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控制及物料管理培训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监督控制及物料管理培训讲义.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监控及物料管理2012-10-09,GMP(2010版)-质量管理,第二节质量保证第8条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企业必 须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同时建立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第9条 质量保证系统应当确保:(一)药品的设计与研发体现本规范的要求;(二)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符合本规范的要求;(三)管理职责明确;(四)采购和使用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正确无误;,(五)中间产品得到有效控制;(六)确认、验证的实施;(七)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检查、检验和复核;(八)每批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后方可放行;(九)在贮存、发运和随后的各种操作过程中有保证药品质量的适当措施;
2、(十)按照自检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评估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GMP(2010版)-质量管理,第三节质量控制第11条质量控制包括相应的组织机构、文件系统以及取样、检验等,确保物料或产品在放行前完成必要的检验,确认其质量符合要求。第12条 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一)应当配备适当的设施、设备、仪器和经过培训的人员,有效、可靠地完成所有质量控制的相关活动;(二)应当有批准的操作规程,用于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取样、检查、检验以及产品的稳定性考察,必要时进行环境监测,以确保符合本规范的要求;,GMP(2010版)-质量管理,(三)由经授权的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原辅料、包装
3、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取样;(四)检验方法应当经过验证或确认;(五)取样、检查、检验应当有记录,偏差应当经过调查并记录;(六)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必须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检验,并有记录;(七)物料和最终包装的成品应当有足够的留样,以备必要的检查或检验;除最终包装容器过大的成品外,成品的留样包装应当与最终包装相同。,GMP(2010版)-质量管理,内容1 生产前准备1.1 生产区的设备及环境清洁符合要求,有完好状态标记和已清洁状态标记;1.2 检查操作者着装及个人卫生符合要求(是否有化妆、配戴手饰及长指甲,头发外露等),工作服整齐、洁净、个人卫生符合要求。1.3 操作间无
4、与此批生产无关的物料、容器、文件及杂物,有“清场/生产许可证”(主要操作间)或“清扫使用卡”(辅助房间)。,生产过程监控管理规程,1.4 本批生产的生产指令,配料单,批记录准确无误。1.5 待生产的所有物料与生产指令单、配料单一致,有检验合格报告单。1.6 生产用水:有定期检验报告单;1.7 生产区环境:有定期检验报告单;1.8 生产用的容器、器具已清洁合格,有已清洁标记;1.9 计量器具有校验合格证,并在使用期内。1.10 澄明度检测仪是否按要求进行照度检测,QA人员每月检测一次,是否有照度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生产过程监控管理规程,生产过程的风险监控点,生产过程的风险监控点及监控内容 监控
5、与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的符合性(每批)与批指令一致性2.1 配 制:滤器完整性、可见异物、PH、含量、细菌内毒素。2.2 洗灌封:洗瓶效果:放电、去电,吹风、吸风;封口效果:加热板;可见异物,装量,未灭菌药液;2.3 灭菌岗位:装载方式及数量;压缩空气质量;工艺参数:温度、时间、FO值、各探头温度误差;已灭菌柜内介质水微生物、内毒素、电导率。取样的代表性:生测、理化、法定留样 2.4 灯检:要求-灯检员裸视力4.9以上(矫正视力5.0以上);检查灯检后检品漏检情况:澄明度、外观、漏液、装量。,生产过程的风险监控点,2.5 贴签:核对包装物印刷内容;核对贴签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2.6 包装:对
