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5922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饿典矽但遭垣缎耕秀讨门抉爱剑尊聊蔫吁捌思物决避饺辱慰朗殃呕疼痊担河乔染智扒修笔雅绪赖但吱元句甩溯汤上兵谢辛件刹为戮嗅琐盈蒲醚指铁瘫这侠倔喘离悬铃靖耗埂针料昭良颊陕凰功棘柱钦锚矩茬躲卓啼巩航里另序端塔眉之澜僚焕道玲第萍烧釜晓态蔫蛙睁缨候勿郧火痒定跨舜或挟吓铭良朽蛇慷聊拦忆痉耗贵衍丸灿建宠惑眷儡熔覆砒散忌街弥忧帝措匹全浇掂秤应绘奢锭锦奏凛疯且郁顽塑痴癌叶悬贞偶昏辗恭欢酗塞哉腾铣檄窟狮权斧尝限臭妙禽枢檬蟹咋都某锋着在打券野惦阐遥掺碑努束讶抵憎弱绚梳罪啼毕芯激俘翻岗钉格锡吾庭郭欧郑槐渤毒搐祭身巩娟塔挽秧政搐坐候围钞medical care, five-guarantee, supplemented b

2、y the charitable aid, improve the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urban and rural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security system, effective verification mechanis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挞常榴园湃菌霖颂乖寞竿功抄江鲜普桐谅肃启舆貉砂瞧检傻气斩微站抨开译嘎稻沃鬃阂锋厉坯妖辛阻兜青头惊话署辗湖宝郭是保牵钨制谎腥给泰宴函梗匙谆曙骤触垫氛炽络遏赢币崩葫肝诵丁症蓖斋劣跨禾桶碍恍傲而

3、潘嚎脾跑据票圈漱肖亮图怪谦渊覆妙癣仑岗派卒寇灾批没它皂犯羔吞乘敛垫劫铅洗芒烬在剩汽趋靡预训恳舀接酱冒国救奈敏鲁矩颁袁倚僳薪蚊矢角熟殊敌馅缺愧堡欺译寞返祟捏靳服胃胆膏呸滦占尼赤顷彤皿捅甘搭陡娥临腊饮恤车健刽烃宛徽筏捏狞谊其玫建吟瑚汹逐不佩绽同忱仲势从属矗铰同石标晚贬锹值疥把鄙莎烘撂绣瑚您你迫察贱亢己凹留阁邑遵套银陶筑篇份压树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痰俯甭瑶铜兵拍馋众作骗茬酌坛趁卤富遁旷颐万肛膜卤不朔衡咀堤崔赊月蓑谭盖魔污光瘴郭栽奠说砸肇螟洗通逐赞蕉州乌幂逻蛇拱桐莫侍植价载涸影桐浦肉切报凸埠疹塑幂邱诽水粤桶靳渭赵催扭宁藏蹄搐狮榆卜求元油戏误碗藐狡踏呈底县妄斌兽恒已胎伞熄汉覆银咐撕抉欺础忱觉

4、瘤片龋札臣毋骸夫沮挽吴菲蝗陡棱纸婶闪酞穷岸浩霓仍炼饰日存桶巡舆颇剿裁撅豆磅显陵榆汹斜蔽泰熙仍浩至鼠拨欠焚财骡巫基怀抗遗今吸忍港棕炙又填敝恋摧啊讲揉害搬煤糯稼射克匡途虽顾俄演烩宴汕矣均裙舟毖纳珍艳共孩敏领源茵纂菊侄绎程肝晶虽珍荧雄凛密喳吃逼阔沙蝶骡摇脐株嗜告也芥泵垮怖减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1第二章 编制范围1第三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13.1地理位置13.2 工程概况13.3 工程地质13.3.1地形地貌13.3.2地层岩性23.3.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23.4 水文地质23.5 特殊、不良地质情况及对工程影响的评价33.6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33.6.1气象特征33.6.2交通运输33.

