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卫星和地球站设备.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8925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5.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卫星和地球站设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通信卫星和地球站设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通信卫星和地球站设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通信卫星和地球站设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通信卫星和地球站设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卫星和地球站设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卫星和地球站设备.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2章 通信卫星和地球站设备,2,2.1 通信卫星的种类2.2 卫星轨道2.3 通信卫星的覆盖2.4 通信卫星的组成2.5 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发射2.6 卫星通信地球站,第2章 通信卫星和地球站设备,3,2.1 通信卫星的种类,按卫星运动状态分,有静止卫星和运动卫星,4,按卫星形状分,有球形卫星、箱形卫星、圆柱体(套筒式)卫星、锥顶圆柱体卫星、多棱柱形卫星、风扇行卫星等多种,5,按卫星业务种类分,有商用卫星、军用卫星、气象卫星、科研卫星、广播卫星等。按姿态稳定方式分,有自旋稳定卫星和三轴稳定卫星。,6,按卫星重量分:,7,SNAP-1 Nano-Satellite,清华大学的“纳星”一号,8

2、,Picosat皮卫星,9,2.2 卫星轨道,2.2.1 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卫星绕地球运行,它的运动轨迹叫卫星轨道。卫星视使用目的和发射条件不同,可能有不同高度和不同形状的轨道,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的轨道位置都在通过地球垂心的一个平面内。卫星运动所在的平面叫轨道面。卫星轨道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但不论轨道形状如何,卫星的运动总是服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由此导出卫星运动的三个定律。,10,假设地球是质量均匀分布的圆球体,忽略太阳、月球和其它行星的引力作用,卫星运动服从开普勒三大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定律):卫星以地心为一个焦点做椭圆运动。其轨道平面的极坐标为:,(2-3),式中,P是二次曲

3、线的参数,e是偏心率,是中心角。P、e的值均由卫星入轨时的初始状态所决定,11,卫星椭圆轨道的示意图,近地点,远地点,半长轴,半短轴,12,13,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14,由第二定律可导出卫星在轨道上任意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为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速度。其中a为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为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开普勒常数,值为3.986105 km3/s2。若轨道为圆时,a=r,则,(2-11),定律的意义当轨道为椭圆时,卫星在轨道上的各点飞行速度不同:在远地点的速度最小;在近地点的最大。当轨道为圆形时,则卫星为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卫星运行的周期、切线

4、速度与卫星的质量无关,只与离地面的高度有关。,15,16,开普勒第三定律(调和定律):卫星运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轴的3次方成正比。,(2-12),T为卫星运转周期,单位为秒。,17,例1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远地点高度hA=439km,近地点高度hB=2348km。试求其轨道方程。公转周期、远地点和近地点的瞬时速度v(rmax)和v(rmin)。已知地球半径R=6378km。,18,解:,轨道方程,19,公转周期,远地点瞬时速度,近地点瞬时速度,20,例2 已知地球半径R=6378km,静止卫星的周期T=24恒星时=23h56min4.09s(平均太阳时),求卫星离地面高度h和匀速圆周运

5、动速度v。,解:由于静止卫星作匀速圆周运动,r=a,由式(2-12),21,由式(2-11)可得:,由此,卫星离地面高度为,22,2.2.2 卫星轨道的分类,1、按卫星轨道的形状可分为圆形轨道和椭圆形轨道。2、按卫星轨道平面倾角分类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卫星轨道平面的倾角,记为i。赤道轨道。i=0,轨道面与赤道面重合;静止通信卫星就位于此轨道平面内。极地轨道。i=90,轨道面穿过地球南北极。倾斜轨道。0i90,轨道面倾斜于赤道。,23,3、按卫星轨道高度分类根据卫星运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h,可分为地球低轨道卫星(LEO):h20000km,24,25,4、按卫星的运转周期及卫星同地