6、装箱后产品抽检:取一箱产品检查贴签情况及说明书合格证等情况.2.7 钛滤芯:在线检测-生产前、后的气泡点;a 新领用的钛滤棒使用前需放在70左右的注射用 水中浸泡 一小时后经121、15分钟灭菌,再用注射用水冲洗干净后备用(防污染)。b 使用后钛滤棒用毛刷及注射用水将钛滤棒附着炭刷洗掉,再用注射用水冲洗干净,反向冲洗检查有无损坏、泄漏,存入注射用水中。c 每周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一次钛滤棒清洗,经121、15分钟灭 菌后再用注射用水冲洗干净后备用。d 每班更换一次浸泡滤芯的注射用水(防污染)。,2.8 折叠滤芯:生产结束后,将拆卸下的滤芯口封严,用2%氢氧化钠溶液浸泡4小时,用适量盐酸中和,用注
7、射水清洗至pH值合格及清洗水检查无可见异物;将滤芯放置在指定容器中用新鲜注射用水浸泡,每班更换一次新鲜注射用水(防交叉污染)。滤芯使用前再用注射用水漂洗至清洗水无可见异物,清洗后水内毒素检测应符合规定;安装在滤器 上,经121、15分钟在线灭菌,再用注射用水清洗后使用。,生产过程的风险监控点,3 生产结束3.1 物料(含废料)装入规定的容器中密封,码放整齐,外包装袋清洁,标示卡填写完整准确,移出操作间。3.2 设备及操作间有已清洁、完好状态标记。3.3 容器清洁,码放整齐。3.4 文件各种流转证放入批记录,完整,正确,整齐。3.5 清场符合要求,清场记录填写完整,正确。3.6 质量管理部QA人
8、员签发“清场/生产许可证”。,生产过程的风险监控点,生产过程的风险,4、生产中的质量风险*工艺验证:对产品生产中相关的设备设施、物料、生产环境、生产程序、关键工艺参数等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的所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找出产品风险最大的关键控制点,制定措施避免或降低该风险。*确定关键工艺参数以及中间过程取样和监测的频率和内容。*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合理利用资源,避免 或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QC,警察,QA,法官,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产品设计、研发、技术转移、生产、定期评估、变更的过程中,以客户要求为出发点,持续改进,不断地让客户满意。,生产过程的风险,偏差处理管理规程,1、偏差定义偏差:指
9、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包括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情况,凡是与现行标准规定的技术参数、质量参数、数量参数、设备操作参数、计量标准等发生偏离的情况及生产过程中不可预计的突发异常情况,如停电、停水等,都称为偏差。,1 为确保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有效纠正和处理,应建立偏差调查行动小组。2 偏差小组的组成:小组成员由质量管理部、发生偏差部门、相关部门关键人员组成。小组组长:质量总监 小组副组长:质量部长 小组成员:质保部QA主管、责任部门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3 偏差小组责任小组组长:当偏差出现后,负责行动的发起组织、调查过程的协调、信息的
10、收集和信息的归纳处理,并最终确定出现的偏差的纠正和处理措施,并对偏差纠正和处理措施的执行进行监督。小组成员:负责对各自负责部门进行严格的自查,提供公正客观的数据和信息,提供公正客观的分析,并对偏差纠正和处理措施的执行进行监督。,2、偏差小组,3、偏差分级,偏差分为以下二级 1 次要偏差:属细小的对程序的偏离,不足以影响产品质量,无需进行深入的调查,但必须立刻采取纠正措施,并立即记录在批生产记录或其他GMP受控文件中。2 重大偏差: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对产品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除必须建立纠正措施外,
11、还必须建立长期的预防性措施。,偏差的分类根据生产、经营工作中发生的偏差分为以下几类:1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1.1 物料平衡超出正常范围;1.2 生产过程时间超出工艺规定限度;1.3 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1.4 生产过程中设备出现异常;1.5 标签使用数、剩余数、残损数之和与领用数发生差额;1.6 生产过程中其他异常情况。,4、偏差的分类,2 检验结果超标: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过程检验结果超出标准,实验室偏差见OOS/OOT调查处理管理规程。3 混淆:两种不同的产品、同种不同批号的产品或同种、同批而不同包装规格的产品混在一起。4 异物:在原辅料、包装材料、成品或生产包装过程中发
