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应急预案汇编.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57131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154 大小:19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应急预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应急预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应急预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应急预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应急预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应急预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应急预案汇编.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应急预案汇编起草:安全保卫科审核: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准:XXX发布令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强化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及企业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X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等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修订编制了XXXX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应急预案汇编,现予以批准发布。应急预案汇编作为公司指导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规范,其目的是预防和避免各类突发事故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对生产事故进行抢险和救援,降低事故发生后的人员伤亡

2、和财产损失。公司各部门、各路队,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本预案,按预案要求贯彻执行,在实施过程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实现预案的持续改进。批准人:XXX202X年12月7日目录综合应急预案1.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专项应急预案1 .交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22 .车辆自燃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93 .办公场所消防管理专项应急预案464 .触电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95 .特殊恶劣天气现场专项应急预案656 .浓雾天气现场应急预案757 .冰雪天气现场应急预案788 .台风暴潮天气应急预案819 .防恐反恐专项应急预案84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9211 .突发治安事件专项应急预案97专项应急处置1 .

3、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022 .车辆自燃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053 .办公场所火灾现场处置方案1074 .火灾现场处置方案1105 .触电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146 .各类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116XXXX公交运营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XXXX公交运营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编制目的1.2编写依据1.3适用范围1.4应急预案体系1.5应急原则2 .危险源分析2. 1单位概况2.2 突发时间分类2.3 风险分析3.组织机构职责3. 1应急组织体系3.2组织机构3 .3职责4 .运行机制4.1 风险防控4. 2检测与预警5.信息报告5.1报告责任主体5. 2接报后采取的措施5.

4、3报告时限及续报要求6. 应急响应和救援处置6. 1分级应对6.2 响应分级6.3 指挥协调6.4 处置措施6.5 信息发布6.6 响应结束7.后期处置7.1 善后处置7. 2调查与评估8.保障措施8. 1通讯与信息保障8. 2技术与装备保障8. 3资金与人员保障9.应急预案管理9. 1预案编制9. 2预案审批与衔接9.3预案演练9. 4计划及频次9. 5演练总结9. 6预案评估与修订9. 7宣传与培训10. 奖惩10.2 表彰奖励10.3 责任追究11. 附则ILl术语和定义IL2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12.附件12. 1外部应急机构联络表12.2 应急预案评审(论证)意见表12.3 应急预案

5、启动记录表1.总则1.I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健全应急工作责任制,规范应急处置程序,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及各应急成员协调配合能力,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处置系统,增强员工应急处置技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害,保障公共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司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特制定本预案。1.2编写依据本预案依据以下主要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应急预案进行编制。1.2.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

6、条例1.2.2 国家有关文件和规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1.2.3地方政府有关文件和规定XX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XX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办法XX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XX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1.2.4国家、行业标准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3831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901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1.2.5相关预案XX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

7、交通运输系统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应于本公司发生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严重社会危害和影响,危及生产安全的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突发紧急事件。根据公司营运性质,侧重道路交通事故。1.4应急预案体系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由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部分组成。综合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指南,包括事故处理的方针、政策、基本应急行动和应急措施等。主要阐述公司应急组织的结构及职责,明确各类事故的应急行动等。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具体事故类别,制定的具体应急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交通事故专项应急预

8、案、车辆自燃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办公场所消防管理专项应急预案、触电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特殊恶劣天气专项应急预案、浓雾天气专项应急预案、冰雪天气专项应急预案、台风暴潮天气专项应急预案、防恐反恐专项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是在各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场所及需应用的设备等制定和实施的现场应急措施。附:应急预案结构组成图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1.5应急原则预案遵照“加强预防、快速反应”的原则。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和应急相结合,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迅速果断处置各类事故,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以国家“以人为本、损益合理”为原则。以保障乘客和员工的生命安全为首

9、要任务,事故发生后,首先开展抢救人员行动。在多种处置措施中,应选择对公众利益损害较少的救援措施。2.危险源分析2.1 突发事件分类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 .1.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2 .1.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各类生产作业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火灾、公共设施和特种设备事故、环境污染等。2.L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疫情及其他传染病疫情、动物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以及其他严重

