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35050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就是利用液体气化时要吸收热量的这一物理特性来达到制冷的目的。在制冷装置中用来实现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称为制冷剂或工质。在冷藏库中对食品的冷冻或冷藏,就是利用某一种液体(氨或氟利昂)气化时吸收库内空气和食品的热量来实现的。一、理想制冷循环 卡诺循环分为正卡诺循环和逆卡诺循环。理想的制冷循环是按逆卡诺循环进行的。实现逆卡诺循环的重要条件:高、低温热源温度恒定;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外界热源之间的换热无传热温差;制冷工质流经各个设备时无摩擦损失及其它内部不可逆损失。逆卡诺循环是由两个定温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在湿蒸气区区域内

2、进行的逆卡诺循环的必要设备是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和蒸发器,其制冷循环以及循环过程在T-S图上的表示如下页图1-1所示。,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图1-1 逆卡诺循环过程,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制冷剂在逆卡诺制冷循环中包括四个热过程。12为绝热压缩过程,制冷剂由状态1经过绝热压缩(等熵压缩)到状态2,消耗机械功Wc,制冷剂的温度由To升至Tk。23为等温冷凝过程,制冷剂在TK下向冷却剂放出冷凝热量qK,然后被冷却到状态3。34为绝热膨胀过程,制冷剂由状态3绝热膨胀(等熵膨胀)到状态4,膨胀机输出功We,制冷剂的温度由Tk降到

3、To。41为等温吸热过程,制冷剂 由状态4等温To下从被冷却物体中吸取热量qo(即制取单位制冷量qo),这时制冷剂又恢复到初始状态1,这样便完成了一个制冷循环。如果循环继续重复进行,则要不断地消耗机械功,才能不断地进行制冷。,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在制冷循环中,制冷剂之所以能从低温物体(被冷却物体)中吸取热量qo送至高温物体(冷却剂),是由于消耗了能量(压缩功)的缘故。在逆卡诺循环中,1kg制冷剂从被冷却物体(低温热源)吸取的热量qo,连同循环所消耗的功W(即压缩机的耗功量Wc减去膨胀机膨胀时所作的功We)一起转移至温度较高的冷却剂(高温热源),根据能量守恒

4、,则 qk=qo+W(1-1)W=WcWe,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制冷循环常用制冷系数表示它的循环经济性能,制冷剂从被冷却物体中吸取的热量qo与循环中所消耗功W的比值称为制冷系数,即 qo=W 对于逆卡诺循环,1kg制冷剂从被冷却物体(低温热源)吸取的热量为 qo=To(SaSb)向冷却剂(高温热原)放出的热量为 qk=Tk(SaSb)制冷循环中所消耗的净功为 W=qkqo=(TkTo)(SaSb)则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qo To(SaSb)To c=(1-2)(Tk To)(SaSb)TkTo,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从公

5、式(1-2)可知,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只与被冷却物体的温度TO和冷却剂的温度TK有关,与制冷剂性质无关。当TO升高,TK降低时,c增大,制冷循环的经济性越好。而且,TO对C的影响要比TK大,这点通过公式(1-2)求两个偏导数的绝对值可以看出。c To=Tk(Tk To)2 c Tk=To(Tk To)2 由于 Tk To,所以 c c(1-3)To Tk,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由公式(1-3)可知,To与Tk对制冷系数的影响不是相等的,To的影响大于TK。图1-2 有传热温差的制冷循环,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二、有传热温差

6、的制冷循环 前面讲过实现逆卡诺循环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制冷剂与被冷却物和冷却剂之间必须在无温差情况下相互传热,而实际的热交换器总是在有温差的情况下进行传热的,因为蒸发器和冷凝器不可能具有无限大的传热面积。所以,实际有传热温差的制冷循环,制冷系数C不仅与被冷却物体温度TO和冷却剂温度TK有关,还与热交换过程的传热温差有关。例如被冷却物体(如冷冻水)在蒸发器中的平均温度为To,而冷却水在冷凝器中的平均温度为Tk时,逆卡诺循环可用图1-2中的12341表示。由于有传热温差存在,在蒸发器内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应低于TO,即TO=TOTO;而冷凝器内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K应高于TK,即Tk=Tk+Tk。此时有传热