12、现的异物。5 潜在的污染:如不能正确清除,可能导致产品的污染6 过期的物料或设备:过期的物料、中间体、半成品超过程序规定的储存期限;设备、仪器使用超出校验期限7 设备故障、过程中断:因设备故障导致产品质量缺陷或潜在威胁,生产中断;因动力原因(停电、汽、气、水)导致流程中断。,4、偏差的分类,8 环境:与药品生产相关的空调系统、厂房设施的防尘捕尘设施、防止蚊虫和其他动物进入设施、照明设施的故障,以及洁净区尘埃粒子检测超限,生产车间人员、空气、地面、墙面环境监测指标超限、温湿度控制超限、压差超限等偏差事件。9 校验、预防维修:设备仪器校验不能按计划执行,或在校验过程中发现计量结果超出要求范围;预防
13、维修未按计划准时执行或在预防维修中发现设备关键部位问题影响已生产产品质量的情况。10 包装缺陷:包装设计缺陷。,4、偏差的分类,11 客户投诉:涉及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品质量的投诉。12 文件记录缺陷:使用过期文件,记录不规范,文件丢失。13 未按规程执行:违反批准的程序、生产指令。14 人员失误:人为失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未能按正常程序执行,系统录入错误等。15 标签/储存失误:标签发放和使用过程中的失误,保管不妥造成原辅料质量不合格。16 其他:未列入以上类别的其他偏差。,4、偏差的分类,偏差识别各岗位人员应该具备识别偏差的能力,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也可以是在复核的过程中发现。,5、偏差识别
14、,发现偏差必须立即报告并按偏差处理的程序进行处理,严禁隐瞒不报偏差及产生原因,严禁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偏差处理的情况。4.6.1 重大偏差:发现偏差人员必须于发现后立即向本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口头报告。4.6.2 次要偏差:由发生偏差岗位操作人员报告QA及部门负责人,在QA的监控下处理偏差,并在操作记录的备注或偏差处理栏中记录偏差的现象和结果。,6、偏差的报告,1 重大偏差处理流程1.1 发现重大偏差时,为了避免、减少损失或降低影响程度,偏差发生部门应采取紧急措施(如有必要),维持保全及不使情况进一步恶化。然后由发现人员报告QA,领取偏差调查报告,并将可能产生的原因及对产品造成的风险列
15、出,交予质量保证部对偏差进行编号,由质量保证部确定相关部门和责任部门、处理期限后,将偏差报告交于相关部门和责任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对出现偏差的产品、物料、设备进行适当的隔离,贴上状态标识,在未做出结论前不得进行生产。,7、偏差处理流程,1.2 责任部门组织会议,并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特殊情况时间可根据需要延迟),根据偏差调查的原因进行质量风险评估(对重大偏差的评估应考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验以及对产品有效期的影响,必要时,应对生产或质量控制有重大偏差的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得到一致处理意见,并写明采取措施和预防措施后,提交给质量保证部QA。质量保证部QA根据各部门调查结果确定偏差产生的
16、根源、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提出最终处理意见,填写偏差处理报告,责任部门负责人对处置意见的可行性签字确认,相关整改部门实施整改,整改过程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规程执行,由质量受权人进行最终批准。质量保证部QA将质量受权人批准的偏差处理报告分发至相关部门,由质量保证部QA跟踪执行情况。,7、偏差处理流程,2 次要偏差的处理流程发现次要偏差时,按上述流程进行处理,如不需要执行CAPA程序,则在QA的监控下处理偏差,并记录在相应记录偏差处理栏或备注中,由质量保证部经理审核批准,偏差调查关闭。,7、偏差处理流程,偏差的记录1、偏差应进行编号管理,按PC-年-分类号-流水号(三位)进行编号,例如PC-201
17、2-02-001,代表2012年产品污染类的第一个偏差报告。质保部经理负责偏差的分级及对上报偏差进行编号。编号的形式为:PC-2012-02-001 流水号 偏差分类号 年份 偏差第部分用大写英文字母“CP”表示偏差编号;第部分表示偏差发生的年度,用四位数表示;第部分表示偏差的分类号,用两位数表示;第部分由3个阿拉伯数字组成,表示所有偏差的流水号,用001999表示。,8、偏差记录,8、偏差记录,2、偏差责任相关人员必须做好相关记录,记载偏差发生和持续时间;偏差的具体表现(设备、人员、物料、质量、工艺等各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办法;可能引起偏差的影响以及对今后该方面工作的建议。3、与产品相关的偏
