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57730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XX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试行)(X教研20167号)XX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X教规20XX5号)和XX州中小学聚焦课堂“五项制度”实施意见及其他相关政策,特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章课程管理第二条落实国家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各项要求。(一)严格

2、执行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XX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意见(试行)的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二)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教基201916号),加强科学实验课教学,确保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三)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和总课时,增加考试课程和减少音体美等考查课程的课时。(四)重视体育、艺术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第三条开好地方课程。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根据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地方优势和传统,合理选用开设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发的、要求开设的地方课程。(一)对省、州相

3、关部门明文要求开设的地方课程必须开设,利用综合课程、微课程、优质网络课程开设好心理健康、阅读、书法等课程。(二)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时,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开发和实施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利用区域、社区、民俗、民情等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有教学计划和自成体系的讲义(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第四条管理好教材的使用。加强对教学用书选用和征订工作的管理。(一)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严禁为学生统一配备XX省教育厅确定的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学生用书,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二)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观察、实验、操作,在获得

4、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三)要根据有关规定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电教室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健全管理制度。第三章教学管理第五条明确教学管理责权。学校教学工作实行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教科室主任、教研组组长、科任教师教学管理责任制。(一)校长是实施课程和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围绕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制定教学管理计划,有效组织协调,及时监测评估,把握学校教学和改革发展的方向。(二)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管理者和组织者,具体负责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指导学校教研组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定各

5、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实施计划和方案细则。(三)教研组组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要充分调动学科人员的力量,扎实有序地开展好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四)科任教师要明确教学的各项责任和目标,认真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第六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人员分工,使各项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一)建立健全教导处工作职责教科室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职责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规则学生日常课堂行为规则等教学管理制度,(二)坚持学校领导上课制度。学校领导要按规定上好课,其中,校级领导周课时24节,副校级领导周课时46节,中层领导周课时68节。(三)建立听课评课制度。教龄三年及以下

6、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25节以上,其余教师听课评课20节以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含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评课30节以上。学校领导应全面掌握全校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情况,要经常进行巡课、预约听课、随机听课。听课必须有听课记录,记录要全。严禁互相抄袭听课笔记,伪造听课记录等弄虚作假行为。(四)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校定期召开专门研究教学的工作会议,并有记录和具体落实措施。教学工作例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五)制定教学管理计划。学校每学期初制定学校教学管理计划,并按时提交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备案;教研组要根据学校教学管理计划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交至学校教科室审核;科任教师要制定出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并交至

7、教研组审核。教学管理计划的制定要明确目标和任务,措施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六)监控教学管理过程。学校对教研组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每学期不少于2次,所有检查需要有记录、评价及检查日期。(七)完善课程资源管理。学校加强课程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在课程组织与实践中,积极开发与利用学校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以及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课例、习题、教学研究案例等在内的教学资源。(八)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学校在学期末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总结、反思和评价,指导全体教师认真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和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经验并加以推广。第四章课前准备第七条按要求备

8、课。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必须坚持“先备课后上课”的原则。(一)教师要深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重难点,分析本学段、本班学生特点和学习基础,根据教学实施环境准备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二)按照“参与式活动课堂”备课的要求实施备课,一是精心设计关键问题,二是精心策划学习活动,三是认真编写学习活动方案(学案)。(三)提倡单元整体备课,鼓励在参与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进行备课。第八条学案撰写。

9、教师要按照备课要求,认真编写学习活动方案(学案)。(一)学案内容要注重实效,应涵盖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预留)等部分。(二)教学过程包括导入、导学、导结(导练)三大部分。(三)导学由若干个学习活动组成,学习活动要有活动名称、活动任务、活动流程。(四)活动流程要包括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分享、梳理提升五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要具体预设操作方法、要求、提示等。(五)开学前通过集体研讨形成一册书的电子学案,教师在使用时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具体教学实际等在修正栏内进行二次备课和建构。第九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发挥学科组的集

