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体系的定位五.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14312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体系的定位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职业教育体系的定位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职业教育体系的定位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职业教育体系的定位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职业教育体系的定位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体系的定位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体系的定位五.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教育体系规划与国家规划及其城镇化关系探讨,袁本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主要内容,一、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几个背景问题 二、职业教育体系规划与国家相关规划的关系三、职业教育与城市化及城镇化四、职业教育体系的定位五、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量个案例,一、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背景问题,1、人口变化,人口变化导致高等学校录取率的持续走高,对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民办高校的生源产生重大影响。人口红利消失,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发出了强烈信号。,高等教育教育教育适龄人口的变化趋势,2020年前适龄人口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从适龄人口增幅来,19842020年适龄人口总体平均增幅为-0.78%,第四阶段的局部平均

2、增幅为-2.27%。而且将不会再重新出现历史上出现过的高峰。,高考人数的减少,导致录取率的持续走高,2011年各地高考报名人数普遍下降:安徽下降10%、北京6%、上海12%,但各地招生规模变化不大,2011海南、辽宁、北京、上海四地2011年进入“90%俱乐部”。,劳动年龄下降,导致人口红利下降,人口素质提高使得就业总量规模持续扩大,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需求、做好了准备。,劳动力素质提高将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就业人口与非就业人口之比将基本保持稳定,就业总量红利保持更长的时间。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在20102015年达到峰值后,出现比较快的下降,但就业人口与

3、非就业人口之比在1990年后达到1.3倍之后的40年里一直保持在1.4倍左右,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中国仍处在产业结构转型的时期,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呈现出新的变化:产业结构的矛盾:目前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比过大,其中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比也比较大,在产业链的分配中,又集中于技术含量偏低的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对高端环节参与不足。工业化转型: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工业化由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向制造业高端环节、低能耗行业、现代服务业方向倾斜。人才需求:将顺应产业结构转型的变化(如文化创意人才等),不但对传统的学历教育体系提出新的需求,由此也催生出对市场反应更为敏

4、感的相关职业培训市场的发展。,部分国家产业构成(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2008),2006年部分国家和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构成,中国:2009年,主要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9.9%,劳动力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3、教育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与职业教育转型,高中和高等教育机会的巨大增长,对职业教育生源产生强烈的压力。就业市场信号:对职业教育转型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否则学生用脚投票,雇佣者用offer投票,对那些不能满足学生和雇主需要的学校尤其是职业学校将是灾难。,普通高等学校数量(1978-2009),各级教育在校生数(1978-2009),各级教育毛入学率(1993-2009),普通高校在校生

5、数(1978-2009),出国留学情况(1978-2009),各类院校就业率比较,数据来源: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低前20位职业小类,单位:%,各经济区域的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数据来源: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数据来源: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二、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规划与国家相关规划的关系,1、职业教育体系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2、国家五年计划中的职业教育政策要点,六五(1981-1985)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布局、试办短期学校、分期分批培训。

6、职业中学和农业中学招生数为140 万人,1985 年和1981年比,职业中学在校学生数增长5.5 倍,农业中学在校学生数增长6.1 倍。技工学校,要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工种,提高培训质量。招生任务不足的技工学校应当承担培训在职工人的任务,有的可以培训待业青年,不包分配。,七五(1986-1990),“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培训、后就业”,“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多数地区各类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人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同时发展初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和短期培训。五年内,中专和职业技术学校总共要培养毕业生八百多万人,比“六五”期间增长一点五倍。要加强对在

7、职干部、工人和农民的培训,加快他们的知识更新,提高他们的素质。,八五(1991-199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今后十年,要使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要统筹规划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调整科类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一九九五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重,要由现在的百分之四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同时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短期技术培训。到本世纪末,使农村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接受程度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企业新增职工接受必需的职前教育和岗位培训。”,九五(1996-2000),重点是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度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

8、育结构。“重点做好初中后的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中后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重点放在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上,发展多种形式的职前、职后和转岗培训教育”,十五(2001-2005),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培养一大批急需的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十一五(2006-2010),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3、重大教育政策中的职业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9、定(1985):“最薄弱环节”、“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支柱”、“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积极发展”、“全社会兴办”、“多种形式、多层次”、“(每个行业和县)一、两所示范性骨干学校或培训中心”、“与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相结合”,“三改一不,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改革、改组和改制,并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

