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45894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合肥学院教学改革情况介绍,合肥学院杜奕智,合肥学院2002年升回本科后的思考:*本科院校的数量大大增加了,我们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否应该重复老大学的发展轨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办应用型本科是否就是降低身份?应用型本科是否也可以办成一流?*办学定位: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合肥学院的优势是什么?特色是什么?,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借鉴,服务平台,服务面向,开放性,开放性,2003年,学院明确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合肥学院是一所与德国共建的大学学什么?如何学?如何构建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德国经验要本土化,要把借鉴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以专业为龙头,以学科作支撑。培养方案设计理念:“知识输入导向”向“知识输出导向”转变课程体系建设:突出以能力为核心教学要求: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理论知识以适用为度,学生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系统设计 分步实施 项目推动,改革与实践,在改革中规范,在规范中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增加一门课-专

3、业导论课增加一个学期-认知实习学期体育课改革-实行俱乐部考试制度改革-N+2考试,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为什么要重构培养方案,因应用型人才培养出问题问题之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出现了偏差原因定位不清楚,甚至没有定位培养方案不是量身定做,甚至直接用研究型高校培养方案有因人设课现象解决办法准确定位,重构培养方案,重构依据社会需求(定位、专业能力)企业调研大量走访相关企业了解企业要我们这类高校学生去做什么(岗位群、专业能力)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

4、养方案,例如:艺术系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指导委员会主 席:邵国泉(合肥学院化工系主任 教授)副主席:李朝东(安徽省重化工专家组 组长)程甲辰(合肥宁垣化工设计有限公司 总工)委员:牛宏顺(中盐集团合肥四方磷复肥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孙利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 总经理)杨舜琪(合肥泰格可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高娅华(安徽华伊美科技企业集团 高工)谢家颍(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吴福胜(安徽皖维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朱仁发(合肥学院化工系实验室主任 教授)刘俊生(合肥学院化工系膜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授)杨本宏(合肥学院化工系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教授)朱德春(合

5、肥学院化工系副主任 副教授)高大明(合肥学院化工系化工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秘书:孙 虹,广泛调研,确定专业对应岗位群,工业设计岗位群分析,例如: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岗位群分析,例如: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岗位群分析,例如: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岗位群分析,例如: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岗位群分析,例如:工业设计,所从事的工作,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和维护,机械产品设计,机械产品开发,机械工艺设计,机械产品标准化,产品检测和质量管理,现场技术服务,产品营销,岗位群的调研,再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岗位群贯穿了从产品孕育一直到产品售后的整个过程。企业对工艺师、车间技术员、生产调度员等面向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

6、“现场工程师”的需求量较大。,软件工程专业岗位群,人才培养方案,理工科实践学分30,文科25%,增设一个认知实践学期 12学分,与人才培养方案有关的第二课堂 6学分,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率 80%,各专业,制订专业选修模块,引入学习负担概念学习量1学分=28学时,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从知识逻辑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基础课要适用,课时适当下调。专业基础课要管用,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降低重复性。专

7、业课要理论联系实际。以课程的模块化建设为目标。(2009年试行),课程体系分类,学科本位课程体系,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我国现行课程体系主要是学科知识体系,*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以专业为导向,以职业或行业所需的知识、技术或技能为中心*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融合起来*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最显著的特点是课程模块化,所谓 模块(Modul),描述的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或者说,一个模块是一个内容上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带学分、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它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

8、而成。,模块内容,单一课程,若干相关课程知识点的组合,实验课程,或实习,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组合,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单元,何为模块?,模块化-教学观念的转变,模块是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当学生修完某一模块后,就应该能够获得相关方面的能力。从以知识输入为导向(Input-Orientation)的教学理念=“哪些内容我要讲授”变成 以知识(能力)输出为导向(Output-Orientation)的教学理念=“哪些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理念从传统的知识输入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转变为以知识(能力)输出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知识输入:以要学什么为出发点,构建课

9、程体系;(强调以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为导向)知识(能力)输出:以能做什么为出发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强调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优化、整合),模块化之后: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课、实验课、实践 课的划分。更加体现能力培养和应用导向。,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传统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模块描述,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步骤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岗位群确定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分解成能力要素(子能力)确定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点和知识点应用相关的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点及知识点应用组合成模块不同模块可灵活构成不同的专业方向覆盖该专业能力的所有模块组合成本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图1 模块化

10、课程体系构建思路示意图,专业能力分析确定,机制专业岗位群和专业能力调研分析,能力分析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之间联系的桥梁。机制专业指导委员会确立了对应岗位群的6大专业能力。,步骤1:专业能力的确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6大专业能力,工业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能力,机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机械产品营销和服务的能力,产品检测和质量管理能力,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能力,步骤2:专业能力要素的确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分解,专业能力要素,力学分析、计算和计算机辅助分析(CAE)的能力,机械设计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力,机械加工工艺、工装设计、计算机辅助加工(CAM)和数控编程能

11、力,机械产品构形和计算机二、三维图形建模的能力,机械测量、检测和分析判断能力,机电控制及机电液设备维修维护能力,工程实施运行管理及专门领域工作能力,步骤3:专业模块的确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确定专业能力要素所对应的支撑知识点表1 机械产品构形和计算机二、三维图形建模的的能力与其对应的支撑知识点,步骤3:专业模块的确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表2力学分析、计算和计算机辅助分析(CAE)的能力与其对应的支撑知识点,步骤3:专业模块的确定,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应的知识点,步骤4: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确定,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应用“合并-删减-增加”等手段,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限,将教

12、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机制专业部分课程的整合情况:,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步骤4: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确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共51个模块,240学分,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1、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法改革: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交往能力2、增加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推行学生TA制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就业选择面,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人

13、才培养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实习教学体系建设,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少台套大循环”的实验室建设模式,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基地建设模式,实验技术教研室,项目驱动制的第二课堂 各专业自己开发,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师资队伍,教师实习基地建设,企业高工:专业委员会、小型课程、论文指导,*合肥市人事局和我院联合下文,聘请企业专家为学院兼职教授。*学

14、院实施教师实训制度:教师任期内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送教师到德国学习进修。,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基于过程监控的考试制度改革:即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实施“N+2”考试制度。考试制度的改革带来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变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控制,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重成绩、轻能力、轻知识运用的现象。重视课堂教学,没有注意学生学生自主能力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负担较轻 2500h 5400h,教学改革的思考,1、教学改革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与 自上而下 系统设计 分步实施 项目推动2、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适应性问题。3、制定配套措施保障教学改革进行,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