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痹症的现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73306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痹症的现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针灸治疗痹症的现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针灸治疗痹症的现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针灸治疗痹症的现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针灸治疗痹症的现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痹症的现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痹症的现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针灸治疗痹症的研究现状,巴中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喻凤文,“痹症”的概念,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腑。,中医对“痹症”的认识,素问.痹论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风寒湿之气也。”最早提出了痹之病名。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对其病因病机、证侯分类、转归及预后都做了详细的论述。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五体痹:因感邪季节、患病部位及临

2、床症状不同而分。,素问.痹论: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还阐述了痹与五脏的关系。从而提出了五脏痹。“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痹证的病因病机,外邪致病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或阳盛病人感受外邪入里化热。,内因致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不足为发病内因。饮食劳倦肝肾不足阳虚寒凝於血闭阻,内经对痹证预后的论述,“其入脏者死,已留连筋骨者痛久,其留连皮肤间者

3、易已。”,历代医家对痹症的论述,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痉湿暍脉症治有湿痹、血痹、历节之名,其中历节病的特点是遍历关节疼痛,所创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方,至今为临床所用。华氏中藏经.论痹:提出了热痹的病名。谓有风痹、寒痹、湿痹、热痹、气痹。诸病源候论对热痹又称为“历节风”。外台秘要述其症状痛如虎咬,昼轻夜重,称为:“白虎病”,热痹的另外提法,严用和济生方称为“白虎历节”。,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王肯堂证治准绳对痹症的论述,对膝关节肿大者称为“鹤膝风”,对手指关节肿大者称为“骨槌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对痹症的论述,“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藏者,养正为先。治行痹,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

4、补血之剂,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痛痹,散寒为主,疏风燥湿切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寒凝之害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叶天士对痹症的治疗,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入于络,用活血花於法治疗,并用虫类药剔络搜风,对临床有较大指导意义。,当代名家对痹病的认识,焦树徳对痹症的研究可谓精专,并首次提出了“尪痹”一说,朱良春多主张用虫类药物剔络搜风。王为主张肾虚督脉於滞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采用温肾强督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等谢海州提出治疗痹症“三宜四要。近代医家有从肝肾、从脾、从虚、从於、从痰等多种观点治疗痹症。,纵

5、览痹证治疗的演变发展,可以看到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辨证思想从直观逐步到抽象,其治疗方法也逐步多样化。内经时代主要着眼于对寒邪的治疗,仲景则注重对湿和寒邪的治疗,而金元时代在前人的基础上,相对强调风药的运用。清代温病学家治疗痹证偏于清热利湿又体现了地域特色。历代医家偏重于寒湿的治疗方法,似乎更体现了临床实际情况。风邪善行而数变,患者临证多无外感风邪的表证,而表现多以寒湿为主,故临证时应以散寒祛湿为主,平时应固护正气,防止外邪内袭。,内经中针灸治疗痹证的刺法总结,灵枢周痹中关于痹证的治法:“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同之,其瘛坚,转引

6、而行之。“这里强调对痹病应先审视经络的虚实,再采用温通等方法治疗。“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这个介绍了对予痹证之痛有先后者,先刺后痛者以截其病势,后刺先痛者以除其病源。,内经中针灸治疗痹证的刺法总结,“黄帝曰:愿闻众痹。歧倍对日: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这里介绍了对于对于时发时指、左右无定处的众痹,即使疼痛暂时好在,仍需在此处针刺,以免复发。,素问缪刺论中关于痹症的治法,“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数

7、,钎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痛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这里指出痹证痛无定处者,可用缪刺法治疗,并根据病人气之盛衰来确定治疗天数。,索问.长刺节论关于痹症的刺法,“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剌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深者,刺无伤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本篇强调对于病邪深浅不同的筋痹、骨痹,针刺时要掌握好深度,刺至病所,不可伤及正常组织。,灵枢官针中关于痹症的治法,“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病痹气痛则不去者,取以毫针。”由此可见,对于痹证发病的缓急不同,成选用不同针具。“恢刺者,直刺傍

8、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治痹气小深者也”。“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这里提出了火针治疗痹症。,灵枢经筋中关于痹证治法,对予不同经脉发生的经筋病,本篇确定出了不同的名称,如“仲春痹、季秋痹等”。但治疗方法却是相同的:“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这说明火针可用来治经筋痹,选穴时可选阿是穴。,灵枢寿夭刚柔中关于痹证刺法,“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这里用刺络放血法来治疗痹证日久不愈者。,古代针灸治疗痹证的选穴总结,灵枢四时气日:“著痹不去,久

9、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扁鹊心书曰:“痹病走注疼痛,或臂、腰、足、膝拘挛、两手牵急,于痛处灸五十壮”。席弘赋日:“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问针与烧。”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中记载:“委中可治风痹反复无常,环跳治冷风并湿痹,阳陵泉治冷痹及偏风,列缺治遍身风痹麻”。,针灸大成中有不少有关痹证的论述,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中记载:“白虎历节风疼痛:肩井、三里、曲池、委中、合谷、行间、天应。”“走注风游走,四肢疼痛:天应、曲池、三里、委中”。“腿寒痹痛:四关、绝骨、风市、环跳、三阴交”。“臂冷痹痛:肩井、曲池、外关、三晕”等。,千金方“湿痹病孔穴主对”中,“阳关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悬钟主湿痹流肿,髀筋急瘛胫痛。漏谷主久湿痹不能行。曲泉主卒痹,商丘主骨痹烦满,临泣主身痹,洗淅振寒”等等。,针灸资生经“第五”中,“鱼际治痹走胸背,曲垣治肩痛,周痹气注,肩外俞治肩痹热痛,曲池、腕骨、臑会、支沟、肘峁主肘节痹”等。,现代针灸治疗痹症,针刺为主的治疗:孙作露:针刺治疗类风瀑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199l,(1)8针灸结合治疗:魏福良:铺灸结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针刺研究 1997,22(3):216,温针灸法治疗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火针治疗蜂针治疗特殊针法治疗综合治疗近代很多针灸医家推崇综合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