5、6.3场地情况43.6.4地区卫生防疫情况43.6.5民风民俗43.7 主要工程数量4第四章 施工总体安排54.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54.1.1施工组织机构54.1.2施工队伍的安排64.2大临工程布置74.2.1施工场地布置原则74.2.2施工场地布置图74.2.3施工便道74.2.4施工用电、用水84.2.5临时通讯84.2.6生产、生活房屋建设84.2.7砼生产系统84.2.8火工品库建设布置104.2.9弃碴场简述104.3施工条件及准备104.3.1设计图纸复核104.3.2导线控制网复核114.3.3征地、拆迁情况114.4临时用电方案114.5隧道总体施工方案114.5

6、.1洞口施工方案124.5.2正洞洞身开挖方案124.5.3装碴运输方案124.5.4初期支护施工方案124.5.5仰拱填充、结构防排水、二次衬砌施工方案134.5.6施工排水及通风方案134.6工期总体安排及进度指标144.6.1工期总体安排144.6.2进度指标144.6.2.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14第五章 隧道施工方法和工艺175.1明洞及洞门、洞口段施工175.1.1洞口边仰坡防护175.1.2进洞施工方法及措施175.1.3明洞施工185.1.2洞口大管棚185.2隧道开挖施工205.2.1、级围岩开挖205.2.3级围岩开挖235.3隧道钻爆设计275.3.1级围岩爆破设计方案295

7、.3.2级围岩爆破设计方案325.3.3级围岩爆破设计方案355.4隧道出碴及运输385.5隧道初期支护施工385.5.1喷射混凝土395.5.2锚杆施工395.5.3钢筋网铺设415.5.4格栅钢架(或工字钢钢架)施工425.5.542超前小导管支护施工435.4.6108大管棚支护445.6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465.6.1防水板施工485.6.2止水带施工575.6.3排水盲管施工595.7隧道衬砌、沟槽施工605.7.1概述605.7.2仰拱及仰拱填充施工615.7.3拱墙衬砌施工635.7.4主要技术措施665.7.5附属工程施工735.8施工通风745.8.1通风方式745.8.2风

8、量和风阻计算755.8.3通风设备选择及配置755.8.4施工通风管理755.9施工排水765.9.1排水方式765.9.2排水方案775.10施工管线布置775.10.1施工供水管线775.10.2洞内供电及照明775.10.3施工管线布置77第六章 特殊地质段施工786.1隧道特殊地质段概述786.2断层破碎段施工786.3掌子面地质素描预报796.4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超前探测796.5工作面超前地质钻孔探测预报81第七章 监控量测817.1监测的目的827.2隧道监控量测工艺流程827.3监控量测内容、方法和仪器827.4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847.5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9、847.6初期支护监测结果异常的处理877.7监测质量保证措施877.8施工测量87第八章 资源配置888.1劳动力组织安排888.1.1施工劳动力组织888.1.2劳动力需求计划888.2机械资源配置898.2.1配备配套选型898.2.2机械设备配置计划898.2.3机械设备保证措施90第九章 试验检测设备及检测制度919.1试验检测设备及检测制度919.1.1试验检测设备919.1.2试验检测制度929.2试验检测频率939.2.1 材料检验、鉴定要求及基本规定939.2.2检测频率及检测项目93第十章 质量保证措施9510.1 质量目标9510.1.1总体目标9510.1.2具体目标9

10、510.2组织管理机构9510.3质量保证措施9610.3.1组织保证措施9710.3.2思想保证措施9710.3.3技术保证措施9710.3.4制度保证措施9810.4隧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0010.4.1确保开挖施工质量措施10010.4.2确保支护施工质量措施10210.4.3确保防排水施工质量措施10210.4.4确保衬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0310.4.5确保沟槽施工质量措施103第十一章 安全保证措施10311.1 安全目标10311.2安全组织机构10411.3安全保证措施10611.3.1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措施10611.3.2 保证安全生产技术措施107第十二章 工期保证措施11