6、球相对运动关系分类。同步轨道(T=24恒星时)静止轨道: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赤道上空离地面约35786公里的同步轨道。只有一条,倾角i=0。非静止同步轨道:不满足静止轨道条件的同步轨道,即倾角i0的同步轨道。非同步轨道(T24恒星时),26,2.2.3 卫星的摄动,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卫星运动的实际轨道不断发生不同程度地偏离开普勒定律所确定的理想轨道的现象,称为摄动。1、太阳、月亮引力的影响2、地球引力场不均匀的影响3、地球大气层阻力的影响4、太阳辐射压力的影响,27,2.2.4 卫星的位置保持和姿态控制,1、位置保持实现位置控制主要是靠星体上的轴向喷嘴与横向喷嘴来完成的。2、姿态控制

7、自旋稳定法,早期静止卫星常用的姿态控制方法三轴稳定法,是指卫星的姿态是由稳定穿过卫星重心的三个轴来保证的。这三个轴分别在卫星轨道的切线、法线和轨道平面的垂线等三个方向上,分别对应叫做滚动轴、俯仰轴和偏航轴,,28,三轴稳定法示意图,29,自旋稳定卫星,三轴稳定卫星,30,2.3 通信卫星的覆盖,利用卫星构成通信系统,首先要知道它的覆盖范围。当卫星上天线波束形状不同及波束中心指向不同时,它们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覆盖范围和区域也就不同。天线波束的类型利用高度约35 786km轨道上的静止卫星基本上可覆盖地球表面的1/3以上的区域,不能覆盖的区域是高于南北纬75以上的地区。,2.3.1 通信卫星的覆

8、盖图通常用卫星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等值线图来表示通信卫星的发射覆盖区域。EIRP表示卫星辐射能力的物理量,单位dBW。下图给出了“中星6B”卫星(115.5E)的EIRP等值线图,单位dBW。,31,32,33,几种常见波束覆盖区域示意图,1.全球波束当卫星在同步轨道上时,它对地球边缘的张角为17.34,我们将半功率角为17.34的波束称为全球波束或覆盖波束,如图2.4(a)所示。常用的全球波束天线是喇叭抛物面天线或圆锥喇叭天线。2.半球波束半球波束天线的波束宽度在东西方向上约为全球波束的一半,一般覆盖一个洲,而不包含海洋,如图2.4(b)、(c)、(d)所示,34,35,3.区域波束区

9、域波束宽度小于半球波束,只覆盖地面上一个大的通信区域,如一个国家或地区。这种天线往往按地域的形状把波束赋形,故又称赋形波束。它是通过控制馈源的排列来获得各种不同形状的。4.点波束点波束照射在很小的范围内,波束截面为圆形,在地球上的覆盖区也近似圆形,见图2.4中(b)、(c)、(d)。一般都用对称反射面天线来产生点波束。天线直径小,覆盖地球面积大;天线直径大,则覆盖地球面积小。如果一个反射面配用多个馈源,则形成多个点波束。,36,37,2.3.2 静止卫星覆盖范围的确定,星下点:卫星与地心连线和地球表面的交点位于卫星的垂直下方赤道上空的卫星其星下点在赤道上用星下点来表示GEO在轨道上的位置(用经

10、度来表示),38,2.3.3 方位角、仰角和站星距的计算,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标准,将卫星天线的指向偏东或偏西调整一个角度,该角度即是所谓的方位角。,39,仰角:天线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40,站星距离: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的距离。,(2-21),地球站的经度和纬度分别为1和1静止卫星星下点的经度和纬度分别为2和0经度差=2-1纬度差为1-0=1,41,静止卫星观察参数图解,42,43,2.3.4 卫星“共视区”,当星下点通过图中画斜线的公共区域时,A、B两地球站都能“看到”这个卫星,这个公共区域叫共视区。,44,2.4 通信卫星的组成,通信卫星由空间平台和有效载荷两部分组成。,45,2.4.

