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数字影像处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58246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数字影像处理.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崔海山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教学目的,掌握和了解遥感图像的机理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和过程如何从遥感数据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本讲从整体上简单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全貌,目的是让同学们对遥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遥感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目标地物的信息,为了获取这种信息,遥感采用了与传统技术不同的手段、角度、媒介,由此产生了与传统观察方法不同的效果和特点,从而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一讲 遥感机理,提纲,1绪论2遥感物理基础3遥感平台4遥感器及成像原理,1 绪论,1.1遥感的基本概念 遥感(Remote Sensing)对地表事物的遥远的感知,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的

2、探测。狭义的遥感特指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遥感通常是指通过某种遥感器从空中或太空获取地表各类地物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以此来测量与判定地表目标地物的性质或特性。,遥感的观测对象主要是地球表层的各类地物,也包括大气、海洋和地下矿藏中不同成分。地球表层各类地物都具有两种特征,一是空间几何特征,一是物理、化学、生物的属性特征。过去的做法:坐井观天(如气象站观测员利用水银管状温度表观测到的地表温度只能代表几平方米;水文工作者测到的土壤水分含量也只能代表几平方米

3、;农业技术员看到小块农田的产量不可能表达大范围的农业情况;地质勘探者在一个点上采集到的岩石标本无法画出地质岩性分布)局限性:不是万能的。地学遥感的信息源是各种地物的反射电磁波强度纪录,绝大部分应用信息蕴含在这些电磁波信息里。为了提取应用信息,必须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信息转换,必须建立各种应用模型,必须结合地面的辅助信息 现在的做法:遥感模型+GIS,可以作出作物产量、森林积蓄量、草场生物量、地表蒸发量、作物耗水量等参数的区域分布及其总量。,1.2遥感观测对象及性质,地学基础、地学应用和技术科学的交叉学科,高科技产业,1.3学科性质,1.4 特点与优势,遥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起迅速发展起来

4、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发展速度之快与应用广度之宽是始料不及的。仅经过短短30多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环境调查与监测、军事应用、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究其原因,在于遥感具有客观性、时效性、宏观性与综合性、经济性的特点:天气预报、气候趋势、国土整治、环境监测、农业长势和产量预测、重大灾情评估、植被土壤类型、地质构造等大范围动态信息,2 遥感物理基础,遥感技术是建立在物体电磁波辐射理论基础上的。由于不同物体具有各自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性,才可能应用遥感技术探测和研究远距离的物体。理解并掌握地物的电磁波发射、反射、散射特性,电磁波的传输特性,大气层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是正确解释遥感数

5、据的基础。,2.1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电磁波 一个简单的偶极振子的电路,电流在导线中往复震荡,两端出现正负交替的等量异种电荷,类似电视台的天线,不断向外辐射能量,同时在电路中不断的补充能量,以维持偶极振子的稳定振荡。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电磁辐射 电磁波电磁场在空间的直接传播称为电磁辐射。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由两个带电小球的火花放电实验,证实了电磁场在空间的直接传播,验证了电磁辐射的存在。装载在遥感平台上的遥感器系统,接收来自地表、地球大气物质的电磁辐射,经过成像仪器,形成遥感影象。电磁波谱 射线、

6、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微波、短波、中波、长波和超长波等)在真空中按照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构成了电磁波谱。,目前遥感技术中通常采用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红外和微波波谱区间。可见光区间辐射源于原子、分子中的外层电子跃迁。红外辐射则产生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无线电波是由电容、电感组成的振荡回路产生电磁辐射,通过偶极子天线向空间发射。微波由于振荡频率较高,用谐振腔及波导管激励与传输,通过微波天线向空间发射。由于它们的波长或频率不同,不同电磁波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和特点。可见光、红外和微波遥感,就是利用不同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与地物相互作用特点与过程,是遥感成像机理探讨的

7、主要内容。,2.1.4 电磁辐射的传播 电磁辐射通过不同的介质时,其强度、波长、相位、传播方向和偏振面等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复合的。电磁波可以采用频率、相位、能量、极化等物理参数来描述。电磁波在传播中遵循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吸收,散射等传播规律。2.1.5 电磁辐射的测量与度量单位 遥感信息是从遥感器定量记录的地表物体电磁辐射数据中提取的。为了测量从目标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的能量,这里介绍两种电磁辐射的测量方式和度量单位:辐射测量(radiometry),以伽玛射线到电磁波的整个波段范围为对象的物理辐射量的测定,其度量单位略。光度测量(photometry),由

