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2209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材:组 织 行 为 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组 织 行 为 学,学习目标,1、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想与研究方法2、理解个体行为与管理的关系3、掌握群体行为与管理的关系4、掌握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5、掌握激励理论并能与实践相结合 6、了解组织行为学与须知行为学的文化,组 织 行 为 学 目 录,第一篇 研究对象与方法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篇 个体行为与管理个体差异与管理创造性行为的研究与开发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第三篇 群体行为与管理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群体内部互动行为群体的人际关系群体间互动行为,第四篇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领导理论领导的决策行为第

2、五篇 激励理论与应用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激励理论研究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第三篇 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组织文化,第二篇 个体行为与管理,本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第四章 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第五章 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认知差异与管理二、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三、个性差异与管理,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一 知觉、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的概念(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闹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特点: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

3、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特点:比感觉高一级,比感觉更全面),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一 知觉、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的概念(3)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就是一种社会知觉,他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济关系的知觉;对角色的知觉;对因果关系的知觉(4)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一 知觉、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的概念(5)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

4、觉,二者是在心理活动中紧密地相互联系着的。,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二 知觉的过程和影响知觉的因素(一)知觉的过程:1.观察,2.选择,3.组织,4.解释,5.反应无个阶段(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1.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1)客观因素(2)主观因素,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二 知觉的过程和影响知觉的因素 2.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2)知觉归类,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3.造成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主要有下列四种:(1)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它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2)首因效应(

5、成见)。首因效应(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要正确地观察事物,就必须注意使自己不停留在第一个印象上,但同时又不忽视第一印象。(3)晕轮效应。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4)投射。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将自身想法用于推测别人的态度。,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三.知觉差异与管理:(一)X理论与Y理论 1.X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里格。(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因此总是竭力设法逃避工作;极大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希望奉命而为,宁愿接受他人的领导与指挥;对自

6、身经济的安全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目标漠不关心;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人缺乏理性,容易受人的欺骗和煽动,常有盲从举动等。,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三.知觉差异与管理:(一)X理论与Y理论 1.X理论(2)相应的领导方式与领导行为:由于上述观点是把职工看作机器一样消极被动的工具,因此领导者就只注意通过制定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运用领导者的权力和严格的控制系统,来指挥监督职工行为,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把金钱当作一种最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协调人员行为的主要管制措施;总之是一种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关心职工的感情和精神需要的领导方式,是一种不相信群众,只看消极面,单

7、靠管、卡、压的领导行为。,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1.Y理论 麦克里格地进行X理论的概括后,他表示不赞成那种观点和做法。他提出了一种Y理论来取代X理论。Y理论的要点是:(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人并非生来就是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人们从事工作如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在合适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还追求责任;人的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与组织的需要是可以相结合的,只要领导上安排得当,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是能够统一的;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大多数人均具有较高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能够妥善地解决组织的各种问题,并且潜能只是部分发挥;人们把工作取得成绩就看

8、作是一种最大的奖酬,他们从完成工作任务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1.Y理论(2)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领导者的任务是给职工安排具有吸引和富有意义的工作,把每个的智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重视人的个性特征和需要,鼓励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获得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职工的参与管理,把责任最大限度交给他们,相信他们能自觉地完成任务;鼓励职工进行自我工作成绩的评价;总之是用“启发与诱导”代替“命令与服从”,用信任代替监督,用“分权与授权”代替“集权”。,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过程,(二)归因理论:1.归因理论的内容:归因理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

9、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又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的自我知觉、自我思想认识来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过程,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下列三个方面:(1)关于人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原因。(2)社会推论问题,即根据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者的稳定心理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3)期望与预测,即从一定的过去的行为和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产生什么行为。,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过程,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下列三个方面:一般人可作出四种归因:一是努力程度;二是能力大小;三是任务难度;四是运气与机会。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稳内),则不能增

10、强行动者以后的努力程度;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稳内),则可能促使行为者更努力更坚持;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稳外),则会降低信心与成就欲望,减弱行动;如果把失败归因于机会运气(不稳外),则不会打击行动者,使之继续努力。,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2.归因论的依据和应用(1)归因论的依据(2)归因论的应用 心里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归因论的几种看法有:1.如果学习的人把失败归于自己脑子笨和能力低这样一类稳定的原因,这样失败后则不能增强学习者今后努力行为的坚持性。2.假如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这个相对不稳定的原因,则可能增强学习者加倍努力去学习的行为的坚持性。3.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偶

11、然的外因,则学习者不一定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坚持努力行为。4.假如把失败归因于学习任务太重、太难等稳定性的外因,则就很可能降低学习者的自信心、成就动力和行为的坚持性。,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 价值观与管理(一)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需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人们以上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 价值观与管理(二)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

12、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价值观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 价值观与管理(三)价值观的分类 第一种按人员的不同对象来划分,可有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第二种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划分,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E.Spranger)把人的价值观分为下列六类:理性价值观,它以知识真理作为中心;经济性价值观,它以有效实惠为中心;政治性价值观,它以权力和地位为中心;社会性价值观,它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审美性价值观,它以外形协调匀称为中心;宗教性价