10、影响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2.L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人为破坏、聚众滋事、负面舆情、信访、维稳等事件。2.2风险分析2. 2.1自然灾害类风险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台风、雷电、低温雨雪冰冻、风暴潮、大雾、大风、高温等)、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等)、重污染天气等事件,需要公司参与处置并提供综合保障的自然灾害类风险。3. 2.2事故灾难类风险2 .2.2.1城市公共汽(电)车事故风险人、车、路构成运营生产的必须要素,由于驾驶员驾驶车辆行驶在道路上,道路上车马行人的动态位移变化需要驾驶员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稍有不慎或处置不当便会发生行车事故,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道路运输的高危、高风险,

11、其危险性由客观和主观因素构成。客观因素:1)营运线路上的危险路段(点),如滑坡路段,连续弯道,急转弯,漫水路,交叉路口,高架桥,学校周边,旅游景点及行人车辆较多的路口等。2)特殊天气:大风、(台风)、雾、雨、雪、冰3)不规范的停车现象造成个别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胁迫驾驶员违法行车。主观因素:1)驾驶员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或服用镇静等违忌药物。2)驾驶员的违法行为。3)违规操作处置不当。4)客观影响造成情绪不稳定及思想负担。5)疲劳驾驶、超速行驶。6)思想麻痹,经验主义。7)驾驶员私改线路。8)私自拆改车辆设备,改变车辆安全工作性能,驾驶不合格车辆。3 .2.2.2办公场所消防安全危险性分析1

12、)电线线路铺设不合理,引发电线发热、短路。2)办公人员吸烟随手丢烟头,未熄灭,引燃办公易燃物口口口O3)环境因素的影响:雷雨天气造成电线起火,夏季炎热天气引发易燃易爆物品起火。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公司财产受损。2.2.2.3车辆自燃事故危险分析漏电、短路、漏油等容易造成车辆自燃起火。夏季时,如停车位置不当,将车辆停放在太阳下曝晒,遇到电火花,也会引发自燃烧车事故。如驾驶员将一次性打火机放置在仪表台等位置,爆炸风险较高。2.2.3公共卫生类风险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染性事件,另一类是非传染急性事件(如食物中毒)。传染性事件,如新型冠状病毒、非典、禽流感等,是一种突发性事故,一旦发

13、生,会极大地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道路乘客运输和客运站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引起市民恐慌,引发社会动荡。非传染急性事件,如员工餐厅食物中毒事件。若员工餐厅使用质量不合格的食材,或食材保存方法不当或存放过久等,容易导致变质,引发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或因餐具清洁、生熟不分或消毒不过关,出现交叉感染而引发食物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2.2.4社会安全类风险在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镇)综合客运枢纽、农贸市场、能源设施等场所发生的,需要公司参与处置并提供综合保障的社会安全事件风险,主要包括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等。2 .2.4.1乘客夹带危险品的危险分析乘客夹带危险品上车的违规现象

14、时有发生,主要是少数乘客存在侥幸心理不执行规定,为个人私利企图蒙混过关,明知故犯;另有少数乘客不了解有关规定盲目携带,造成乘客夹带危险品上车。乘客携带的危险品常有烟花爆竹、汽油、酒精、发胶和有毒有害物品等,在行车途中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一旦遇到剧烈碰撞或高温明火,就易发生燃烧爆炸,而有毒有害物品一旦泄漏,就会致使人员中毒及环境污染,均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于车毁人亡,直接危及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3 .组织机构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企业设置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工作。下设各应急工作小组。附:应急指挥体系图应急指挥部Ja指挥副总指挥V成保卫组通讯联络组救援处置组现场救护组

15、后勤保障ta调1善后组3. 2组织机构成立公司应急指挥部,指挥部设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以各部门及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主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指挥部成员。总指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副总指挥:安全生产分管责任人成员: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部分部门主要负责人、主管安全管理人员指挥部下设六个小组,分别为:警戒保卫组、通讯联络组、救援处置组、现场救护组、后勤保障组、调查善后组应急指挥部设在公司安全科,电话:XXXXXX3.3职责3.3.1 应急指挥部职责:研究和制定公司应急预案,推动和组织全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学习;在公司事故突发时,现场指挥事故的应急救援,调动公司应急保障队伍实施应急行动,配合地方公安交通部门处

