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建科计算参数理解.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02209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盈建科计算参数理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盈建科计算参数理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盈建科计算参数理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盈建科计算参数理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盈建科计算参数理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盈建科计算参数理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盈建科计算参数理解.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盈建科软件计算参数说明,一、结构总体信息1、地下室层数,该参数对结构整体分析与设计有重要影响,如地下室侧向约束需要施加在地下室周边节点上;地下室外墙平面外设计;风荷载计算时,起算位置为地下室1层顶;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起算位置为地下室1层顶,2、嵌固端所在层号,软件以输入的嵌固层层顶嵌固,如果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则该参数数值=地下室层号;如果在基础顶面嵌固,则该参数数值=0。软件默认嵌固端所在层号=地下室层号,3、裙房层数,软件在确定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时,对于有裙房的结构,取底部加强区高度不小于裙房层+1层。裙房层数在填写时注意要包含地下室层数。,4、恒活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工1模拟

2、施工1采用一次集成整体刚度、分步加恒载的模型,只计入加载施工步及以下的节点位移量和构件内力,来近似模拟考虑施工过程的结构受力。,模拟施工3模拟施工3采用了分层刚度分层加载的模型,这种方式假定每个楼层加载时,它下面的楼层已经施工完毕,由于已经在楼层平面处找平,该层加载时下部没有变形,下面各层的受力变形不会影响到本层以上各层,因此避开了一次性加载常见的梁受力异常的现象(如中柱处的梁负弯矩很小甚至为正等)。这种模式下,该层的受力和位移变形主要由该层及其以上各层的受力和刚度决定。一般情况下恒活荷载计算信息采用模拟施工3。,二、计算控制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改变该参数时,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时的

3、X正向将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与坐标系方向有关的统计结果,如风荷载计算时的迎风面宽度、风荷载、地震作用计算时的层外力、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层刚度等指标。如果只想计算最不利方向地震作用,可在参数“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方向角度”中增加相应角度来考虑。,2、梁刚度放大系数,混凝土规范5.2.4条规定:“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梁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b_f可按表5.2.4所列情况中的最小值使用;也可采用梁刚度增大系数法近似考虑,刚度增大系数应根据梁有效翼缘尺寸与梁截面尺寸的相对比例确定。”,3、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高规5.2.1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效应

4、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条文说明中指出: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的连梁刚度相对墙体较小,而承受的弯矩和剪力很大,配筋设计困难。因此,可考虑在不影响承受竖向荷载能力的前提下,允许其适当开裂(降低刚度)而把内力转移到墙体上。另抗规条文说明:计算地震内力时,抗震墙连梁刚度可折减;计算位移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一般计算时,剪力墙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7,位移计算可根据项目情况不考虑连梁刚度折减。,4、地下室楼板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地下室是否按照刚性楼板假定计算,程序隐含将地下室部分的各层按照强制刚性板假定计算。有的地下室结构不适合按照强制刚性板假定

5、计算的地下室层,如板柱结构的地下室层,刚性板假定计算时不能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将使柱承受的力大很多,这与实际不符。此时可将这样的楼层设置为弹性楼板3,并在此处的选项中取消对地下室按照强制刚性板假定计算。,5、P-效应,三、风荷载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荷载规范条,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A 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C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2、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高规4.2.2条规定,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对于

6、该条规定,软件通过“荷载组合”选项卡的“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用放大系数”来考虑,不需且不能在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上乘以放大系数。,3、顺风风振,荷载规范8.4.1 条: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 的房屋,以及基本自振周期Tj 大于0.25s 的各种高耸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4、体型分段数挡风系数:软件在计算迎风面宽度时,按该方向最大宽度计算,未考虑中通、独立柱等情况,使得计算风荷载偏大。因此,软件提供挡风系数,设计人员可根据挡风部分的面积占总迎风面面积的比例,设置小于1的挡风系数,对风荷载进行折减来近似考虑。,5、横风向风振及扭转风振,四、地震信息1、周期折

