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6905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和掌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结论,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2、方法与能力以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和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共和许多仁人志士百折不挠苦苦追求的结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历史责任感。二、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中

2、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是共青团团员了吧?会唱团歌不?在这首团歌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爆发,会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呢?这件发生在86年前的历史事件它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请大家打开课本第48页,先阅读相关的内容。(二)讲述内容1、五四风雷(I)背景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简单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以及突出日本利用西欧帝国主义国家无

3、暇东顾而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提出“二十一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的过程(讲述北大学生谢绍敏血书“还我青岛”的故事)5月:北京学生6月:上海工人结果:初步胜利(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讲述)(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历史功绩: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

4、革命力量的团结(提问:认清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内军阀的反动本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B、异:开端(旧:1840年鸦片战争;新:1919五四运动)领导(10:资产阶级或农民阶级;新:无产阶级)思想(10:三民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前途(IH: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实现社会主义)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诞生的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述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南陈北李)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2)中共的成立(1

5、921-7-23)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会期8天;会址: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上海代表李汉俊弟弟李书诚家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正式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个党员。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与会;由于当时没有大会审查机构,据说只是列席了会议有争论。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有关一大原始材料都在前苏联;1957年的苏联和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给了中国一部分。因此,俄本的文件记载就成为有关这次大会的珍贵史料。此前由于有关一大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对中共未来历史的

6、影响,后来的只是根据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的时候,党员的状况比较复杂。如参加中共“一大的12名代表,后来也发生了分化。其中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中国革命事业,有的为它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像陈公博、周佛海在党成立后不久就被清除出党,后来,又追随汪精卫,成为大汉奸。张国泰后来也背叛革命。中国革命像一座大熔炉,炼出真金,淘汰渣滓。内容a党的名称b党的纲领(提问:纲领在当时是否合适?否;因为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c中心任务d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意义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提问这里的新指的是什么?全面概括为5新:思想、阶级、目标、工作方法、纲领

7、新)(3)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B、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意义A、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初步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一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3、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的原因:敌强我弱(必要性)(2)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孙中山个人思想的转变:(讲述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中共的认识(二七惨案工人运动受拙,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国际的推动(马林传达共产国际的意见)(3)合作的标志:国民党一大(孙中山的“联俄、联

8、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合作的形式:党内合作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1925年掀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同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4、北伐战争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结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一切权力归农会;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5、大革命的失败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寻找新的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走向了失败,大革命为什么会走

9、向失败呢?我们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来分析:(I)主观方面:A、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B、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C、陈独秀犯“右倾”错误(2)主观方面: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事件:“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讲述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历史事迹和屠杀中国共产党的事件)B、敌人的力量强大(三)讲课小结“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蒋、汪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为了反对民主革命的中心人物,中国国民党也由原来各个接近的联盟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反动政党。面对蒋、汪对革命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又怎么去改变这种逆境呢?四、教学小结本课的内容比较多,课程较紧,在讲述

10、的过程应该找到重点来讲,其他的内容点即止即可。五、板书参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风雷1、背景:国际形势:日本加紧侵略;思想条件:十月革命影响;政治根源:军阀黑暗统治;阶级条件:工人阶级壮大。2、过程:(两个阶段)3、性质一一反帝反封、爱国运动4、意义一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旧民主主义异同A、同:反帝反封B、异:开端、领导、思想前途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建立;阶级:工人阶级壮大。2、成立:中共一大内容:意义:革命焕然一新3、中共二大:(两个纲领)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必要性:敌强我弱2、可能性: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中共的认识共产国际推动3、标志:国民党一大形式:党内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4、北伐战争:(目的、对象、结果)5、大革命的失败:(1)主观方面:A、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B、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左倾:超脱客观实际、急噪冒进、C、陈独秀犯“右倾”错误右倾:落后客观实际、不思进取(2)主观方面: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敌人的力量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