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44776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威海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张涛,你的教学是否专业?有些人的说法:“小学教师就小学生的水平,初中教师就初中生的水平。”不知道目标的公开课。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常态课。如果10个语文老师在上同一篇课文,结果上出了10种不同的语文,那这节课的价值与质量就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这是国家课程吗?,原因:教学是基于教材和教师而不是基于课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何谓基于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教学要围绕目标进行。三是评价指

2、向的是目标达成情况。即目标教学评价具有一致性。,生命化课堂推进的两个阶段实验研究:致力于1/3模式的建立与超越,注重于理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深化研究:致力于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注重于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需要有目标。如果你知道了要去何处,那么你就更有可能到达那里。目标是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决定着教学和评价。,(一)教学目标要清晰表述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依据来处理教材和选择教法,也就没有标准来评价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和学到了什么程度。1.教学目标清晰化的叙写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五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

3、为条件、表现程度和行为内容。如:“在10分钟内(条件),学生(主体)能算出(行为动词)至少(表现程度)5道题(行为内容)”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一对一:具体的内容标准可以直接作为学习目标。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一对多:具有一定概括性的内容标准需要分解为多条学习目标。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多对一:从多条内容标准中提取某一目标元素组成一条新的学习目标。将“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和“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组合成:“依据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讨论得出防治噪声的途径”。,2.教学目标清晰化的表现“该学”、“能学”、“可教”、“利评”“该学”:如不要把语文课上

4、成自然课,把“了解鲸的生活特性”、“理解某某某的爱国主义情操”等当做语文课的核心学习目标。向命运挑战“能学”: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他们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学习潜能在哪里,学习目标该确定到怎样的程度,哪些学生可能会在哪个学习目标上有困难,是什么困难。,“可教”:研究用以达成学习目标的资源有哪些,教师的自身条件怎样支持教学的可能性,如何合理开发课外资源等。“利评”:表述的目标是“可评价的”,在叙写学习目标时,应多使用“能说出”、“能写出”、“能归纳”、“会总结”等可评可测的行为动词,而不太使用“理解”、“感悟”、“体会”等难以评价的词语。,(二)理解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1.各学科对行为动词的要求

5、有行为动词表的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物课程标准:“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地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其余学科比较笼统。,2.为什么要注意理解行为动词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示例认识生物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举例说出水中生活的动物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及鱼类的主要特征。列举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同时能描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

6、征。,因为行为动词表示的是具体的动作或行为,其优点是明确、可观察,便于测量。即使同属于“理解”层次的目标动词,也包含概述、阐明、举例说明等的分别,每一个目标动词的具体要求又是不一样的。理解和领会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含义是很多教师比较忽略的,但如果不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很难把教学目标真正具体化。例: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论“举例说出”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兼析“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教学目标,3.怎样理解行为动词试论生物课程标准中“描述”与“概述”的区别 生物学通报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性目标动词共计37个在课程标准列出的107个三级主题中,由“描述”引出的有27个,由“概述”引出的有18个,二者共

7、计45个,约占所有三级主题的3/7。,什么是描述?什么是概述?1.从字义上理解“描述”中“描”的意思是“照底样画”,生物学中的“底样”即为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述”的意思是“陈述;叙述”;“描述”的意思是“形象地叙述”和“描写叙述”。据此可知,“描述”要能够将事物形象、真实地再现,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其要旨是客观和真实。“概”的本意是“大略”。另外,“概述”中的“概”还具有“概括”的意思。“概括”的意思是“把事物的特征归结在一起”和“简单扼要”。据此可知,“概述”指得是把事物的特征归结在一起,简单扼要地加以表述,其要旨在于“归纳”和“扼要”。,2.从科学发展过程理解在人类社会早期到公元16