10、体优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为目的。要关注细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性的改进。(一)教研组每月至少开展2次集体备课。(二)开学初,学校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教研组根据学校的集体备课计划制定出具体的集体备课计划,明确整个学期的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内容、组织形式、主备人,分解备课任务。(三)集体备课前,主备人要提前做好教学设计、习题、测试题等资料准备,做到集体备课时人手一份;其余教师应事先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明确教法学法,做到教学环节心中有数,拟写教学思路,发现问题,做好发言准备,提高发言效率。(四)集体备课过程要做好交流发言记录,总结经验,突出实效,并收集整理

11、集体备课的相关资料存档。第十条学案检查。学校建立学案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教师的学案进行检查(每学期不少于4次)。每次检查都要有记录和评价。使用集体研讨形成的电子学案的,主要检查教师是否根据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和建构。第五章课堂教学第十一条确立教学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以下教学思想:(一)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尊重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三)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四)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发挥各学

12、科的育人功能。第十二条科学使用教材。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学校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教师处理教材、安排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结合学校优势和社区资源,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十三条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合理运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落实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着眼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三)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创设平

13、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四)深入实践和不断完善“参与式活动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与技能。(五)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六)积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七)鼓励根据教育发展的情况和先进的教学理论、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第十四条规范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自觉规范教学行为。(一)教师要自觉增强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意识,知荣明耻,依法执教、文明执教。(二)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停课、改上其他课或私自请人代课,按时上、

14、下课,不迟到、早退,不拖堂。(三)禁止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禁止在课堂上接打电话,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及侮辱学生的人格。(四)严格要求自己,着装打扮整洁得体,自觉塑造仪表端庄、知书达理、举止大方、文明优雅的师表形象。(五)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教学语言准确生动、表达流畅,评价语言丰富贴切,禁止使用粗暴和侮辱性语言。(六)板书布局结构合理,书写规范工整,内容体现学习内容主线和重点。第十五条检查教学效果。学校每学期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检查。(一)实行学校领导巡课制度和随机听课制度,要做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要有执教教师姓名、课题、听课日期、教学过程、简要评价等。(二)教师在考

15、试后要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问题,确定改进措施。(三)学校在考试后向全体教师作综合教学质量分析,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第六章教学反思第十六条重视教学反思。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督促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把教学反思纳入教学常规检查与考核。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在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并及时在学案预留的教学反思栏内简要写出教学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第十七条注重过程反思。教师要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形式。剖析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情况成功的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的策略等,并挖掘问

16、题背后的原因,不断获得对教学规律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反思达到自我评价和自我诊断的效果,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第十八条强调成果转化。学校鼓励教师将教学反思的成果物化。教师要以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札记、教学心得或教学论文等形式积极向教育刊物投稿、参加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竞赛评比,或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交流。学校要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刊等为教师的反思物化成果交流搭建平台。第七章作业与辅导第十九条作业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学生作业。(一)作业设计要符合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做到既有利于学生当天所学新知识的复习

17、、巩固,又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二)作业内容要有针对性,难度适中,数量恰当,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和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严格控制各年级每天的课外书面作业总量,其中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各学科书面课外作业总量不得超过60分钟。(三)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和多布置实践性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四)禁止在各类家长群中布置作业。第二十条作业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一)作业批改要及时、仔细,使用明确的批改符号,增加激励性评语,保证批改的准确率。(二)根据作业及学生实际,批改形式灵活恰当,要有错必改、有改必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提倡教师面批面改。(三

18、)教师要分析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以作业分析为依据改进教学。(四)禁止要求学生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禁止在各类家长群中公开学生作业情况。第二十一条学生辅导。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学生辅导要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助。(二)建立特殊学生辅导档案,进行追踪辅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三)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问题和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四)加强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辅导。第八章检测与评价第二十二条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

