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9058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曾昭琼有机化学第三版CAI教学配套课件,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8-1 电磁波的一般概念 8-2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8-3 红外光谱 8-4 核磁共振谱 8-5 质 谱(MS)简介,前 言,应用现代物理方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只需微量样品,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简便的操作,就可获得正确的结构。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有机化学的飞速发展,已成为研究有机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现代物理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紫外(UV)光谱、红外(IR)光谱、核磁共振(NMR)谱和质谱(MS),简称四谱。,一、光的频率与波长 二、光的能量及分子吸收光

2、谱,第一节 电磁波的一般概念,第一节 电磁波的一般概念一、光的频率与波长,第一节 电磁波的一般概念二、光的能量及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吸收幅射,就获得能量,分子获得能量后,可以增加原子的转动或振动,或激发电子到较高的能级。但它们是量子化的,因此只有光子的能量恰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即E)才能被吸收。所以对于某一分子来说,只能吸收某一特定频率的辐射,从而引起分子转动或振动能级的变化,或使电子激发到较高的能级,产生特征的分子光谱。,第一节 电磁波的一般概念二、光的能量及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吸收光谱可分为三类:1、转动光谱 分子所吸收的光能只能引起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小,位于远

3、红外及微波区内,在有机化学中用处不大。,第一节 电磁波的一般概念二、光的能量及分子吸收光谱,2、振动光谱 分子所吸收的光能引起震动能级的跃迁,吸收波长大多位于2.516m内(中红外区内),因此称为红外光谱。3、电子光谱 分子所吸收的光能使电子激发到较高能级(电子能级的跃迁)吸收波长在100400nm,为紫外光谱。,第一节 电磁波的一般概念二、光的能量及分子吸收光谱,第一节 电磁波的一般概念二、光的能量及分子吸收光谱,一、紫外光谱及其产生二、朗勃特比尔定律 和紫外光谱图 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 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四、紫外光谱的应用,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一、紫外光

4、谱及其产生,1紫外光谱的产生,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时,电子发生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紫外光谱。,一般的紫外光谱仪是用来研究近紫外区吸收的。,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一、紫外光谱及其产生,2、电子跃迁的类型,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一、紫外光谱及其产生,电子跃迁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E越大,跃迁所需要的能量也越大,吸收光波的波长就越短。UV检测:共轭烯烃、共轭羰基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二、朗勃特比尔定律和紫外光谱图,1Lambert-Beer定律,c: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L:液层的厚度;E:吸收系数(消光系数),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二、朗勃特

5、比尔定律和紫外光谱图,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已知,则用摩尔消光系数=EM来表示吸收强度,上式可写成:,一般:5000为强吸收=20005000为中吸收 2000为弱吸收,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二、朗勃特比尔定律和紫外光谱图,2紫外光谱的表示方法,以摩尔消光系数或Iog为纵坐标。以波长(单位nm)为横坐标作图得紫外光谱吸收曲线,即紫外光谱图。,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二、朗勃特比尔定律和紫外光谱图,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二、朗勃特比尔定律和紫外光谱图,在紫外光谱图中常常见到有R、K、B、E等字样,这是表示不同的吸收带,分别称为R吸收带,K吸收带,B吸收带和E吸收带。R吸收带为 跃迁引起的

6、吸收带,其特点是吸收强度弱。max 10000。共轭双键增加,max向长波方向移动,max也随之增加。,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二、朗勃特比尔定律和紫外光谱图,B吸收带为苯的 跃迁引起的特征吸收带,为一宽峰,其波长在230270nm之间,中心再254nm,约为204左右。E吸收带为把苯环看成乙烯键和共轭乙烯键 跃迁引起的吸收带。,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1、基本术语,红移(向红移动):最大吸收峰波长移向长波。蓝移(向蓝移动):最大吸收峰波长移向短波。生色基:产生紫外(或可见)吸收的不饱和基团,如:C=C、C=O、NO2等。助色基:其本身在紫外或可见光

7、区不显吸收,但当其与生色基相连时,能使后者吸收峰移向长波或吸收强度增加(或同时两者兼有),如:-OH、-NH2、Cl等。,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2、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1)饱和有机化合物,*跃迁,吸收波长 150nm 在远紫外区。,例:CH4 max=125nm CH3CH3 max=135nm,.n*跃迁,分子中含有杂原子 S、N、O、X 等饱和化合物。吸收波长:200nm(在远紫外区),例:CH3OH max=183nm(150)CH3CH2OCH2CH3 max=188nm,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