18、差处理报告应附在批记录里,作为本批次放行与否的依据,其他偏差处理报告原件应交于质保部文件管理QA统一归档保存,复印件可附在生产记录、设备操作记录等工作记录中。4、质保部应建立偏差登记台账,以便于偏差的汇总、处理解决、跟踪和偏差的统计分析及其他的管理工作。,9、偏差处理,偏差的处理1、责任部门在发现偏差后要遵循“三不放过”原则:不查明原因不放过;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不落实改进措施不放过。及时解决问题,不将偏差带到下次生产工作中。2、产品、物料的放行:在偏差调查过程中,应对出现偏差的产品、物料、设备,贴隔离标识,进行隔离。在未做出结论前不得进行生产、销售等相关活动。所有偏差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在得
19、出合理解释、确认无潜在质量风险后,方可放行。3、检验结果超标按OOS/OOT调查处理管理规程执行。4、纠正及预防措施的确认和追踪4.1 质保部经理组织偏差行动小组及相关人员召开偏差调查会议,根据偏差调查报告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及预防措施、确定措施实施的负责人。4.2 偏差调查完毕,质保部经理将调查情况记录在偏差处理报告,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做出评价和结论。,9、偏差处理,5、偏差的总结分析5.1 质保部QA在每年的1月份对上一年度公司发生的所有偏差进行总结分析。5.2 根据产品年度质量回顾的要求,将各产品发生的偏差纳入到产品年度质量回顾中。,谢 谢 大 家!2012-10-09,GM
20、P-物料管理,GMP共计8条第36条 生产区、仓储区应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用药品等非生产用物品。第44条 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第57条 仓储区应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存放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原 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等各类物料和产品。第58条 仓储区的设计和建造应确保良好的仓储条件,并有通风和照明设施。仓储区应 能满足物料或产品的贮存条件(如温湿度、避光)和安全贮存的要求,并进行检查和监控。,GMP-物料管理,第59条 高活性的物料和产品以及印刷包装材料应贮存于
21、安全的区域。第60条 接收、发放和发运区域应能保护物料、产品免受外界天气(如雨、雪)的影响。接收区的布局和设施应能确保到货物料在进入仓储区前可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洁。第61条 如采用单独的隔离区域贮存待验物料,待验区应有醒目的标识,且只限于经批准的人员出入。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物料或产品应隔离存放。如果采用其它方法替代物理隔离,则该方法应具有同等的安全性。第62条 通常应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与生产要求一致。如在其他区域或采用其他方式取样,应能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GMP指南-物料管理,1 概述2 人员和职责3 设施和设备 6 储存条件 3.1 仓储区 6.1 一般储存条
22、件 3.1.2 仓储区的设计 6.2 特殊储存条件 3.1.3 仓储区的管理 7 物料标识 3.2 清洁操作规程 7.1 物料状态标识 3.3 设施、设备的确认 7.2 物料标签 3.4 设施、设备的维护 8 包装材料 3.5 虫害控制 8.1 印字包材的管理4 收货 8.2 非印字包材的管理 4.1 物料接收 9 物料发放 4.2 成品接收 9.1 非生产物料的发放 4.4 物料清洁 9.2 生产物料的发放5 取样 10 成品发送和运输 5.1 取样目的及范围 10.1 成品的发送 5.2 取样区 10.2 成品运输 5.3 取样工具和容器 11 退货 5.4 取样人员及职责 12 文件和记
23、录 5.5 取样操作规程,仓储区的设备设施,仓储区应根据需要设立不同的区域或仓库,通常依据产品类型分别设置制剂产品库或/和原料药产品库,同时应根据物料和产品接收、贮存、发运的不同阶段划分接收区(库)、贮存区(库)、发运区(库)等。此外,不合格品、退货/召回的物料和产品一般设专库保存、隔离。仓储区应根据原辅料和产品的不同性质设置固体库、液体库,或冷库、阴凉库、常温库,或危险品库、特殊药品库,对于挥发性物料和污染性物料或产品应设专库贮存。印刷包装材料,一般设专库贮存。对于危险化学品,必须设专库贮存,实行专人管理,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仓储区内应设置与生产区空气洁净度级别相
