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主题班会.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71130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主题班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主题班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主题班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主题班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主题班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主题班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主题班会.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主题班会,日期:,目录,1、技校学生消费的现状,2、警惕网贷和网上诈骗,3、树立良好的消费观,CONTENTS,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学生人群消费特点,vs,社会人群消费特点,学,生,社,会,人,群,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调查结果,通过图表可知,每月生活费在600-1000元的人数居多,而目前比较高端的电子产品、服饰、化妆品等往往很昂贵,几乎超过每月生活费,所以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超前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同时,大多数的学生的超前消费总额在500-1500元以内,而这几乎占了其生活费的一小半,而大多数学生

2、仍依靠父母提供生活费,因此超前消费存在一定的风险。,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存在风险和陷阱,不健康的消费文化,价值观扭曲,培养信用理念和契约精神,提高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发展,大学生超前消费,如何看待学生超前消费,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超前消费的含义,超前消费是指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以贷款、分期付款、预支等形式进行消费。通俗的说法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个人,评估预期经济能力,通过各种形式,承担风险,提前消费,受社会,家庭,文化等因素产生消费需求,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

3、加文本,为什么会出现学生超前消费的浪潮,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互联网,新生一代,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家庭的溺爱,有限的生活费,学校消费观教育的缺失,消费拉动经济的客观需要,大众传媒的影响,同辈群体的影响,“互联网+新生一代”,技校学生超前消费原因,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学生超前消费,天使,or,魔鬼,2016年3月份,河南大学生郑某从青岛一家宾馆的8楼跳下丧命,郑某生前以28名同学之名,在14家校园金融平台借款58.95万元,最终无力偿还选择自杀,2016年10月,湖南大四学生借同学信息贷5

4、0万失联,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方某从去年起借用18位同学信息通过多个平台借贷50余万,失联之前方某写下承诺书,表示所有本金、手续费和滞纳金均有本人承担,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目前技校学生超前消费依托的主要平台,:,互联网,技校学生超前消费的途径,分期购物平台,P2P网贷平台,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炫耀消费,攀比消费,过度消费,畸形消费,警惕网贷和网上诈骗,Research results and Application,网贷,网络贷款(名校贷、趣分期、分期乐、蚂蚁花呗)是当今流行风靡在大学校园的一种消费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向贷款公司提交相关证件,从而取得贷

5、款,每月只需要还款少部分金钱,分期还完,听起来十分诱人,其实网络贷款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陷阱,网络贷款引发大学生负债自杀.,网贷陷阱实例,陷阱一:低息背后,实有高额服务费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贷款公司,在贷款到帐后,要收取“指标费用”,其实就是服务费,比如贷款10000元,可能就会收取百分之十的服务费,贷款人拿到的钱其实只有9000。打个比方说借款年利率是百分之十,那么到最终还款日,一共就要还11000元,这样一来,其实就是借了9000块钱,还了2000块钱利息,算下来,贷款利率已经达到22%还要多,而2015年央行给出的商业贷款一年期利率仅为4.35%。当然,这样的条款,在合同上,往往是不显示的。,

6、网络贷款是高利债,陷阱二:分期还的少,其实是高利贷有一部分校园网贷的代理,在向同学介绍网贷的时候,一味的强调可以分期,没什么压力,某高校学生就透露,有代理向他介绍网络贷款,贷5000元,分12个月还清,每个月仅需偿还551。五百多听起来很划算,可仔细算下来,12个月的话,该学生总共需要支付6612元,折合贷款年利率为26%,而事实上,年利率超过24%就已经属于高利贷了!,网贷陷阱阴谋,陷阱三:扣押“担保费”,本息还清才放款不需要任何征信记录就可以放款,听起来贷款平台有点像冤大头,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在合同上告诉学生,鉴于对对方信用记录不了解,所以,需要扣押一部分借款,作为“担保费”等还清所有

7、本息之后,扣押的钱会一分不少的返还给你。听起来要求很合理,毕竟人家也是做生意的。然而,一旦出现逾期,这部分钱平台就不需要再付。可将来却仍需要为这部分钱支付巨额逾期利息,哪怕不逾期,平台实际上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贷款利息。还是以10000块钱为例,一年为期限,假设利息是百分之十,借款到期,本应支付11000元;然而,某平台扣押2000元的“担保费”之后,拿到手的钱只有8000,但是最终却需要支付11000的利息,拿到扣押的2000之后,算下来,就是8000块钱付了1000的利息,利率已经达到12.5%,这样的漏洞,不仔细算,根本不可能发现。,网络贷款逾期后果,陷阱四:逾期后果很严重,容易引发“连环贷