8、世纪的数千年时间内,自然科学虽已在成长,但它还是雏形状态,只是一种描述性科学。亚里士多德(公元384322年)在他的自然论、动物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了500多种动物,解剖了50多种。直到18世纪初,人们所认识的植物种类达到约18000种,西方生物科学的代表人物林奈(17071778年Linne,c.von)在他的自然系统和植物种志两部著作中,创立了“双名命名制”和分类等级,奠定了生命科学的分类系统。至此,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概述阶段。,描述和概述的关系:先有对生物界个体的描述,然后才有对生物界整体特征的概括,描述是概述的基础和前提,概述是对描述的归纳和提炼。在分类与概括出不同生物类群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9、,人类才有可能解释这些类型之间的关系,英国的达尔文与马来半岛上的华莱士,才能在19世纪中期提出进化论的思想。3.从科学方法层面理解,(三)分解教学目标中学习的内容,重要概念: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内容标准: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解读分解:,1、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2、肾脏结构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3、肾单位的组成包括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4、肾小球是血管球,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5、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6、肾小管周围缠绕大量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两端连着小动脉和小静脉,重要概念:泌尿系统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内容标准: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0、过程。解读分解,1、肾脏形成尿液肾单位形成尿液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使血液能分离形成尿液;2、血液流经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时,成分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最终能形成尿液;3、尿液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排出,肾小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4、有用物质留在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才能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5、尿液形成和排出是多个系统,多个器官,多结构协调配合完成的,(四)课程目标向课时教学目标的转化课程目标是在完成整个课程时所要达成的目标,它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课程标准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课时目标: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11、关注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五)提炼一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生命的起源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运用科学推测的方法生物进化的原因1.说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2.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二、基于目标的教学,1.教学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心中要始终装有目标,要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但不倡导对学生出示目标。2.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始于目标遵循的线路是“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特点:逆向设计。先设计评价,后设计目标。“对应式”备课。即设定了目标,一定有评价任务来检测,一定有教学活动来确保其达成。,3.教学过程:从琐碎匆忙走向有序展开琐碎匆忙的原因在于目标不明、评价不清。“有序”,是因为聚向于

12、学习目标;“展开”,是因为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不会背负太多的负担,因而使课堂有了时间和空间。4.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当学习任务落实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学习信息随即产生,这些信息是进行课堂评价的证据,必须善于捕捉、收集,进而研判,在研判的基础上决定后续的教学活动,或继续,或调整,使教学始终向着目标的方向,又始终基于学生的学情,最终保证学生获得目标引领下的进步。,例1: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文登二中:徐方圆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三角形相似的三种判定方法;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3、经历“直观感觉类比猜想验证感知理性思维归纳结论”的

13、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领会类比的数学方法,感悟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活动一、问题引领,启动思维第一个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你觉得接下来我们可能研究什么内容?【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经验,采用类比的思维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法都有一种熟悉感。第二个问题:回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一是指出本节课的起点,体现知识之间联系;二是指出验证相似的方法,即定义是目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唯一依据,从而为后面的活动提供方法支持。,第三个问题:如何寻找并确定探索的方向?根据定义,要判定

14、两个三角形相似,目前为止必须具备三个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六个元素共同参与,这个过程显然较复杂.那么有没有更加简单的判定方法呢?【设计意图】尝试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向。这里会有三种选择:一是从定义出发往下减条件;二是从最为简单的一条边或一个角开始逐步尝试添加条件;三是从全等的条件出发进行类比。通过比较,容易发现从全等出发进行探索是最快捷的途径。通过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体会事物间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关系。,活动二、类比猜想,探索交流第一步:由学生类比全等的条件提出猜想,估计能有如下几种情况:AAA、ASA、AAS、SAS、SSS、SS、AA等,然后进行讨论,对提出的各

15、种猜想进行初步的筛选,把容易剔除的先直接举反例进行剔除。第二步:学生对某一种猜想进行验证。这是本节课重点与难点所在。第三步:交流验证方法和验证结果,形成初步结论。第四步:教师采用“几何画板”对任意情况进行验证。以此说明结论的一般性,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理性。然后再对其它猜想进行验证。,活动三、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组织学生对验证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尝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以此加深对结论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理性思考习惯。活动四、巩固运用,强化提升练习: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整堂课都围绕“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内容,整堂课都在进行探索。,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的确定考虑了三

16、种方案。一是按照课本设计,第一节只完成判定1的探索,然后强化技能训练;二是第一节课完成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索再加适当练习;三是用一节课专题完成相似三角形条件的探索过程,第二节课再进行专题训练。打破教材,选择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过程中去经历数学、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的思路,先集中完成对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通过画图、观察猜想、度量验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直观感觉类比猜想验证感知理性思维归纳结论”的活动过程,达到激发探求兴趣,积累探究经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目的。,二、教学起点的选择一种思路是按照课本那样从最少的元素开始逐步尝试探索。我感到把这里作为探究起点,看起来简单、容易想到,但是没能体