7、温差的制冷循环可用图1-2中的12341表示,所消耗的功量为面积12341,比逆卡诺循环多消耗的功可用22332和11441表示,减少的制冷量为面积11441。同理可得具有传热温差的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为,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To ToTo c=TkTo(Tk+Tk)(ToTo)ToTo=(1-4)(TkTo)+(Tk+To)cc,这表明具有传热温差的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总要小于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一切实际制冷循环均为不可逆循环,因此,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总是小于工作在相同热源温度时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与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C之比称为

8、热力完善度。即=(1-5)c 热力完善度愈接近1,表明实际循环的不可逆程度愈小,循环的经济性愈好,它的大小反映了实际制冷循环接近逆卡诺循环的程度。,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蒸气压缩式制冷采用逆卡诺循环有许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1)压缩过程在湿蒸气区中进行的,危害性很大。因为压缩机吸入的是湿蒸气,在压缩过程中必然产生湿压缩,而湿压缩会引起液击现象,使压缩机遭受破环。因此,在实际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中采用干压缩,即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为干饱和蒸气(或过热蒸气)。2)膨胀机等熵膨胀不经济。这是因为进入膨胀机的是液态制冷剂,一则它的体积变化不大,再则机件特别小,摩擦阻

9、力大,以致使所能获得的膨胀功常常不足以克服机器本身的磨擦阻力。因此,在实际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采用膨胀阀(也称节流阀)代替膨胀机。3)无温差的传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冷凝器和蒸发器不可能有无限大的传热面积。所以实际循环只能使蒸发温度低于被冷却物体的温度,冷凝温度高于冷却剂的温度。虽然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最大,但只是一个理想制冷循环,在实际工程中无法实现,但是通过该循环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实际制冷循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提高制冷装置经济性指出了重要的方向。,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一、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是由两个定压过程,一个

10、绝热压缩过程和一个绝热节流过程组成。与逆卡诺循环(理想制冷循环)的区别:1)蒸气的压缩采用干压缩代替湿压缩。压缩机吸入的是饱和蒸气而不是湿蒸气。2)用膨胀阀代替膨胀机。制冷剂用膨胀阀绝热节流。3)制冷剂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传热过程均为定压过程,并且具有传热温差。,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制冷系统的组成: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制冷系统各部件的主要作用:,图1-3 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将高压高温的制冷剂气体冷却冷凝为高压高温的制冷剂液体,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节流降压降温,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液体蒸发

11、吸热,达制冷的目的,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低压低温制冷剂液体(含有少量蒸气)在蒸发器内定压气化吸热过程。即从低温物体中夺取热量。该过程是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制冷剂由液体气化为气体。2)低压低温制气剂蒸气在压缩机中的绝热压缩过程。这个压缩过程是消耗外界能量(电能)的补偿过程,以实现制冷循环。3)高压高温的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中定压冷却冷凝过程。就是将从被冷却物体(低温物体)中夺取的热量连同压缩机所消耗的功转化成的热量一起,全部由冷却水(高温物体)带走,而制冷剂本身在定压下由气体冷却冷凝为液体。4)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膨胀

12、阀节流降压降温后,为液体在蒸发器内气化创造了条件。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就是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夺取低温物体(空调冷冻水或食品)的热量并通过冷凝器把这些热量传给高温物体(冷却水或空气)的过程。,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二、压焓图(Lgp-h图)的结构 一点:临界点k 两线:饱和蒸气线(称上界 线),干度x=1 饱和液体线(称下界 线),干度x=0 三区:过冷液体区 过热蒸气区 湿蒸气区 五态:过冷液体状态 饱和液体状态 湿蒸气状态 饱和蒸气状态 过热蒸气状态 图中包括一系列等参数线 如等压线p=c,等焓线h=c,等温线t=c,等熵线S=c,等容线=c,等干度线x=c。