16、理事故,做好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和安抚工作。3.3.2 总指挥职责:监督和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遇突发事故时,调动指挥部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救援,履行应急救援的职责和事故应急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各应急保障小组开展各项应急救援工作。3.3.3 副总指挥职责:按照指挥部工作要求组织各成员落实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遇突发事故时,上报公司应急总指挥,并带领各应急保障小组赶赴事故现场给予事故应急处理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现场应急处理和事故善后安抚工作。3.3.4 指挥部成员职责:按照指挥部工作分工,各司其职,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工作。3.3.5通讯联络组职责保证通讯联络畅

17、通,随时传达上级指示。3.3.6警戒保卫组职责对现场实行警戒,保护现场秩序和乘客安全,疏散围观群众。3.3.7救援处置组职责在专业人员到来之前,做好自身保护措施查看车辆情况,尽可能排除险情,消除现场潜在的危险隐患。3.3.8现场救护组职责在专业人员到来之前,做好自身保护措施,对出现轻重伤的乘客分别进行初期救护。3.3.9后勤保障组职责对现场物资供应进行及时调配,调拨应急车辆到达现场待命。3 .3.10调查善后组职责在现场事故态势未有恶化升级的情况下,对事故现场进行初步检查取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排查危险源,制定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同时对社会舆情进行关注、预控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3.4附件附件1

18、:指挥部各成员通讯表4 .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防控、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工作机制。4. 风险防控5. 1.l建立风险调查评估制度。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能力,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辨识、评估、分级、登记,建立台账,定期进行检查、监控;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控;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按照国家、省市及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及时公布相关信息。4.L2建立风险管控协同机制。坚持协同防控原则,统筹建立风险防控体系。要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风险隐患,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对重大风险和危险源,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领域

19、采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制定专项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4.L3加强风险防控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强防灾抗灾和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完善日常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监督职能部门要加强安全监督检查。4.L4加强对车辆的管理控制,落实车辆回场必检,合格放行的制度,对车辆的随车消防设施设备定期检查,确保设备齐全有效,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保养监督工作,确保车辆性能安全有效,安全上路,平安返回。4.L5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控制,对驾驶员从业资质的审核,每班次、每车次配足司机;强化调度管理,对驾驶员早上出车状态进行监控;节日及月度定期或不定期上路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剔除驾

20、驶员不良的驾驶习惯;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严格要求员工按照操作流程落实,对事故多发驾驶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驾驶安全防范意识。4.2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体系。4.2.1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照突发事件种类和特点,及时收集、分析、汇总各类事件信息,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监测预判,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健全完善风险防控措施。4.2.2范围及内容涉及公司危险源信息;企业内部各生产领域、外部社会活动、自然灾害等易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险情;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发生事件

21、;涉及企业生产重点主业、重点场所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情况;应急力量的组成和分布;应急设施、装备的种类、数量、特性和分布;上级救援机构或邻近地区可提供支援的应急资源;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等。4.2.3对监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应及时上报本单位应急管理部门,并通报给各相关部门,同时将监测到的情况向公司进行信息报告,公司应急管理部门汇总整理后,报上级主管部Ilo4.3.1预警根据监测到的可能发生的情况,或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按照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发展的等级、趋势和危害程度,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好内部预警与信息上下传递。消防报警电话:119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IlO指挥部

22、办公室电话:4.3.2预警信息收集渠道(1)本单位领域范围发生事件及预警信息;(2)政府及其相关权威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3)其他途径获得经过证实的预警信息。4.3.3预警分级及发布4.3.3.1分级依据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级别的具体划分标准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文件的相关要求予以规定。4.3.3.2发布公司负责对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在确定发布本单位预警信息时,由应急指挥部授权应急管理部门向确定的对象(政府、机关、相关业务单位、公司上级、周边单位及社区、

23、公司内部等)进行预警信息发布和传递。信息发布包括发文、邮件、电话、网络等形式。发布的内容包括预警事故类别、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发布部门等。4. 3.4预警响应预警信息发布后,应急队伍按照预警立即做出响应,进入相应的应急工作状态,适时启动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履行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4.1.1.1 突发事件蓝色、黄色预警发布后,应急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并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应急职责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2)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的