8、”网络贷款平台,不需要抵押,不需要征信记录等等,就敢放款给学生,难道不怕学生逾期不还钱?有个做网络贷款的校园代理私下透露,其实不怕他们逾期,就怕他们不逾期,一旦逾期之后,那就是按天算利息了,利滚利,越滚越大,那网络平台就发财了,因为留的有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电话,可以先威胁他们要告诉老师,还不行那就直接打电话给家长,家长一般为了不让小孩背上不良信用记录,都会还的。再不济,不还可以走司法程序么?反正有合同,我们怕什么?而且有一部分学生不敢让家长知道,就“拆东补西”,很容易引发“连环贷”,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位买苹果手机的学生,本金仅仅3万元,最终滚到了70多万。,网贷根源问题,陷阱五:那些坑家长的大学生

9、其实说了这么多网络贷款的陷阱,最大的应该在这里一群坑爹的孩子。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用来形容他们再合适不过了。根据调查,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用途,大都是旅游、买衣服、买电子产品等等,真正拿去创业或者交学费的少之又少,当然现在又发现了拿去博彩和炒股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到别人用苹果手机,我也想买一个”“趁年轻穿的漂亮一点有什么不对?”确实没有什么的不对,可当你让父母来为你的虚荣心买单,难道就不会感觉有点可耻?,如何避开网贷陷阱,网络贷款再怎么不规范,只要不去触碰就不可能掉进陷阱里去,如果实在需要贷款,一定要和家长商量好再做决定,确定有偿还的能力,并且,要仔细阅读贷款合同,如果有不合理

10、的地方要及时问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网络贷款,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应该也算一种必然产物,至于它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我们没办法直接下结论,毕竟也有通过网贷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可情况现在确实有些混乱,网络的开放性,导致了国家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短时间想改变现状应该是不大可能的了。在这里,只能提醒大学生们提高警惕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加强学生经济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加强消费知识教育水平,通力合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消费观,加强对学生理性消费观的教育,引导技校学生理性消费的几点建议,一方面,在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上,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另一方面,学校应给学生提供更

11、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假期工,让他们不仅增长社会阅历,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自食其力。,学习消费经济学、个人理财等消费理财教育的课程或讲座,了解消费与理财的基本知识,知道如何合理消费,学会如何科学消费,文明消费,引导自觉理性消费,杜绝一切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学校在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和养成科学消费观方面应该起主要作用;政府要积极倡导理性消费的社会环境氛围;家长应当坚持科学教育引导、监控子女理性消费;学生自身应该增强独立意识,勇于承担起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明白理性消费对个人、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意义之所在,力戒攀比消费心理以及享乐消费倾向,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

12、的理性消费观。,网络信贷门槛越来越底,不犯分子的魔抓早已伸进校园。部分学生不懂法不懂轻重,盲目攀比,追求享受,过度消费。如“趣分期”、“爱学贷”、“借贷宝”等网络借贷平台以“借钱不怕坑,还款不用愁”、“零门槛,无抵押”等虚假口号诱骗在校学生透支信用、盲目消费。部分同学为赚取利息差价,将学费或通过借贷的大额现金投入网络借贷平台中。部分学生甚至充当宣传员,误导更多的同学陷入网络借贷、透支消费,导致许多血本无归、或因收不回贷款欠下巨额债务而被迫辍学躲债,家人只得卖房偿债的严重后果。,南昌高职校园贷暴力2018-09-03报道,如何防范陷入校园贷陷阱,一颗不贪慕虚荣的心、理智的头脑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攀比、不追求超出自家(父母能提供的费用)经济能力的物品,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2、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听信校园贷的宣传,江湖险恶,涉世不深的学生不要被花言巧语迷惑,一旦入套,追悔莫及;3、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还未走出校门,身背债务及心灵创伤会给今后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4、不要怀揣侥幸心理,谨记古训贪小便宜吃大亏;5、有额外开销、花费要与父母、家人协商,征求父母、家人的意见,避免上当受骗,防止落入校园贷的陷阱。,感谢观看 请您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