13、,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图1-4 Lgp-h的结构,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三、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过程如图1-5所示。,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图1-5制冷理论循环在Lgp-h图上的表示,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点1:为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状态。如果不考虑过热,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为干饱和蒸气。它是根据已知的t。找到对应的PO,然后根据PO的等压线与X=1的饱和蒸气线相交来确定的。点2:高压制冷剂气体从压缩机排出进入冷凝器的状态。绝热压缩过程熵不变,即S1=S2,因此,由点1沿等熵线(S=C)向上与PK的等压线相交便可求得点

14、2。1-2过程为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的绝热压缩过程。该过程要消耗机械功。点4:为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凝结成饱和液体的状态,也就是离开冷凝器时的状态。它是由PK的等压线与饱和液体线(X=0)相交求得。2-3-4过程为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内进行定压冷却(2-3)和定压冷凝(3-4)过程。该过程制冷剂向冷却水(或空气)放出热量。,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点5:为制冷剂出膨胀阀进入蒸发器的状态。4-5为制冷剂在膨胀阀中的节流过程。节流前后焓值不变(h4=h5),压力由Pk降到Po,温度由tk降到tO,由饱和液体进入湿蒸气区,这说明制冷剂液体经节流后产生少量的闪发气体。由于节流过

15、程是不可逆过程,因此在图上用一虚线表示。点5由点4沿等焓线与Po等压线相交求得。5-1过程为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定压蒸发吸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Po和to保持不变,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液体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使其温度降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制冷剂经过123451过程后,就完成了一个制冷理论基本循环。,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四、液体过冷的制冷循环 制冷理论基本循环(即饱和循环)没有考虑制冷剂的液体过冷,而液体过冷直接影响到制冷装置的循环性能。实现液体过冷的办法有:增设专门的过冷设备(即过冷器);适当增加冷凝器的传热面积,使一部分传热面积用于过冷;采用回热循环(增加过冷度)

16、。图1-6所示为设有过冷器液体过冷的制冷循环。图1-7所示为液体过冷循环在压焓图(Lgp-h图)上的表示。工作过程:将冷凝器排出的饱和液体制冷剂送入过冷器中进行过冷,利用深井水使饱和液体在定压下冷却到低于冷凝温度的过冷液体状态,这个再冷却的过程称为液体过冷。图1-7中的点4的温度称为过冷温度trc,其中4-4表示制冷剂液体在过冷器中的定压过冷过程。冷凝温度与过冷温度的差值称为过冷度trc。(trc=tKtrc)。点4由PK与trc相交求得,点5由点4作等焓线与PO相交求得。,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图1-6 具有液体过冷的制冷循环 图1-7 过冷循环在Lgp-

17、h图上的表示 1压缩机 2冷凝器 3贮液器 4过冷器 5节流阀 6蒸发器,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将具有液体过冷循环123451与无过冷循环123451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状态点5的干度比点5的干度要小,说明节流后产生的闪发蒸气量减少,而采用液体过冷后,单位质量制冷量增加了qo,即qo=h5h5,由于压缩过程中耗功相同,因而提高了循环的制冷系数,即 qo+qo rc=提高了制冷循环的经济性。rc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应用液体过冷在理论上对改善循环是有利的,但是,采用液体过冷需要增加初投资和设备运行费用,应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来确定是否采用液

18、体过冷。一般的说,对于大型的氨制冷装置,而且蒸发温度to在-5以下时采用液体过冷比较有利,而对于空气调节用的制冷装置一般不单独设置过冷器,而是适当增加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实现制冷剂在冷凝器内过冷。,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五、蒸气过热循环 制冷理论循环,压缩机吸入的是饱和蒸气,实际上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蒸气往往是过热蒸气。产生吸气过热的原因主要有: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吸气管路吸热而过热;在蒸发器内气化后的饱和蒸气继续吸热而过热。,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图1-8 吸气过热的循环在Lgp-h图上的表示,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