24、可能性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3)通知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4)调集、准备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使用;(5)组织对重点防控部位安全隐患、应对措施准备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对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6)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确保人员及财产安全;(7)加强对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以及相关信息的宣传报道管理;(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4.1.1.2 突发事件橙色、红色预警发布后,单

25、位应急管理部门除采取4.3.3.1规定的措施外,还应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时进行信息沟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妥善进行处置,必要时可与相关部门、单位协同响应。4. 3.5预警变更及解除预警信息发布公司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依据事态变化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预警建议,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将调整结果及时进行信息传递。当事态发展已经或可能危急周边单位、社区时,应急管理部门在应急指挥部授权下应当自行或协助地方政府向周边邻近单位、社区、受影响区域人群发出警报信息。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单位应当立即宣布解除预警,终止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5信息报告4.1 报告责任主体

26、建立健全信息快速获取机制,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各相关部门应急基础信息等,顺畅信息报告渠道,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信息保障。事件发生单位(科室、路队)是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应按规定要求及时向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在10分钟内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事件发生单位根据事件严重程度逐级进行报告;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出现新情况后,应当及时续报。报告内容:A事件的类型、发生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姓名、单位以及联系电话;B事件的简要经过,发生原因及影响范围和程度、发展势态,有无次生或衍生危

27、害;C事件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D已经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成效;E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5. 2接报后采取的措施公司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或者监测到相关信息后,应当立即进行信息核实,确定属实后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和其他有关规定,研判事件性质、类别和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处置,必要时应通知相关单位及外协组织进行联动,协助配合救援,严防次生或衍生危害。5.1 报告时限及续报要求遇有敏感事件或初判为重大、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事件发生单位应直接进入应急处置阶段,做到边处置、边核实、边报告,并安排专人在20分钟内先电话后书面,向事业部

28、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书面报告的时间最迟不得晚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1个小时);最新处置进展情况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尽快提供书面终报。6应急响应救援和处置5.2 分级应对6.Ll突发事件应对一般遵循分级负责、涉事单位为主的原则。涉事单位(科室、路队)对本单位(科室、路队)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根据突发事件初判等级、处置难度、自有处置能力以及预期影响后果,综合研判确定本层级响应等级,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发生后,涉事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进行先期处置,当突发事件超出涉事单位的应对能力时,可视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响应级别。5.3 响应分级应急响应依据突发事件处置难度

29、、现实结果或预期后果等,一般由低到高分为IV级、In级、11级、I级。6. 2.1四级响应(IV级)初判发生一般突发事件,由涉事单位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涉事单位(科室、路队)主要或分管负责人赶赴现场,负责组织人员和物资装备,进行现场救援处置;并及时向上级分管领导和直属单位(科室、路队)应急管理部门报告信息;必要时启动直属单位的应急响应,由直属单位(科室、路队)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必要时赴涉事地指挥协调。7. 2.2三级响应(In级)初判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由直属单位(科室、路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直属单位(科室、路队)分管领导赶赴现场指挥,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并及时向事业部分管领导和事业部

30、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必要时报请事业部应急管理部门启动应急响应。8. 2.3二级响应(II级)初判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由公司应急管理部门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公司分管领导和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赶赴现场进行指挥,协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事件现场救援处置;必要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启动应急响应。6. 2.4一级响应(I级)初判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由公司应急管理部门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公司主要领导赶赴现场进行指挥;如事态扩大超出公司应急控制能力,应由公司向上级主管部门报请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公司有关部门在上级主管部门及以上应急指挥机构(机制)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6.2 .5响应分级标准应在相关专项应急预

31、案中详细明确。对涉及面广、敏感复杂或处置不当易引发严重后果的一般突发事件,根据应对工作需要,可启动集团相应级别应急响应。以上响应启动程序将根据公司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变化作相应调整。6.3 指挥协调6.3.1组织指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指导下级相应部门开展应对工作。上级组织指挥机构设立后,下级组织指挥机构按照上级组织指挥机构要求做好应急处置与救援有关工作。各科室、路队应急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对本领域内的各类突发事件实施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6.3.2现场指挥根据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现场指挥部,实行现场指挥部指挥长负责制,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成立临时党组织,加强党组织对应急工作的领导。参加现场应急救援的部