11、1 空间平台,空间平台又称卫星公用舱,用来维持通信转发器和通信天线在空中正常工作的保障系统。,46,自旋稳定结构卫星,三轴稳定结构卫星,1、结构分系统卫星的主体,使卫星具有一定的外形和容积,并能承受星上各种载荷和防护空间环境的影响。一般由轻合金材料或复合材料组成,外部涂有保护层。,47,2、温控分系统温控分系统的作用就是控制卫星各部分的温度,保证星上各种仪器设备正常工作。通常可分为消极温度控制和积极温度控制两种形式。,48,3、跟踪、遥测、指令分系统(TT&C)跟踪部分用来为地球站跟踪卫星发送信标。遥测部分用来在星上测定并给地面的TT&C(Tracking Telemetry&Command)

12、站发送有关卫星姿态及卫星各部件工作状态的数据。指令部分用于接收来自地面的控制命令,处理后送给控制分系统执行。,49,4、控制分系统用来对卫星姿态、轨道位置、各分系统工作状态等进行必要的调节与控制。,50,5、电源分系统为卫星提供电能。星上电源分系统由一次能源(太阳能),二次能源(蓄电池),以及供配电设备组成。,51,6、远地点发动机对于静止轨道卫星,通常是用运载火箭将卫星射入椭圆形“转移轨道”,再由卫星所装的远地点发动机,把卫星推入近似圆形同步轨道。,52,2.4.2 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人造地球卫星的有效载荷是指不同用途的卫星,为了完成技术任务而配备的特有系统。不同用途的卫星有不同的有效载荷

13、。例如,资源卫星的有效载荷就是各种遥感器,它包括可见光照相机、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红外相机、微波辐射计和微波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垂直大气探测器和大气温度探测器等;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主要是通信转发器及通信天线;天文卫星的有效载荷是各种类型的天文望远镜,它包括红外天文望远镜、可见光天文望远镜和紫外天文望远镜等。,53,1、天线分系统发送和接收通信及测控信号。用于遥控、遥测和信标信号的全向天线,接收地面的指令及向地面发送遥测数据。用于通信的微波定向天线。可分为全球波束天线、点波束天线和区域波束天线三类。,54,全球波束天线波束宽度约等于17.4

14、,覆盖卫星对地球的整个视区一般由圆锥喇叭天线加上45的反射板组成点波束天线覆盖面积小,一般为圆形,波束宽度为几度天线通常为前馈抛物面天线,馈源为喇叭赋形波束天线可通过修改反射器形状来实现也可利用多个馈源从不同方向经反射器反射产生多波束的组合,55,56,57,卫星天线系统示意图,58,2、通信转发器又叫通信分系统或中继器,实质上是一部宽频带的收、发信机。其作用为接收、处理并重发信号。对转发器的基本要求是:以最小的附加噪声和失真,并以足够的工作频带和输出功率来为各地球站有效而可靠地转发无线电信号。转发器通常分为:透明转发器:收到地面发来的信号后,除进行低噪声放大、变频、功率放大外,不作任何加工处

15、理,只是单纯地完成转发任务。处理转发器:除进行信号转发外,还具有信号处理功能。,59,透明转发器,60,处理转发器对数字信号进行解调再生,避免噪声积累对不同的卫星天线波束之间进行信号交换其他更高级的信号变换和处理,61,转发器的数量越多,卫星的通信能力就越大。小容量通信卫星:星载转发器少于12个,功率小于1000瓦的通信卫星中容量通信卫星:有24个转发器,功率在10003000瓦之间大容量通信卫星:有48个转发器,功率在30007000瓦之间超大容量通信卫星:转发器多于48个,功率在7000瓦以上,62,通信卫星的组成,63,2.4.3 通信卫星举例鑫诺三号,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的“鑫诺3号”

16、卫星是一颗专门为我国满足中央、各省会城市、各直辖市卫星厂播电视传输需要的厂播电视传送卫星。,目前我国首颗直播通信卫星。,64,鑫诺三号卫星性能参数,65,鑫诺三号卫星EIRP等值线图,66,2.5 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发射,67,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大小为7.9km/s。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大小为11.2km/s。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为16.7千米/秒。,68,第一宇宙

17、速度也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但是随着高度的增加,地球引力下降,环绕地球飞行所需要的飞行速度也降低,所有航天器都是在距地面很高的大气层外飞行,所以它们的飞行速度都比第一宇宙速度低。因此,第一宇宙速度是在地面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环绕速度和脱离速度随卫星高度的不同而不同,卫星轨道越高,地球对卫星的引力越小,其环绕速度和脱离速度越小。,69,表2-2 卫星高度与速度的关系,70,卫星发射的运载工具 多级火箭,71,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三

