”的代名词。,设计引导型生产方式,意大利的许多设计师出身建筑师,毕业于米兰理工学院或都灵建筑学院。这种教育体制也许更能发挥设计师的潜力,所以意大利的设计师大都多才多艺,同一个设计师既可以设计豪华典雅世界一流的法拉利跑车,也可以设计普通的意大利通心粉式样。意大利的设计师在每一件设计品中既注重紧随潮流,重视民族特征地方特色,也强调发挥个人才能。,设计引导型生产方式,由于意大利设计师的杰出成就,意大利形成了“设计引导型生产方式”,使意大利的设计和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生产方式既肯定了设计师的才能,也提高了整个国民的生活质量。意大利设计师在每一件设计作品中,既注重紧随潮流,重视民族特

18、征和地方特色,也强调发挥个人才能。,日本的设计,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尤其令世界瞩目,50年代初结束朝鲜战争后才发展现代设计的日本,仅仅过了十几年,其产品就打入国际市场,70年代欧美的制造商开始为大量流入本国市场的日本产品忧心忡忡,80年代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汽车生产第一大国,今天,日本制造的各种产品已畅销全世界,日本设计的快速发展和成功已成为设计理论的研究课题。比起从十九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开始的欧洲现代设计来,日本的设计历史晚了将近一个世纪。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几乎把所有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到领土的扩张中,为小小岛国所产生的生存危机感而不遗余力。1945年,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后,联合国

19、对其实行了军事制裁,限制了日本的军事力量发展,日本才把人力和物力转到生产民用产品上来。,日本的设计,日本设计在紧随国际设计发展步伐的同时,也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设计风格,这使他们的设计在国际设计中独具特色,这一特征尤其体现在他们的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和室内设计上。日本传统的图案、包装、材料运用和绘画表现方法是日本设计师灵感的源泉,也是他们发展本民族设计风格的基础。在室内设计上,他们更是发展了一种温馨舒适的“和式”风格,来发扬光大大和民族的住居习惯。日本的跪式生活习惯所用的低矮家具、插花艺术、茶道及木门式室内隔断是这种室内设计的组成因素。木材的运用和玲珑雅致的内部处理,暖色调的灯光效

20、果加上日本的插花艺术构造出日本民族对住的审美趣味。日本设计还以细腻周到见长,从大到飞机火车,小到裁纸刀曲别针,他们都有极具匠心的设计,凡是到过日本的人,都为日本人的设计意识而感叹。日本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取得经济腾飞,挤入世界强国之中,其产品畅销全世界,日本的设计无疑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最新设计和设计的发展趋势,工业化进程和现代设计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给地球和人类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灾难性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浪费、交通堵塞是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国际主义风格把世界所有的都市都变成了玻璃幕墙和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在对现代设计整体反思的基础上,也开始了对设计发展趋势的思考。

21、“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旨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设计浪潮,其中“组合设计”和“循环设计”是这一设计思想的实现。许多大公司在设计中尽量采用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和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法国最近还规定了无汽车日来提醒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回归自然的认识。,最新设计和设计的发展趋势,“为人的设计”是设计发展过程中设计师对使用者的关注,自70年代设计师提出来后,为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成为设计师更高的责任。为人的设计要求设计师除了用设计的产品关怀正常人,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使用功能外,尤其是通过对设计品的独特处理方式,关怀那些特殊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在新的时代里,设计已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使用的功能,还应该体现出对人的精神关怀,让人们在设计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单纯考虑设计的功能和是否可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已远远不够,设计的系统性和对于设计使用环境的整体认识已越来越重要。,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