8、人眼的视觉特性(标准光度观察)评价的物理辐射量的测定,其度量单位略。,2.2 地物波谱特征,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波谱。地物波谱是电磁辐射与地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物质反射、透射、吸收、散射和发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同的,它们都具有本身特有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地物波谱随波长而变的特性,这些特性叫做地物波谱特性。地物的波谱特征是遥感识别地物的基础。,2.2.1 太阳辐射与地物反射波谱,被动遥感的辐射源主要来自与我们人类最密切相关的两个星球,即太阳和地球。其中太阳是最主要的辐射源。1)太阳辐射 指太阳发出的电磁波辐射,习惯上称为太阳光。太阳辐射在从近紫外到中红外这一波

9、段区间内能量最集中而且相对来说最稳定,太阳强度变化最小。太阳辐射接近于温度为6150K的黑体辐射太阳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部分,即从紫外、可见光到近红外区段。太阳最大辐射的对应波长max日0.47m。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波段等稳定辐射,而主动遥感则利用微波,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2)地物反射 太阳光通过大气层射到地球表面,地物会发生反射作用。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用反射率表示。3)地物反射波谱 从紫外、可见光至近红外,遥感器接受的主要是来自地物反射太阳辐射的能量,因此,在这一波长范围内的地物波谱研究,主要是研究地物的反射波谱。地物的反射波谱是研究地面物

10、体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地物波谱曲线的形态很不相同。除了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下反射率也不同。一般说来,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象的判读提供依据。几种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如下:,研究发现,在自然界中,大部分地物的波谱值,具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同一地物在同一谱段上具有不同的波谱值,多波段地物波谱测量数据分布在一定宽度的条带内。当一类地物波谱变化范围与另一类地物波谱变化范围部分重叠时,地物波谱具有重叠性。,地物的热辐射 1)热辐射物理基础 大量观测事实证明,宇宙中的各种物体,如太阳、各种星体、一定厚度的大气层、人造飞行器、地球及地球上各种生物、非

11、生物都是热辐射源,它们一刻不停的辐射电磁波。电磁辐射能的强弱及其按波长的分布,决定于物体的性质与温度,这种电磁辐射,称为热辐射,也称为温度辐射。,热辐射中的几个概念:绝对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的吸收系数(率)恒等于1的物体,即 l。显然,绝对黑体的反射率0,透射率 0。自然界不存在绝对黑体,试验中的黑体是人工方法制成的。维恩位移定律(Wiens Displacement Law):是指黑体的光谱出射度极值对应的波长与温度T成反比的规律。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s Law):该定律揭示了绝对黑体总辐射出射度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从普朗克公式也可得出

12、黑体出射度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该定律揭示了物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 与吸收系数(率)的比值,是波长、温度的普适函数,它与物体的性质无关。,2)地表物体自身热辐射 观测表明,地球辐射接近于温度为300K的黑体辐射。地球最大辐射的对应波长max地9.66m,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部分即6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在这一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1)黑体或绝对黑体 发射率 1,即对所有波长黑体发射率都是一个常数1(反射率 0,透射率 0)。(2)灰体 发射率 常数1,即灰体的发射率始终小于1且不随波长变化(反过

13、来说,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吸收率小于l,又近似地为一常数)。(3)选择性辐射体 其发射率随波长而变化(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且 1。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物体为灰体。,微波辐射与雷达遥感,微波遥感具有特有的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能力及一些地物穿透能力。成像雷达主动发射电磁辐射,对地表粗糙度,介电性质地敏感性,多波段,多极化特性使之成为最重要地对地观测前沿领域之一。成像雷达所提供的信息是地物对于雷达信号的后向散射。影响地物对雷达信号的后向散射能力的因素有:表面状况(如:地形,粗糙程度)、电学性质(介电常数)及含水量等。,2.2.4 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地物波谱是遥感研究的基础。在电磁波中只有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32.5m)是以地球表面反射为主的区间,多数传感器使用这一区间,作为目前和今后研究地球表面特性的主要波段。可见光和近红外地物光谱的测试可以有三方面作用:传感器波段的选择、验证、评价;建立地面、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的定量关系;建立地物相关和应用模式。反射光谱特性的测量主要通过样品的实验室测量和野外测量两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