10、中专改办,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基本不搞新建。“面向需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业市场、农村工作和农村现代化。“贯通衔接”: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专项支持”:设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基金,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推进农村“三教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以就业为导向”“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1、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4、教育规划中的职业教育,全国教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要点(1992)“大力发展”、“师资培训”(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应设立职业技术师范部/系、指定一批高等职业技术专科学校和普通中专学校,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基地)。“健全法规”、“联合办学”、“集资办学”、“试办技艺型高级职业学校。”,全国教育事业“九五

12、”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1995),“高等教育中重点发展高等专科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稳定层次、控制升格、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严格控制中专、大专升格和另铺摊子增设新校;使中等专业学校根据所属性质、所处层次和服务面向,真正办出特色、不断提高质量,要相对稳定办学层次,使学校的层次和培养人才的规格相一致)。,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鼓励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高级中学”、“促进社区性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切实落实双证制度”。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扩大到800万人。改革培养模式,建立弹性学习制度

13、,职教普通协调发展。“基础能力建设”:2000个实训基地、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1000所示范中职、100所示范高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十一五”之前职业教育体系未得到系统发展,十一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扩大到800万人。改革培养模式,建立弹性学习制度,职教普通协调发展。四大培训工程”: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加大教育投入。重点支持面向农村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投入100亿,建设2000个实训基地

14、,1000所县级职教中心、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改,形成一批职业教育骨干基地。,十二五时期,首次提出构建职业教育体系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第28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统筹推进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国家十二五规划体系,国家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一、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5、二、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五、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六、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七、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八、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九、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一、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二、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三、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十四、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十五、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十六、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十二五的工作重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特别是要同步推

16、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结构调整。,关键: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战略: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新“五化”的要求,国家十二五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中国的发展路径:新的发展观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前的评价发展方式-发展成本论:自然与人文社会成本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灾害、气候、制度、人力、稳定、国际、军事、保障、信息鸿沟,有增长无发展的现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17、,追求GDP成为国人的第一要务。但是产生的问题是:有增长无发展发展观的演变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环境保护人的发展。1970年代前,发展GDP增长1970年代后期,开始根据减少和消除贫困、分配不公以及失业率等来重新定义发展。,经济学家西尔斯(Dudley Seers):如果要问一个国家的发展便要问:在反贫困方面有什么变化?在解决失业方面有什么变化?在社会不公方面有什么变化?如果以上三个问题都得到了改善,那么,毫无疑问这期间对这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期间。如果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问题变得更严重了,特别是如果三个问题变都得更严重了的话,那么,即使它的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倍,要

18、称之为发展也是很令人奇怪的。,对照以上三个问题,我国过去30年,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扶贫工程,当时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达到2.5亿减少到了2009年的359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6%。2011年 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中国的扶贫标准由目前的1274元提高至2300元。中国2010年的贫困人口是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不到3%。新标准会使贫困人口过亿。但另外两个个指标:失业和社会不公平方面我们却没有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过去10年,我国城镇登记的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2%左右。公平问题则越来越严重了。基尼系数在亚洲最高。美国为0.408,印度为

19、0.368,新加坡为0.425,日本为0.249,南韩为0.316,中国为0.469(亚洲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靠什么来解决失业问题?靠什么来解决公平问题?职业教育能够扮演什么角色?要让所有公民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净福利的增长,靠什么?职业教育能扮演什么角色?最根本的:靠什么解决人的自身发展问题?,职业教育要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贡献,实现包容性增长,三、职业教育与城市化及城镇化,1、国家规划中的城市化、城镇化,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城镇化的要求:城镇化率提高4%,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由现在的475 提高到515%)。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的要求 按照人口与经济相协调的要求进行

20、开发。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域健全城市规模结构;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域在集聚经济的同时要集聚相应规模的人口,引导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人口有序转移到重点开发区域。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在地域空间上的落实,协调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形成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与循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部分区域经济规划区,全国城镇规划纲要(2005-2020),中美城镇化比较,中国与全球城镇化比较(单位:%),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发布的历年“世界发展指标(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以及“2009世界发展报告”。,我国城