19、价要体现学科特点,以学科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行为的变化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关注教学的实效性。(一)学校制定出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价表)。(二)课堂教学评价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内原则上安排不少于10分钟的自主练习时间。(三)课堂教学评价要重视学科实践性学习,关注课堂教学的拓展,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四)参与式活动课堂的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分享的实效性,关注教师梳理提升的有效性。第二十三条检测的命题及分析评价。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一般都要进行教学质量监测(检测或考查)。(一)学校检测要科学命制试

20、卷,严格命题规范,建立命题、审题制度,提高试题质量,发挥试题对教学的正导向作用。(二)各类检测命题要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试题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三)在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正确的学习导向。(四)检测要与教学紧密结合,促使教师在研究命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学校和教师应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反馈矫正日常教育教学的得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二十四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在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实施综合素

21、质评价,要根据XX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填发XX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第二十五条学业水平评价。学业水平评价要淡化比较与甄别。(一)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以任何形式进行成绩排名。(二)要降低学业水平评价中纸笔测试的权重,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及习惯的评价。(三)日常学业成绩采用等级制,不得使用分数;要淡化用期末检测成绩(分数)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评价。(四)阶段性的学业评价应重在获取改进教学的信息和证据,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根据检测结果对不同学生提出有效的学习建议。第二十六条教师评价。教师评价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要关注教师自

22、身发展与进步的过程,要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师之间要进行相互评价;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要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自我完善。不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不以任何形式进行对教师进行成绩排名。第九章教研管理第二十七条教研机构建设。学校建设好教育机构,负责对学校的教研工作的管理和实施。(一)学校设立教科室,设教科室主任一名,分设学科教研组或年级教研组,组成学校的教研机构。(二)教科室在分管领导或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三)教科室研究制定本校的教研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督促教师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指导教师开

23、展教学研究等。第二十八条学校教研。学校教研要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为核心,以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和学法为重点。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途径,突出并强化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探索适合本校师生发展需要的教学路径和学习方法。第二十九条课堂研讨。学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以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同课异构、教学论坛、课例分析等形式研究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二)每位教师每学年都要上研究课,通过评课议课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各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或观摩课,发挥引领和辐射的作用。第三十条课题研究。学校结合实际,引导教师针

24、对教学问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一)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项校级课题研究、一项市级及以上课题研究。(二)教师注重钻研教材和教法,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出发,寻找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选题展开研究。(三)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并在学校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第三十一条教研平台建设。学校为教师搭建教研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区域教研、连片教研、结对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教师教研的重点是执教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要保证教师教研时间,合理设定教研任务。第三十二条互联网+教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手段开展网络教研,探索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打破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

25、的限制,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微博互动、教师工作坊、教研共同体等方式,打造网络教研平台,建立网络研修社区,开展交互式学习,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和灵活性。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师研修培训,并生成一批优质网络教研成果和校本培训资源。第十章调课规定第三十三条教师上课,原则上按课表进行,但因临时性工作或特殊事情的冲突,教师可向学校申请调课。1.到教导处填写“教师调课申请表”。2 .申请调课者应和被调课者协调,且同意调课。3 .教导主任或校级领导同意,并批字,方可实施。4 .科室组织活动需要调课,报校级领导同意,由科室统一出通知即可。5 .教师自己的私事不准调课。6 .未经学校同意,私自调课者,双方视

26、为旷课。第十一章转课规定第三十四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督、指导、管理,实现师生、学校同步发展,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行转课。1 .转课由教导处随机安排,每次安排无课教师分组进行转课,对明德楼、综合楼、体育活动场地等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地点进行转课。2 .转课教师必须如实填写转课记录,如果学校督查发现未完成转课任务。3 上课教师每节课必须打开后门,把教案摆放在教室后面的空凳子上(体育教师将教案带到上课地点),并在相应上课内容处做标记待查。4 .转课教师从班级后门进入教室,听课13分钟,检查上课教师的教案,并在教案中该课的相应部分签字。5 .对照课表检查上课教师与课表安排是否相符。