7、减系数,高规4.3.17条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砌体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剪力墙结构可取0.81.0。,2、振型数,抗震规范5.2.2条文说明中指出: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振型数。高规5.1.13条规定: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混合结构和本规程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宜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个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3、

8、偶然偏心及双向地震作用,高规4.3.3条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抗震规范5.1.1.3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高规条条文说明扭转效应明显的结构,是指楼层最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楼层平均位移(或层间位移)1.2倍的结构。,4、最不利地震方向,抗震规范5.1.1.2条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软件自动计算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并在WZQ.OUT文件中输出该方向,并提供“自动计算最不利地震方向的地震作用”参数。如果勾选该项,且计算出的最不利地震

9、作用方向与X、Y轴夹角的绝对值均大于15时,软件自动计算该方向地震作用。相当于在参数“斜交抗侧力方向角度”中自动增加了一个角度方向的地震作用计算。,五、设计信息1、周期折减系数,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由直线上升段,平台水平段(加速度控制段),曲线下降段(速度控制段)和直线下降段(位移控制段)四部分组成。软件提供该参数,当某方向结构基本周期位于速度控制段时,软件按该系数计算调整系数,填0按加速度控制段的方法取值,填1按位移控制段的方法取值,填01之间的数,则插值求调整系数。,2、0.2V0分段调整,根据广东省高规DBJ15-92-2013第8.1.4条和第9.1.10条: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按本

10、条第一款调整后,应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框架柱的轴力及与之相连的框架梁端弯矩、剪力可不调整。傅学怡实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3章:小震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剪力调整十分必要,不必调整相连框架梁梁端弯矩、剪力,以利于框架梁先屈服发挥延性,以利于相对强化框架柱。,该参数适用于框剪结构、框筒结构及筒中筒结构;其余结构型式0.2V0分段数应输为0。,3、自动根据楼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值调整至非薄弱,勾选此参数后,软件对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值小于0.8的楼层,将自动增加柱墙构件的计算钢筋直到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值大于0.8,使该层不再是薄弱层。软件增加的是柱的纵向钢筋和剪

11、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如果用户同时还勾选了参数“自动对受剪承载力突变形成的薄弱层放大调整”,则软件优先进行增加柱、墙钢筋的调整,如果可以调整到非薄弱层的水平,则不会再把该层判定为受剪承载力薄弱层,也就不会再进行楼层内力放大1.25的调整。如果根据刚度或手工指定了薄弱层,则软件将不进行配筋调整。,七、构件设计信息,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 勾选该项,则软件对带边框柱剪力墙按照柱和剪力墙组合在一起的方式配筋,即自动将边框柱作为剪力墙的翼缘,按照工形截面或T形截面配筋,这样的计算方式更加合理,并可使边缘构件配筋量大大减少。另外,剪力墙的配筋简图中,没有了边框柱单独的配筋,包含边框柱的边缘构件取墙的配筋。,

12、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 抗规第6.2.13-3,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计算内力和变形时,其抗震设计墙应计入端部翼墙的共同工作。剪力墙墙柱的配筋简图的两端配筋结果,是否勾选此项的表示方式不同。不考虑翼缘墙时,给出一个配筋数值,表示按照对称配筋的纵筋值;考虑翼缘墙时,给出两个配筋数值,因为软件按照不对称配筋得出的墙肢两端可能是不同的纵筋计算结果。,与剪力墙相连的梁按框架梁 如果不勾选此项,则软件将搭接在剪力墙面外方向的梁按照非框架梁设计,即其抗震等级设置为5。在同一轴线上的连续梁的各支座中,如果包含有柱,则软件将该连续梁按照框架梁设计。当支座中仅包含有墙时,勾选此项则按照框架梁设计;不勾选此项则按照非框架梁设计。,八、地下室信息,谢谢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