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7596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危重症患者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急危重症患者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急危重症患者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急危重症患者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急危重症患者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危重症患者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危重症患者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技术规范.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危重症患者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技术规范【名词定义】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是利用具有外层透明保护薄膜的吸痰管进行气管内吸引,保持吸引过程中气道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吸引技术。【适应证】1 .呼吸机高依赖性机械通气患者。2 .氧储备差的非机械通气患者。3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4 .特殊气体吸入。【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不适用于留取气道分泌物标本和口腔分泌物的吸引。【目的】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2 .吸痰时使患者气道处于相对密闭状态,保证气管内吸引过程中持续机械通气或供氧。3 .避免气道内产生的气溶胶排放到气道外污染环境,防止院内交叉感染。4 .操作简便,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制度

2、与依据】1 .美国呼吸护理学会2010年发布的EndotracheaisuctioningofMechanicallyVentilatedPatieFitsWithArtificialAirwayso该指南对密闭式气管内吸引的操作标准、技术方法、并发症等做了详细的描述。2 .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对密闭式吸引装置的使用和更换频率进行了阐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准备】1 .用物准备:PDA、负压吸引装置、密闭式吸痰管一套、输液器一副、无菌生理盐水一袋、听诊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湿巾。2 .环境准备: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安静,安全,检查

3、负压大小,适宜操作。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4 .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配合操作。取舒适体位(床头抬高3045。),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固定呈中立位。【操作流程】1 .护士准备服装整洁2 .环境准备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安静,安全,检查负压大小,适宜操作3 .物品准备PDA、负压吸引装置、听诊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湿巾4 .核对身份用PDA扫描患者腕带进行身份识别5 .解释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解释操作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配合6 .洗手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7 .吸痰管的连接将密闭式吸痰管与患者人工气道和呼吸机相连接,无菌生理盐水通过输液器与密闭式吸痰管的冲洗接头

4、相连8 .体位抬高床头3045。,半卧位能预防和降低VAP发生9 .评估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固定呈中立位10 .听诊在气管、支气管部位听诊,评估痰鸣音情况IL增加氧气浓度机械通气的患者给予2分钟纯氧吸入,吸氧的患者给予高流量吸氧(510Lmin)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需要时)12 .检查查对冲管输液器及冲管液有效期,检查密闭式吸痰管有无破损13 .调节负压调节负压值(成人为15020OmmHg,小儿VI50mmHg)14 .连接吸痰管打开吸痰管保护帽,连接负压管15 .预冲吸痰管左手拇、示指先持续压住密闭式吸痰管负压控制阀打开负压,右手打开冲洗液,冲

5、洗吸痰管以检查负压及吸痰管是否通畅;冲洗完毕后先关闭冲洗液,再松负压控制阀,避免冲洗液进入气道16 .插入吸痰管左手拇指放在负压控制阀上(送管时暂不按压开放负压阀),示指扶住密闭式吸痰管透明三通,环指(无名指)和中指固定气管导管(防止吸痰时气管导管被牵拉移位);右手拇指、示指通过透明薄膜将吸痰管缓慢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17 .吸痰左手拇指持续按住负压阀,右手缓慢向外退出吸痰管,注意在痰多的地方稍作停留,直到吸痰管尖端退到通气管上边缘为止。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过程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痰液性状18,断开吸引再次冲洗吸痰管。断开负压管道与吸痰管,将负压管道固定于床旁19 .氧浓度

6、调节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增加氧气浓度20 .评价吸痰效果再次在气管、支气管部位听诊,评估痰鸣音情况。观察患者吸痰后口唇颜色、血氧饱和度等并告知患者21 .整理床单位、洗手收拾用物,患者取半卧位,保持床单整洁,七步洗手法洗手22 .操作后查对用PDA扫描患者腕带识别患者信息23 .消毒听诊器用消毒湿巾对听诊器进行擦拭消毒(由耳塞向听筒方向擦拭)24 .记录记录吸引时间、痰液性状及量、有无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1 .操作前检查气管导管固定情况及深度。2 .吸引前检查密闭式吸痰管密闭性,有破损及时更换。3 .吸痰过程中妥善固定好人工气道导管,避免牵拉导致气管导管滑脱或移位。4 .使用密闭式气管内

7、吸引时,不需要左右旋转吸痰管,痰多的位置稍作停留,吸引时间不超过15s。5 .进行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时会导致患者恐惧、焦虑、刺激性呛咳的发生,从而可能引起患者心率和氧饱和度的变化,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根据患者的配合程度做好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6 .吸痰后确保吸痰管尖端退到通气管上边缘为止,以免影响患者通气。【前沿进展】1 .密闭式气管内吸引在预防VAP中的作用:有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后肺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式吸痰术,对呼吸道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使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能够避免交叉感染,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但相关Meta分析研究显示密闭式吸痰装置和开放式吸痰装置在机械

8、通气患者的VAP发病率、病死率及IeU住院时间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国外研究结果也表明密闭式吸引方式可以在吸引过程中维持机械通气和氧供,对预防肺泡萎陷和进行高浓度吸氧、使用PEEP时有积极作用,但既不增加也不减低VAP的发生危险。2 .浅吸痰与深吸痰(1)浅吸痰指吸痰时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气管导管或仅超出气管导管12cm。浅吸痰由于吸痰管对气管黏膜的直接接触少,因此黏膜损伤、出血的风险较低。但浅吸痰只能清除气管导管内痰液和部分气管内的痰液,对气管深部的痰液清除效果差,对痰液滞留气管深部的患者来说容易导致气道分泌物滞留,VAP风险增加。有研究表明,对婴儿来说,浅吸痰吸出的分泌物并未少于深部吸痰,而且

9、可以减少深部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同时浅吸痰过程中对气道黏膜造成的出血和损伤更少,血流动力学波动更小,且可以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但有许多研究者却不认同上述理论,他们认为浅层吸痰达不到彻底清除痰液的治疗目的,可能会增加吸痰次数,从而导致吸痰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大量出现。(2)深吸痰指吸痰时吸痰管插入深度超过气管导管,直至遇到阻力后再回退0.5LOCnl进行吸痰。深吸痰能有效清除气道深部分泌物,可以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但吸痰管插入较深容易引起刺激性剧烈咳嗽,造成患者颅内压在吸痰瞬间大幅度升高,且增大了气管黏膜损伤和感染的可能。关于吸痰深度的优缺点和风险的探讨尚未形成共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临床上建议

10、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对吸痰的不同反应,采用浅吸痰和深吸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气管内吸引。3 .密闭式吸痰装置的更换频率:除非破损或污染,机械通气患者的密闭式吸痰装置无须每日更换。多项研究指出密闭式吸痰管24小时更换1次、48小时更换1次及72小时更换1次对VAP的发生率无影响,从节约成本角度出发,不推荐每日更换密闭式吸引管。4 .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技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密闭吸痰过程具有密闭的特点,使患者气道与外界相对隔离,避免了分泌物喷出造成的对人、物及环境的污染,加强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减少了不必要的院内交叉感染。5 .密闭式气管内吸引对护理工作负荷的影响: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操作简单、省时,吸痰更为及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节省了资源。若病情发生变化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可直接吸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