8、系,某些含孤对电子的饱和化合物,如:硫醚、二硫化合物、硫醇、胺、溴化物、碘化物在近紫外区有弱吸收。,例:CH3NH2 max=213nm(600)CH3Br max=204nm(200)CH3I max=258nm(365),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2)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跃迁(K带)非共轭烯、炔化合物,*跃迁在近紫外区无吸收。例:CH2=CH2 max=165nm HCCH max=173nm,共轭体系的形成使吸收移向长波方向。,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随共轭体系的增长,吸收向长波方向位移,吸收强度也随之

9、增大。,CH2=CH-CH=CH2 max=217nm(21000)CH2=CH-CH=CH-CH=CH2 max=258nm(35000),摩尔消光系数:max104,.n*跃迁(R带),含有杂原子的双键或杂原子上孤对电子与碳原子上的电子 形成p-共轭,则产生n*跃迁吸收。,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n*跃迁,吸收强度很弱:100。禁阻跃迁。,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n 轨道与 轨道在空间取向不同。,*n*max=217nm(16000)max=321nm(20)max=229.5nm(11090)max=31

10、0nm(42),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3)芳香族化合物 三个吸收带。*,E1带,吸收波长在远紫外区;E2带,在近紫外区边缘,经 助色基的红移,进入近紫外区。B带,近紫外区弱吸收,结构精细 芳环的特征吸收带。,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3、影响紫外光谱的因素(1)助色基的影响 使最大吸收向长波位移,颜色加深(助色效应)。,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2)空间位阻效应的影响,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3)超共轭效应影响,(4)溶剂的

11、影响,*跃迁,溶剂极性增加,吸收红移。n*跃迁,溶剂极性增加,吸收蓝移。,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四、紫外光谱的应用,1杂质的检验,紫外光谱灵敏度很高,容易检验出化合物中所含的微量杂质。例如,检查无醛乙醇中醛的限量,可在270290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如无醛存在,则没有吸收。,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四、紫外光谱的应用,2结构分析,根据近紫外区吸收带的位置,估计可能存在的官能团结构。(1)如小于200nm无吸收,则可能为饱和化合物。(2)在200400nm无吸收峰,可判定分子中无共轭双键。(3)在200400nm有吸收,则

12、可能有苯环、共轭双键、羰基等。(4)在250300nm有中强吸收是苯环的特征。(5)在260300nm有强吸收,表示有35个共轭双键,如果化合物有颜色,则含五个以上的双键。,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四、紫外光谱的应用,3、分析确定或鉴定可能的结构,(1)鉴别单烯烃与共轭烯烃,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四、紫外光谱的应用,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四、紫外光谱的应用,(2)测定化合物的结构(辅助)有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H6O,其构造式可能有三十多种,如测得紫外光谱数据max=230nm(max 5000),则可推测其结构必含有共轭体系,可把异构体范围缩小到共轭醛或共轭酮:,至于究竟是哪一种,

13、需要进一步用红外和核磁共振谱来测定。,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日本岛津UV2450/25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 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四、红外吸收峰的强度五、红外光谱图解析举例,第三节 红外光谱,第三节 红外光谱 一、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红外光谱图用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表示吸收带的位置,用透射百分率(T%)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第三节 红外光谱 一、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的振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当物质吸收一定波长的红外光的能

14、量时,就发生振动能级的跃迁。研究在不同频率照射下样品吸收的情况就得到红外光谱图。,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1、分子的振动类型,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键长发生改变,键角不变,引起键角改变的振动,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2振动频率(振动能量),对于分子的振动应该用量子力学来说明,但为了便于理解,也可用经典力学来说明。一般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代表原子,以不同硬度的弹簧代表各种化学键。,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一个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与化学键的强度(力常数K)及振动原子的质量(m1和m2)有关,

15、它们的关系式为:,吸收频率也可用波数()表示,波数为波长的倒数,即=1/=.C 则:,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力常数表示了化学键的强度,其大小与键能、键长有关。键能大,键长短,K值大,振动吸收频率移向高波数;键能小,键长长,K值小,振动吸收频率移向低波数。,cm-1,第三节 红外光谱 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化学键或官能团的红外吸收频率近似一致。,第三节 红外光谱 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红外光谱的重要区段,第三节 红外光谱 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3相关峰 一种基团可以有数种振动形式,每种振动形式都产生一个相应的吸收

16、峰,通常把这些互相依存而又互相可以佐证的吸收峰称为相关峰。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是否有某种基团,要先看特征峰,再看有无相关峰来确定。,第三节 红外光谱 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例如:C-H(伸)30002800 cm-1(弯)14751300 cm-1-CH3 1375 cm-1有一特征峰,第三节 红外光谱 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4、影响特征吸收频率(基团吸收位置)的因素,(1)外界因素,如,状态、溶剂极性等,(2)分子内部结构的影响 A、电子效应的影响 吸电子基使吸收峰向高频区域移动,供电子基使吸收峰向低频区域移动。,第三节 红外光谱 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节 红外光谱