19、环,图1-8为蒸气过热的制冷循环。蒸气过热过程是等压过程,它是在蒸发压力下使饱和蒸气继续吸热而过热。图中11是蒸气过热过程。压缩机吸气状态点1是由Po等压线与吸气温度t1的交点来确定,由点1沿等熵线与PK等压线相交求得点2,过热后的压缩机吸气温度t1与蒸发温度to的差值称为过热度(tsh=t1to)。,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1、无效过热(又称有害过热)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气,在通过吸气管道进入压缩机之前,要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而过热,这种现象称为管路过热,即无效过热。无效过热与制冷理论循环相比,两者的单位质量制冷量相同,但过热循环压缩机耗功Wsh增加,制冷剂比容增加,q减少,导致制冷

20、剂质量循环量减少,制冷系数sh降低。无效过热对循环是不利的,而且蒸发温度越低与环境空气温差越大,无效过热也越大,循环经济性越差。因此,对吸气管道要采取很好的保温隔热措施,以减少无效过热。2、有效过热 在制冷循环中为了防止湿蒸气进入压缩机造成液击事故,吸气少量过热对压缩机工作比较有利,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吸入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有适当的过热度,如R717作制冷剂,其过热度 一般取58,用氟利昂作制冷剂时过热度较大,这时,吸入蒸气的过热发生在蒸发器本身的后部;其次,在使用热力膨胀阀的氟利昂制冷系统中,为了应用过热度来调节膨胀阀的开启度,制,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冷剂

21、蒸气在离开蒸发器以前就已经过热。由于上述形式的过热所吸收的热量均来自被冷却空间,因此产生了有用的制冷效果,我们把这种过热称为有效过热。这部分热量应计入单位质量制冷量内,这时,有效过热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为qsh=h1h5。因过热增加的单位质量制冷量为qsh=h1h1。从图1-8中可以看出,随着tsh增加,单位质量制冷量增加,压缩机耗功也增加,制冷系数 qo+qo sh=是否增加,应具体分析。它与制冷剂性质有关,理论+计算与实验均可证明,对R717、R22制冷剂,吸入过热蒸气对制冷系数是不利的,而对R12、R502制冷剂,蒸气过热能使制冷系数有所提高。,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

22、参考,请勿他用,六、蒸气回热制冷循环 蒸气回热制冷循环:利用气、液热交换器(又称回热器)使节流 前的制冷剂液体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制冷剂 蒸气进行热交换,使液体过冷,低温蒸气过 热的循环。图1-9、图1-10所示为蒸气回热制冷循环的系统图和压焓图。图中123451为理论基本循环,11234451表示蒸气回热循环。在回热循环中,来自蒸发器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气1进入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中与来自冷凝器的高压液体进行热量交换,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蒸气由1定压过热到状态点1,而高压饱和液体4被定压过在回热循环中,来自蒸发器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气1进入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中与来自冷凝器的高压液体进行热量交换,低压

23、低温的制冷剂蒸气由1定压过热到状态点1,而高压饱和液体4被定压过冷到4。其中11为,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图1-9 蒸气回热制冷循环 图1-10 回热制冷循环在Lgp-h图上的表示,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低压蒸气的过热过程,44为液体的过冷过程,在无冷量损失的情况下,液体放出的热量应等于蒸气所吸收的热量,即为回热器的单位热负荷。qh=h5h5=h1h1(1-6)回热循环中的单位质量制冷量 q0h=h1-h5=h1-h5(1-7)由图1-10可知,回热循环的单位质量增加了q0=h5h5,单位压缩功也增加了W=(h2h1)(h

24、2h1),因此,回热制冷循环的理论制冷系数与t0、tk和制冷剂性质有关。在回热循环中状态点1由po与压缩机的吸气温度t1相交求得,由点1沿等熵线与PK相交求得点2,由于回热循环中h4-h4=h1h1,h4为回热器出口处过冷液体的焓值,因此 h4=h4(h1h1),点4由h4 与pk相交求得。,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制冷理论循环热力计算的目的主要是计算出制冷循环的性能指标、压缩机的容量和功率以及热交换设备的热负荷,为选择压缩机和其它制冷设备提供必要的数据。一、已知条件的确定 在进行制冷理论循环热力计算之前,首先需要

