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18059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胶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胶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胶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胶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胶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胶样囊肿(Colloid cyst)影像学诊断,概述,胶样囊肿也称线粒体囊肿,脑上旁突体囊肿(paraphyseal eyst)或室间孔囊肿,1858年wallmann首次描述本病,1890年selanka作了详细阐述并命名。本病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0.14%2%。病人的年龄大多在30-60岁之间,男性为女性的两倍。胶样囊肿常出现于第三脑室前方,个别长于侧脑室、四脑室、脑外、鞍区、透明隔。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从几mm至数cm,呈囊性、壁薄而完整。囊肿内壁有上皮样细胞排列,囊肿含有黄绿色粘稠皎样物质,无胆固醇物质,也可为肉芽性。部分可发生钙化,囊内偶发出血。,概述,常见症状为双额或泛发性剧烈头痛,

2、典型的表现为突然发病和停止,头痛随着运动和/或体位改变缓解或有强度变化。可伴有视觉改变,呕吐,眩晕,共济失调,短期记忆丧失,尿失禁,癫痫发作等。第三脑室胶样囊肿应首选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CT特点,CT平扫在三脑室室间孔附近可见一圆形或类圆形均质高密度囊肿,边缘圆滑,境界清楚,小者直径数毫米,大者直径34cm大小,CT增强扫描一般不强化。囊肿呈高密度的原因可能与囊肿内含较多角蛋白、脱落上皮以及出血造成的含铁血黄素增多有关。但少数囊肿也可呈均质等密度或低密度。,MRI特点,MR检查时,三脑室胶样囊肿的信号变异很大,在各序列均可表现为高、等、低信号。最典型最多见者表现为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也可表现为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若囊内含有较多含铁血黄素成分时,则在T1WI及T2WI均呈较低信号,囊肿也可在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多数囊肿信号均质,但也可不均质,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时囊肿不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例 1,例 2,例 3,例 3,例 4,例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