18、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能把3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长征1号”运载火箭,72,“长征2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的航天运载器的基础型号1975年11月26日,“长征2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两级火箭能把1.8吨的卫星送入距地面数百公里的椭圆形轨道,73,“长征3号”运载火箭是在“长征2号”火箭基础上于1984年研制成功的三级火箭增加的第三级采用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首次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6吨。,74,“长征4号”是三级常规运载火箭,作为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运载火箭的另一方案,1988年9月7日首次发

19、射,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其后改型为“长征4号A”,用于发射同步轨道卫星。“长征4号B”是在“长征4号A”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75,例:发射静止轨道自旋卫星,用三级火箭和星载远地点发动机。步骤1:用一二级火箭和三级火箭的第一次点火,将卫星送入300km400km的倾斜圆轨道,即初始轨道(或暂停轨道)。步骤2:第三级火箭第一次点火关机后,卫星滑行一段,第三级火箭第二次点火加速,火箭关机脱离,卫星进入椭圆转移轨道,此时近地点高度不变,远地点高度为36000km同步轨道高度。步骤3:在远地点处启动远地点发

20、动机,进入近似的圆形同步轨道。步骤4:点燃卫星自带的反向小火箭产生反向推力,使卫星停止在预定的静止轨道位置。,76,77,2.6 卫星通信地球站,2.6.1 地球站的种类地球站是卫星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向卫星发送和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目前国际上通常根据地球站天线口径尺寸及G/T值大小将地球站分为A、B、C、D、E、F、G、Z等各种类型。A、B、C三种是大型站,称为标准站,用于国际通信,适合各种业务类型。,78,D1,D2主要是用于VSAT(甚小口径终端)的小型站。E和F分别工作在Ku波段和C波段,又分为E1、E2、E3和F1、F2、F3等类型。E1,F1,称为小型站,它们的业务容量较小

21、,一般用于商用系统(IBS)。E2,E3和F2,F3又称为中型站,是为大城市和大企业之间提供通信业务的。G是国际租赁专线。Z是国内电路,租赁专线。,79,一般来说,对地球站应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发送的信号应是宽频带、稳定、大功率的信号,能接收由卫星转发器转发来的微弱信号。可以传输多路电话、电报、传真,以及高速数据、电视等多种业务的信号。性能稳定、可靠,维护、使用方便。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不应太高。,对地球站的技术要求,80,(1)地球站的性能指标品质因数(G/T)G/T是地球站接收天线的增益G与地球站接收系统的等效噪声温度T的比值,它表征了地球站对微弱信号的接收能力,称为地球站的品质因数。(2)

22、有效辐射功率及其稳定度为了保证所传送信号的质量,要求地球站的发射机能够发射较大的功率,一般为几百瓦十几千瓦,而且要求所发射的射频信号功率非常稳定。若功率偏小则信号差,若功率偏大则会带来额外的干扰。,81,(3)射频频率的稳定度地球站所发射的射频信号的频率必须很精确,如果有较大漂移,不但要影响卫星转发器频带的有效利用,还会在卫星转发器中产生交调噪声,有的还会影响邻近载频的正常传送。(4)射频能量的扩散为减小交调干扰,必须对地球站在负载轻(即通话数少)的时候所发射的射频频谱能量密度加以限制。,82,2.6.2 地球站的组成,一个典型的国际卫星通信的双工式A型标准地球站,一般包括天线分系统、发射机分

23、系统、接收机分系统、信道终端设备分系统、伺服跟踪设备分系统、监控分系统(通信控制分系统)、用户接口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等。,83,地球站设备的一般组成框图,84,1、天馈分系统天线馈线系统简称天馈系统。除包括天线、馈线外,还包括用以分离跟踪信号的部件等。卫星天线通常采用抛物面天线,利用无线电波信号跟光相似的特点来反射聚集电磁波,接收天线结构主要由反射面、馈源和支架几部分组成。按照天线反射面与馈源所处的相对位置不同,我们可以把抛物面天线分为正馈天线和偏馈天线两种。,85,正馈天线中心聚集电波的卫星天线被称为正馈天线,其天线反射面呈正圆状,馈源位于天线抛物面焦点处。正馈天线根据结构不同还可再分为前馈

