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25762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纲版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纲版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纲版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纲版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纲版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纲版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纲版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域经济学,第二版高洪深 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2,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新区域经济观,重要问题,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3,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及任务 第三节新区域经济观,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4,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区位论研究(1)古典的区位论 代表人

2、物: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 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 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 圈。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 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 位将发生变化。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 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5,韦伯以后的区位论学者:克里斯泰勒、廖什 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

3、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2)二战后区位论的发展 特点: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6,做出贡献学者:以伊萨德、贝里、伯顿、D.M.史密斯、C.A.史密斯等为代表的美国学者;以巴兰德尔、加里森、哈里斯为代表的挪威、瑞典学者;以

4、奥特伦巴、博芬特尔为代表的德国学者和以哈格特、哈米尔顿为代表的英国学者。,区域科学方向:创始人是伊萨德,主要以区域经济综合开发和组织为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分析方向:美国贝里、瑞典赫格尔斯特兰、德国的巴尔特尔斯、英国哈格特等,考察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内部机制,模拟和预测区域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7,2.区域经济问题的出现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

5、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2年(19451957年)缪尔达尔,提出了累积因果论,指出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扩大地区之间的差距,一旦差距出现,则发达地区获得累积的竞争优势。赫希曼,在经济发展中提出类似观点,认为增长在区域之间不均衡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核心部分的发展会通过“涓滴效应”(又译作渗漏效应、滴漏效应、滴入论、垂滴说)也称作“涓滴理论”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或认为政府财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再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从而更好地促进

6、经济增长的理论,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带动外围地区发展。,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8,3.新兴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原有理论(具体企业微观区位选择)的缺点:以完全竞争的价格理论为基础,这是微观经济学的范畴 部门最优与整体最优并不一定时时刻刻完全一致;自由竞争下的自由放任往往会导致区际发展的不平衡;研究方法是静态的、局部均衡的方法;研究的是纯粹的经济因素,忽略了创新环境、制度变迁、不确定的政治因素、社会文化背景等对经济活动的巨大影响。新方法: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区域问题 E.M.胡佛的区域经济学导论(1970年)代表著作:N.W.理查森的区

7、域经济学概论(1969年),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9,二、区域经济学的发展,1.区域:概念源于以人地关系的区域差异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2.发展历程:工业革命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围绕着人类的自然地理环境展开。空间经济学研究:从古典的单个厂商的生产组织区位研究,扩展到近代的产业区位分析,乃至发展到结构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和区域经济配置日益成为各国政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任务之一,出现了“空间经济学”、“区域科学”、“区域发展规划学”等。20世纪70年代:苏联科学院院士H.涅克拉索夫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区域

8、经济学。,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10,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一、研究对象及其内涵 1.传统的的观点 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定义区域经济学,强调经济学家长期视而不见的空间维,如诺斯(H.O.Nourse)、H.W.理查森、胡佛。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罗列,如周起业、伊萨德。研究对象界定为区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如杜贝(V.Dubey)。“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尤其强调区域经济政策,如陈栋生主编的区域经济学。,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11,2.本书观点:区域

9、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 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问题 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 强调了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区域结构,特点,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区域内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12,2.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 传统理论:强调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要素 经济总量的增长区域发展表现:产业结构的

10、演进和升级3.区域地域结构(或空间结构)及其组成单元,新增长理论:突出知识积累的作用,城市,城市边缘区,外围区,多样化经济活动和区域经济增长重要地域,城市文明的传播者。,是核心地区的腹地,而这种腹地正支撑核心的形成和发展,向城市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又是城市的主 要市场。,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13,4.区际分工与联系 区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空间形式,决定 区域生产专业化、区际联系的性质和规模,各个区域内部的部门比例和一国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动态变化。享受的利益不同 不同区域分工的影响:对区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区际竞争的前景不同5.区域经济政策主要指为解

11、决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基本目标:经济增长、均衡,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14,第三节 建立新区域经济观,一、新区域经济观的基本内涵 1.在国际经济领域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使得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兴起。2.21世纪新区域经济观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层次,丰富和修正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系统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

12、区域经济观,15,二、拓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建立新区域经济观1.新区域经济观,即“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强调了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问题;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和如何组织区域经济联系 强调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2.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优点:有利于内部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各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和 专业化生产,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各成员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16,有

13、利于使各成员国联合起来采取一致的行动,扩大和加强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外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关系。缺点:区域化直接利益的独享性和“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的排他性;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增加、扩大和发展而形成区域化组织之间的竞争,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相比,交锋更多,其结果会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17,关键术语 区域结构 区位论 区域经济 新区域经济观 思考题 1.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观点有哪几种?请分别论述。2.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么关系?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有哪些特点?4.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主要参考文献1郝寿义等.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高洪深,杨宏志.知识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1 第二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