13、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 价值观与管理(三)价值观的分类 第三种按不同行为方式来划分,组织行为学家格雷夫斯(F.W.Graves)在对企业组织内各种人员所表现的行为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归纳为以下七类:反应型。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会中心型。现实主义型。,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 价值观与管理(三)价值观的分类 第四种按按经营管理所追求的不同目标来分,西方认为经营管理价值观可分为以下三类:最大利润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 价值观与管理(三)价值观的分类 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经历了三

14、个阶段:生产型价值观。第二阶段生产经营型价值观。第三阶段是经营价值观。,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四)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1、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2、管理者在了解每个员工价值观差异的基础上,就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3、价值观也是形成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基础,一定要对各国经营管理的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考虑到各国价值观差异来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建立与当地区、该国家文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领导行为方式。4、价值观还可作为招聘录用新员工、提升新的管理者的标准之一。,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二、态度差异与管理(一)态度的概念定义:态度是

15、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二、态度差异与管理(一)态度的概念态度由三种因素构成:其一,认知,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其二,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其三,意向,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态度并非行为,而行为以态度为内在的心理动力。态度的这三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体。,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二、态度差异与管理(二)态度的特性:1、社会性。这是指人的态度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和作用于社会。2、针对性。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对象。3、协调性。构成一种态度的各个因素是协调一致的。4、稳定

16、性。指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5、两极性。指对事物往往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态度。6、间接性。态度不是指行为本身,它只是行为表现前的心理状态,即行为准备态度。,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二、态度差异与管理(三)工作态度的概念与功能:1、工作态度的概念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一个人要从事这种工作,而不从事那种工作。这主要是与工作态度的认知因素相联系的。对工作的行为倾向,表现为对工作的需要、动机、自觉性、责任感、积极性、目标导向性等,这主要是与工作态度的情感与意向因素相联系的。工作态度作为内在的心理动力,引发相应的工作行为。,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

17、,二、态度差异与管理(三)工作态度的概念与功能:1、工作态度的功能 这种功能主要包括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直接到工作绩效的大小。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关系。,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三、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对工作的参与度(一)组织认同感及其对员工和组织的影响:1、组织认同感的概念: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三个部分:(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2、组织认同感对员工的影响:,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3、组织认同关对组织的作用(1)有认同关的员工很少离

18、开自己的工作岗位(2)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会坚决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就会一致。(4)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把组织当作自己的家,能最充分的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三)管理者怎么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1.工作参与度的概念 工作参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工作参与程度决定于工作的特性。参与工作强调了这样的信念:工作是一个人生命的中心部分。参与工作有利于增强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感觉,这对组织和个人都有影响。,第二节

19、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三)管理者怎么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2.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比较:这两种工作态度的源头不同,即前者源自组织,后者源自工作。,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3.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同时改善这两种工作态度:(1)标明他们真诚的关心着员工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3)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一、个性的概念、性质和结构(一)定义: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性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第三节

20、个性差异与管理,(二)个性的性质:1、组合性。是一组心理特性的有机组合。2、独特性。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独特性。3、稳定性。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4、倾向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定的内在意识倾向性,它既体现为个人的需要、动机、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气质、性格和兴趣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这种个别差异由内在的倾向性所致,外露的行为特征只能用来推断内在倾向性。5、整体性。个性是是以整体形式表现出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三)个性的结构与内容:1、个性倾向性特征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它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

21、特征两大部分所组成。,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三)个性的结构与内容:1、个性倾向性特征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它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所组成。个性倾向性特性(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意识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和态度等等。它是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性质、方向以及动力的大小,个性中最活跃的成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三)个性的结构与内容:1、个性倾向性特征(1)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2)需要。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因素的主观状况,它是个体对内

22、外环境的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3)动机。动机是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4)价值观与态度。(5)理想、信念、世界观。,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三)个性的结构与内容:1、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二、气质及其差异与类型:(一)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制过程。基本特征有三:其一,神经过程的强度,指大脑细胞的工作忍耐力,有强与弱之分;其二,神经过程的均衡性,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强度关系,有均衡和不均衡之分;其三,神经过程的

23、灵活性,指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之间转换的速度,有灵活与不灵活之分。,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二、气质及其差异与类型:(二)气质差异与类型:气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气质结构。,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关于资质类型的划分及其行为特征:1.胆汁质(兴奋型)。胆汁质的神经过程强,不均衡,不灵活,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易表现暴发性情绪;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2.多血质(活泼型):多血质的神经过程强,均衡,灵活。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行为反应灵活而敏

24、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关于资质类型的划分及其行为特征:3.粘液质(安静型)。神经过程强,均衡或均衡,不灵活。主要行为特性是: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应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4.抑郁型(抑制型)。神经过程弱,不均衡,不灵活。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体验深刻、有力、持久,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三、能力及其差异与类型(一)能力