17、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C、氢键缔合的影响 能形成氢键的基团吸收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且谱带变宽。例如:伯醇-OH的伸缩振动吸收频率,B、成键碳原子的杂化状态,第三节 红外光谱 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D、张力效应(张力越大,吸收频率越高)。,第三节 红外光谱 四、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强度决定于振动时偶极矩变化大小。偶极矩变化愈大,吸收强度愈大;偶极矩变化愈小,吸收强度愈小;没有偶极矩变化,则不产生红外吸收。例:VC=O 吸收强度大于 VC=C,对称烯、炔等无吸收峰或吸收峰很弱。吸收强度的表示:vs(200)、s(=75-200)、m(=25-75)、w(=5-25)、vw(5)。,第

18、三节 红外光谱 四、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图谱中吸收峰的形状也各不相同,一般分为宽峰、尖峰、肩峰、双峰等类型。,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五、红外光谱图解析举例,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红外谱图通常作为推断结构的一种方法,给出含有哪些基团的重要信息,可按以下几点进行谱图解析:1.先看较强的峰及特征峰,初步确定所含的基团。2.在其他波数区找到官能团存在的确证。3.结合其他测试方法推出分子结构。,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五、红外光谱图解析举例,1、根据给出的分子式、IR、NMR数据,推测化合物的结构式。分子式:C3H8O;IR:36003200cm-1(宽)NMR H/ppm:1.1(d,6H),3.8(m,1H),4

19、.4(s,1H),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五、红外光谱图解析举例,2.根据给出的分子式及IR、NMR主要数据,推测化合物的结构。分子式:C10H12O2;IR:3010,2900,1735,1600,1500cm-1;NMR:1.3(t,3H),2.4(q,2H),5.1(s,2H),7.3(s,5H),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五、红外光谱图解析举例,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五、红外光谱图解析举例,第三节 红外光谱 五、红外光谱图解析举例,一、基本知识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三、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五、磁等同和磁不等同质子,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从原则上说,凡是自旋量子

20、数不等于零的原子核,都可发生核磁共振。但到目前为止,有实用价值的实际上只有H1,叫氢谱,常用1HNMR表示;13C叫碳谱,常用13CNMR表示。在基础有机化学中,我们仅讨论氢谱。,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一、基本知识,1、核的自旋与磁性,由于氢原子是带电体,当自旋时,可产生一个磁场,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个自旋的原子核看作一块小磁铁。氢的自旋量子数ms为+1/2,-1/2。,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一、基本知识,2、核磁共振现象,原子的磁矩在无外磁场影响下,取向是紊乱的,在外磁场中,它的取向是量子化的,只有两种可能的取向。,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一、基本知识,当ms=+时,如果取向方向与外磁场方向平行,为低

21、能级(低能态)当ms=-时,如果取向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则为高能级(高能态)两个能级之差为E:,r为旋核比,一个核常数,h为Planck常数,6.62610-34J.S。,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一、基本知识,E与磁场强度(Ho)成正比,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一、基本知识,给处于外磁场的质子辐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当辐射所提供的能量恰好等于质子两种取向的能量差(E)时,质子就吸收电磁辐射的能量,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一、基本知识,3核磁共振谱仪,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一、基本知识,4、核磁共振谱的表示方法,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一、基本知识,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22、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1化学位移,氢质子(1H)用扫场的方法产生的核磁共振,理论上都在同一磁场强度(Ho)下吸收,只产生一个吸收信号。实际上,分子中各种不同环境下的氢,再不同Ho下发生核磁共振,给出不同的吸收信号。例如,对乙醇进行扫场则出现三种吸收信号,在谱图上就是三个吸收峰。,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这种由于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不同,因而在不同磁场强度下产生吸收峰,峰与峰之间的差距称为化学位移。,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2屏蔽效应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这种由于电子产生的感应磁场对外加磁场的抵消作用称为屏

23、蔽效应。在有H感应时氢核实受外磁场强度H=Ho-H感应未达到跃迁的能量,不能发生核磁共振。要使氢核发生核磁共振,则外磁场强度必须再加一个H感应即:H共振=Ho+H感应。也就是说,氢核要在较高磁场强度中才能发生核磁共振,故吸收峰发生位移,在高场出现,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越大,屏蔽效应也越大,要在更高的磁场强度中才能发生核磁共振,出现吸收峰。,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3、化学位移值,化学位移值的大小,可采用一个标准化合物为原点,测出峰与原点的距离,就是该峰的化学位移值(=样品-TMS),一般采用四甲基硅烷为标准物(代号为TMS)。为了使在不同频率的核磁共振仪上测得的化学位移值相