24、式天线及后馈式天线(即卡塞格伦天线)。前馈式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优点。但由于馈源正好位于天线抛物面焦点处,带来诸多问题,比如辐射器对反射电波有个遮挡作用,而且馈线较长,损耗噪声较大。,86,87,88,目前地球站应用最多的天线是卡塞格伦天线。它属于后馈式天线,由馈源喇叭(一次辐射源)、主反射器(抛物面)和副反射器(双曲面)组成。,89,90,91,卡塞格伦天线的优点:馈源安放在抛物面顶点附近,因此可直接和主反射面背后的低噪声放大器连接,降低了因馈电波导过长而引起的损耗噪声;主副反射面调整方便,效率高;抛物面焦距很短,降低了整个天线的长度;降低了大地反射噪声。缺点:结构复杂,价格昂

25、贵,制造、安装、调试、维护的技术要求也都比较高,适合大中型地球站,不适于家庭和小范围使用。副反射器及其支架的阻挡,造成效率下降,92,天线系统与机房的连接,93,偏馈天线 偏馈天线特别适合接收KU波段信号,一般来说口径较小,通常在一米以下,反射面呈现椭圆。由于馈源安装的位置不在天线反射面的中心线上,所以被称为偏馈天线。因为其馈源不在天线反射面与卫星之间,得以避免了馈源对卫星电波信号的遮挡,所以这种天线的接收效率比较高。由于偏馈天线具有易于安装、节省空间、方向图好,效率较高等优点,目前在家庭和小用户中广泛采用。,94,95,96,2、大功率发射机分系统地球站大功率发射系统通常由高功率放大器、激励

26、器、发射波合成器、上变频器及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等组成。高功率放大器(HPA)是地球站上行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任务是将基带调制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电平,经馈线由天线向卫星发射。目前常用的有三种行波管(TWTA)速调管(KPA)坤化镓场效应管(GaAsFET),小型地球站,97,对高功率放大器的要求大功率宽频带长寿命、高可靠性线性度高功率稳定度高由于大型地球站的大功率微波辐射会造成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环境,因此大型地球站通常不设置在人群稠密的地方,或进行必要的屏蔽。,98,上变频器,将较低的频率(中频信号)变换到较高的频率(射频信号)。可分为一次变频:从中频(如70MHz)直接变到微波射频(如6GHz

27、)。设备简单,但不利于宽带系统实现,适合小容量的小型地球站二次变频:从中频(如70MHz)先变到较高的中频(如700MHz或1000MHz),然后再由此较高的中频变到微波射频(如6GHz)。电路较复杂,但易于实现宽带要求,广泛用于大容量的大中型地球站中。,99,3、低噪声接收分系统低噪声放大器(LNA)是低噪声接收分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接收系统的等效噪声大小。目前普遍采用砷化镓场效应管晶体管作为低噪声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低噪声放大器应尽可能靠近天线的馈源,通常是附于天线架上的室外单元的一部分,以减小与室内接收机之间连线电缆的损耗的影响。,100,4、伺服跟踪分系统地球

28、站伺服跟踪分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地球站的天线能够稳定可靠的对准通信卫星,从而使通信系统能保持正常工作。一般小型固定站不设伺服跟踪设备。由于手动跟踪、程序跟踪都不能对卫星连续地精确跟踪,因此大中型固定地球站一般采用自动跟踪系统为主,手动跟踪和程序跟踪为辅的方式。根据地球站接收到的卫星所发的信标信号,检测出误差信号,驱动跟踪系统,使天线自动地对准卫星。,101,5、监控分系统监控设备的功能就是将是系统内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生故障时内告警及故障处理。小型地球站一般没有专门的监控设备。监控分系统一般由监视设备、控制设备和测试设备等组成。,102,6、电源分系统地球站的大功率发射机所需电源必须是定电压、定频率、高可靠性的不中断电源。用交流市电供电时,通过电力传输线路,必然会同时引起许多杂散干扰,而其公用交流市电也会出现波动,所以必须采取稳压和滤除杂散干扰的措施。为了满足地球站的供电要求,通常应设有应急电源设备和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