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40812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师 新教法,温州大学 彭小明 教授057788669932,一、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传统语文教育的流弊,1997年,北京文学发表王丽中学语文教学手记、邹静之女儿的作业和薛毅文学教育的悲哀三篇文章,掀起了全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大讨论。,1998年王丽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八大弊端:,教育体制僵化、教学理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教学程序呆板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无理、教师素质不高,(一)语文教育体制的僵化,现代社会的三大标志:市场经济;民主精神;法制

2、制度目前的教育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这种体制对语文教育影响很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招生、统一分配 一本课纲、一套教材、一本教参、一种观念、一次考试、一个标准答案,“新课程”改革:,提倡文化多元、国际理解、人文关怀、回归生活、评价多样。倡导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强调“一纲(标准)多本”“多纲(标准)多本”。推行课程“三级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重,(二)语文教学理念的滞后,1、清末:赫尔巴特。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学校为中心。(传统主义教育)2、民国:杜威。新三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现代主义教育)3、

3、凯洛夫“重基础知识、重书本知识、重课堂系统讲授”对我国影响消极。(新传统主义教育),附:“新课改”的五大理论支柱:,1、活动课程教育观(杜威)2、人本主义教育观(罗杰斯)3、建构主义教育观(皮亚杰)4、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威廉姆-多尔)5、多元智能论(加德纳),1、活动课程教育观,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强调从做中学注重在活动中发展主张教育即生活,2、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文教育注重精神追求实行“非指示性教学”,3、建构主义教育观:,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说,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不确定性)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同化与顺应);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者的建构是主动的、多元的。,教学是

4、创设学习环境教学是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是伙伴,是合作者,4、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去中心”,否定怀疑一切(无中心论)。反对同一,推崇差异,张扬个性,强调不确定性、多元理解(多元论)。教学“不是传递所知道的而是探索所不知道的知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5、多元智能论,人有多种差异:(1)性别差异(2)人格(个性)差异;(3)认知方式差异;(4)智能差异;(八大智能),(三)语文教材内容的陈旧,(1)是受“左”的思想影响较大,选文带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像“阶级”、“人治”、“官本位”等思想时时可见。(2)是政治化倾向严重,鲁迅、毛泽东等人的文章比例太重,不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是古

5、文“儒家”作品太多,而最能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墨家作品却一篇也没有,并且其他“诸子”文章也少的可怜。(4)是课文观念落后、缺乏时代气息(5)是文学作品太少,人文内涵不丰富、缺少多元文化观念。,附:新课程语文教材观,1、面向时代“新课标”提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2、多元文化,“新课标”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3、人文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

6、响是深广的。”,4、学法指导。,“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5、资源开发,“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包括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学科资源与活动资源、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走“开放性”教学的道路。,(四)语文教学程序的呆板,“旧五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新八股”: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附1:我国中小学基本教学模式,传授式:复习授新巩固应用学导式:自学质疑诱导练习发现式:

7、诱导提问研究解决体验式:设境活动体验感悟师徒式:示范模仿练习迁移,附2: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在启发下接受(接受模式)、在活动中探究(探究模式)、在网络上搜寻(选择模式);重视学科渗透(渗透模式)、重视情感体验(体验模式)、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模式);在合作中学习(合作模式)、在交流中分享(分享模式)、在互动中深化(互动模式);面向社会学习(交往模式)、重视整合方法(综合模式)、培养对话意识(对话模式)。,附3:温州中小学十种教学模式:,1、讲授演示型2、自主探究型3、自学辅导型4、任务驱动型5、实验探索型,6、问题探讨型7、分工合作型8、话题论辩型9、课外拓展型10、活动体验型,(五)语文教学方

8、法的单一,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语文教学七大方法:讲授法、阅读法、对话法、实践法、自学法、研究法、电教法等,讲授法,方式:讲述法、讲解法、讲评法、复述法、讲读法、讲演法、讲练法、说书法优点:传授知识系统性、高效性、示范性缺点:不讲民主,不能发挥的主动性,难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结:,万法读为本教有法,教无定法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一法为主,多法组合教的法子依据学的法子,(六)语文教学手段的落后,一本书一支笔四十五分钟讲到底 传统媒体,如卡片、挂图、图表、标本、模型等 现代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机、电影、电视、电脑等,电教的三大作用:,(1)演示展现(2)信息共