24、同(不依赖于测定时的条件),通常用来表示,的定义为:,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4、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诱导效应,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2)电子环流效应(次级磁场的屏蔽作用),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烯烃、醛、芳环等中,电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环流,使氢原子周围产生感应磁场,其方向与外加磁场相同,即增加了外加磁场,所以在外加磁场还没有达到Ho时,就发生能级的跃迁,因而它们的很大(=4.512)。,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25、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3)氢键的影响,具有氢键的质子其化学位移比无氢键的质子大。随样品浓度的增加,羟基氢信号移向低场。,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三、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在核磁共振谱图中,每一组吸收峰都代表一种氢,每种共振峰所包含的面积是不同的,其面积之比恰好是各种氢原子数之比。如乙醇中有三种氢其谱图为:,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三、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核磁共振谱不仅揭示了各种不同H的化学位移,并且表示了各种不同氢的数目。积分曲线起点到终点的总高度与分子中全部氢原子数目成比例。每一阶梯的高度表示引起该共振峰的氢原子数之比。例如:(CH3)4C中12H是相同的,因而只有一个峰。CH

26、3CH2OCH2CH3有两种H,就有两个共振峰,其面积比为3:2。CH3CH2OH有三种H,就有三个共振峰,其面积 比为3:2:1。,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应用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仪时,得到等性质子的吸收峰不是一个单峰而是一组峰的信息。这种使吸收峰分裂增多的现象称为峰的裂分。例如:乙醚的裂分图示如下。,1峰的裂分,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裂分是因为相邻两个碳上质子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而产生的。我们把这种由于邻近不等性质子自旋的相互作用(干扰)而分裂成几重峰的现象称为自旋偶合。,2自旋偶合,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第四节 核磁共振

27、谱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偶合常数:偶合使得吸收信号裂分为多重峰,多重峰中相邻两个峰之间的距离称为偶合常数(J),单位为赫(Hz)。,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自旋偶合的限度(条件):1磁等性质子之间不发生偶合。,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2两个磁不等性质子相隔三个键以上时,则不发生偶合。,3同碳上的磁不等性质子可偶合裂分。,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3裂分峰数的计算,裂分峰数用n+1规则来计算(n邻近等性质子个数;n+1裂分峰数):,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当邻近氢原子有几种磁不等性氢时,裂分峰数为(n+1)(n+1

28、)(n+1),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五、磁等同和磁不等同质子,1、化学等价,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原子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时称化学等价。化学等价的质子必然化学位移相同。,2、磁等价,一组化学位移等价的核,对组外任何一个核的偶合常数彼此 相同,这组核为磁等价核。,Ha与Hb磁等价(JHaHc=JHbHc),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五、磁等同和磁不等同质子,3、磁不等价,与手性碳原子连接的-CH2-上的两个质子是磁不等价的。,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五、核磁共振谱的解析及应用,1应用 核磁共振谱图主要可以得到如下信息:(1)由吸收峰数可知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2)由化学位移可了解各类氢的化学环境。(3)由裂分峰数目

29、大致可知各种氢的数目。(4)由各种峰的面积比即知各种氢的数目。,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五、核磁共振谱的解析及应用,2谱图解析 例: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C8H9Br,其 1HNMR图谱如下,试求其结构。,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五、核磁共振谱的解析及应用,例: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C7H16O3,其 1HNMR图谱如下,试求其结构。,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五、核磁共振谱的解析及应用,第五节 质 谱(MS)简介,质谱法是将有机化合物的蒸气在高真空下用高能电子流轰击,使有机分子变成一系列的碎片,这些碎片可能是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多电子离子、亚稳离子、第二离子等,通过这些碎片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

30、子量,分子式和其结构。,第五节 质 谱(MS)简介,基本原理:使待测的样品分子气化,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或具有一定能量的快速原子)轰击气态分子,使气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成为带正电的分子离子。分子离子还可能断裂成各种碎片离子,所有的正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综合作用下按质荷比(m/z)大小依次排列而得到谱图。,第五节 质 谱(MS)简介,第五节 质 谱(MS)简介,第五节 质 谱(MS)简介,例如:己烷在高能电子流轰击下,最初生成的分子离子,它能进一步裂解为如下碎片:,第五节 质 谱(MS)简介,第五节 质 谱(MS)简介,将产生的碎片离子经过加速,分离、收集并记录下来,就得到质谱图(见下图)。,第五节 质 谱(MS)简介,质谱图的表示方法:横坐标表示离子的质荷比(m/e),纵坐标表示离子的相对丰度。质荷比(m/e)最大的峰称为母峰,母峰的质荷比即为该化合物的分子量。质谱法主要用于测定分子量,也用于分析分子的结构。质谱仪的灵敏度高、用量少、用时少,对微量、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十分有效。,第五节 质 谱(MS)简介,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