21、市化水平低的原因,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局限 行政区划管理僵化 土地城市化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人均GDP与城市化,如何快速城市化?,中国国民收入超过3000美元,步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如何进一步促进有质量的城镇化: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城镇就业 加快配套保障、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打通城乡土地市场、改革土地制度 创新行政区划管理、提高城市自主权,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三千到一万美元时候,正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旺盛期。德、日等经济发达的国家的经济的崛起和发展,都有较先进的职业教育和职业人才作支撑。美国经验: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赠地学

22、院的创建和农业职业教育作用显著。日本经验:战后,日本政府还特别重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政府和私营企业同时参与,形成了分层次、有重点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城市化与城镇化进程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路线图,城市化/城镇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职业教育,经济结构,社会稳定,农民市民化,社会公平,人口发展,教育规模专业结构层次结构生活方式性别平等户籍制度创新能力稳定能力,关系层,操作层,性质区分,区域协调/协同,调整体系,治理与管理方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四、职业教育体系的定位 在城市化、城镇化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1、职业教育体系:是国计更是民生,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

23、,八个社会一条道路:共同发展和富裕社会全民学习型社会全民健康健身社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安居乐业型社会开放创新和知识型社会和谐与稳定社会民主与法治型社会走坚持对外开放,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职业教育就是教育同经济最直接的结合部,是生产社会化和工业化的摇篮。,1,2、职业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源红利的最基本途径,教育的外溢效应经济增长就业增长结构调整人口转型,如何界定人力资源红利人力资本红利: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一国人力资源蓄积总量就业总量红利: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的就业总量水平就业结构红利: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提供更多高

24、素质的劳动力,促进就业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人力资源红利实质上是高质量的人口红利,人力资本红利的边际效率要显著高于人口红利当人口红利下降时,人力资源红利能够抵消人口红利下降的不利影响,人力资源红利的分析框架,2,人口红利,教育红利,人力资本红利,就业结构红利,就业总量红利,人力资源红利,人力资源红利上升抵消人口红利下降的不利影响,过去十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0.46%,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年平均增长率为10.12%。大专以上人口:2010年,1.2亿人,高于世界第十一大人口国家墨西哥总人口(为1.13亿人),与第十大人口国日本总人口(为1.26亿人)接近。在考虑到中国劳动生产率与美国劳动生产率水

25、平加速趋同的情况下,这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世界人才资源强国、世界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最丰富、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基础,中国人力资源的变化趋势(2000-2010),资料来源:根据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高中、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迅速增长,中、美、世界平均受教育年限及中国相对于美国的追赶系数(1950-2030),计算数据来源:1950-2010年美国和世界数据引自Robert J.Barro,Jong-Wha Lee,A New Data Set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World,19502010,NBER Working Paper No.1

26、5902,2010;1950-2010年中国数据系作者估计;2020-2030年数据系作者估计。,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源红利,人力资本红利,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人不断实现现代化,即全国所有人口的现代化要素人力资本(受教育年限、技能经验、专业化程度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变化从人力资本总量上看,中国占世界比重不断上升这正是1999年中央决定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2002年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等一系列决策的“教育红利”当人口红利开始下降时,但是人力资源红利却持续上升,大大抵消人口红利下降的不利影响,保证了中国的长期高增长。,3、职业教育是

27、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素,包容性增长的提出:2009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包容性增长的含义,包容性增长倡导机会平等,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寻求的是 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它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

28、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等。,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职业教育为企业能力提升和农民工转移贡献卓越,就业结构就业从传统农业部门转向乡镇企业、城镇正规部门和城镇非正规部门转移。农村就业人员和农业劳动力庞大,2009年分别为4.7亿和3.0亿人,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还会形成转移就业红利,即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劳动生产率部门,使得转移后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倍之间,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的重要来源。,五、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案例,1、韩国工业化时期的职业教育发展,韩国工业化起步于1960年代初。工业化始终

29、以职业教育为基础。制度先行:1963年9月政府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法,政府于70年代初制定了“产学协作”政策,并把它反映到产业教育振兴法。1967年政府颁布了职业训练法,1974年12月为了解决企业技术工人不足的问题,又专门制定了职工训练特别措施法。1976年颁布了职工训练基本法,使职业训练得以系统化、制度化。,以制度刺激人们学习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提高技术人员的地位:为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社会经济地位,1974年12月政府颁布了国家技术资格法,对获得技术资格者实施各项优惠政策,把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资格制度相互挂钩,1980年代初,韩国人均GDP超过1500美元,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财政政策