27、6 .检查上课内容和备课内容是否相符。7 .教学过程是否做到安全、有序、高效。8 .认真填写转课记录表。9 .转课结果按学校备课、上课的相关规定执行。第十二章听课要求第三十五条听课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是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有效途径。1 .校级领导、中层干部、高级教师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其余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2 ,授课教师不得拒绝他人来听课。3 .教导处(或教科室)根据“听课情况记录”,随机抽查教师的听课笔记,访问所到听课班级的学生。若学校检查发现有弄虚作假的现象时,一律按没有完成听课任务处理。4 .班主任每学期必须深入本班听4位不同任课教师的课。第十三章随堂听课规定第

28、三十六条学校将不定期组织教师随堂听课。1 .授课教师,一要认真上课,二要把授课教案带进课堂,三要为听课教师准备好座位。2 .参加听课教师须按安排准时参加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在授课教师教案上签字。3 .听课教师第一次未参加听课者,视为未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一次记;第二次未参加听课者,视为旷课。第十四章德育课程规定第三十七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落实好“学科育人”任务,在每一节课上做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特别是班主任要承担好德育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纪律常规教育等)的相关工作。1 .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进行德育教育。2 .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活动结束后

29、进行德育教育。3 .每周星期三下午最后一节课进行班队活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4 .每周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课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卫生大扫除活动等。5 .班主任要将德育教育内容和过程记录在教导处提供的表册上。第十五章对班主任工作记录的规定第三十八条班主任必须按周进行工作记录,每周都要有记录。1.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的教育情况。包括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常规教育等。6 .每周星期三下午班会或队会的内容。包括时间、活动内容、未开展原因等。7 .每周星期五下午大扫除结束后进行一周小结,并进行记录。内容要求具体、清楚。8 .学校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如检查时未按以上要求记录的班主任,

30、在相关考评中扣分。第十六章“大课间”管理规定第三十九条“大课间”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反映一个学校管理水平、师生精神面貌和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面镜子,也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师生的校风校貌,提高全校“大课间”的质量,促进全体教师对“大课间”的重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制订以下管理办法:一、带队、做操要求1.上午第三节课下课,任课教师迅速组织学生在教室外排成两列纵队集合,随着音乐行进到做操地点。要求行进过程安静、整齐、前后距离合适。(时间为5分钟)2 .学生到做操地点后须随着音乐做徒手操,带队教师须组织学生等候班主任到位交接后才能到

31、跟班班级。3 .班主任须在做操音乐响之前到达做操地点组织学生。4 .学生做操时要求站位准确,横排、竖排对齐。做操过程中要做到安静、动作到位合拍。由跟班教师(副班主任)和班主任督导。5 .做操结束后,由班主任和跟班教师在原地组织班级管理工作反馈3分钟。反馈结束后,由班主任或副班主任把学生带到第四节课上课地点。要求:行走过程安静、整齐、前后距离合适。6 .全体教工参与活动,按照升旗仪式安排的跟班站在队伍最后一排做操。二、评比办法1 .德育室将组织师生每天进行检查打分。做到学校要求的在“文明示范流动红旗”的评比中加2分,若未做到的班级不仅不得分,反而要扣2分。并进行过关训练。2 .检查人员在“大课间

32、”结束前当场公布抽查结果。三、对带队教师的要求每天上午上第三节课的教师为带队教师。如在带队过程中不认真组织学生排队,或有不带队行为的,经查实后在学期结束的“学期履职考核”中扣除相应分数。四、对体育教师的要求1.负责放广播、轮流组织大课间以及大课间活动的教授、训练工作。3 .参与大课间评比工作。第十七章附则第四十条学校成立由学校领导负责的教学常规工作督查、考核、评价小组,制定教学常规管理评价方案,每学期不少于2次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量化,量化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教师评先评优、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第四十一条学校领导班子负责指导和监督贯彻落实本细则。以常规检查为主渠道,每学期不定期对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视导,视导结果向教师本人反馈,对亮点突出的给予表扬,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进行问责、督促整改。第四十二条本细则由学校教学常规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