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模用干涉曲线检查模具.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50696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模用干涉曲线检查模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送模用干涉曲线检查模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送模用干涉曲线检查模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送模用干涉曲线检查模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送模用干涉曲线检查模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模用干涉曲线检查模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模用干涉曲线检查模具.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工位模具资料,多工位模具资料目录,目录,第一章 多工位模具、设备、干涉曲线简介-1 1-1 20SPM-1200_400_200曲线数据图-5 1-2 小铲、夹钳(机械臂)的基本运动曲线-5 1-3 小铲、夹钳夹紧到落下的运动曲线-6 1-4 机床与干涉曲线的运动关系-8 1-5 以冲压机旋转轴为基准轴的运动曲线-9 1-6 以冲压机旋转角度和前进、回程距离为基准的运动曲线-11第二章 多工位模具的干涉检查事宜-15 2-1 干涉曲线检查的目的-15 2-2 干涉曲线与上模的干涉检查-16 2-3 夹钳夹紧和松开时的与上模的干涉检查-17 2-4.1 上模与小铲的干涉检查-18 2-4.2

2、 上模平面图检查-19 2-4.3 上模与小铲的干涉检查-20 2-4-4A 上模与滑块运行干涉检查-21 2-4.4B 上模与滑块运行干涉检查-22 2-5.1 下模与小铲的干涉检查-23 2-5.2 下模平面图检查-24 2-5.3 下模与产品的干涉检查-25第三章 多工位模具设计注意事项-27 结束语-28,多工位模具简介,简介 在多工位模具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整体布局设计,考虑整体可行性。要考虑多工位中的每一序模具都符合干涉曲线的要求。我们以下介绍的多工位模具是几套单序模具联合安装成为一体,在一台机床设备上同时完成工作的过程。通过设备的不同性能,而达到多工位模具的合理的运动过程。多工

3、位模具一般多用于零件比较平缓,细长条形状的零件。多工位模具的出现比以往的单序模具生产效率上有很大的提高,在当人们对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共同要求下,多工位模具将是一个模具行业中的发展趋势。,第1页,第一章 多工位模具设备简介,第3页,多工位模具设备俯视图,1,2,3,4,5,6,7,8,第一章 多工位模具干涉曲线,夹持器的基本运动曲线(3 维),以冲压机旋转轴为基准轴的运动曲线,夹持器抓放零件、进入退出的运动曲线,以下资料为干涉曲线汇总,机床与干涉曲线的运动关系,以冲压机旋转角度和前进、回程距离为基准的运动曲线,第4页,干涉曲线 是表示多工位生产线上夹具(抓手、夹子)运动轨迹的曲线及运 动过 程中送

4、料杆的移送行程和压力机滑块行程相对运动关系的图表和曲线。模具距干涉曲线的间隙量原则上为40mm。各个图片中的曲线参数都是相对对应的,在图片中都能反映出各曲线所代表部件在不同位置相对的对应关系。,1-1 20SPM-1200_400_200曲线数据图,第13页,1-1 20SPM-1200_400_200曲线数据图,第14页,1-2 夹钳(机械臂)的基本运动曲线,第5页,夹持器的基本运动曲线三 维,1-3 夹钳夹紧到落下的运动曲线,第6页,夹持器抓放零件的运动曲线,1-3 夹钳夹(机械臂)进入和退出的运动曲线,夹持器进入退出的运动曲线,第7页,1-4 机床与干涉曲线的运动关系,机床与干涉曲线的运

5、动关系,第9页,1-5 以冲压机旋转轴为基准轴的运动曲线,第10页,以冲压机旋转轴为基准轴的运动曲线,1-6 以冲压机旋转角度和前进、回程距离为基准的运动曲线,以冲压机旋转角度和前进、回程距离为基准的运动曲线,第11页,第二章 2-1 干涉曲线检查的目的,1-1.干涉检查的目的 多工位压力机的工件移动是通过在送料杆(横梁)上固定的小铲 或夹钳的三维运动来实现的,设计模具和抓手时为了检查模具和 抓手(夹子)、零件是否有干涉要进行事先检查。,第15页,前序,后序,夹持器,运动曲线,2-2 干涉曲线与上模的干涉检查,上模与小铲的干涉检查,检查基准点的选择基准点应选在模具干涉条件最差的点前视图检查基准

