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59002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传统领域虚拟世界(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公共生活人类在社会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与私人生活相对。,特征:,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公共生活的有序状态。,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纪律,宗教,道德,法律,一般社会规范,特殊社会规范,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基本行为规范。,特点:形成继承性 内容基础

2、性 对象广泛性 表达简明性,一、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遵纪守法 保护环境,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三、我国当今社会公德的现状,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人民网2005年推出的日常生活中“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评比活动的网友投票结果。,十大不文明行为 1.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2.乱扔垃圾、废弃物、乱倒污水3.在禁烟场所吸烟4.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吵架、斗殴5.随地大小便6.破坏公物,损坏公共设施,侵占公共活动场所7.排队加塞、挤车抢座、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8.语言不文明,说脏话、粗话,不懂得尊重他人9.浪费水电、粮食、纸张1

3、0.乱闯红灯、横穿马路、不遵章守规,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本校调查 大学校园公德现状(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及大型集体活动中的不良行为表现),迟到旷课 随地吐痰 践踏草坪 在宿舍影响他人休息 乱扔垃圾 占座不到 考试作弊 损坏公物 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度亲密 上课和自习时不关手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四、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那些平凡的小事。特蕾莎修女,五、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法律的作用 指引作用:法律制定出来并不是为了恐吓人,正如自然界设下堤岸并不是要阻止河水的流动,而是

4、要指导它的流向。预测作用:预先自觉、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评价作用:为人们判断他人行为的正误提供普遍的准则或尺度,评价行为人的行为。强制作用:法能够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的功用和效能。教育作用:影响人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从2006年3月1日起,宠物扰民、在集贸市场强买强卖、强行乞讨、发黄色短信干扰他人生活等行为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论处。,执法手段更加细化 处罚范围更加具体 新增部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一)治安管理处罚法,1.适用范围: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

5、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行政拘留;(四)吊销公安机关 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 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结伙斗殴的;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等,分别给予警方、罚款、

6、拘留等处罚。,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弩、匕首的,以及其他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等,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违反国家规定,未经注册登记,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被取缔后仍进行活动的等,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的处罚。,3、违反治安

7、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1、集会游行示威法的概念 集会游行示威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和对集会游行示威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集会游行示威法,下列人员不得担任负责人:(1)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2)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3)正在被劳动教养的(4)正在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2、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由其负责人在举行日期的五日前向主管的公安机关亲自递交书面申请,不是由负责人亲自递交书面申请的,主管公安机关不予受理。负责人应同时出示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并如实填写申

8、请登记表。,3、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案例:2005年6月,某市部分退休职工因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医保问题没有解决,且长期上访无果,要求游行请愿,并委托退休职工王某、张某、佘某等3人向市公安局递交了游行申请书。市公安局对其许可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申请人申请请愿游行的具体时间不清楚,游行后的解散地点未注明,申请人的代表资格未见委托书,参加请愿游行人员的身份不明,情况不详,且游行的线路涉及到数百个门店及行政企事业单位,治安交通环境复杂,请愿游行必将给途经的经营环境及机关工作秩序、交通秩序造成一定 影响。根据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十二条规定,决定不予许。,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的,不予许可:(1)反

9、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3)煽动民族分裂的;(4)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 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4、公安机关的审查、许可,案例:2003年10月,谷某向市公安局递交了申请游行示威报告,要求游行。游行方案中,谷某拟打出的标语,公开指责市某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知法违法”、“制造伪证”、“迫害老百姓”。市公安局审查作出集会游行示威不许可决定书。谷某不服,向市政府申请复议。复议认为:谷拟在游行中打出的标语的内容是自己作为利害关系人对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认识与判断。这种认识与判断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未得到国家机关的确 认。谷欲通

10、过游行示威方式向公众传播这种“认识”与“判断”,一旦行为,即构成对该公职人员供职的机关及其本人合法权利的损害。市公安局作出不予许可游 行示威决定是正确的,谷的复议请求不能成立。复议决定维持市公安局集会游行示威不许可决定书。,(1)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或参加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义务的集会、游行、示威。(3)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名义组织或参加集会、游行、示威,必须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5、限制性要求,(三)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12月26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

11、议通过,共6章47条。其他还有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等。1.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2.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3.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 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4.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环境规划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

12、制度。,(四)道路交通安全法,1.目的: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2.基本原则:依法管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3.道路通行原则: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4.交通事故处理原则:车辆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应立即抢救,并报告执勤交警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以及成因无争议的,可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或迅速报告执勤交警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5.对七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规定了拘留

13、的处罚,对醉酒后驾驶或营运机动车的;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驾驶证被吊或暂扣的期间驾驶机动车的;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够成犯罪的;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够成犯罪的;违反交通管制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故意损坏、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尚不够成犯罪的;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行人违章被撞致死的交通事故赔偿第一案 我国开始实施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与行人相撞,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承担责任。司机刘寰驾驶奥拓车在北京南二环路上撞死了横穿马路的行人曹志秀,曹志秀家属向法院起诉要求

14、被告赔偿经济损失189618元,精神损失费5万,这起案件是新交法实施后首例“撞了不白撞”案。法院一审判决,曹志秀在出行时横穿二环主路的机动车道,以致发生交通事故并死亡,是引发这次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而机动车司机刘寰发现曹志秀时没有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情况,也未做到安全驾驶,因此二人应对事故负同等责任。判决刘寰赔偿16万2142元,判决司机和死者各负50%的责任。,(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1.目的: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基本原则: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 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 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3.从法律的层面上界定互联网犯罪,明确了在下面五个方面的犯罪行为,将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保障互联网的安全。(2)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3)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4)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5)对利用互联网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实施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的,分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