30、等倾斜:如农业高中:为刺激学生报考农业高中,促进科技农业的发展,政府在减免学费、免费进餐、奖学金、兵役等等方面都给予这些学校以优惠政策。,柔性政策适应新的需求:韩国政府十分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并希望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使这种职业技术教育变得随时、随地成为可能。1982年12月,设立开放大学以及产业集团附属大学等。实行教育银行制度实行新的资格制度,通过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承认一种职业资格而不是一种学术证书的方式来贯彻的,通过这种资格制度灵活地提供企业对技术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学校制度:包括职业高中和初级大学。初级大学主要是为了满足产业的发展对技术人力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产生的,它包括2年制的初级大学和23年

31、制的专门高等学校。是韩国短期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修业23年,护理、临床病理学、放射学、牙科技术、渔业等专业则修业3年,其他专业一般修业2年。初级大学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招收名额中招收3050同类专业的职业高中毕业生。,培养模式:初级大学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并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现场实习而得到职业的锻炼,现场实习计13个学分,其教学特别强调为国家资格证书的考试作准备,通识教育课程也特别注重其实用性,如职业伦理课等。重心上移:由于新的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使职业教育的重点从中等教育阶段向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发展。,2、大连市

32、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大连中职生源区域来源,大连中职生源的城乡结构,主要问题,1、生源短缺根据大连人口发展报告预测,大连市人口于2015年将达到629.7万人,2020年将达到637.5万人。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大连市将成为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城市,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全市人口的总体规模可以达到900万甚至1000万人。按照800-1000万人口城市规模,大连未来中职招生应维持再年均4万人左右。但是,就近3年大连中职招生规模都未达到过4万人。并且,大连初中毕业生人数锐减,整个辽宁省以及黑龙江、内蒙、吉林(这4个省区是大连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地)等省的初中毕业生也呈

33、递减趋势。,单位:万人,2、职业高等教育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以及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随着大连“全域城市化”战略的提出和产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但是,大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特别是导致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缺乏。因此,如何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摆在大连面前一个重大课题。,3、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高素质、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技能人才总量不足,难以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2006年,大连市共有各类人才总量

34、131.2万人,从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领域人才数量居前五位,占到全市人才总量的69.8%,而全市重点发展的软件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人才数量则分别居于第11位和14位,所占人才总量的比例都低于3%。从人才学历结构看,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才接近三分之一。在全市12.5万农村实用人才中,97.1%为高中及以下学历,中专和大专学历人数仅占1.5%和1.4%。,大连城乡经济结构转变与反哺能力,4、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很不适应。在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提出了两大发展战略:一是建设国际城市战略,二是转变发展模式战略,吸取长三角、珠三

35、角经验,争取提前转型、主动转型。产业及城市发展定位:以高端服务业、电子信息和软件业为主的“核心区”、以先进制造业、综合服务业为主的“哈大沿线发展带”、以石化、钢铁、装备制造、旅游业为主的“渤海临港工业、临海工业发展带”以及以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的“中部农业发展区”的合理布局,使“三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航运中心、创业基地、滨海名城、生态都市”的城市发展总目标。,软件领军大连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连市提出了“建设软件园,发展信息产业”的构想。2007年,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收入达到215亿元,连续5年以年均50%的速度递增,2008年,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收入

36、达到92.7亿元,占大连地区生产总值3858.2亿元的2.4%,超过1000人的企业10家。目标:到2013年,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到2018年,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达到全球产业领先城市的水平,成为与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爱尔兰都柏林齐名的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集中区。,“语言+技术双优”人才,主要招聘本科生,而部分BPO录入等低技术含量岗位招聘专科生,即使如此也对日语有要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主动性和责任心、宽容等。一般企业要求日语三级以上。问题体现在:1)从语言要求上看,大连市场现有人才大多停留在中低端(三级以下),纯日语生源(初中开始学习)供不应求。2)从技术上来看,招来的人还不能马上使用,必须再花时间去培训。3)从市场来看,高端人才(如ERP咨询顾问、架构设计师等)大连本地非常缺乏。东软不得不从全国的优秀高校中招募人才。,软件行业的用人需求:,结语,职业教育是个人有尊严生活的主要基础;是家庭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力;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是区域竞争力的来源;是国家腾飞的不竭动力源泉;是填平社会横沟的有力杠杆。,谢 谢 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