17、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这样虽然可以借用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经验,但经过了解,发现学生对于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基本上遗忘殆尽;第二种思路是从相似三角形定义出发,引导学生对相似的条件进行简化,这样做感觉操作起来比较茫然,对学生的学习缺少方法上的引领,课堂效率也得不到保证。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相似与全等的内在联系呢?怎样的探究思路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通过比较,我决定从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与相似的关系入手,在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猜想、验证。,三、学习方式的探索最初想过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尺规自己动手画图验证,但考虑到课堂上时间有限,加上画图测量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可能影响学生的验证结果,

18、所以这种方式一直没有采用。怎样才能更有助于学生的验证,并且既节省课堂时间又避免产生误差呢?课本26页“试一试”中借助点阵图求线段的比给了我很大启示,学生已经学习过在网格中画平行线、作等角的方法,借助网格进行验证是不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决定引进网格帮助学生验证猜想。考虑到只用一种方式验证过于单调片面,又制作了满足不同条件的三角形纸片,利用纸片验证猜想,最后又利用计算机的“几何画板”工具,验证得出更具有一般性的结论。这样,让学生感受到验证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出的结论更有可信度。,四、教学效果的评价1、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本节课通过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复习及对全等与相似内在

19、联系的有效分析,学生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能够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去猜想相似的条件,有自己合理的猜想理由。这一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全等及相似条件的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教材在呈现数学知识的时候,由于文本表达的局限性,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往往被“隐藏”起来。对学生来说,他们所看到的是零碎的显性知识。因此,很多情况下要变“教材知识”为“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的“加工”。教师要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的体系;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根据教材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选择和组织“结构化”的知识,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建构。,2、要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正确”很多情况下都是从对“错”的辨析、筛选中逐步

20、形成的。主动去捕捉错误、应对错误,才会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是教师的巨大财富。善于发现、利用这一“财富”,才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把学生的“错误”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3、课堂上对问题的“放”要“放”彻底。把问题放下去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个别学生“替代思维”的现象,使教学的重心从面向个别学生下移到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使全体学生“动”起来。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放下去”,才有可能从学生生成的资源中解读出学生的初始状态,使教学有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并且在学生初始状态的起点上促进变化和实现发展。,4、在课堂上对问题的“收”要体现其真正含义。本节课,在

21、问题“放下去”之后,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我可能更多的是去寻找完美的答案,忽略了学生生成性问题及思维过程的搜集,使课堂上缺少了思维过程的展现、问题的展现。其实,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收”,首先要改变教学“视而不见”的现象,从只关注正确的答案,转换到重视学生的困难分析和错误解读;要改变教学“走过场”的现象,从只关注结果的呈现,转换到重视学生思维状态中相关信息的捕捉,把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水平才能不断得到发展。,例2:阿长与山海经荣成市蜊江中学:李小燕鲁迅没有专文写过自己的母亲,却写了这篇怀念保姆的文章。这位保姆不会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名

22、实姓都不为人所知,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目标:提取信息;理解人物。一放:大问题:你如果要雇保姆,会不会雇长妈妈?课前自主学习。一收:怎样“收”?1.小组内部交流2.教师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3.全班交流时注意收集不同的观点4.学生的认识全部写在了黑板上,生成的问题:有的认为长妈妈是真的关心作者,有的认为长妈妈是讨好作者,究竟是怎样

23、的呢?二放:从细节中又可以看到怎样的阿长呢?阿长究竟是真关心我还是讨好我呢?默读自然段买山海经部分,划出其中的细节描写。二收:学习过程对应的目标提取信息;学习结果对应的目标理解人物。,三放:从文章的细节当中,读出“我”对长妈妈的感情是怎样的呢?三收:收到了什么?1.儿时“我”对长妈妈规矩不耐烦;写作时的“我”理解了长妈妈是在用她的方式关心着我。2.体会作者感激、同情、悔恨的感情。3.“我”的感情变化始终贯穿全文,这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对应于目标:提取信息;理解人物。,例3: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学基本观点是怎样形成的?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为例的阐述很多教师对于情感性目标的态度:生物学基本观点的作

