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护与事故应急处置.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14002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防护与事故应急处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职业危害防护与事故应急处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职业危害防护与事故应急处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职业危害防护与事故应急处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职业危害防护与事故应急处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防护与事故应急处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防护与事故应急处置.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危害防护与事故应急处置,*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8月22日,职业危害防护与事故应急处置,一、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及其安全防护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自救与互救,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及其安全防护,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二、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及其防护1、生产性毒物及其防护(1)生产性毒物的定义存在形态:气体 蒸气 雾 烟 气溶胶,(2)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毒物作用的表现形式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致突变、致癌、致畸(3)常见的职业中毒汞中毒苯中毒刺激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4)防毒措施密闭、生产自动化采用无毒、低毒物代替剧毒物通风排出气体的净化个体防护

2、,三、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目标-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受有害因素的侵害,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个人防护用品(PPE)是防御职业危害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什么使用个人防护用品(PPE)?,工作中有很多危险源.,1、化学品腐蚀2、化学品挥发蒸汽3、粉尘4、化学反应爆炸、燃烧5、划伤、割伤、压伤、烫伤等,常见的PPE,面罩 手套安全眼镜 防护服耳塞耳罩 安全鞋安全帽 呼吸保护器安全带分类:头部防护用品、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手部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护肤用品、防坠落及其他防护用品九大类,怎样选择个人防护用品(PPE),1、进行工作现场危害

3、分析2、根据国家、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及公司内部要求3、查看MSDS4、安全管理人员的建议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生产法江 苏 省 劳 动 防 护 用 品 配 备 标 准(2007版)GB11651/T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目前公司配备的PPE.,眼部/面部防护,每年有上千人由于眼外伤造成失明,据统计每五名受伤者中有三人没有按要求戴安全防护眼镜外伤可以预防!,生产区域必须配戴安全眼镜!,安全眼镜可防止颗粒飞溅的危害例如进行碾磨,金属切割,捶打等操作时)霍尼韦尔 100110 型,防化安全眼罩可防止化学液体或气体对眼部的伤害(例如进行化学品分装,混配操作时)3M

4、1621 型,注意事项:,1.防护眼镜镜框和镜片并非不可破碎,无法为类似于爆炸、打磨砂轮或研磨碎片等严重的冲击提供足够的保护,不能佩戴这些防护眼镜来防护其他危险物。2.请使用眼镜布清洁镜片以获得更清晰的视觉。如何清洁:1.用中性的肥皂水彻底地清洗,不要使用任何化学溶液清洗镜片;2.冲洗干净肥皂水;3.风干或用干净的棉布擦拭干。,防护面罩,防毒面罩对整个面部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主要是防止受到飞溅物的伤害,和蒸汽对眼睛的伤害。操作中如接触大量腐蚀性化学品、高毒性物质、以及极易挥发类物质应使用防毒面罩,3M 6800 型号,手部防护,物理伤害防割、隔热、防寒、防滑.防护手套的选择应根据工作的需要和不同

5、类型手套不同的防护功效,化学伤害酸碱腐蚀、有机溶液腐蚀.没有一种类型的手套适合所有的工作所有防护手套最终都会被化学品腐蚀在使用过程中手套的材料会变质,化学品防护选择手套应考虑的因素,1.接触化学品的类型2.化学品的浓度3.工作(接触)的时间4.使用频率5.灵活性6.产品保护7.使用者是否对橡胶过敏,管理防护手套,要使手套起到最佳的防护效果,应该:1.佩戴时手要清洁,干燥;2.尽可能在脱掉手套以前,把其上面的化学品冲掉;3.放到适当的地方储存;4.定期更换。尽管有时看不到有破损,但经常接触化学品会慢慢破坏手套的性能;5.避免用同一付手套接触不同的化学品。,检查手套物理上的瑕疵检查新手套和已用过的

6、手套降解程度,例如:颜色变化、手套硬度变化、裂化等,正确使用手套,以防交叉污染,注意事项不要忘记将脏手套放入适当的垃圾处理箱,它是化学性的垃圾。如果手套要再次使用,一定要正确的排除污染。,注意事项1.洗过的手套要垂直放置,避免污染过的水进入手套里层2.不要用一种手套处理不同的工作;3.不要与其他人公用同一付手套;4.不要乱丢已污染过的手套,呼吸防护,目的-保护员工不过量吸入有害物质,什么是IDLH,IDLH:即刻威胁到生命及健康的环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即刻威胁到生命2、造成不可逆的健康负效应3、对个体造成损伤并使其无法逃离危险的环境,配备呼吸防护用品,1.全面罩3M 6800型产品配置:1个