25、确定以下几个条件:1)制冷装置的制冷量o:单位为kW,由空调工程、食品冷藏及其它用冷工艺来提供。2)蒸发温度t0: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气化时的温度,蒸发温度的确定与所采用的载冷剂(冷媒)有关,即与冷冻水、盐水和空气有关。在冷藏库中以空气作载冷剂时,蒸发温度要比库内所要求的空气温度低810,即 to=t(810)(1-8)在空调工程或其它用冷工艺中以水或盐水作载冷剂时,其蒸发温度比载冷剂温度低46,即 to=t(46)(1-9),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式中 t载冷剂所要求的温度 3)冷凝温度tK: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液化时的温度,它的确定与冷凝器的结构形式和所采用的冷却介质(如冷却水或空气)有

26、关。当用空气冷却时,冷凝温度比空气进口干球温度高15;用水冷却时可用下式确定:tk=t2+(46)(1-10)式中 t2冷凝器中冷却水出口温度()。例:进冷凝器的冷却水温度t1=26,采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水在冷凝器中的温升t=24,出冷凝器的冷却水温度t2=26+3=29,则冷凝温度tK=t2+5=29+5=34。蒸发式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应比夏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高815。4)过冷温度trC: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压力PK 下,其温度低于冷凝温度时的温度称为过冷温度,过冷温度比冷凝温度低35,即 trc=tk-(35)(1-11)5)制冷压缩机的吸气温度t1:对于氨压缩机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高58,即t

27、1=tO+(58);对氟利昂压缩机,如采用回热循环,其吸气温度为15。,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二、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 根据上述已知条件,可在Lgp-h图上标出制冷循环的各状态点,画出循环工作过程,并从图上查出各点的状态参数,便可进行热力计算。利用图1-11可对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进行热力计算。,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图1-11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在 压焓图上的表示,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1、单位质量制冷量qo:是指1kg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所吸收的热量。qo=h1h5(1-12)2、单位容积制冷量q:

28、是指1m3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所吸收的热量。qo h1h5 qv=(1-13)1 1 式中 1压缩机吸入蒸气的比容(m3/kg)。3、制冷装置中制冷剂的质量流量MR o MR=(1-14)qo 式中 O制冷量,(kJ/s或kW)。,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4、制冷装置中制冷剂的体积流量VR o V R=MR1=(1-15)qv 5、冷凝器的热负荷K: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给冷却水(或空气)的热量。如果制冷剂液体过冷在冷凝器中进行,那么冷凝器的热负荷在Lgp-h图上可用点2和点4的焓差来计算,即 qk=h2h4(KJ/kg)(1-16)k=MRqK=MR

29、(h2h4)(1-17)6、压缩机的理论耗功率P th。o=h2h1(KJ/kg)(1-18)Pth=MRo=MR(h2h1)(1-19)7、理论制冷系数th o qo h1h5 th=(1-20)Pth o h2h1,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例题1-1 某空气调节系统需制冷量25KW,采用氨作为制冷剂,空调用户要求供给10的冷冻水,可利用河水作冷却水,水温最高为32,系统不专门设过冷器,液体过冷在冷凝器中进行,试进行制冷装置的热力计算。解 1、确定制冷装置的工作条件 1)蒸发温度应比载冷剂温度低46,即 to=t(46)=105=5 与蒸发温度相

30、应的P O=0.5158MPa。2)冷凝温度比冷却水出口温度高46,即 tk=t2+(46)图1-12 例题1-1图,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若采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冷却水在冷凝器中的温升取3,出冷凝器的冷却水温度为t1=t1+3=32+3=35,则tk=35+5=40。与冷凝温度tk相对应的Pk=1.5549MPa。3)过冷温度比冷凝温度低35,取过冷度为5,则过冷温度trc=tk5=35。4)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高5,即 t1=to+5=5+5=10 2、根据上述已知条件,在R717的Lgp-h图上画出制冷循环工作过程,如图1-12所示,