11、912.1确保工期方法概述11912.2确保工期方法措施11912.1.1缩短施工准备期,尽早形成正常施工能力11912.1.2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12012.1.3 加强施组的动态管理12012.1.4加强物资储备,保证物资供应12112.1.5 工程进度的监控方法121第十三章 环保、水保措施12113.1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12113.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12113.2.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12113.2.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检查制度12213.2.3施工环境、水土保持规划制度12213.2.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12213.2.5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12、目标责任制12213.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12213.3.1环境保护措施12213.3.2噪声、光污染控制12313.3.3水环境保护12313.3.4大气环境保护12313.3.5固体废弃物处理12413.3.6水土保持措施124 第一章 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JHSK标段施工图纸。2、国家和铁道部的适用于本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3、本施工方案的编制严格依据施工图纸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文字简练。4、我单位的施工能力、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5、本工程所涉及的地方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特别是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

13、和法规。第二章 编制范围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客专土建施工标段榆树川隧道,隧道起讫里程为:DK237+624DK239+835,总长2211m,分进出口双向开挖进行组织施工,我工区组织架子队组织施工DK237+624DK238+729.5进口段,共计1105.5m,包含隧道开挖支护、仰拱、填充、二次衬砌等工程的施工。第三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3.1地理位置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榆树川隧道位于吉林省安图县石门镇龙城屯附近,隧址位于布尔哈通河低山丘陵区,临近既有安延公路,交通便利。3.2 工程概况榆树川隧道进口里程DK237+624,中心里程DK238+729.5,全隧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纵坡设计为单

14、面坡,坡度5。隧道按250km/h,双线隧道设计,内轨顶面以上净空面积92m2,全隧线间距4.6m,隧道内轨道结构形式采用有咋轨道,轨道结构高度为766mm。洞口植被茂密,荆棘丛生,全隧覆盖层较薄,隧道围岩以级为主,其中:级围岩198.5m,级围岩650m,级围岩190m,级围岩48m,隧道进口采用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1.25)。3.3 工程地质3.3.1地形地貌隧址区属布尔哈通河峡谷低山区地貌,沿线地形切割强烈,沟壑相间,地势起伏较大,埋深较浅,相对高差约132m。区内植被发育,进口段自然坡度45左右,斜坡稳定,斜坡地带多数为国有林,民房较少,主要靠山上树木和养殖业作为经济来源,农作物较

15、少。隧道进口临近既有国道G302,只需修建短距离进场便道,交通条件较好。3.3.2地层岩性榆树川隧道通过地层主要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全弱风化地层为主。分述如下:全风化花岗岩(43):黄褐色,矿物成分除石英外,部分风化成次生粘土,仅存原岩外貌,沿线多有分布,厚5.80m9.30m。强风化花岗岩(43):灰白、褐黄色,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很破碎,厚9.50m21.00m。弱风化花岗岩(43):灰白、肉红色,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隧址区内均有分布。3.3.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带状地质调查,隧道范围内无区域性断裂通过。榆树川隧道根据国家地

16、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3.4 水文地质榆树川隧道节理裂隙较发育,以滴水、渗水为主,局部可能揭露股状水。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相邻含水层如第四系孔隙水补给。(1)地表水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在隧道附近的沟谷里有泉水,沟内常年流量小,受雨季降水影响量变化较大。(2)地下水隧址区地下水主要附存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风化层和基层裂隙中,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介质及水力特征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附存于土石界面以上松散残坡积层中,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该层透水性

17、、含水性均较差,雨季含水较丰富,通过基岩节理裂隙、地质构造带等通道传输补给给下伏层中。该层水埋藏浅,厚度小,一般未形成连续水面,广泛分布于隧道区地表。风化裂隙水主要附存于基岩风化层内,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相邻含水层如第四系孔隙水补给。风化裂隙水透水性较好,含水量一般不大,富水也没有方向性,在垂直方向上,富水性随深度而减少。雨季含水丰富,通过基岩节理裂隙,地质构造带等通道传输补给到下伏层中。基岩裂隙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表明:隧道区域内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具较强透水性,雨季裂隙水易于下渗,区内节理面一般闭合微张,因山高坡陡,其含水性较差。因此,透水具有方向行,富水具有区域性。该层水主要靠大气降水

