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18581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2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的要求,了解五脏风寒的概念和热在三焦以及积、聚、谷气的区别。掌握肝着、脾约、肾着的证治。背诵原文第7、16条。,概说,本篇内容五脏风寒(包括三焦竭与三焦热)、积聚、五脏死脉、方证三首,五脏风寒为何与积聚并列五脏风寒是痼疾,积聚也是痼疾五脏风寒与积聚有联系,风寒原其因,积聚论其果,本篇最为难懂,病名解释,五脏风寒:所谓五脏中风或中寒,是借风寒二字来代表两种性质不同的病因,非专指外感,即两种性质不同的病因干及内脏而产生的五脏证候。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本篇

2、最为难懂,本篇最难讲清,诚如近人所说:金匮论诸杂病,此篇最为难晓。风也、寒也、积也、聚也,为四种病因,然篇中所论,究不知其为何种病?此篇药方不过三首,证候亦语焉不详。积聚之病,难经、巢源虽有论列,犹难明晓,风寒竟无可考,于是所谓风寒积聚也者,终不知其为何种病矣。,五脏风寒与积聚的联系,巢源: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一、方证三首,旋覆花汤证麻子仁丸证肾着汤证,(一)肝着,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原文第7条),讨论:1.病因病机:,2.症状解释,3.药物:新绛茜草汁,或茜草汁新染之

3、帛。4.运用:,肝着病因病机,肝着是肝脏受邪而疏泄失职,其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所受之邪可能为风寒湿邪本义:肝着者,风寒湿气邪,如痹病之义也。,症状解释,常欲蹈其胸上:瘀血之明征也。(肝脉络胸布胁)蹈不一定是用脚踩,喜重按的意思。但欲饮热:热饮可使气机通利。,运用,用于治疗肝炎、胸膜炎后遗症、冠心病、妇科病(漏下)等加减:兼寒饮呕吐:加吴茱萸、生姜汁、半夏、薤白气郁化热:加丹参、丹皮、青皮、金铃子散吐血者:加仙鹤草、阿胶、三七、白芨胸痛甚者:加瓜蒌壳、鱼腥草少腹胀者:加台乌、橘络,(二)脾约,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原文第15条

4、),词解:其脾为约约者,约束也。指脾为胃所约束之意。,讨论:1.病机、症状、治法:,2.鉴别,3.临床应用,条文大意,趺阳脉候脾胃之气浮是举之有余,为阳脉,主胃热气盛;涩按之滞涩而不流利,为阴脉,主脾脏津液不足胃气强,脾阴弱,脾的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因而津液不能四布,偏渗膀胱,故小便数;肠中失其濡润,所以大便燥结。,病机、症状、治法,病机:胃气强脾阴弱症状:大便坚,小便数治法:泄热润燥,缓通大便,鉴别,如何与阳明腑实证区别(大便坚)麻子仁丸证:虽大便坚,小便数,但无潮热、谵语、腹满硬等症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伤寒论246条)阳明腑实证(大承气等):见痞、满

5、、燥、实、坚诸证,脉洪大,脾约病与胃家实的鉴别 脾约 胃热气盛 小便数 润肠通便大便 病 脾阴不足 症 作坚硬 机 邪热陷胃 状 痞满燥 用 胃家实 燥粪搏结 坚实 攻下通腑 脾约病与脾阴虚的鉴别 脾约 便硬,溲数 慢性 润肠通便大 便 难 症 外见形体消瘦 病 作阴液不足 状 内见饮食不化 程 用 脾阴虚 口干消渴 急性 滋养脾阴,临床应用,临床上本方用于慢性便秘“胃气强”胃气强故任攻主要治其胃强,但也要照顾到脾弱尤在泾:大黄、枳实、厚朴所以下,令胃弱;麻仁、杏仁、芍药所以滋,令脾厚。用蜜丸者,恐速下而并伤及脾也。本方配伍对后世有启发,即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三)肾着,肾著之病,其人身体

6、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原文第16条),词解:著音义同“着”,留滞附着也。肾着,病名,腰部被寒湿痹着所致。,提示:论述肾着病的成因及证治讨论:,讨论(甘姜苓术汤证),1.病因病机:“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寒湿之邪留于肾之外府2.证状:“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3.与肾虚腰痛的不同,5.运用:,4.配伍特点:病在下焦,却用中焦药,证状(甘姜苓术汤证),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寒湿痹着之象形如水状

7、当见浮肿之证反不渴上焦无热;亦可与水气鉴别小便自利相对自利;亦可与水气病鉴别饮食如故脾胃不虚腹重如带五千钱湿性重着,与肾虚腰痛的不同,肾着汤证腰部重着,局部冷痛,与天气变化有关;小便相对自利;全身情况轻;舌苔白厚,脉沉迟,可能尺脉旺。肾虚(阳虚)腰部酸痛,腰膝酸软,足跟痛,全身冷,得温则舒,与天气变化无关;小便不利(肾气丸证夜尿多);伴头晕目眩耳鸣、性功能减退,舌苔薄白,脉弱尺沉。,配伍特点(肾着汤),其病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重用干姜配甘草温中散寒茯苓配白术健脾除湿甘、姜、苓、术辛温甘清,本非肾药,名肾着者,原其病也。,运用,慢性肠炎、肠功能紊

8、乱、妊娠下肢浮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遗尿、妇女年久腰冷带下等证,属于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用之有效,胃脘痛亦可用,阿迪森氏病也有用本方的机会。,加减:寒重加附子,甚则乌头肾亏加杜仲、怀牛膝、续断痛与天气变化有关狗脊、独活、寄生,肝着脾约肾着证治鉴别,甘姜苓术汤与真武汤比较表,二、三焦热证和大小肠寒热证,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原文第19条),讨论:条文大意(略),三、积聚的鉴别及诊断,原文第20条略积脏病也,终不移,难治聚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可治谷气胁下疼痛,按之则愈(即水谷之气停积留滞之病)诊断大法略,四、癫狂,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原文第12条),本条指虚证,条文大意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