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人兽共患病念珠菌病的诊治要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75218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宠物人兽共患病念珠菌病的诊治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念珠菌病的诊治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念珠菌病的诊治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念珠菌病的诊治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念珠菌病的诊治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宠物人兽共患病念珠菌病的诊治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宠物人兽共患病念珠菌病的诊治要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宠物人兽共患病念珠菌病的诊治要点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真菌病,其病原主要是念珠菌属的白色念珠菌(CandidaaIbicans)o人感染本病可因受损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多呈急性或亚急性,可累及皮肤、黏膜等,甚至出现系统性感染,各器官可见小灶性化脓,并形成不同程度的脓肿或肉芽肿,脓肿内可见芽抱和菌丝。有时还可引起败血症。禽类主要是嗦囊受到侵害。其他动物的病症主要是腹泻。一、病原本病以白色念珠菌致病力最强,其余的病原菌还有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星状念珠菌、皱褶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等。糖原、甘露聚糖等为白

2、念珠菌抱壁的主要成分,甘露聚糖能加强白念珠菌的黏附能力,引起感染。菌丝体形态的白色念珠菌在组织内比抱子更加不易被吞噬,而其他念珠菌形成菌丝能力弱,因此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强于其他念珠菌。(一)分类地位白色念珠菌归属于无性型真菌类,又称白色假丝酵母菌。该菌分为A、B两个血清型。念珠菌A型血清型多引起医源性和播散性念珠菌病,主要栖息于宿主口腔和胃肠道中,念珠菌B型血清型多引起严重免疫障碍的念珠菌病菌血症。(一)形态学基本特征与培养特性念珠菌属真菌具有双态性特征,以芽生方式繁殖的小球状酵母菌型(2-6m大小)和以中间有紧密分割酵母菌呈链状延伸的假菌丝(假菌丝体型)型。在体液或组织中,出芽酵母菌型细胞和

3、假菌丝段两者均可见。白色念珠菌为革兰氏阳性双相菌。正常情况下一般为酵母相,致病时转化为菌丝相。因此在细胞涂片或组织切片中发现假菌丝是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重要证据。酵母相菌体呈圆形或椭圆形,26um,主要以芽生方式繁殖。芽生抱子伸长成假菌丝,在特殊环境中可形成菌丝。本菌需氧,在病变组织和普通培养基上产生芽生抱子和假菌丝,不形成有性抱子。芽生抱子为传播形式,不引起临床症状,产生菌丝的芽生抱子通常为组织入侵形式。在普通琼脂、血琼脂与沙堡弱氏培养基上均可良好生长。镜检以酵母相为主。培养时间延长后,菌落增大,有大量向下生长的营养假菌丝,无向上生长的气中菌丝。若接种于4%玉蜀黍琼脂上,室温孵育35d可见假菌丝

4、,其顶端或侧缘形成典型的单个厚膜抱子,直径8IORn1。念珠菌培养:取病部分别接种于沙堡弱琼脂培养基上。取菌落制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有大量圆形或卵圆形酵母菌或出芽生殖的菌体。(三)理化特性念珠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oClh可杀死菌丝与泡子;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抵抗力较强。对常用于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不敏感。对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克霉嗖、5-氟胞咯哽等药物敏感,但对后者极易产生耐药性。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来源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寄生于健康人皮肤、口腔、胃肠道、消化道、阴道及肛门而不发生疾病,只有在菌群失调、免疫力降低等情况下方可转化为致病性念珠菌。消化

5、道和黏膜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他念珠菌多见于皮肤。(一)传播途径本病大多数病例因内源传染而引起。如经皮插管、气管内留置导管、严重烧伤或腹部手术等正常屏障破坏或功能丧失时,念珠菌可通过组织不完整的皮肤黏膜缺口侵入皮肤。常见发病诱因还有体质衰弱、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本病也可因与污染物或发病动物的接触而导致感染。发病时在黏膜可引鹅口疮、阴道炎;在内脏可引起肠炎及肺炎;在皮肤则引起皮炎(即皮肤念珠菌病)。医源性污染亦可导致本病发生。(三)易感动物鸡、火鸡、鸭、鹅、鸽等禽类;牛、绵羊、猪、犬、猫、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以及豚鼠、小鼠等啮齿类动物和较低等的灵长

6、类动物均可感染念珠菌病。幼龄动物受害严重,婴儿及老人因抵抗力较弱,也容易发病。(四)流行特征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一般呈散发状态,禽类暴发念珠菌病,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三、致病性(一)对动物致病性1 .禽类症状缺乏典型性,常表现为生长不良、羽毛松乱。病禽嗦囊胀大松软,吞咽困难,挤压时有酸臭气体或内容物从口中溢出,不愿采食,逐渐消瘦死亡。剖检可见嗦囊黏膜增厚,黏膜上带有白色圆形隆起的溃疡灶,溃疡灶有剥离的倾向。黏膜上常见伪膜斑和易于除去的坏死物。2 .哺乳动物以牛和猪最为多见。病菌主要侵害消化道,还可侵害内部器官、皮肤和机体其他部位。牛消化道念珠菌病可分为上消化道念珠菌病、肺脏念珠菌病(仅见于