24、用:“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一、从亲身体验开始活动一:通过角色扮演模拟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活动二:通过角色扮演模拟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这两个活动的意义是什么?从体验所具有的属性看,不管是实地领会,还是自己经历、亲身实践,体验到的东西都是真实直观的,都可以使人获得在大脑留下深刻印象并容易回想起来的经验,也可以由此对未来有所预感。东方的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西方的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层次看,从观点形成的本质看,它是一种在对自然界中生命现象认识基础上的主

25、观选择。观点形成的选择性和过程性决定了体验的必要性,因为选择是建立在自以为正确的认识与健康的情感基础上的,而认识和情感都是植根于此前所持有的感受体验上的。,二、以知识作为基础1.前科学概念可能导致错误观点的形成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是什么?课的开始:学生尝试解释原鸡怎样进化成蛋鸡:“一些鸡总是用来下蛋,就变得适合下蛋了。”解释工业化以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为什么由浅色占多数变为深色占多数:“环境改变,浅色的桦尺蠖为了躲避天敌,就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了深色。”“用进废退学说”的中心论点: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经常使用的器官会越来越发达,不经常使用的器官则会退化;获得性可以遗传。,以后发生的事

26、情:通过观察体验了保护色的作用,感受到了具有保护色的个体不宜被天敌发现而被啄食之后,学生还是把桦尺蠖体色的改变归结为主观的原因“桦尺蠖由白色变成了黑色。”在本节课即将结束,学生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如何形成:“长颈鹿由于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导致脖子变长”。,2.观点需要事实性知识作为实证支持观点具有主观性,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影响选择结果的因素除了亲身体验之外,间接了解到的事实(即事实性知识)也非常重要。比如,对于一些城市是否应该取缔中巴车、生物进化论为什么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正确观点的形成需要有翔实的事实、严密的推理和全面的考虑,而后两者都是以翔实的事实为基础的。有事实支持的观点才是科学观点,这样

27、的观点才是有力量且易被大众认可的。,课堂教学中,在呈现事实性知识的同时,最好能够告知学生这些知识为什么是事实。对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体色的变化,可首先采用科学史再现的方法陈述事实:1850年,一些生物学家来这里考察,发现,100年以后,也就是1950年,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这时候,又有一些生物学家到这里考察,发现科学史上的实验:英国生物学家凯特威尔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释放了大量的灰斑蛾和黑蛾,一周后发现像这样通过科学史的方式告知事实,显然要比直接告知事实本身使学生感觉可信度要高。而越是值得相信的事实,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帮助越大。,3.观点常常与概念性知识相伴而生概念性知识

28、是经过抽象概括形成的规律性知识,能够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例如,儿童对狗的认识,要形成了有关狗的概念性知识,同时形成“小狗都很可爱”的观点。由此可见,在对客观规律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观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课程标准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概念性知识的规定:“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提出的具体目标是“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由于观点经常与概念性知识相伴而生,因此,“概述”的知识性目标要求是与“形成”的情感性目标是相匹配的。需多次让学生尝试对生物进化的实例进行分析、解释和概括,得出的有关生物进化的概念。而学生自己归纳形成概念的过程,就是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

29、识的过程。确立了对待生物发展变化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初步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三、用大量事例强化达尔文进化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要怎样才能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一节课中可以提供的事例:桦尺蠖保护色和长颈鹿长颈的形成霍加狓和长颈鹿达尔文出版的第二本书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在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时,用狗尾草、家蝇、大象分别代表植物、动物、哺乳动物,说明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有过度繁殖的可能;用狮子捕食鸵鸟的视频,说明生存斗争对于不同的变异进行了选择;通过在争斗中获胜的雄性河马可以获得领地和配偶的视频,说明适者生存繁衍,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情意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第一节:生命的起源第二

