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2306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的人由于各自的知识和经验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自然观。但是,代表性最广的自然观,主要来自对该时期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提炼。,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最基本的观点是:认为自然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的,物质系统又有其层次结构;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按其内在的固有规律而运动、演化、发展和灭亡的;人、自然、社会应当而且可以协调发展。,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一、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科学的物质观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完善

2、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一方面同唯心主义斗争,另一方面要不断突破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历史条件的限制。辩证唯物主义与以往一切形态的唯物主义的联系与区别:都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真正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哲学的物质观,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确立了自然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列宁的物质定义,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2、列宁物质定义的两个涵义(1)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阐明了一切物质形态的

3、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批驳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世界的物质性)(2)物质是可以被感知的,在原则上是可以被认识的,物质的可知性适用于所有的物质形态已发现的和未发现的,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主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心外无物,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之一,其特征是主张某种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并存在于这种主观精神之中,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 由上帝 创造的,黑格尔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社会,朱熹理在气先,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之一,其特征是主张某种离开人类而独立存在客观精

4、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马赫的观点,马赫说:“我的观点过去是从一个唯心主义阶段发展起来的。因为在我看来,由唯心主义到达我的观点的途径是最短的和最自然的。”世界要素论:物质是要素的结合,要素就是感觉,物质就是各个要素(感觉)之间某种合乎规律性的联系。在认识论上,只能认识感觉,科学的任务就是描述经验,而无法达到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狄德罗:感觉不是主观自生的东西,而是外部事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人好比是一架有感觉和记忆能力的钢琴,感官就是键盘,只有当外部自然界弹它时,它才发出声响,产生感觉。贝克莱是一架发疯的钢琴,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

5、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世界是什么),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世界能否认识),唯 唯物 心主 主义 义,可 不知 可论 知 论,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基本观点,是整个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前提、出发点,这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之前应该具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观念预设。爱因斯坦:“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自然界物质具体形态的多样性物质存在于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中。首先,哲学物质范畴是一切具体的物质形态共同本质与基本属性的高度

6、抽象,它的展开必然得到众多的物质形态。其次,自然界在时间上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之后,必然在空间上展开为多种多样的物质形态。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可以归结为两种最基本的形态:实物和场。,按有无生命现象可以把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划分为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非生命世界的最简单物质形态是基本粒子。宏观的有天体、天体系统。生命世界或生物世界可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2、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除最基本的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外,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宇宙万物在化学元素上具有统一性(2)宇宙万物在基本粒子和夸克层次上具有统一性。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夸克、轻子和传播子组成的。(3)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形态都服从

7、同样的物理学规律,即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4)自然界物质的统一性,还表现在各种物质形态间的相互转化上。总之,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是一种多样的统一。,(1)宇宙万物在化学元素上具有统一性,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都有相同的化学元素。人们对生命物质基础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构成生命的元素并不多,主要有C、H、O、N四种,还有S、P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我们知道组成生命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水分和无机盐三大类。元素分析表明,蛋白质一般含碳50%55%、氧20%23%、氮15%18%、氢6%8%、硫0%4%,有些蛋白质还含有微量的P、Fe、Zn、Cu等。,第二节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一、自然界是一个物质系

8、统 恩格斯:“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清晰图景。”现代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马克思是现代系统论先驱。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思想呈现整体观、联系观、演化观的基本特征。,自然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是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1、物质要素、物质关系、物质系统 物质要素包括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关系包括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数量关系等。物质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经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共性,各种物质系

9、统都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开放性,都由系统内部的要素与要素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决定其存在和发展。,物质系统的层次性,(1)层次性和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物质系统的层次性,主要是指自然界物质之间上下从属的纵向垂直的有序关系。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指的是,若干由要素经特定关系构成的系统,再经新的特定关系而组成更大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等级结构。(2)层次结构的纵向因果链和结合度。1)层次结构的纵向因果链:低层次对高层次有基础性作用;高层次对低层次有支配控制与调节性作用。2)层次结构的横向结合度。随着层次由低到高推进,结合的紧密程度由大到小逐级递减。,系统中的两对矛盾关系,(1)整体与

10、部分的矛盾关系 系统各部分耦合有三种情形:a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b整体小于部分之和 c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稳定与涨落的矛盾关系 刻划系统整体状态的宏观量对于平均值的起伏或偏离就是涨落。,二、物质系统的辩证原理,任何一个物质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这些相互联系的物质要素总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形成不同的结构,而结构各异的系统具有其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又是该物质系统在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二、物质系统的辩证原理,1、系统是系统与要素的辩证统一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表现为也服从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系统是结构和功能的辩证统一结构,是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内在的关系和组织方式,是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和表现。功能,是特定结构的物质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与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部根据,是相对稳定的;功能是结构的外部表现,它随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而呈现多样性和易变性。3、系统是系统与环境的辩证统一,第三节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一、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二、自然界演化的方向三、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规律性,一、自然界的演化过程,恩格斯把自然界的演化的历史观念确立为辩证自然观的核心。指出,世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自然界的演化(1)宇宙、天体的起源与演化(2)地球的起源与演化(3)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普遍性特征,不可逆性、自组织性和对称性的破缺 自组织是指一个

12、物质系统在无内外指令的情况下,自发地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过程。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是自组织的内在根据,从外部获得的物质和能量是自组织的基本条件,内部涨落是自组织的直接诱因。在临界点附近,涨落可能被放大形成巨涨落,从而会推动系统发生质变,跃迁到新的分支上去,形成有序结构。对称与对称破缺:对称是指事物和过程以一定的中介进行变换时出现的不变性。对称性的破坏就叫对称破缺。对称与平衡、无序相对应,对称破缺与非平衡、有序相对应。,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普遍性特征,不可逆性、自组织性和对称性的破缺 可逆是指一个物质系统由某一状态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能使该物质系统回到原先的状态,同时消除了原先过程

13、对环境系统的所有影响,则原先那个过程我们就称其为可逆过程。如:热力学中的无摩擦的准静态过程 如果不存在一个可使系统与环境还原的过程,原先那个过程我们称它为不可逆过程 如:热力学中的热传导过程,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普遍性特征,自组织是指一个物质系统在无内外指令的情况下,自发地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过程。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是自组织的内在根据,从外部获得的物质和能量是自组织的基本条件,内部涨落是自组织的直接诱因。在临界点附近,涨落可能被放大形成巨涨落,从而会推动系统发生质变,跃迁到新的分支上去,形成有序结构。,1900年贝纳德发现了对流有序现象,他在一个圆盘中倒入一些液体。当从下面加热这一薄层液体时,刚开始上

14、下液面温差不太大,流体中只有热传导。但当上下液面温差T超过某一临界值Tc时,对流突然发生,并形成很有规则的对流花样。从上往下俯视,是许多像蜂房那样的正六角形格子中心液体往上流,边缘液体往下流,或者相反。这是一种宏观有序的动态结构。,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普遍性特征,对称与对称破缺:对称是指事物或运动以一定的中介进行变换时所保持的不变性。非对称是指事物或运动以一定的中介变换时出现的变化性,非对称又称为对称破缺(Symmetry breaking)。,二、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有退化和进化两个分支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自然过程是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彼此消长,交替出现。,三、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规律性,1、矛盾是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1)吸引和排斥的矛盾是非生命世界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2)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与环境的矛盾斗争是外在动力。生物体的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的矛盾是生物进化的内在根据。2、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守恒性3、自然界循环发展的周期性及无限性,周期性是指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沿时间轴的变化经过一定时间(周期)后,向原来的出发点复归的属性。自然界在无限循环发展的过程中,表现着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稳定与失稳的对立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