25、的概念: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性。,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三、能力及其差异与类型(二)能力的种类:1.能力按其适应性划分: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中,智力是符合多种活动要求的某些一般能力的结合,人的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像力和注意力所综合构成的,是一般人所共有的,是人的最基本的或最一般的能力;专门能力是符合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的一些特殊能力的结合,就是分别适合于不同专业活动领域的专门能力;创造力是符合创造活动要求的某些能力的结合,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善于解决各个领域中的新问题。,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三、能力及其差异与类型(二)能力的种类:2.能力按其发展程

26、度的差异可分为:(1)能力低下,(2)一般能力,(3)才能,(4)天才。,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四、性格及其差异与类型(一)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人对现实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外界现实的作用下,通过个人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对现实产生了各种态度,构成态度系统,并决定着个体的行为表现,逐渐形成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四、性格及其差异与类型(二)性格分类:1.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划分性格类型:理智型善于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情绪型情绪易波动,并左右行动;意志型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

27、动;中间型或称混合型没有某种心理机能占优势,而以某两种心理机能相结合为主。,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四、性格及其差异与类型(二)性格分类:2.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划分性格类型:外倾型善于表露情感、表现行为,与人交往显得开朗而活跃;内倾型不善于表露情感、表现行为,与人交往显得沉静而孤僻。3.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类型:顺从型独立性差,易接受暗示,不加批判地按照别人的意旨办事,在紧急和困难的情况下表现惊慌失措;独立型独立性强,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易受外来因素所干扰,在紧急和困难的情况下镇静自如,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四、性格及其差异与类型(二)性格分类:4.按人

28、的行为模式划分性格类型:A型、B型、C型、D型、E型。,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四、性格及其差异与类型(三)性格差异与健康:A型性格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C型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妇女月经不调,等都有关系。调查发现长寿老人B型倾向的性格占83%。C,E型即自闭,抑郁的性格与长寿无缘,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五、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一)先天遗传因素与个性 一个婴儿出生时先天遗传所固有的这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气质特征,它是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自然属性,决定心理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指向性等特征。,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五、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二)后天社会环境因素与个

29、性 后天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阶层影响等。1、家庭影响。在个性形成中家庭影响是最初的根源。家庭影响主要是父母的个性和教育方式这两个方面:(1)父母个性对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2)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个性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作用。,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2、文化传统影响 在文化的组成中,包括对一些重大问题的价值观念,如对人生的看法,对文化的组成中,包括对一些重大问题的价值观念,如对人生的看法,对自然界的看法,对人与人关系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行为模式。文化传统从多方面影响着个性的形成。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影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途径,影响着解决冲突的方式

30、,影响人们如何去看待事物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3、社会阶级和阶层影响 阶级成员不可避免地要打上阶级的烙印。同一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的个性也有差异。,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六、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一)个性差异与工作成就:1、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的研究成果表明:个性与成就的关系大于智力与成就的关系。智力与成就有一定的关系,而个性与成就的关系则更密切。实验中,成就最大的这一组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有理想、谨慎、有进取心、自信和不屈不挠,在最后完成任务的坚持性方面,也都明显地高于成就最小的那一组人。,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六、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一)个性差异与工作成就:2、

31、我国孙彤教授实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个人事业成功的认识具有共同个性特征:(1)自我意识特征方面。具有极强的自信心和自主性。(2)气质特征方面。成功企业家中大部分是“胆汁质”和“多血质”气质,并融合了“粘液质”的混合型气质。(3)性格特征方面。倾向于刚强、果断、坚毅、开朗,而较少懦弱、犹豫、封闭。(4)情感特征方面。,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六、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二)个性差异与健康:个性差异与健康状况是密切相关的。比如,癌症的人在气质上好压抑自己的情绪,在性格上好克制自己,因此建立乐观的情绪、宽阔的胸襟、幽默的性格是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之举,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六、个性差异在管理

32、中的应用(三)个性差异可以应用在管理中:1、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量才录用,发挥最好的效益。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通过研究个性差异可使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合理,除了要考虑安排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外,还要考虑安排合理的个性结构。因此一个领导班中应该有以上两种个性的成员,使个性互补。可以使决策不致有误,又不会错失良机。,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六、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三)个性差异可以应用在管理中: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通过研究个性差异,可使各级领导考虑科技人员、工人、行政干部等不同职业人员的个性特点。,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六、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四)“控

33、制方位论”(locus of control)在管理中的应用:1.案例:2.控制方位论的涵义及分类:(1)控制方位论的涵义(2)控制方位论的分类:a.内因控制论 b.外因控制论,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六、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四)“控制方位论”(locus of control)在管理中的应用:3.控制方伟伦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 a.内因控制论者更喜欢利用取得工作成就的工作场所。b.内因控制论者在做决定之前会尽可能收集相关信息。c.员工受到挫折后,控制点影响其情绪波动。4.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意义:,总 结,本章考核的内容在于掌握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的概念和影响知觉的因素,理解知觉差异与管理的关系;掌握个性的概念和个性的结构与内容,以及价值观、态度、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与类型,理解个性差异在管理中如何应用。,教材:组 织 行 为 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组 织 行 为 学,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