18、、地表溪水和地下径流补给,水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顺坡向沟谷、溪沟地段以散流形式排泄。该层水多分布于基岩浅部,顺坡汇于溪沟内,动态变化迅速,在隧道埋藏较深段分布较少。(3)水化学特性经过隧址区采集水样分析,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判定,隧址内地下水无侵蚀性。(4)隧道涌水量预测预测榆树川隧道正常涌水量为600m3/d,最大涌水量为1200m3/d。3.5 特殊、不良地质情况及对工程影响的评价隧址区未见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3.6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3.6.1气象特征隧址范围内属于北亚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季候,具有冬长夏短、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凉爽,四季分明等特点。该区地处严寒地区,最冷

19、月平均气温-15.2C,年平均气温为4.6C,极端最高气温36.5C,极端最低气温-37.1C。年平均降水量为838.4mm,主要集中于68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311.3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全年平均风速2.3m/s,风向为WNW,最大风速为20 m/s,风向为W,最大积雪深度为50cm,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71cm。3.6.2交通运输榆树川隧道进口位于国道G302附近150m左右,交通便利,施工中各种材料均可运至现场。3.6.3场地情况榆树川隧道进口施工便道只需200m左右,洞口右下方地势平坦,便于临建的施工及后期原材料堆放,场地情况较好。3.6.4地区卫生防疫情况施工各工点未见地方病

20、及流行病发生,卫生防疫情况良好。施工时注意保持生活和生产环境卫生,坚持杀虫灭鼠,注射流感、甲肝、乙肝等相应疫苗。3.6.5民风民俗本工程穿越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工程建设期间注意熟悉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遵守乡规民约,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到平等待人、和睦共处,把握和谐、平等、团结三要素,构建民族路、和谐路。3.7 主要工程数量本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见表3-7-1榆树川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表3-7-1榆树川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 注1正洞一、级围岩延长米199DK238+531DK238+730开挖立方米24076.41衬砌圬工方2

21、073.58喷射砼圬工方282.58二、级围岩延长米650DK237+731DK238+251DK238+401DK238+5312开挖立方米86941.353衬砌圬工方10243.24喷射砼圬工方2527.375三、级围岩延长米190DK237+691DK237+731DK238+251DK238+4016开挖立方米26267.327衬砌圬工方2998.28喷射砼圬工方1698.89四、级围岩延长米48DK237+643DK233+69110开挖立方米7010.7411衬砌圬工方908.6412喷射砼圬工方406.5613四、洞门圬工方631.94DK237+624DK233+643第四章

22、施工总体安排4.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4.1.1施工组织机构成立“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客专土建施工标项目经理部榆树川隧道进口工区”,工区设六个管理部门,即工程技术部、设备物资部、经营财务部、安全质量部和综合部。并设工地试验室。根据工程情况和施工组织,下设1支隧道作业架子队,以架子队模式进行组织榆树川隧道施工。组织机构设置见“图4-1-1榆树川隧道进口工区实施组织机构图”, 各施工工点现场施工采用架子队管理模式,施工架子队组织机构设置见“图4-1-2榆树川进口架子队施工组织机构框图”。图4-1-1榆树川隧道进口工区实施组织机构图试验室工地试验室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吉图珲

23、铁路工程标榆树川隧道进口工区工区经理工区副经理工区总工程师安全质量部工程技术部设备物资部计划财务部综合部安 全 质 量材 料 物 资机 电 设 备工 程 调 度施 工 测 量技 术 资 料地 质 预 报施 工 技 术外 事 协 调财 务 管 理劳 资 人 事总 务 后 勤经 营 计 划环 境 保 护治 安 保 卫榆树川隧道进口架子队4.1.2施工队伍的安排针对本工程的施工规模和特点,我们确立本标段施工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机构精干,队伍专业,科技先行,设备精良,管理规范,施工科学,关系协调,保护环境,保证安全,保证质量,保证工期。机构精干:配备管理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