32、门和个人应当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上级主管部门设立现场指挥部的,下级指挥机构应纳入上级现场指挥部,在上级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6.3.3协同联动建立与相邻单位或相关领域的协同联动机制,根据处置工作需要,依申请调度相关应急资源协同开展应急处置与救援行动。其他组织参与处置救援的,应纳入现场指挥机构统一管理、统一调动、统一行动。各协同联动的应急力量要服从现场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及时报告工作情况,实现各方信息共享。6.4处置措施6.4. 4.1先期处置措施6.5. 1.l发生或确认即将发生突发事件时,事件现场“第一响应人”要根据事件性质、类别立即向“110”“120”“119

33、”等社会报警系统报警,同时向本单位报告。6.6. 1.2事件发生单位(科室、路队)要立即核实相关信息并逐级上报,同时启动相关专项应急响应预案,有关人员要迅速赶赴现场,视情成立现场处置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6.4.L3组织调度应急救援队伍及物资开展先期救援行动;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视情成立若干工作组,按照相关预案职责分工和事件处置程序要求,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灾害。6.7. 1.4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防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并安排专人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加强救援处置人员防护;控

34、制危险源、可疑的传染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它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维护现场秩序。6.8. 1.5如现场存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或发生起火、漏电、漏水、漏气等情况,现场先期处置队伍要立即报警或通知有关单位赶赴现场实施排爆、灭火、断电、断水、断气、疏散群众等措施,避免次生、衍生灾害。6.9. 1.6对因本单位(科室、路队)的问题引发的或主体是本单位(科室、路队)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涉事单位(科室、路队)要迅速派出负责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及时控制事态发展,降低影响,减少损失。6.10. 1.7各单位(科室、路队)应依照相关应急预案和职责分工,加强应急联动,密切

35、配合,协同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分级响应时应随时跟踪事态的进展情况,如发现突发事件的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有可能超出本级自身应急控制能力,或突发事件已经波及到其他领域,直接或间接造成更大灾害,应立即向公司报告,协调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应急信息报告急及事件处置续报工作。6.4.2分类别处置措施6.4.2.1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事件发生后,涉事有关部门应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应急处置措施(不限其他合法措施):(1)信息获取和分析研判。涉事单位(科室、路队)应组织现场人员迅速核实现场信息,特别是人员伤亡、重要财产损失、人员密集场人员聚集、事件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等

36、情况,利用手机(有条件的单位可利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获取现场影像;针对上述情况,强化分析研判,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并向现场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报告。(2)人员和财产安全。根据现场情况,组织受灾和被困人员救援;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威胁人员;保护、转移重要财产。必要时,协调动员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和处置、受灾人员救助工作。(3)危险控制和保护。迅速控制危险源或传染源,标明危险区域,划定警戒区,防止环境污染,配合公安部门实施其他控制措施;抢修被损坏的交通设施(包括电车线网或有轨电车轨道等),短时难以恢复的,要实施临时过渡方案,保障交通运输秩序基本正常。(4)医学救治和健康宣传。划定医学救治区域

37、,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伤病员救治、卫生防疫和应急心理援助等医疗卫生处置,保障相关人员或受灾群众有病能及时医治。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卫生防疫和健康防病知识宣传。(5)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根据安全经费使用要求,落实应急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应急资金使用计划,做好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等方面的资金保障,配置应急物资储备库房,做好应急物资、设备、设施、工具的储备工作。(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根据实际情况,不限于法律法规规定或主管部门认为必要的其他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6.4.2.2社会安全事件事件发生后,涉事有关部门(科室、路队)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

38、其他有关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应急处置措施(不限其他合法措施):(1)分析研判事件起因,尽快向公安部门报警,配合公安部门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和说服教育,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2)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协助公安部门对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实行强制隔离,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配合公安部门尽快恢复正常秩序。(3)配合有关单位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源的供应进行控制。(4)配合公安部门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5)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单位值班保卫工作,加强对重要人员

39、、场所、部位和标志性建筑的安全保护。(6)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它必要措施。根据实际情况,不限于法律法规规定或主管部门认为必要的其他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6.5 信息发布信息的对外发布由指挥部统一指挥。由指挥部成员按照新闻发布的有关规定,拟订发布的内容、范围和方式,经指挥部总指挥审定后组织发布。如事故外部影响较大的,应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6.6 响应结束6.6.1 突发事件现场得到控制,救援工作基本完成,受伤人员已全部撤离并送医救治,次生、衍生和事件危害基本消除,应由现场指挥部综合分析情况,认为可以停止应急响应时,向总指挥报告批准终止应急处置,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做出应急响应结束决定