31、按此图在Lgp-h图上查出各状态点的参数如下:点1由Po与t1=10相交求得,h1=1779KJ/kg,1=0.25m3/kg。由点1沿等熵线向上与PK相交得点2,h2=1940KJ/kg。再根据trc=35与Pk相交得点4,h4=662KJ/kg,由点4沿等焓线与Po相交得点5,由于h4=h5,所以h5=662KJ/kg。,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3、热力计算 1)单位质量制冷量 qo=h1-h5=1779-662=1117kj/kg 2)单位容积制冷量 qo 1117 q=4468KJ/m3 1 0.25 3)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 o 2

32、5 MR=0.0224kg/S qo 1117 VR=MR1=0.02240.25=0.0056 m3/S,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4)冷凝器的热负荷 K=MRqK=MR(h2h4)=0.0224(1940-662)=28.63KW 5)压缩机的理论耗功率 Pth=MRwo=MR(h2h1)=0.0224(1940-1779)=3.61KW 6)理论制冷系数 o 25 th=6.93 Pth 3.61,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3、热力计算 1)单位质量制冷量 qo=h1-h5=1779-662=1117

33、kj/kg 2)单位容积制冷量 qo 1117 q=4468KJ/m3 1 0.25 3)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 o 25 MR=0.0224kg/S qo 1117 VR=MR1=0.02240.25=0.0056 m3/S,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例题1-2 某空调系统的制冷量为22KW,采用R12制冷剂,制冷系统采用回热循环,已知to=0,tk=30,蒸发器、冷凝器 出口的制冷剂均为饱和状态,吸气温度为15,试进行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图1-13 例题1-2图,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解 1

34、、在Lgp-h图上画出循环并确定各状态点参数。根据tO找到对应的Po=0.3089MPa,tk找到对应的PK=0.9066MPa,点1由Po与饱和蒸气线X=1相交求得h1=351.48KJ/kg,点1由Po与t1 相交求得h1=361.20KJ/kg,1=0.05952m3/kg,点2由点1沿等熵线与Pk 相交求得h2=382.88KJ/kg,点4由PK 与饱和液体线相交求得h4=238.54KJ/kg,点4的焓可用下式求得:h4=h4(h1h1)=238.54(361.20351.48)=228.82KJ/kg 根据h4沿等焓线与Po相交求得点5,点4由h4与Pk相交求得:trc=30.3.

35、,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2、进行热力计算1)单位质量制冷量 qo=h1h5=351.48228.82=122.66KJ/kg2)单位容积制冷量 qo 122.66 q=2060.82 KJ/M3 1 0.05952 3)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o 22 MR=0.1794 kg/S qo 122.66 4)制冷剂的体积流量 VR=MR1=0.0107 m3/S 5)冷凝器的热负荷 K=MR(h2h4)=0.1794()=25.90 KW,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6)压缩机的理论耗功率 Pth=MR(h2h1

36、)=0.1794()=3.89 KW 7)回热器的热负荷 sh=MR(h4h4)=0.1794()=1.74 KW 8)理论制冷系数 o 22th=5.66 Pth 3.89,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第四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一、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区别 制冷理论循环是由两个定压过程,一个绝热压缩过程和一个绝热节流过程组成,实际制冷循环与理论制冷循环存在许多差别,其主要差别:1、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的压缩过程不是等熵过程(即不是绝热过程)。2、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吸、排气阀时有流动阻力及热量交换。3、制冷剂通过管道和设备时,制冷剂与管壁或器壁之间存

37、在摩擦阻力及与外界的热交换。4、冷凝器和蒸发器内存在着流动阻力,导致了高压气体在冷凝器的冷却冷凝和低温液体在蒸发器中的气化都不是定压过程,同时与外界也有热量交换。造成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流动阻力(即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系统中的制冷剂与外界无组织的热交换。,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二、实际循环在Lgp-h图上的表示 图1-14 Lgp-h图上的实际循环 A排气阀压降 B排气管压降 C冷凝器压降 D高压液体管压降 E蒸发器压降 F吸气管压降 G吸气阀压降,第四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图中12341是理论循环,111022203341为实际循环。过程线