7、6800全面罩+2个6001滤毒盒+2片过滤棉+2个滤棉盖3.一次性活性炭口罩,2.半面罩3M 6200型产品配置:1个6200全面罩+2个6001滤毒盒+2片过滤棉+2个滤棉盖,防毒面具气密性检测,正压气密性检测:将手掌盖住呼气阀轻轻呼气,面具会轻微鼓起,如果有空气从面部密合处露出,调整面具位置,再把头带拉紧些,如果还是不能达到配合的密合性,请不要进入污染区,更换密合性合格的面具,后再进行作业。负压气密性检测1.滤棉:将拇指堵住滤棉的中央轻轻吸气,面具会轻微塌陷,如果有空气从面部密合处流入,调整面具位置,再把头带拉紧些,如果还是不能达到配合的密合性,请不要进入污染区,更换密合性合格的面具,后

8、再进行作业。负压气密性检测2.滤盒:将手掌盖住滤盒轻轻吸气,面具会轻微塌陷,如果有空气从面部密合处流入,调整面具位置,再把头带拉紧些,如果还是不能达到配合的密合性,请不要进入污染区,更换密合性合格的面具,后再进行作业。,3M 6800型 佩戴方法,3M 6200型 佩戴方法,根据以下更换滤毒盒:1.更换计划表 2.使用周期及使用频率3.当察觉可闻到气味 4.遵守所有政府规定的更换计划,安装说明,失效处置1、迅速离开工作区域2、更换合适滤芯3、密合性测试,储存1、远离粉尘、热源、潮湿、化学物质2、放入袋中,并将袋口收紧,呼吸防护器佩戴者的责任,工作中只使用经批准的呼吸防护器只按指示使用呼吸防护器

9、每次使用前检查呼吸防护器并进行密合性测试留意可能发生的漏气或破损的警示正确地清洁,检查,储存呼吸防护器立即报告发现的问题根据更换计划即时更换滤芯,滤盒,防护服,A40连体防护服,防静电服,个体防护-防护服的功效(简易防化服),日常涉及酸、碱、有毒化学品的使用、分装。,一、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二、急性中毒的现场自救与互救三、烧伤的现场自救与互救四、窒息现场急救措施五、冻伤现场急救措施,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自救与互救,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AQ/T 3052-2015,基本原则坚持救人第一、防止灾害扩大的原则。在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果断抢救受困人员的生命,迅速控制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

10、,防止灾害扩大。坚持统一领导、科学决策的原则,由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根据预案要求和现场情况变化领导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处置,重大决策由总指挥部决定。坚持信息畅通、协调应对的原则,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与救援队伍应保证实时互通信息,提高救援效率,在事故单位开展自救的同时,外部救援力量根据事故单位的需求和总指挥部的要求参与救援。坚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原则,在处置中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控制事故范围,减少对人员、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在救援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人员应考虑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任何人不得以救援为借口,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和毁灭相关证据。,基本程序,应急响应警戒隔离人员

11、防护与救护现状处置现状监测洗消现场清理信息发布救援结束,应急响应,事故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并统一指挥实施。事故单位在开展自救的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政府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相关预案,赶赴事故现场(或应急指挥中心),成立总指挥部,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和相关成员单位或人员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现场指挥部根据情况,划定本单位警戒隔离区域,抢救、撤离遇险人员,制定现场处置措施(工艺控制、工程抢险、防止次生及衍生事故),及时将现场情况和应急救援进展报告总指挥部,向总指挥部提出外部救援力量、技术、物资支持、疏散公众等请求和建议。

12、总指挥部根据现场指挥部提供的情况对应急救援进行指导,获得事故单位周边警戒隔离区域,根据现场指挥部请求调集有关资源,下达应急疏散指令。外部救援力量根据事故单位的需求和总指挥部的协调安排,与事故单位合力开展救援。,应急响应,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应及时了解下列事故信息:遇险人员伤亡、失踪、受困情况;危险化学品特性、数量、应急处置方法等信息;周边建筑、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对周围区域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器材、队伍等应急力量情况;有关装置、设备、设施损毁情况。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根据情况变化,对救援行动及时作出相应调整。,警戒隔离,根据现场危险化学品自身特