6、点为抓手的最前端最上部,如上图所示,特别注意标记处有吊棒时,注意是否干涉。,第16页,C,C,2-3 夹钳夹紧和松开时的与上模的干涉检查,夹钳夹紧和松开时的干涉检查,1.活动的物体在开口高度的状态下检查干涉2.活动物体如上斜楔,压料芯,导向销等须在待动作状态下 检查干涉(行程大时易干涉)3.易干涉零件件上斜楔、上顶出器、先导销、导柱等,第17页,c,2-4 上模与小铲的干涉检查 2-4.1,若出现如下左图示情况则需平面图进行检查,断 面 图,平 面 图,需检查平面图,若a40mm则上模与小铲无干涉注:断面和平面图都进入干涉区域,则表示已经干涉;如果只有其中一图进入干涉区域,则表示不干涉,第18

7、页,上模平面图检查 2-4.2,若a40mm区域内尽量不要布置过高的零件,避免发生干涉。此图主要表示的小铲退回后进入模具进行夹持零件过程,设计需保证小铲在退回和进入过程中a40mm区域内无干涉。,第19页,上模与小铲的干涉检查 2-4.3,若a40mm区域内模具设计时注意干涉。此图主要表示模具闭合后小铲在退回过程 的运动干涉。当b 40mm,a值不受限制当b方向干涉时,必须a40mm才可保证不干涉。,第20页,上模与滑块运行干涉检查 2-4.4 A,Q点,Q点的确认两线交点W点向下反尺寸夹持器托起高度距离+零件到待夹持的距离+40的安全量,W点,第21页,上模与滑块运行干涉检查 2-4.4 B

8、,将Q点放在制件的最凹点和最外边的交点,检查上模部件是否与下面曲线干涉(零件工作完以后的交点),第22页,Q点,图例,2-5 下模与小铲的干涉检查 2-5.1,零件待夹持状态,夹紧托起向外运送过程中,注意夹持器、夹持器支撑杆、零件的下方的干涉。,第23页,检查基准点的选择检查点为抓手的最前端最下部,保证空间40mm,,下模平面图检查 2.5.2,若a40mm区域内尽量不要布置过高的零件,避免发生干涉。此图主要表示的小铲进入模具进行夹持零件送到下序模具过程,设计需保证小铲在进入过程中左右和底部a40mm区域内无干涉,抬起200送入下序过程中没有干涉。,活动物体如下模斜楔滑块,托料芯,压边圈,顶件

9、器等须在待动作状态下检查干涉,与下模部件(导柱,定位板,缓冲装置,斜楔滑块、斜楔驱动块、斜楔行程背板、顶件器等)的间隙是否a 40mm若满足,则无干涉,第24页,下模与产品的干涉检查 2.5.3,用举起/下降/前进曲线进行检查顶件器举起状态下,抓手夹紧制件上升后前进时,确认产品和抓手的最下端部与下模部件(导柱、缓冲装置,斜楔滑块、斜楔驱动块、斜楔行程背板等)的上端部距离是否满足a40mm,若是,则无干涉。,注意:活动物体如下模斜楔滑块等须在模具待动作状态下检查干涉,第25页,多工位模具设计注意事项,第26页,多工位模具设计注意事项总结1.检测夹拾器周围条件不好的地方是否干涉,(如检测夹拾器与上

10、模的干涉,注意 夹拾器的最前端和最上部和模具是否干涉,特别注意上模的吊棒是否干涉);2.活动的部件在模具上的检查要在活动部件到位或退回的状态进行检测,(如斜 楔,先行销,压边圈,压料板等行程越大 越容易产生干涉);3.模具和模具之间必须有间隙,MIN20(建议40以上);4.当模具采用吊耳起重方式时,注意相邻两序模具安装吊棒时,注意相互干涉,(目前我方所设计的多工位模具还没采 用过吊耳起重方式时,一般都采用的铸 入起重棒);5.因为在一台机床上进行全工序的作业,所以要求各工序模具闭合高度一致,包括存放高度也要一致;6.托料器的设计:A.当零件较为平缓且不是很大时,一般拉延选用4个,后序选用2个

11、.当零件起伏较 大时适情况而增加。B.托料器距离的选择,原则上是托起料片或零件后比较平稳。C.托料器接触料片或零件的地方增加磁铁,对料片或零件进行吸附。,多工位模具设计注意事项,第27页,7.各序模具的上模的紧固螺钉一般选用6个,保证安全性,模具大时适当增加;8.拉延模具内导向与压边圈的安全空间:为减少车间工人的误操作,在设计时压边圈与内导 板保证MIN30的空间,(原则 为墩死垫+空开间隙+安全量)9.存放氮气弹簧的选用原则: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小模具),尽量选用4个,在力量不够 时适当增加,且考虑平稳性,尽量安装在模板上,当安装在单序模具上时,注意单序模 具的平稳性。10.当第一序模具采用顶杆时,多工位模具整体要考虑设备的平衡性,多采用平衡杆。,结束语,第28页,以上内容为多工位模具的干涉曲线、干涉曲线检查事宜和多工位模具设计注意事项的介绍。,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