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58665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在现有基础上,紧密围绕湖南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接会计行业和现代服务产业发展需求,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先导,投入300万元,用于优化专业结构,明确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建设优质课堂、共建现代实习实训基地、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通过三年建设,打造成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品牌专业群,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群建设中发挥示范、导向、引领作用。一、专业群建设背景(一)湖南省经济发展背景“十二五”以来,全省上下不断加快培育新

2、兴产业和服务业,逐步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新兴接替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湖南省的经济转型对财会和商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会逐步增加,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发展前景良好。(二)经济发展背景长沙作为湖南新型工业化城市,本地企业发展迅速,国内多家大型企业纷纷在此落户;旅游业、酒店业、物流业、批发零售业等第三产业也异军突起,数量多,发展快,需要大量财会和商务管理人才。二、人才需求分析湖南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50万人(截止2010年末,全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36万人,这就要求在未来的10年里培养14万名会计从业人员),基

3、本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十三五”时期(2021年2020年),是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估计“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行业法人单位大约每年增加500家左右,每年大约需要1000个左右的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从业岗位。三、建设基础(一)办学规模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近三年的办学规模如表1:表1: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近三年办学规模年度专业在校人数招生人数2020会计646224财务管理430138商务管理196822021会计741269财务管理409106商务管理198652022会计639146财务管理34197商务管理17629(二)专业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经过十年发展,本专业群不断进行

4、专业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逐步形成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课岗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双师”素质教师达18人;构建了面向“职业岗位群”的课程设置模式;积极打造精品课程,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课教学比例达62.69%;实习实训条件逐步完善,现有4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设备仪器总值293.8万元;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变“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笔试)”的考核形式为考试方式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日益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四、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与思路紧密围绕社会发展需要,对接会计行业和现代服务产业发展需

5、求,探索“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打造“双师”教学团队,完善实习实训条件,提升服务发展能力,推进校企对接,培塑工匠精神,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三年建设,将本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示范基地、师资培养基地和技术研发与推广基地,引领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群的建设工作。(二)具体目标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政行企校合作育人机制,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创立“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2 .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开发和建设课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形成教学标准、学习标准和考核标

6、准三统一。建成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视频公开课和1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编写1本特色教材。3 .建设优质课堂。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和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学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积极应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作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4 .共建现代实习实训基地。组建一个会计服务中心,新建一个会计虚拟仿真实训室。加强与原有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深层次建设,再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教师实践锻炼基地。5 .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聘任或培

7、养4名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8名,培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5%以上,扩大兼职教师队伍,最终形成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团队。6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建立学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与企事业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制定全方面的毕业生质量评价标准。7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结合本专业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70%以上。8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组建会计服务中心,继续开展培训服务、咨询服务、研发服务、技术服务。每年面向社

8、会培训财会和管理人员100O人次以上。积极开展纵向课题研究,完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各一项。(三)预期绩效1 .将原有财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重组扩充,进一步吸纳政、行、企、校成员,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创立“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2 .建成会计职业认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以其带动企业经济业务核算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管理学基础视频公开课的建设。3 .组建优秀教学团队,积极备战,在三年建设期内参加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争取获得二等奖一项,以此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建设优质课堂。4 .扩大原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规模,校

9、企共建现代化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基地2个,加强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5 .建成2个校外专家工作室和2个专业驻企工作站,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和8名骨干教师,使85%以上的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6 .实施行业企业、学生及家长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跟踪毕业生毕业五年的发展轨迹。7 .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三年建设期内连续参加湖南省会计技能大赛,争取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努力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70%以上。8 .建立教师社会服务的制度与机制,每年面向社会培训财会和管理人员1000人次以上。开展纵向课题研究,完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各

10、一项。五、建设内容与措施(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校企二元(二个主体、在校企二个场所、用校企二种文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外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环节;职业基础技能培养、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专项技能强化和顶岗实习四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引领专业群的建设工作。实现教学标准、学习标准和考核标准三统一。图1现代财会技术专业群“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二)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将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相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能力相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及单项岗位技能实训、校内仿真性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形成“专业证

11、书+行业证书”课证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三)建设优质课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探索和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学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仿真软件、专业网络资源平台等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组织完成听评课活动;组织院级会计技能竞赛;备赛省级会计技能竞赛与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建立与完善教学资源库。(四)共建现代实习实训基地在现有基础上新建一个会计虚拟仿真实训室。推进与合作单位的深层次对接,组建一个会计服务中心,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代理记账、财务咨询等服务。建立稳定的校外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基地、教师实践锻炼基地。(五)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出

12、台“双师型”教师建设方案,建立专家工作室、驻企工作站。实行行业与专业“双带头人”制度,实施教师联系1个企业、结对1名兼职教师、参加1项课题、参加1个实验实训室管理的“四个1”工程,形成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团队。(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推进诊改工作,建立了“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渠道招生;加强入学、习惯养成、创新创业教育;突出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社团活动;做好等级考试与技能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开展财会岗位和技能证书培训及技术咨询服务。与企业、科研机构、会计师事务开展横向课题开发

13、和研究,提高社会服务效益。六、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本专业群2022届共毕业生454人,就业率为90%,毕业生月工资平均为2065元,专业相关度为59%。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5%,离职率为47%。本专业群2022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是民营企业/个体,其中民营企业82%,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6%,国有企业6%,政府机构/科研或其它事业单位5%,非政府或非盈利组织l%o从本专业群2021及2022届毕业生反馈信息,认为最重要的3项基本工作能力分别为谈判技能、服务他人及有效的口头沟通,毕业生对该项能力的满足度分别为83%,85%,90%。认为最重要的前3项核心知识为营销与沟通、消费服务与个人服务及中文语言,这三项知识的满足度分别为77%,84%,89%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