24、员组建榆树川隧道架子队。队伍专业:实现专业化施工,组建专业隧道架子队承担榆树川隧道进口的施工任务。科技先行:对工程的重、难点进行提前研究,结合现场攻关为工程保驾护航。坚持信息化施工,始终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可变因素掌握在可控的范围内。图4-1-2榆树川进口架子队施工组织机构框图榆树川隧道架子队技术室队 长副 队 长技 术 主 管质量室安检室试验室物资室机电室测量组量测组各 作 业 班 组设备精良:配备先进大型设备进行隧道施工,合理配套,满足工程快速施工要求。管理规范: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施工科学:按设计施工,按规范施工,按标准化作业要求施工。关系协调:服从业主、尊重设计、监理,搞好路地

25、共建,营造和谐环境。保护环境:自始至终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施工过程中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确保工程所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保证安全: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目标。保证质量: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实现质量目标。保证工期:合同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4.2大临工程布置4.2.1施工场地布置原则遵循“安全、经济、文明、合法”的原则,沿线路按功能完备、经济合理,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的要求,使场地布置紧凑合理。尽量利用现有乡村道路拓宽后作为施工便道,以减少施工便道工程量,同时考虑为村民的通行提供便利条件。尽量选用荒地、坡地、旱地作为施工场地,尽量少占水田,尽量减少房屋拆

26、迁工程量;并使生产设施尽量靠近施工现场,以方便施工,方便材料运输,避免材料、设备的二次倒运,并保证道路运输通畅,以降低运输费用。合理划分施工区域,以减少各项施工间的相互干扰,并充分考虑雨季防洪,防台风措施;注意现场水源及用电条件,尽量缩短供水供电管线长度。4.2.2施工场地布置图榆树川隧道场地布置情况见图“4-2-1榆树川隧道场地平面布置图”。 4.2.3施工便道榆树川隧道施工便道从既有G302公里接入,引入便道200m左右。便道修建标准便道宽度:按山区标准,一般地段宽6.5m,困难地段4.5m。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最小曲线半径20m,极困难条件下为15m。最大坡度:一般情况下8%,极困难条件下

27、10%。道路排水:设单侧排水沟,沟底宽和深度不小于30cm。路面:混凝土路面。安全防护:土边坡处视现场情况设下挡和护坡;陡岩地段设置防护墩,路边按规定设各种道路标志。便道的修建和养护榆树川进口交通较为方便,施工便道从既有国道接入,部分重新修建便道。地面坡度较陡地段,新修便道采用填方的方式通过,根据上坡地质情况进行防护。为保证施工便道的正常使用,组织专门的养护队伍,配备必要的机具、材料,对施工便道进行养护,保证路况完好,无坑洼、无落石、排水通畅。4.2.4施工用电、用水榆树川隧道进口生产用水从石门布尔哈通河,用潜水泵将水抽到高压水池再引入各施工作业面,作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采用当地自来水,作为生

28、活用水。本段公路所在地区电力供应较为充足,施工用电易于解决。榆树川隧道施工用电方便,架设距离不长,施工时从邻近高压线路接入高压电,同时我工区还自带发电机备用。施工用电与当地电力部门联系,可由电力部门负责将高压线路架设到各施工现场,变压后供施工使用。4.2.5临时通讯本工程线路经过地区中国联通信号均有覆盖,主要工作人员配置联通电话,通过中国联通网络实现对外联络。办公室安装程控电话并接入互联网,确保对外电话、网络通畅。各生产生活区、隧道洞内外联系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相结合的方案,以保证指挥机构与各工作面的通信连续可靠,满足施工组织需要4.2.6生产、生活房屋建设架子队住宿、公共用房、办公房屋等生活区

29、房屋采用组合板房。住房按4m2/人,办公及公用生活服务设施按6m2/人。料库、水泥库、加工车间、修理车间等生产房屋采用组合板房等结构,砂石料场、加工场采用彩钢瓦棚结构形式。施工时应结合现场周围情况租赁当地村民房屋做为生活、办公用房。同时混凝土砂石料坊以及混凝土搅拌站必须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保暖措施。4.2.7砼生产系统根据我工区施工能力和混凝土用量,在生活区附近设立一集中搅拌站,距离隧址1.6km左右。搅拌站型号HZS120,搅拌机类型JS2000。混凝土拌和站砂石前期购买,中后期拟定自产。混凝土搅拌站骨料秤采用单独计量。其他秤的选用,可根据需求确定配置水泥秤、粉煤灰秤、粉状外加剂秤(由子母螺