30、节: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由上述可见,要使学生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并非易事,更绝非简单地“告知”可以奏效。之所以要迎难而上,是因为生物学基本观点的形成对于学生今后生活的影响远比知识来得巨大,而这恰恰是生物学教育教学最有意义,也最有魅力之所在。,三、基于目标达成的评价,1.当前评价存在的问题:(1)学习之前缺少诊断性评价省教学能手评比课题:人的性别遗传(2)注重教学,而忽视评价。强调“教学”活动(手段)的成功,而不是学生学习(目的)的成功。“替代”和“遮蔽”现象。(3)课堂上更多的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而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重视不足,也研究不足。,(4)知识目标达成情况

31、的评价过于依赖课堂小测,缺少在过程中的评价。(5)教学缺少基于评价结果的有效的生成。(6)课堂小测很多都是考查识记、知识再现的题目,与教学目标吻合度不高。,2.基于目标达成评价的主要特点:(1)从随心所欲走向目标导航评价任务是依据目标而定。如:依据学习目标“初步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设计的评价任务是:“请说出本课中倒叙的好处,请说出补充材料中的倒叙的好处。”(2)从评课堂表现走向评目标达成,(3)从“盖棺论定”走向全程跟进评价不是在课结束后进行的,而是“在学习中”的评价,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学到哪里,教到哪里,就评到哪里;学什么,教什么,就评什么。(4)从为检测效果走向为改进教学是“为学

32、习”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一个终结性的评分,而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后续的学习。,“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案例解读,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塔山中学张海鸥(一)目标的确定“到哪里去?”例:“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概念: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1.目标的规范表述要把概念与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相对应的教学要求结合起来认识。关于人体血液循环,“内容标准”要求:“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概述血液循环”,3.目标内容的分解重要概念都有相应的事实和小概念支撑通常用一组陈述句来

33、描述某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其下面的小概念概括性(抽象性)越来越低,最后一个阶层是事实。事实是构建概念的重要基础。事实构筑概念的方式就像用砖块建造房子一样,但是事实的积累不等于学科知识,正如一堆砖不等于房子一样。,“概述血液循环”要弄清的问题是“概述什么?”照本宣科地说出血液循环的途径:“从左心室出发,进入主动脉,经过各级动脉,最后回到右心房。”只是描述,虽然这些描述也是前人概述的结果。许多课堂就是这样仅仅达到了描述水平。应该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血液循环的规律,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是重要概念形成的基础。而在自己归纳基础上形成的概念,才算是真正达到了概述水平的要求。,血液循环包含许多规律性的知识,

34、比如: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与心房相通的都是静脉,与心室相通的都是动脉;动脉都是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的血管,静脉都是把血液从身体各处运往心脏的血管。体循环和肺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血液进入动脉,在毛细血管处完成物质交换,再通过 静脉,回到心房。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在全身毛细血管处,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动脉中流动的不都是动脉血,静脉中流动的不都是静脉血。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二)课堂的变革,“怎么样去?”“血液循环”一课的设计:教学任务一:驱动性问题“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再回到左心室?”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只要能够客观陈述即可,所

35、以是描述水平的要求;教学任务二:核心性问题“你能发现血液循环过程中有哪些规律?”这个问题就是概述水平的要求了;,教学任务三:拓展性问题“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和来自肺部的氧气运送到脑部组织细胞的路径是怎样的?”这是一个需要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加以解释的实际问题,因此属于应用水平。这样,就通过在要求上层层递进的三个大问题把一堂课串联了起来,使整堂课始终都在推进血液循环概念的学习。,(三)评价的要点,“有没有去到?”1.要提前考虑好怎样在过程中实施评价比如,深入到学生当中观察他们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发言交流时教师暗自评判学习达到的程度。另外,第三个学习任务拓展性问题本身,也是对重要概念学习的评价。2.要

36、有具体的评价载体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比如,对于第一个学习任务驱动性问题,要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血液循环的途径;,3.评价之后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评价之后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下一步教学内容和环节,从而保证学在重点,学在难点。如此,就做到了教学有目标、过程有保障、效果有评价,从而通过“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为重要概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提供保证。,一堂课应回答的四个经典问题:“期望学生学会什么”(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内容)“如何组织这些素材或活动以教给特定的学生”(教学)“学生真的学会了吗”(评价)。,你的教学是否专业?在学科知识上,你还是你。在教学方面,小学教师是小学生的水平吗?初中教师是初中生的水平吗?你,是不可被替代的!,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