9、享(3)改变学习方式,(七)语文教学评价的无理,重选拔、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笔试、轻口试;重量评、轻质评;重客观、轻主观;重理性、轻情感;重少数、轻多数;重结果、轻过程。,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育评价目的的多元化、教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教育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教育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八)语文教师素质不高,教育观念不新;专业知识不实教学能力不强;科研水平不高信息素养不好;人文底蕴不厚,附:语文教师的修养:,1、品德个性修养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刻的思想内涵高尚的道德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人格魅力,2、学业知识结构,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

10、识文化科学知识,3、教育教学能力,备课能力施教能力考评能力课外辅导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4、科学研究能力,听课评课能力说课能力教改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验能力撰写论文论著能力。,5、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6、风度仪容,容貌穿着气质,二、新课程:,(一)课程的含义: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宋朝的朱熹在朱子全书记学中亦提及“课程”,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朱熹的“课程”含有学习的范围、进程、计划的程式之义。,在国外,“课程”一词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

11、生出来的,意为“跑马道”,指赛马场上的跑道,后转义为“学习过程”。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最早使用“课程”一词,他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统称为“课程”。,课程的不同含义:,1、课程作为学科。这是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谈到课程必然要谈到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等某门学科,课程就是学科,学科就是课程。,2、课程作为目标和计划。,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看做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效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如课程论专家塔巴认为,课程是“学习的计划”,奥利沃认为,课程是“一组行为目标”,约翰逊认为,课程是“一系列有组织的、有意识的学习结果”,等等。,3、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

12、和体验。,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和体验。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卡斯威尔和坎贝尔认为,“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总结:,狭义学科教育所说的课程,通常是指教学科目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习者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活动的总体。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活动进程和教育评价等。,(二)三种课程理论:,1、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 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也是一种知识中心的课程理论。它重视人类文化的传递,强调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及分科进行教学与训练,在教育思想史中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布鲁纳等,(1)“知识中心”的课程

13、理念;(2)“学科中心”的课程思想;(3)“教师中心”的接受教学论。,2、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是20世纪初对传统课程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标志着课程理论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对课程领域的贡献是空前的。,(1)“经验为基础”的课程理念;(2)“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3)“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论。,3、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这是目前成为热点和时尚的课程理论。建构主义有许多流派,其中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1)“知识建构”的教育和课程理念;(2)创设“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思想;(3)倡导“主动学习”的教

14、学策略。,(三)新课改的开始:,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2001年7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同年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推行。2003年4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发。,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部分学校开始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2005年秋季江苏开始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2006年秋季浙江、福建、安徽、天津、辽宁开始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1、新课程发展趋势:,新课程重视地方课

15、程和校本课程新课程重视隐性课程新课程重视活动课程新课程重视综合课程,新课程重视选修课程新课程重视非学术性课程新课程重视拓展课程新课程重视应然课程(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教材教师课程学生课程)的统一。,2、新课程设计的特点:,泰勒的课程设计四个基本原理:一是了解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经验二是教师如何组织这些经验三是这些经验如何传授给学生四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来检查这些经验是否有效传授给了学生。,课程的多样化(或微型化)课程的综合化(或学际化)课程的活动化课程的研究化,课程的选择性课程的时代性课程的本土化(或实用化)课程的个别化(或个性化),三、“新理念”:,(一)“新课程”教育理念:1、以人为本(敬畏

16、生命、彰显人性。学生中心、全面发展)2、教育民主(教育均衡、平等意识。精神自由、人格独立),3、张扬个性(承认差异、个别教学。开发潜力、发展个性)4、回归生活(贴近现实、面向社会。走入生活、走入心灵),5、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生态平衡、保护环境)6、国际理解(相互尊重、彼此宽容。多元文化、融合发展),7、文化建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校园文化),(二)“新课程”教学理念:,1、教学就是“人化”(文化过程)教学“教育化”教师天职:教书育人素质教育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新课程的目标:“三维目标”,2、教学就是服务(导学、助长),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于学生的心身健康服务于学生

17、的现在生活服务于学生的未来生活,3、教学就是交往,教学之外的交往(心理场)为了教学的交往(手段、方法)作为教学成分的交往(教学内容、对象、目标)教学就是交往(交往是教学的本体存在),4、教学就是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自我对话,5、教学就是活动(体验、感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学生闲暇活动学科教学活动化,6、教学就是研究(发现、创造),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研究化研究兴趣小组,四、新教师,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亦悦乎。”,(一)教师的角色定位:,1、教师是知识文化的建构者2、教师是教材文本的研究者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4、教师是课程资

