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46546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计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计划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全区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落实落细,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一、工作任务(一)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1 .工作目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具体推进措施:做好地委主要领导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等服务工作。推进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狠抓教育领域政风行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着力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和水平。结合年终督导评估,对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否将教育工作纳入年终述职进行督导。责任领导:刘艳斌周林王怡旻责

2、任科室:党政办公室、督导室2 .工作目标: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具体推进措施:聚焦重大教育决策部署和年度教育重点工作,科学合理制定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落实教育督导条件保障,确保各项教育督导工作顺利开展。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指导呼玛县做好试点工作,推动校(园)长认真履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责任领导:王怡旻责任科室:督导室3 .工作目标: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名校”录取率倾向,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具体推进措施:继续将相关内容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明确任务,加强督导。进一步严肃宣传

3、纪律,每年中高考前后加强对网站和新媒体相关信息的监管,严防出现违规报道。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依法依规问责追责。完善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机制,对各级各类学校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导,落实责任督学“月月到校巡查”制度,提升挂牌督导实效,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责任领导:王怡旻牵头科室:督导室,配合科室:人事与教师工作科、基础教育科、办公室(二)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 .完善幼儿园评价工作目标: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规范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具体推进措施:落实地区“十四五

4、”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方案,以学前教育联合体发展为牵动,进一步提高普及普惠水平。组织开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落实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导各地对所辖幼儿园做好办园保育教育质量开展自我评估。落实省幼儿园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幼儿教育分类评估。责任领导:周林牵头科室:基础教育科,配合科室: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2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工作目标: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办学质量,促进全区中小学内涵式发展,提高育人水平。具体推进措施: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质量评价。落实地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开展2023年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指导各地各校做好办学质量自评和县级评估。开展普通高中办学质

5、量评价。指导各地各校做好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县级评价和学校自评。组织成立全区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专家组,开展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地级评价工作,对实验中学进行评估验收。责任领导:周林责任科室:基础教育科3 .健全职业学校评价工作目标:逐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质量评价机制。完成年度质量报告工作、教育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具体推进措施: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开展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进教育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完成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力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责任

6、领导:王春光责任科室: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4 .改进高职院校评价工作目标:开展专业群人才需求调研;制订专业群人才需求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方案;依据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模块融通、分段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做好教学案例库的基础工作。启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开展相关学科课程思政课题研究。制定人才引育提升工程计划;制定选派教师国内研修计划。制定专业群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制定森林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制定校企融合共同育人制度。编制寒地中药材栽培技术手册,参与制定国家级寒地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和林业生物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20

7、21-2025年)。具体推进措施:按照学院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全面推进工作落地见效。组织森林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专业群的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并深入林业集团公司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情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各林业局实际情况建设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并根据企业所需修订校企融合共同育人制度。建立工作台账,加强全过程监督检查工作推进情况。计划组织1200人次参加9个“1+x”证书培训考试工作。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发展,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改革,建立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库,并开展相关学科课程思政课题研究。责任领导:冯喜立责任单位:职业学院(三)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

8、使命1.把师德师风摆在考核首位工作目标: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第一标准,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开展师德典型表彰、师德故事宣传等活动。建立健全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违反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教师坚决实行“零容忍”,严肃查处有偿补课与介绍生源、收受礼品礼金、言行不当、学术不端等问题。具体推进措施:开展师德师风专项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地开展师德专项教育活动,坚持德法并举,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落地见效,做到全员全覆盖、应知应会、必做必行。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各县(市、区)教育局与各学校要逐级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学校要与教师签订遵守教师职业

9、道德规范承诺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要与学生家长签订不送礼,拒收礼廉洁从教双承诺书,引导教师严于律己、清廉从教。开展优秀师德事迹宣讲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报告会、宣讲团等方式,加大对师德先进人物宣传力度,用身边的榜样传递师德的力量,展现新时期教师队伍新形象。责任领导:王春光责任科室:人事与教师工作科2 .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工作目标:坚持以业务能力、教学实绩、社会贡献等评价教师。组织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测试。具体推进措施:在职称评审、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水平和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责任领导:王春光责任科室:人事与教师工作科3 .强化一线学生工