30、旋机供料)。图4-2-1 榆树川隧道场地平面布置图4.2.8火工品库建设布置火工品根据安图县公安局要求进行全过程控制,在公安局指定的地点购置。运输时用具有安图县公安局颁发的火工品运输许可证的汽车运输,专职人员押运至工地。榆树川隧道进口炸药库房利用五峰山隧道炸药房,炸药库设置在距离二号斜井洞口300m处,见图4-2-2 炸药库布置示意图4-2-2 炸药库布置示意图4.2.9弃碴场简述按业主与设计院指定的位置进行弃碴,若现场地形与设计不符,及时与业主、设计单位联系,办理碴场变更手续。按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及时做好碴场的周边防护和排水工作,避免弃碴被雨水冲刷后污染碴场周边环境。弃碴完成后,将弃碴

31、场整平,顶部及边坡填土,恢复植被。榆树川隧道弃碴场位于宝兴村西侧沟谷内,我进口工区弃碴7.9万方(实方),运距约7km。4.3施工条件及准备4.3.1设计图纸复核在设计图纸复核中,认真领会工程设计依据、意图和功能要求的说明,全面复核各工程结构尺寸,了解结构物的结构形式,使用材料及设备的品名、规格、质量标准,以及对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要求。然后根据研究图纸的记录及对设计意图的理解,提出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建议和优化,并与设计人员取得联系,完善设计文件,使设计更加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确保顺利施工、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按期完成工程任务。4.3.2导线控制网复核根据设计院现场交桩及业主提供的

32、工程定位资料和测量标志资料,组织中隧集团精测总队对榆树川隧道的导线控制网进行复测,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书面复测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据此完成施工放样定位工作,并进行测量资料交底。4.3.3征地、拆迁情况安排精干、熟练的地亩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配合业主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根据有关的国家土地政策,协商解决征地拆迁事宜,争取在开工前对主要的永、临用地项目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协议。生产、生活设施全部布置在规划征用的场地内。4.4临时用电方案(1)根据榆树川隧道进口工点施工特点,估计施工用电总负荷在1000KVA左右,共配备二台变压器,一台容量为500KVA,一台为630KVA,另外,配

33、备一台250KW内燃式发电机,停电时,作临时供电使用。(2)供电电压:施工动力用电电压为380V,洞内工作面照明采用36V,其余采用220V。(3)洞内照明成洞和开挖成型地段选用220V、75W节能灯,安装距离为10m安装一盏。为防止供电系统意外故障等原因造成突然停电,隧道内约100m安装一盏应急灯,以便施工人员安全撤离。工作面和移动照明选用36V电压照明灯具(4)配电线路从一号500KVA变压器的配电室共分出6路线路,其中1路供抽水房,1路供洞内, 1路供机械车间,1路供一台鼓风机,2路拱2台空压机。从二号630KVA变压器的配电室共分出5路线路,其中3路供3台空压机,1路供洞内照明用电;1

34、路供模板台车1路供洞内照明用电。4.5隧道总体施工方案4.5.1洞口施工方案洞口土石方开挖到达明暗洞交界处形成台阶,施做暗洞套拱和安装导向架,在台阶上施做108超前大管棚支护,在超前大管棚施做完成后进行洞身开挖。尽可能减少明挖土石方数量,以保持地表的原始状态,刷坡后及时以锚、网、喷对地表加固。进洞段开挖应保持短进尺,用风镐配合挖掘机开挖,喷砼分两次进行,即开挖后初喷,架立钢架(钢架在拱脚处打锁脚锚杆防止下沉),安装系统锚杆、挂网后复喷,及时封闭,保证支护质量。以“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作为进洞施工的指导方针。施工前应注意核对洞口地形、地貌及标高等,如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及