24、一致的取样区(室)或采样车。,仓储区的设备设施,仓储区应合理配置、安装排风扇、除湿机、加湿器、空调、照明灯(防爆)等设施、设备,以满足物料和产品贮存条件要求,保持清洁、干燥。仓储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自动温湿度调控设备或自动温湿度监测系统(自动温湿度记录仪),实现自动调节、监控、记录功能。仓储区应合理配置、安装消火栓、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设施和器材,亦可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实动自动化控制,仓储区的设计应符合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仓储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数量电子秤、叉车、提升机、升降移载机、输送机、托盘、货架等贮存和运载设施、设备,以满足物料和产品接收、贮
25、存和发运。仓储区应配置一定数量的拖把、抹布、吸尘器、水池等清洁设施和清洁用具。,仓储区的管理,企业应建立仓储区管理的书面操作规程,内容包括仓储区域划分、定义、功能、贮存条件,仓储区状态标识、物料状态标识、库存记录以及日常管理(例如:门禁管理、物料或产品接收、贮存、发运、退回、清洁、巡检、监测、设施、设备维护)等。门禁管理 仓储区应执行门禁管理,不得随便出入,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方可进出仓储区,以确保安全;可采用电子门禁系统或在仓储区管理操作规程中规定相关人员的权限。,仓储区的管理,接收区 仓储区应设立物料和产品接收区(库),接收区应采用雨篷或仓库等设计保护物料、产品免受外界天气(如雨、雪)的影响。
26、接收区用于检查、接收物料或产品,可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洁;如可能,应在接收区对接收的物料粘贴企业内部使用的物料标签。接收区与物料和产品贮存的区域应有效隔离。物料和产品接收完毕后,转入贮存区。,仓储区的管理,贮存区 仓储区应设立物料和产品贮存区(库),用于贮存待验和合格物料和产品;储存区域内 若采用单独的隔离区域贮存待验物料或产品,则待验区应有醒目的状态标识;待检区可采用单独库房贮存、隔离,或采用隔离线、隔离栏划区隔离。,仓储区的管理,发运(货)区 仓储区应设立发运(货)区/库,并应采用雨篷或仓库等设计保护物料、产品免受外界天气(如雨、雪)的影响。如接收区和发运(货)区为同一区域或有交叉,则应避
27、免同时一 时间同时操作,以防止混淆和差错的产生。发运(货)区用于暂存将用于生产的物料或将发运的物料和成品,可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洁。发运(货)区与物料或产品贮存的区域应有效隔离。,仓储区的管理,不合格品库 仓储区应设立不合格品库,用于贮存不合格物料或产品,防止混淆或误用。退货品库 仓储区应设立退货品库,用于贮存退回或召回的产品,防止混淆或误用。,仓储区的管理,检查仓储区管理的书面操作规程。检查仓储区的面积和空间是否与生产规模相适应,仓储条件是否满足物料或产品的贮存 条件。排风扇、除湿机、加湿器、空调、照明灯(防爆)等仓储硬件设施、设备的状态、运行 和维护记录。,仓储区的管理,仓储区的温度或/和
28、湿度监控、记录。检查仓储区域的划分、状态标识;在库物料或产品的物料标签、状态标识。检查不合格品、退货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危险化学品、高活性物料或产品、印刷包装材料等是否专库贮存、隔离,是否按书面程度实施管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仓储区配置的电子秤、叉车、提升机、升降移载机、输送机、垫仓板、货架等贮存和运 载设施、设备以及清洁工具是否定置管理。,清洁操作规程,清洁操作规程的建立 企业应建立仓储区清洁的书面操作规程,内容通常包括仓储区的清洁内容(例如:墙壁、门窗、照明灯具)、清洁方式、清洁频率、消毒周期(如必要)、清洁或/和消毒工具等,此部分内容可单独制订书面程序,亦可制订在仓储区管理
29、的相关书面程序中纳入。仓储区内计量设备、运输设备、温湿度调节设备、取样室HVAC 系统等设备、设施的清洁操作规程一般相应的设备、设施的使用、清洁、维护操作规程中制订。,清洁操作规程,检查仓储区清洁的书面操作规程。检查仓储区清洁或/和消毒记录,是否按规定的操作规程执行并记录。检查仓储区内计量设备、运输设备、温湿度调节设备、取样室 HVAC 系统等设备、设施的清洁操作规程及清洁记录,按规定的操作规程执行并记录。,设施、设备的确认,仓储区设施确认应特别注意仓储区温度分布考察,温度分布考察的一般原则如下:温度分布考察的考察点应在空间的不同高度均匀分布,并分季节进行考察 单独隔离的房间、楼层应分别考察
30、常温度、阴凉库、冷库等的温度分布考察原则相同;但阴凉库、冷库在进行温度分布考察前应首先完成温度调节设备确认;对于常温库,如有温度调节设备,则同样应先完成相应设备的确认。仓储区取样室HVAC 系统确认同生产洁净区HVAC 系统。仓库区设备应根据设备类型和自动化程度评估确认或校验状态,如必要,应进行设备确认或校验。,设施、设备的确认,检查仓库区设施确认方案、报告,确认报告中对仓储区温度分布的考察。检查仓储区取样室 HVAC 系统确认方案、报告,洁净级别是否与生产要求一致。,设施、设备的维护,企业应建立仓储区设施、设备维护的书面操作规程,内容包括仓储区设施维护的内容、维护周期等,通常不单独制订设施、