38、11低压低温制冷剂通过吸气管道时,由于沿途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以及吸收外界热量,所以制冷剂压力稍有降低,温度有所升高。过程线110 低压低温制冷剂通过吸气阀时被节流,压力降低。过程线102气态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的实际压缩过程。过程线22制冷剂从压缩机排出,通过排气阀被节流,压力有所降低,其焓值基本不变。过程线220高压制冷剂气体从压缩机排出后,通过排气管道至冷凝器,由于沿途有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以及对外散热,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均有所降低。,第四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过程线203高压气体在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制冷剂被冷凝为液体,由于制冷剂通过冷凝器时有摩擦阻力和涡流,

39、所以冷凝过程不是定压过程。过程线33高压液体从冷凝器出来至膨胀阀前的排气管路上由于有摩擦和局部阻力,其次,高压液体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因此要向周围环境散热,所以压力、温度均有所降低。过程线34高压液体在膨胀阀的节流降压、降温后,通过管道进入蒸发器,由于节流后温度降低,尽管管道、膨胀阀采取保温措施,制冷剂还会从外界吸收一些热量而使焓有所增加。过程线41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吸收热量而气化,由于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有流动阻力,所以,蒸发过程也不是定压过程,随着蒸发器型式的不同,压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第四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综上所述,由于制冷剂存在着流动阻力以及与外界的热量

40、交换等,实际循环中四个基本热力过程(即压缩、冷凝、节流、蒸发)都是不可逆过程。其结果必然导致冷量减少,耗功增加,因此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小于理论循环的制冷系数。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过程从图1-14可以看出比较复杂,很难详细计算,所以,在实际计算中以理论循环作为计算基准,即先进行理论循环计算,然后在选择设备和机房设计时考虑上述因素再进行修正。以保证实际需要,提高制冷系统的经济性。,第四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习题与思考题,11卡诺循环分为正卡诺循环和逆卡诺循环,这两种有何不同?理想制冷循环属于哪一种卡诺循环?12实现逆卡诺循环有哪几个重要条件?试分析逆卡诺循环

41、的制冷系数及表示方法,并说明其制冷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13在分析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时,得出哪些结论?14在分析具有传热温差的制冷循环中得出了什么重要结论?15蒸气压缩式制冷采用逆卡诺循环有哪些困难?16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有什么区别?17理论制冷循环与逆卡诺循环有哪些区别?各有哪些过程组成?,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习题与思考题,18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为什么要采用干压缩?19试述液体的过冷温度、过冷度、吸气的过热温度、过热度?110液体过冷在哪些设备中可以实现?111什么叫无效过热?什么叫有效过热?过热对哪些制冷剂不利,对哪些制冷剂有利?112在进行制冷理论循环热

42、力计算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工作参数?制冷循环热力计算应包括哪些内容?113实际制冷循环与理论循环有什么区别?114有一逆卡诺循环,其被冷却物体的温度恒定为5,冷却剂的温度为40,求其制冷系数C。,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115今有一理想制冷循环,被冷却物体的温度恒定为5,冷却剂(即环境介质)的温度为25,两个传热过程的传热温差均为5,试问:(a)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C为多少?(b)当考虑传热温差时,制冷系数C为多少?116某一R717压缩制冷装置,蒸发器出口温度为-20的干饱和蒸气,被压缩机吸入经绝热压缩后,进入冷凝器,冷凝温度为30,冷凝器出口温度为25的氨液,试将该制冷装置与没有过冷时的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耗功量和制冷系数加以比较。117某厂设有氨压缩制冷装置,已知蒸发温度tO=-10(相应的PO=0.2908MPa),冷凝温度tk=40(相应的PK=1.5549MPa),过冷温度trc=35,压缩机吸入干饱和蒸气,系统制冷量O=174.45KW,试进行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118某空调系统需要制冷量为35KW,采用R22制冷剂,采用回热循环,其工作条件是:蒸发温度tO=0(PO=0.498MPa),冷凝温度tK=40(PK=1.5769MPa),吸气温度t1=15,试进行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习题与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