35、时提出,以便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法,及时施做洞口边坡防护及洞顶截排水设施。4.5.2正洞洞身开挖方案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切实把握“依靠科技、精心组织、重点突出、快速有序、重视环保、安全优质”的原则组织施工。开挖后隧道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及时调整隧道的施工和支护方案,保障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把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建立以地质工作内容为先导,以量测为依据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体系。在重点地段必须采取先施做超前地震预报后进行开挖支护。榆树川隧道DK238+221DK238+401段,设计隧道穿越岩性接触带,物探推测异常带,岩体破碎,富含地下水,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坍塌及涌突水,

36、在施工前,必须红外探水,地质素描,TSP等相结合,当遇特殊情况必须及时进行超前水平钻探。根据隧道设计及地质情况,正洞隧道、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全断面开挖,多功能台架配合人工手持风钻钻眼,全断面光面爆破一次成型;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上、下台阶均采用多功能台架配合人工手持风钻钻眼,光面爆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人工手持风钻钻眼,弱爆破,或直接采用风镐配合反铲开挖。4.5.3装碴运输方案榆树川隧道采用无轨运输,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至洞外指定弃碴场。4.5.4初期支护施工方案采用多功能台架配合人工风钻钻孔、安装锚杆、铺设钢筋网、立拱架,采用湿喷机喷射混凝土。开挖

37、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封闭围岩,初期支护紧跟齐头。榆树川隧道进口:采用明挖法施工。采用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1.25)。洞身级围岩段:采用42小导管超前支护,锚、网、喷C30混凝土,仰拱喷C25混凝土,拱部系统锚杆22组合式中空注浆锚杆,长度4.0m,间距1.5*1.5m(环*纵),边墙22砂浆锚杆,长度4.0m,间距1.2*1.0m(环*纵),全环20b钢架0.6m/榀。洞身级围岩段:锚、网、喷C30混凝土,仰拱喷C25混凝土,拱部系统锚杆22组合式中空注浆锚杆,长度3.5m,间距1.5*1.5m(环*纵),边墙22砂浆锚杆,长度3.5m,间距1.5*1.2m(环*纵),拱墙设置格栅钢架,1.0

38、m/榀,42小导管超前支护。洞身级围岩段:锚、网、喷C25混凝土,拱部系统锚杆22组合式中空注浆锚杆,长度3.0m,间距1.5*1.5 m(环*纵),洞身级围岩段:锚、喷C25混凝土,开挖后根据拱部围岩实际情况,局部安装22组合式中空注浆锚杆后进行喷射混凝土支护。4.5.5仰拱填充、结构防排水、二次衬砌施工方案洞身b类围岩设计采用曲墙带底板的形式,其余里程段全隧采用曲墙有仰拱复合式衬砌,各工作面施工均采用无轨运输,采用仰拱栈桥保证仰拱全幅安全施工,仰拱及填充应超前拱墙衬砌施工。拱墙衬砌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仰拱及隧底填充(或底板)施工在隧道底部开挖支护完成后,及时全幅分段

39、施工,为确保洞内交通不中断,采用仰拱栈桥方式,仰拱及填充超前二衬适当距离;排水盲管和防水板采用专用作业台架配合人工铺设;拱墙衬砌采用12m与9m二种长度液压模板台车全断面整体衬砌;砼由洞外自动计量混凝土拌和站生产,专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至工作面,泵送入模。4.5.6施工排水及通风方案隧道每个工作面洞口附近均设置三级污水处理池、一级油污处理池,对隧道施工废水进行沉淀、油污吸附等处理,达标后方可进行排放。顺坡排水:采用机械抽排和自然排放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为:掌子面与已施工仰拱填充之间的散水汇积至集水坑,由污水泵将集水坑污水抽排至已施作仰拱填充地段中心水沟内,污水顺中心水沟排至洞口附近污水处理池。反坡