31、设备维护的书面程序,相关内容可体现在仓储区管理的书面程序或设备使用、清洁、维护的书面程序中。仓储区内计量设备、运输设备、温湿度调节设备、取样室 HVAC 系统等设备、设施的维护操作规程可在相应的设备、设施的使用、清洁、维护操作规程中制订。检查是否有仓储区设施、设备维护的书面操作规程。检查仓储区设施、设备维护的工作日志,是否按规定的操作规程执行并记录。,虫害控制,第43条 规定 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能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检查昆虫和动物控制的书面操作规程。检查昆虫和动物控制的监测、统计、分析记录。现场检查
32、昆虫和动物控制设施的状态,维护和保养记录。,GMP-收 货,第106条 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接收应有操作规程,所有到货物料均应检查,以确保与订单一致,并确认供应商已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物料的外包装应有标签,并注明规定的信息。必要时,还应进行清洁,发现外包装损坏或其他可能影响物料质量的问题,应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并进行调查和记录。每次接收均应有记录,内容包括:1 交货单和包装容器上所注物料的名称;2 企业内部所用物料名称和(或)代码;3 接收日期;4 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的名称;5 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标识的批号;6 接收总量和包装容器数量;7 接收后企业指定的
33、批号或流水号;8 有关说明(如包装状况)。,GMP-收 货,第107条 物料接收和成品生产后应及时按待验管理,直至放行。第108条 物料和产品应根据其性质有序分批贮存和周转,发放及发运应符合先进先出和近效期先出的原则。第109条 使用计算机化仓储管理的,应有相应的操作规程,防止因系统故障、停机等特殊情况而造成物料和产品的混淆和差错。使用完全计算机化仓储管理系统进行识别的,物料、产品等相关信息可不必以书面可读的方式标出。,收 货,物料接收 在物料接收时,每次对收到的物料都必须检查相关的订单,并与 QA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名单核对,是否来料购自经批准的供应商处,还应对每个包装或容器都要进行以下物理确认
34、,如标签内容、批号、物料或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物料交货时必须检查包装或容器的完整性。如果供应商一次到货的物料不止一批,应该根据供应商的批号进行细分。对于可能的污染、损坏和缺损,每个容器都必须仔细检查。对于每个可疑的容器,整个运输过程都必须为进一步的调查做待检状态。如需要,样品只能被经过培训的、有资质的人员严格按照书面的取样操作规程进行取样。被取样的容器必须有标识。物料接收区域必须同储存区域分开。,物料清洁,第106条 物料的外包装应有标签,并注明规定的信息。必要时,还应进行清洁,发现外包装损坏或其他可能影响物料质量的问题,应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并进行调查和记录。清洁:用吸尘器或专用毛刷清洁纸箱包装
35、和托盘,用毛巾清洁纸板桶或塑料包装,根据情况可采用湿毛巾清洁。仓库的物料管理员应目检到货物料,按装箱单及收货单对到货进行检查和复核,包括:订单号、物料名称、供应商/制造商、批数、供应商给定的批号、包装类型、包装件数以及单位包装量。同时还应检查每一个包装,查看是否有破损、渗漏、物料的污染程度、水迹、虫蛀或鼠害。如果发现有虫蛀或鼠害,应将材料移出仓库以防止蔓延并及时按有关规定处理。必要时,应填写破损报告交给有关采购人员并在收料单上注明有关情况。,物料标识,第112条 仓储区内的原辅料应有适当的标识,应至少标明下述内容:1.指定的物料名称和企业内部的物料代码;2.企业接收时设定的批号;3.物料质量状
36、态(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4.有效期或复验日期。第119条 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有明确的标识,至少标明下述内容:1.产品名称和企业内部的产品代码;2.产品批号;3.数量或重量(如:毛重、净重等);4.生产工序(必要时);5.产品质量状态(必要时,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第131条 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每个包装容器上均应有清晰醒目的标志,并在隔离区内妥善保存。,物料标签,第115条 应由指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配料,核对物料后,精确称量或计量,并作好标识。第117条 用于同一批药品生产的所有配料应集中存放,并作好标识。第126条 每批或每次发放的与药品
