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及其家属的.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70652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0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监护室患者及其家属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重症监护室患者及其家属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重症监护室患者及其家属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重症监护室患者及其家属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重症监护室患者及其家属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症监护室患者及其家属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监护室患者及其家属的.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症监护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对各种危重疾病实施集中的连续的强化的监测、救治和护理的场所。ICU中有先进的仪器,快速直接的治疗措施,护士具有对病情变化应对和加强护理的能力,在危重患者急救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院ICU为综合性,收治危重的手术和急诊患者;病房设置为单床隔离,并实行无家属陪护制度。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可不影响其余的患者休息,同时又不被家属打扰,有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临床上影响ICU护理质量的因素有:,ICU护理人员素质编制及知识结构ICU护理单元设置及相关感染因素ICU环境医护间合作,凡进入我院ICU的患者及其家属均已被告知相应的制度并取得其配合,

2、据调查发现,当患者病情一旦出现变化,患者家属的心态就会发生改变,甚至会出现一些影响医疗护理的举动及言语,使医疗护理工作陷入僵局,成为影响ICU护理质量的新因素之一。,尽管监护病房拥有完善的设备,高素质的医疗护理人员,严密的监测,整体化的治疗护理,仍有近50%的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ICU综合症,可表现为定向障碍、记忆和判断力受损、焦虑、恐惧和抑郁,甚至拒绝治疗,影响疾病预后。,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降低ICU综合症的发生率是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一.患者的心理状态,常见的4个阶段:1.初期的恐惧心理 最突出的表现

3、在入病房的12天,主要是因为对死亡恐惧,这可以认为是一种合理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一般可以用简单的心理安慰,适当的保证,使之减轻这种恐惧心理,以尽快适应监护环境。,2.心理否认反应,约50%的病人产生心理否认反应。多数病人在入室后第二天始出现,第34天达到高峰。由于急性症状略有控制,病人心理上否认自己有病或认为虽有病但并不需要住进监护病房,这是一种保护心理防御反应。心理否认反应可以防止过度恐惧的心理。一般持续23天,可能有12天反复。,3.中期忧郁,忧郁症状一般在第5天以后出现,可见于30%的病人,这是一种心理损失感的反应。病人感到失去工作能力和自理生活能力,忧虑家庭,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自我评

4、价过低,消极意念增强,这时医护人员应向病人说明进入监护室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有利于忧郁的消除。,4.撤离ICU的焦虑,许多病人由于对离开监护室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或已对监护病人室产生,在离开监护室时怕不安全产生焦虑反应。医护人员应作好说明,对一些治疗项目不要停用,以解除后顾之忧,减轻病人的焦虑。,二.临终病人的心理问题,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过程,大致可分6个阶段:回避期 否认期 愤怒期 协议要求期 抑郁期 接受期,三.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由于入住ICU的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因此患者家属承受着由创伤和治疗所带来的情感痛苦:高昂的医疗费用,无法预测的病情进展,甚至家庭破碎等巨大压力,都会使家属产

5、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人在应激状态下常见的情绪反应大致可以恐惧、焦虑、过度依赖和失助感、抑郁、愤怒、敌意、自怜等。,四.患者家属的行为表现,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继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报道指出家属的情绪体验可能会影响患者家属对生命终末阶段做出决定的能力;同时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使患者家属产生其特有的行为表现,严重的还会引起情绪暴躁,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等。,五.患者家属出现的几种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心理及行为,冲动型闯入ICU奔至患者床旁,呼喊哭泣 多疑型不断询问,对护理工作 产生疑虑 暴力型殴打、辱骂医护人员,无视各项规章制度 自伤型情绪过于激动,家属自 身倒地晕厥

6、,六.预防与处理冲突的对策,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突出了患者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的人的概念;现代护理模式所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它不仅仅要求护理工作者对患者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而且也要求护理工作者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关爱和支持。家属的支持可以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促进其诊疗和康复。同时 护士对不同背景的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家属的应激反应,满足家属的心理需求。,1.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灵活运用心理护理 学会转移性发泄,当受到委屈时,应当以工作为重,先包容一下,事后再找人倾诉。2.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恰当的语言技巧 护士在ICU有可能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

7、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还有可能是第一个通知家属的人,患者的病情描述应简要、得体。,3.发挥集体的力量,稳定家属情绪 当遇到有医疗纠纷或不讲理的家属,应及时通知领导,或请同事帮助解围,继续抢救治疗工作。4.有预见性的防范措施 针对ICU环境的特殊性、病种的复杂性,对于可控制的因素,可进行预见性的防范。,七.护理,1.重视心理护理 2.实施连续性护理3.做出恰当的心理评定 4.分析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5.开展严谨而规范的护理 6.选择适宜对策 7.强调人性化护理 8.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八.讨论及体会,例1:患者,男,45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带气管插管返回病房,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全

8、麻清醒后剧烈躁动,险些将胸腔引流管拔出,随之出现低心排症状,夜间多次镇静,效果不佳,待病人稳定后,于次日上午9点拔除气管插管。询问后得知,患者对时间、地点定向力消失,不能回忆手术当夜情形。结合患者病情判断可能系术后谵妄。,例2:患者,女,29岁,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第二 日,骤发快速心律失常,心率达160次/分以上 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压迫眶上神经,予以药 物对症治疗,半小时后缓解。患者由于过分 紧张,此后两天内一直情绪激动,怀疑手术疗 效。,例3:患者,男,67岁,术前有冠心病史,肺功能差,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腔引流液较多,氧合功能较差,术后第二日夜间,并发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综合处理后好转

9、,于术后第5天拔除气管插管,后精神萎靡、抑郁、怀疑预后,耐心解释无效。后转出ICU,经家属陪伴、疾病痊愈后逐渐好转。,通过对重症患者家属心理行为变化与医疗护理工作冲突的探讨,我们意识到ICU的护理工作并不是单纯地延续和支持患者的身心康复,还必须体会到家属在对待家人病情变化及生活环境变化时复杂矛盾的心理变化,渴望得到最好的医疗和护理的心态,以及人在面对自身、周围人或事物变化时的脆弱情感。,具体了解病人,与病人多作交谈,多方面采集其心理信息,根据病人不同心理特点,给予不同心理支持、疏导及疾病宣教,以预防ICU综合症的发生,对于已发生ICU综合症的患者,通过分析导致其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10、,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把危险因素控制到最低点,并充分调动患者的自身心理防御机制,使其尽快康复。,由此可见,医护人员结合家属的心理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其焦虑、抑郁等应激心理状态,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优化医护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关系,降低医患矛盾,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医护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仅学会怎样与患者交谈还不够,还要学会如何与患者家属交流,怎样用自己的语言去安慰家属、用身体语言去感染家属。,护士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学会并灵活运用护理心理学的知识武装自己,学习法律知识,用法维护自己,用法约束自己,学会换位思考,成为具有理性、感性、灵性的ICU护士,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