7、犊牛)及酵母性乳房炎(见于经常应用抗生素的奶牛)。猪消化道念珠菌病可分为上消化道念珠菌病和下消化道念珠菌病,均表现为呕吐、腹泻和体重减轻。前者发生于仔猪,后者发生于仔猪育成的第二期,多因继发感染而迅速死亡。(一)对人的致病性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以下几种:黏膜病变、皮肤病变、系统性感染,以及念珠菌所致变态反应性疾患。1 .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乳房下,肛门周围及甲沟,指间,皮肤潮红、潮湿、发亮,有时盖上一层白色或呈破裂状物,病变周围有小水疱。(1)擦烂性念珠菌病。最常见于腋、腹股沟、乳房下、脐部等处,在红斑基础上糜烂渗出,边缘呈扇形,周边有水疱、脓疱。(2)甲

8、沟炎及甲真菌病慢性甲沟炎。甲沟红肿疼痛或指(趾)甲增厚、变硬、带棕色、有条纹。(3)尿布皮炎。常由于不换洗尿布引起,或继发于婴儿肛周及口腔的念珠菌病。发生在皮肤上可表现为鳞屑性红斑,出现针尖至粟粒样水疱。(4)扁平苔癣样皮肤念珠菌病。婴儿、儿童多见,好发于颈、肩背等非摩擦部位,伴有轻度瘙痒,有时可呈鳞屑性丘疹样损害,类似扁平苔癣。真菌检查常阳性。(5)念珠菌性肉芽肿。皮损为富含血管的丘疹,其上可见黏着的棕黄色厚痂。面部为好发部位,常伴免疫缺陷及淋巴细胞减少。2 .系统性感染即念珠菌侵入内脏或血液而引起的各种病症,如尿路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这些应与内科疾病及细菌感染性疾病相鉴别。3

9、 .黏膜念珠菌病以鹅口疮、口角炎、阴道炎最多见,在黏膜表面盖有凝乳大小不等的白色薄膜,剥除后,留下潮红基底,并产生裂隙及浅表溃疡。(1) 口腔念珠菌病。以鹅口疮最为常见,严重的可蔓延到食道和气管。口腔黏膜、舌面、咽喉、齿龈及唇部等部位覆盖有散在或融合成片的乳白色薄膜,擦去后基底潮湿、微红。发生念珠菌性唇炎时可出现局部散在糜烂。(2)阴道炎或龟头炎。白色念珠菌是阴道的正常菌群,过度生长可引起严重瘙痒、白带增多等。可见阴唇出现红斑、浸渍,阴道内可见豆腐渣样分泌物,宫颈充血、肿胀、糜烂。念珠菌性龟头炎或阴茎包皮炎在龟头及冠状沟上可见浅红色糜烂及薄壁脓疱,镜检及培养结果常阴性。(3)支气管及肺念珠菌病

10、。患者可有咳嗽、痰多,肺底部可出现啰音,X线可见肺门及支气管影增宽,或如粟粒样结核样的影像学表现。原发肺念珠菌病较少见,常由其他病灶播散或败血症引起,痰涂片易找到念珠菌。(4)消化道念珠菌病。食道念珠菌病常由口腔念珠菌病发展而来。念珠菌性肠炎有时呈“过敏性结肠炎”样表现。婴儿鹅口疮常致肛周病变,伴瘙痒,肠道症状轻微。(5)其他。内脏及中枢神经念珠菌病,可由黏膜皮肤等处病菌播散引起,有肺炎、肠胃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脑炎等,偶尔也可发生败血症。4 .念珠菌所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由念珠菌代谢产物所致的变态反应称为念珠菌疹,常为无菌性成群水疱性损害,位于指间或身体其他部位,代谢产物引发的变态反应还可表现

11、为湿疹、哮喘、胃炎等,甚至出现过敏性结肠综合征及远心性多形红斑。四、诊断(一)动物念珠菌临床诊断要点根据受损局部黏膜表面特征性增生和溃疡性病灶以及覆盖的伪膜,结合相应的临床症状可做初步诊断。确诊本病应进行实验室检查。(一)人念珠菌临床诊断要点皮肤和黏膜的念珠菌病可依据临床表现特征,如皮肤红斑糜烂性损害的形态特征和发病部位以及黏膜受损部位的糜烂病灶和伪膜的形成而进行诊断。(三)实验室诊断要点1 .镜检法取病变部位的棉拭子或刮屑、痰液、渗出物等涂片、固定后,革兰染色,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成群革兰染色阳性的卵圆形抱子和假菌丝。2 .培养法将病料接种于沙堡弱氏培养基上,室温或37。C培养,检查典型菌落

12、中的细胞和芽生假菌丝。白色念珠菌可在玉蜀黍琼脂上产生厚膜抱子。3 .动物接种将病料制成1%悬液给家兔静脉注射InIL,经45d死亡,剖检见肾脏肿大,在肾皮质部散布许多小脓肿灶。4 .血清学诊断念珠菌泡壁主要由糖原、甘露聚糖等组成,后者水解后形成甘露糖,不断脱落形成代谢产物,利用ELISA或AB-ELISA法测定血清念珠菌多糖抗原对于部分系统性和播散性念珠菌病的诊断更及时、准确。五、防控措施(一)动物念珠菌防控措施1.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环境,通风换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合理喂养。5 .治疗。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可用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克霉嗖、5-氟胞咯唳等药物进行治疗。(一)人念珠菌防控措施1.预防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同时注意保持口腔、会阴部及皮肤黏膜卫生,降低白色念珠菌感染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仔细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念珠菌感染;加强运动锻炼、及时控制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各类疾病。6 .治疗可选用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克霉嗖、5-氟胞咯哽等药物。用药同时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尽可能停止或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