37、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印刷包装材料,均应有识别标志,标明所用产品的名称和批号。检查物料标签管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于采用计算机化仓储管理系统,检查系统确认文件,检查是否只有经受权人可登陆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检查在库物料或产品的标签是否完好,粘贴是否牢固,物料标签是否漏缺、不完整。检查物料标签的接收、发放、使用、销毁记录。,包装材料,第120条 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管理和控制要求与原辅料相同。第121条 包装材料应由专人按照操作规程发放,应采取措施避免混淆和差错,确保用于药品生产的包装材料正确无误。第122条 应建立印刷包装材料设计、审核、批准的操作规程,确保印刷包装材料印制的内
38、容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一致,并建立专门的文档,保存经签名批准的印刷包装材料原版实样。第123条 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变更时,应采取措施,确保产品所用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正确无误。宜收回作废的旧版印刷模版并予以销毁。,包装材料,第124条 印刷包装材料应设置专门区域妥善存放,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分别置于密闭容器内储运,以防混淆。第125条 印刷包装材料应由专人保管,并按照操作规程和需求量发放。第126条 每批或每次发放的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印刷包装材料,均应有识别标志,标明所用产品的名称和批号。第127条 过期或废弃的印刷包装材料应予以销毁并记录,生产物
39、料的发放,生产指令的下达 生产指令只能由物料管理部下达。生产指令的下达表现在文件上既是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的发放。通常提前一周物料管理部与生产部负责任协商拟定生产计划,物料部按此生产计划发放印有相应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车间应有专人负责接收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并对产品名称、规格、批量、批号等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下发各工段。各工段接收到批生产记录或批包装记录后,即按此生产。应使每位操作人员都清楚正在生产或将要生产的产品名称、规格、批量。为防止差错,一般除质量保证部文件管理室保存一份存档外,只有物料管理部有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的空白稿,其它任何部门均不得保留此类文件。只有物料管理部才有权发出
40、印有批号的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即生产指令。,生产物料的发放,物料的接收与发放物料的接收与发放,不单指生产部门接受由物料部发来的原辅料,也指车间各工段之间半成品或成品的转移。接收与发放时,数额平衡是一个重要方面,另一重要方面是核对物料名称、代码、批号。必须做到物料名称、代码、批号、数量均准确无误,方可实现过程受控。,成品运输,第129条 成品的贮存条件应符合药品注册批准的要求。第295条 每批产品均应有发运记录。根据发运记录,应能追查每批产品的销售情况,必要时应能及时全部追回,发运记录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联系方式、发货日期、运输方式等。第296条 药品发运的零头包装只限两个批号为一个合箱,合箱外应标明全部批号,并建立合箱记录。第297条 发运记录应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成品运输,运输的责任是否已指定?责任是否合适?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有特殊的储存条件?运输过程中是否能满足储存条件?是否能充分的控制承运商,考虑:审计,协议,合同等是否有适用的产品召回体系,通过培训能让大家在工作中受益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谢 谢 大 家!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