40、后,应及时通知参与应急救援人员撤离,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有关情况通报各联动协同应急处置的部Ilo6.6.2 做出应急结束决定后,应及时通知参与应急救援人员撤离,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有关情况通报各联动协同应急处置的部门。7后期处置7.1 善后处置工作在公司应急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涉事部门要积极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突发事件损害核定工作,统计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及时协调相关保险公司,开展突发事件处置后的保险受理、赔付工作。事发地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并做好隐患消除工作。7.1.1 及时收集、清理和处理污染物,对受事故影响的设备、设施积极

41、组织修理或更换,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并采取必要控制措施,防止次生事故发生。7. 2调查与评估7.1.1 根据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派成立事件调查小组,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展开事件调查评估及总结工作。7.1.2 事件调查小组要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相关资料,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过程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金投入、影响范围、责任认定、经验教训和善后处置等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调查评估。7.1.3 在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10天内,事件发生科室、路队将调查评估报告以书面形式逐级向公司应急管理部门报送。7.2.4参加应急处置的科室、

42、路队应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由应急管理部门提出整改纠正的措施方案以及修改完善相关预案的建议和意见,必要时及时修改相关预案。8.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领导小组,各工作小组成员的电话号码要登记,制作通讯录,发生事故要按照响应流程相互告知,落实范围内应急工作。8. 2技术与装备保障后勤保障组在应急响应启动时,要准备车辆、根据事故的情势准备维修工具、发生火灾要准备消防灭火器材、其它应急设备等,保证应急状态下能迅速调用。8.3资金与人员保障应急救援所发生的经费结算。应急救援所发生的经费先由公司应急指挥部纳入公司安全基金预算中,应急救援结束后,被征用物资、交通工具的部门应提

43、交征用情况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被征用的时间、地点、日程记录或行驶日志摘录;投入的人力、设备、车辆、材料等的数量、单价、计算方法;相应的物资管理费、交通费及其他有关费用;其他有关证据和证明材料,被征用部门不能提交上述材料的,按征用物资单位的记录公司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审查后报公司计划财务部列支,按规定给予补偿。9.应急预案管理9.1 预案编制9. 1.1针对本行业领域内突发事件历史情况和具体风险情况,制定本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修订工作规划,按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专项预案构成种类要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规划应报同级应急管理部门备案。10. .2编制应

44、急预案应当在风险评估、案例研究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在预案编制中以情景构建的方式模拟突发事件场景,增强应急预案各项措施有效性。11. .3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单位、社会组织和专家的意见。涉及其他单位职责的,应当书面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必要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应征求相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9.2预案审批与街接9.2.1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衔接遵循“下级服从上级,专项服从总体,预案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9.2.2总体或综合应急预案由本单位应急管理部门牵头起草,按程序报请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并公布实施,报上

45、级主管部门备案,抄送同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9.2.3专项应急预案按职责分工由本单位相应部门牵头起草,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以本单位名义印发实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抄送同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9.2.4现场处置方案由本单位有关部门制订,经主要负责人批准,以本单位名义印发实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抄送同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9.2.5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的审批程序由制订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9.3预案演练9.3.1演练目的9.3.Ll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反应的准备情况;9.3.L2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9.3. 3.L3锻炼应急救援队伍,提高

46、应急救援人员的作战能力,熟悉操作技能;9.4. 1.4教育广大员工,增强危机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9.4计划及频次9.4.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编制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9.4.2各路队要积极配合应急指挥部开展应急处置、救援演练和专项演练。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深入发动员工普及运输安全知识和技能。9.5演练总结开展完应急演练活动后,应急指挥部对各部门应急行动的结果、职责履行、组织、行动、平时准备等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好有关统计、汇总工作。检查应急预案可行性及

47、需完善、补充的项目。9.6预案评估与修订9.6.1应当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9.6.2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修订应急预案:(1)相关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2)因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或产生新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或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4)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5)应急指挥机构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6)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等发生变化的;(7)在生产安全事故实际应急处置中发现需要作出调整或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