10、作工作目标: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家校合作育人体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促进学生自然、全面、充分、个性发展。职业学院领导部分班子成员每学期上思政课或形势政策课为4-8学时。在技术职称自评直聘方案中将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或教学秘书等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作为依据标准。具体推进措施:辅导员(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和家长建立联系制度,构建家校合作育人体系。经常性开展电话家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所在地、家庭成员及经济状况等),有针对性分析每名学生的性格、喜好和习惯等;深入寝室走访,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在饮食习惯、气候特点、沟通方

11、式和交友等方面;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心,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帮助和鼓励,对学习成绩较差学生进行鞭策和指导,对单亲家庭学生付出更多爱心和耐心,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实际行动逐渐成为学生能够信任、信赖的良师益友。学院领导班子部分成员每学期上思政课或形势政策课4-8学时,持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政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全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职业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自评直聘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将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或教学

12、秘书等教育教学及额外承担工作经历作为一项考核条件。责任领导:周林刘雅娟责任科室、单位:基础教育科职业学院4 .改进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工作目标: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并纳入2023年技术职称自评直聘方案中执行。具体推进措施:按照学院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全面推进工作落地见效。对拟聘人员任现职以来的思想表现、政治表现、日常表现等进行考察。将意识形态列入思想品德考察的重要内容,强化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把好思想政治关,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成立学院职称聘任材料审核组,负责对拟聘人员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责任领导:李为海责任单位:职业学院(四)改革学生评

13、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 .完善德育评价工作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深化“七色”教育活动,构建完善的“七色”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以体现时代特征的思政课启蒙小学生道德情感、打牢初中生思想基础、提升高中生政治素养,激发他们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具体推进措施:完善“七色”育人体系。突出抓好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绿色生态文明教育、橙色阅读教育、黄色劳动教育、蓝色科技教育等,持续开展“开学第一课”“我们的节日”“书韵校园阅读悦美”等主题教育活动。落实地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共上一堂思政课”活动,促进全区中

14、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逐步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责任领导:周林牵头科室:基础教育科配合科室: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科2 .强化体育评价工作目标:全力提升学校体育课及体育大课间工作,通过推进中考体育改革、召开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启动学生体质健康“双减”行动,有效促进学生养成“以考促练”“以赛促练”“以需促练”的运动自觉。具体推进措施:制发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双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提出具体措施,细化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学生层面的行动内容,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制发地区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

15、改善学校体育美育办学条件。对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进行年度评价,评估审核全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责任领导:周林责任科室: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科3 .强化美育评价。工作目标:开齐开全中小学生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举办全区中小学艺术节,促进学生“以展促练”,有效提升学生整体艺术素养。具体推进措施:举办全区中小学生艺术节,积极组织全体学生广泛参与活动,不断提升中小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对全区中小学校美育工作开展年度自评,推进我区学校美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责任领导:周林责任科室: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科4 .完善质量评价标准工作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将德智体美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切实扭转单纯

16、以学业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推进措施: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利用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将德智体美劳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组织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责任领导:周林牵头科室:基础教育科配合科室: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科5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目标:落实省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做好中考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具体推进措施:组织实施2023初中毕业、结业及各类升学考试工作,对2023年配额指标进行细致的计算,做好中考改革前准备工作。将“理化生实验操作”

17、考试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入中考总分。落实地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实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与健康考试五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改革,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责任领导:周林责任科室:基础教育科(五)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工作目标:以“三名人才”为引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具体推进措施:统筹管理做好“三名人才”的培养和指导。实现“县域规划、学校规划、个人成长规划”三位一体明确目标,确定任务。指导辖区内“三名人才”组建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或工作团队。组织“三名人才”及工作室成员开展持续

18、系统性的思想素质和业务培训,进行课题研究和指导培养,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工作目标。责任领导:王春光责任科室:人事与教师工作科二、完成时限2023年年底三、工作要求1 .提高政治站位。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为了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行之路。各科室要统筹推进、分步实施、守正纠偏,破立并举,要开展分类分层试点,督促县(市、区)推进落实,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2 .完善推进机制。要围绕工作任务,建立落实台账,逐项推动工作落实,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每季度13日前,各科室将工作任务推进落实情况报发展规划科,汇总后上报省教育厅。3 .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工作专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相关工作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确保工作扎实开展。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