18、源的开发者,5、教师是教育智慧的创造者6、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7、教师是校本教研的行动者8、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二)教师的专业成长:,1、治业:职业(生存)事业(生活)专业(生命)2、治教:言教(技术型)身教(艺术型)心教(智慧型),3、治学:主观经验型文章(经验总结)客观描述型文章(经验型论文)科学解释型文章(学术论文)4、治校:战斗型干才(苦干)战术型将才(能干)战略型帅才(巧干),(三)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容:1、语文专业的发展2、文化知识的丰富3、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途径:,1、读书:浏览时文,以阔眼界阅读经典,以厚积淀钻研课文,以实基础,2、游学:遍游各地古迹,以开阔自己

19、视野寻访课文名胜,以体验作者情感3、研究:研究社会,以了解社会,感悟生活研究学术,以增加学识,提高品位,4、为文:下水作文,以引导学生创作文学(如写博客),以颐养情趣写作论文,以指导教学5、实践: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等,五、新教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类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程序:,活动设计(定主题、共商议、拟方案)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心理

20、准备、社 区学校家庭配合)活动实施(学生主动、教师主导)活动成果(作品展览、汇报和演出、调查报告和科学报告、学术论文)活动反思(总结、评价、交流),(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学生基于经验与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或教材)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简言之,即类似科学研究方式的学习活动。,研究方法,1、观察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访谈研究法4、实验研究法,5、文献研究法6、比较研究法7、历史研究法8、行动研究法,实施步骤:,1、组织发动2、选题聘师3、开题论证4、合作研究5、成果表达6、结题答辩,(三)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基于教

21、材和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内涵:,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主题设计:,教材本位的综合性学习教师本位的综合性学习学生本位的综合性学习,(四)对话式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2、“对话理论”的引入,标志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将由“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发展为现代语文教学的“对话发展型”。,“对话”是由海德格尔奠基并由伽达默尔创建的哲学解释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在西方哲学家那里,“对话”被赋予了“存在论”的意义,认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话”的关系。,如何“对话”?,1、树立对话意识2、营造对话气氛3、确定对话主题4、选择对话方式5、提高对话技能6、评价对话结果,(五)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广义: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和一切条件,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教师的知识等狭义: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

23、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一),1、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风景、风物、风俗等)2、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国家、民族、家乡的情感;社会伦理道德;社会生活;人生追求等)3、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书法、曲艺艺术等),课程资

24、源利用与开发(二),4、社区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人才、环境、场馆、活动等)5、家庭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父母、亲友、房子、藏书等)6、学校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校园文化环境、图书馆与阅览室、全校性活动、文学社团活动、学科课外活动、其他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等),(六)多元智能开发的教学,由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概念及相关理论,八种智能,1、言语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视觉空间智能4、音乐节奏智能,5、身体动觉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自知自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什么影响?,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再

25、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步骤:,承认差异发现潜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七)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的教学,世界三大学习理论:(1)奥苏贝尔与“接受式学习”(习得保持再现)(2)布卢姆与“掌握式学习”(目标教学评价矫正再评价)(3)布鲁纳与“发现式学习”(观察假想概念化转化能力),教学过程:,讲授(有意义)接受(主动建构:同化与顺应)迁移(运用),附:其他教育教学方法举隅:,1、语感教学法(洪镇涛、王尚文)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于漪)4、案例教学法(根舍因、克拉夫基)5、点拨教学法(蔡澄清)6、情境教学法(李吉林),7、导读教学法(钱梦龙)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9、

26、反馈教学法(刘显国)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11、欣赏教学法12、活动教学法(杜威、陶行知),13、点面教学法14、愉快教学法(上海一师附小等)15、成功教学法(上海闸北八中)16、整体教学法(查有梁)17、合作教学法(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18、启发式教学法(学记、柏拉图),19、设计教学法(克伯屈)20、发现教学法(布鲁纳)21、创新教学法(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22、差异教学法(华国栋)22.单元教学法(莫礼生)23.比较教学法(傅永安)24.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25.直观教学法26.图示教学法(王松泉)27.暗示教学法(洛扎诺夫)28.竞赛教学法(罗树根)29.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30.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31.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32.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33.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34迁移教学法(马芯兰)35尝试教学法(邱学华)36学导式教学法(胥长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