13、性及燃烧产物的毒害性、扩散趋势、火焰辐射热和爆炸、泄露所涉及的范围等相关内容对危险区域进行评估,确定警戒隔离区。在警戒隔离区设立警示标志,并设专人负责警戒。对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严禁无关车辆进入。清理主要交通干道,保证交通畅通。合理设置出入口,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根据事故发展、应急处置和动态监测情况,适当调整警戒隔离区。,人员防护与救护,应急救援人员防护遇险人员救护公众安全防护,应急救援人员防护,调集所需安全防护装备。现场救援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方可进入现场救援控制、记录进入现场的救援人员的数量现场安全监测人员若遇直接危及应急人员生命的

14、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救援队伍负责人和现场指挥部,救援队伍负责人和现场指挥部应当迅速作出撤离决定,遇险人员救护,救援人员应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现场,将遇险受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将警戒隔离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人员撤离至安全区,撤离时应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路线。将救出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登记后,交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处置。,公众安全防护,总指挥部根据现场指挥部疏散人员的请求,决定发布疏散指令。避免横穿危险区。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特性,指导疏散人员就地取材,采取简易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现状处置,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泄露事故处置中毒窒息事故处置其它处置要求,其它处置要求,现场指挥人员发现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应迅

15、速发出疏散撤离信号若因火灾爆炸引发泄露中毒,或泄露引发火灾爆炸,应优先考虑人员安全、防止事故扩大的救援措施维持现场救援秩序,防止发生车辆碰撞、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等事故,现状监测,对可燃、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浓度、扩散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测定风向、风力、气温等气象数据确认设施、设备、建筑已经受到的破坏或潜在的威胁监测现场和周边的污染情况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动态监测信息及时调整救援行动方案,洗消,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对染毒人员、工具、装备和车辆进行洗消。,现场清理,彻底清除事故现场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对泄露液体、固体统一收集处理对污染地面进行彻底洗消,确保不留残液。对事故

16、现场空气、土壤、水源等污染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报告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洗消污水集中处理,禁止直接排放。如空气、土壤、水源受到污染,应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信息发布,事故信息由总指挥部统一对外发布,救援结束,事故现场处置完毕,总指挥部发布救援行动结束指令,如不能立即到达医院时,可采取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处理:(1)吸人中毒者,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向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并注意保暖。(2)化学毒物沾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30min。头面部受污染时,首先注意眼睛的冲洗。,一、急性中毒的现场自救与互救,(3)口服中毒者,如为非腐蚀性

17、物质,应立即用催吐方法,使毒物吐出。催吐时尽量低头、身体向前弯曲,呕吐物不会呛人肺部。误服强酸、强碱,催吐后反而使食道、咽喉再次受到严重损伤,可服牛奶、蛋清等。另外,对失去知觉者,呕吐物会误吸入肺;有抽搐、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吸气时有吼声者均不能催吐。对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者,应进行心肺复苏术,主要的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参加救护者,必须做好个人防护,进人中毒现场必须戴防毒面具或供氧式防毒面具。如时间短,对于水溶性毒物,如常见的氯、氨、硫化氢等,可暂用浸湿的毛巾捂住口鼻等。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应想方设法阻断毒物泄漏处,阻止蔓延扩散。,二、烧伤的现场自救与互救,1化学性皮肤烧伤 化

18、学性皮肤烧伤的现场处理方法是,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玷污的衣裤、鞋袜等。(1)无论酸、碱或其他化学物烧伤,立即用大量流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刨面1530min。(2)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不用脏布包裹。(3)烧伤病人应及时送医院。(4)烧伤的同时,往往合并骨折、出血等外伤,在现场也应及时处理。,2 化学性眼烧伤(1)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千万不要未经冲洗处理而急于送医院。(2)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3)如无冲洗设备,也可把头部埋入清洁盆水中,把眼皮掰开。眼球来回转动洗涤。,窒息现场急救措施有:(1)脱离不良环境,松开患者身上过紧的衣服,使呼吸道顺畅。(2)轻拍患者背部或用手指清除患者口、鼻、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异物。(3)人工呼吸或者面罩吸氧。,三、窒息现场急救措施,冻伤现场急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脱离低温环境。脱掉湿冷冻结的衣服,将患者安置在温暖的环境。动作要求轻柔缓慢,避免患者软组织损伤和骨折。(2)体外被动复温。面部进行温湿敷,受冻肢体及全身浸泡于38-43热水中,注意保持水温。严禁火烤、冷水浸泡或猛力拍打受冻部位。,四、冻伤现场急救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