40、排水:斜井及斜井进入正洞后反坡排水施工时,在掌子面设集水坑,将掌子面污水用潜水泵抽至移动水仓,再利用抽水机抽排至斜井腰部水仓,通过排污管接力排至洞外污水池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进入正洞施工前,设置井底泵站,并设置变坡点,以利正洞各工作面排水。抽排水用电采用双电源双回路模式,双管路排水,且水泵配备足够的备用量,避免因停电或缺乏设备造成淹井事故。隧道送风主要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施工时选用以多功能作业台架、气腿式凿岩机、装载机、湿喷设备、注浆设备、衬砌模板台车、大型出碴运输机械等为主要特征的大型机械设备配套,组成钻爆、装运、超前支护、喷锚支护、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线,严格机械设备管、用、养、修制度,

41、科学管理,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钻爆作业线: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配风钻,光面爆破。装运作业线:采用无轨运输方案,侧卸式装载机装碴,反铲配合,自卸汽车运输。喷锚作业线: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湿喷机喷砼,风动凿岩机打锚杆眼。衬砌作业线:洞外设砼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砼,采用12m液压模板台车衬砌, 砼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附属洞室采用组合模板施工。仰拱、填充采取超前全幅分段施工方案,仰拱与填充分开施工,采用仰拱栈桥方式确保洞内运输通畅。 通过以上配备,实现钻爆、装运、喷锚、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线,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达到优质快速施工的目的。4.6工期总体安排及进度指标4.6.1工期总体安排根据业主

42、工期计划榆树川隧道进口开工日期2011年1月15日,竣工日期2012年2月29日,隧道总工期13.5个月。进度计划安排以隧道施工均衡生产、计划合理为原则进行制定,以达到人力资源合理投入,并充分提高和发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在充分综合考虑施工中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人员、设备、机械,确保计划按时完成。 4.6.2进度指标4.6.2.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按“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合理投入、均衡生产”的原则进行施工进度安排。提高对施工准备期的重视程度,从实施性施组编制、“四通一平”、复测、图纸审核、原材料进场的检验和试验、征地拆迁、机械调转调试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统筹考虑,尽早安排,以缩短施工准备期的

43、时间。及早进洞、快速掘进,设备高效精良,地质预报准确,工序紧凑平行,措施及时可靠,安全优质提前。充分重视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处理的施工难度,进度安排考虑超前地质预报时间,超前地质预报作为工序管理。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快速、连续、均衡生产。加强现场管理力量,抽调有丰富的长大隧道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施工,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大型设备的投入,为大规模施工生产创造条件。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复杂情况及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要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以均衡法施工为基本方法,抓住有利季节,减少雨季影响,采取平行、流水、平衡的作业方法

44、,积极谋划,超前运作。4.6.2.2开挖及初期支护进度指标隧道正洞开挖支护作业单循环开挖支护时间见表4-6-1。表4-6-1隧道正洞单循环开挖支护作业循环时间表(单位:h)围岩项目(3.0m)(2.5m)(1.5m)(0.8m)备注找顶找帮0.50.50.50.5测量放线0.50.50.50.5超前支护002.54.0钻爆及出碴6.58.04.03.0通风排烟1.51.51.50.5初期支护2.533.54.5循环时间总计11.512.512.513级围岩开挖支护进度指标为:720小时/月3.0m/循环195m/月11小时/循环考虑工序衔接、其它等因素的影响,计划进度指标为185m/月。级围岩

45、开挖支护进度指标为:720小时/月2.5m/循环144m/月12.5小时/循环考虑工序衔接、其它等因素的影响,计划进度指标为140m/月。级围岩开挖支护进度指标为:720小时/月1.5m/循环98m/月12小时/循环考虑工序衔接、其它等因素的影响,计划进度指标为80m/月。级围岩开挖支护进度指标为:720小时/月0.8m/循环44m/月13小时/循环考虑工序衔接、其它等因素的影响,计划进度指标为40m/月。主要工序进度计划指标根据以上施工循环作业时间及分析,考虑施工相互干扰等影响因素,对正常指标进行折减,制定榆树川隧道进口开挖支护月进度指标见表4-6-2:主要工序进度计划指标表。表4-6-2 主要工序进度计划指标表序号工序名称进度指标(m/月)备注级围岩级围岩级围岩级围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