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76143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第一节 生产成本与要素价格 一、成本性质 成本(cost)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生产费用(expense),或生产要素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但要注意的是,经济分析中的成本是应有成本,财务分析中的成本是实有成本,使用别人要素的机会成本等于向所有者交纳的成本。对于企业自身拥有的要素来说,机会成本等于所有者在市场上出租或销售这些要素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由于经济成本的概念在决策是十分关键,且容易被误解,我们将详尽阐述。,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由于

2、经济分析的目的在于考察资源的最优配置,而采用机会成本能够促使各种要素用于最优的途径,故经济分析首先分别研究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然后根据各种投入的机会成本计算产品的经济成本,设C。为经济成本,Xi为各种投入的数量,xij为第i种投入要素的j种市场价格,则:,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例如,某厂使用国内生产的原料,按市场计算是每吨300元,但如果将它用于出口,便相当于每吨500元。假如每吨500元是原油在一切可能用途中的最高价格,则300元是会计成本,500元是机会成本。在经济分析中,人们之所以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目的自然是用之能促使各种生产要素用于最佳用途,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生产成本与生

3、产者行为,第八章,利用机会成本概念进行经济分析,需要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可以自由流动。,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显性成本也称为支出成本,而隐性成本则称为非支出成本,二者共同构成企业的经济成本。,相关链接81 社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含义和实质 一个国家的经营需要使用许多种资源,那么,从经济分析的观点出发,国家经营的总成本就应该将所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都考虑在内,这就是国家经营的总的机会成本。我们把如此计算出来的总成本称为国家经营的经济成本。也就是说,经济成本等于国家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之和,故成本控

4、制与管理必须在效率的基础上谋求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公平。政府必须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出发,全面衡量各经济组织产品或服务寿命周期内的成本与效益,以社会成本最小化,而不是以制造成本或顾客成本最小化作为成本决策的依据,此即社会成本控制。它通过运用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综合考虑经济组织行为对有关各方环境的影响来实施宏观的成本控制,此时成本控制管理战略演进为一个由全体经济组织构成的整体国家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开放性系统。,社会成本是一国的政府、经济组织及个人发生的一切成本的总和。目前我国社会成本增大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第一,政府社会成本过大。其一是政府机构和官员有预算规模最大化的偏好。原因有二:

5、政府机构规模越大,则可以获得的预算越大(傅光明 2002);政府支出的大小与官员权力大小成正向关系。其二是政府的管理效率低下。其三是政府决策失误导致的社会损失。其四是政府官员“失节”,即贪污腐败造成的损失。其五是政府效率失常引起的损失。第二,人力资源成本增长过快。其增长趋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工资的比较差异和劳动力价值的自我认识也是诱发人力成本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也导致劳动时间的减少,在劳动效率变化不大的状况下,致使人力资源成本升高;教育费用增长过快,合格劳动力培训成本急剧上涨,未来人力成本普遍增长。,第三,资源价格不断攀升。这里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是

6、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来源,一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决定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2000年以来,我国石油及成品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加之自身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自然资源价格飙升。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而治理环境的成本也日益增大。第四,融资成本和科技创新成本的升高。从理论上看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多,但渠道大多不畅通,如商业银行的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股票筹资市场不规范等。科技创新是一国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但目前我国普遍不具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条件,主要在于缺乏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风险分担模式。资料来源:徐维兰:基

7、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成本控制与管理,枟商业时代枠,2006 年第35 期,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3)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Private cost)和社会成本(Social cost)。一个厂商投入生产的一切资源,包括自有的和购买、租赁的两部分,其价值就是该厂商的生产费用或经济成本,这也就是这家厂商的私人成本的。这样,私人成本也就是会计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社会成本(social cost),它是整个社会为这项生产活动需要支付的一切成本。例如,一个化工厂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倒入厂边的小河,对该厂来说,处理废物的私人成本只是将废物投入河中的费用。但需清洁治理,从而构成社会成本。社

8、会成本是政府制定政策、进行立法和审批项目的重要依据。即: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在成本 对整个社会来说,全体厂商的机会成本就等于社会成本,所以: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在成本=机会成本,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4)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增量成本(incremental cost)是由于某项生产决策而产生的相关成本,即总成本的增量。它主要是因新增产量而增加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即变动成本。沉没成本(sunk cost)是已发生而无法收回,或不因生产决策有所改变的成本,它主要是与产量决策无关的厂房、设备等不相关成本,即无法利用的固定成本。,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在财务分析中,增

9、量成本与沉没成本都采用会计成本,在经济分析中则使用机会成本。例如,过去购进的库存材料,要按照现行价格或重置成本计算增量成本。过去购进的闲置设备,要根据其使用机会计算沉没成本。如果是别无他用的专用设备,或者是经济寿命终结的过时设备,购置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如果这些设备还能以某一价格转让出去,沉没成本仅是购置成本的折价。,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5)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总收益与会计成本(即外显成本、私人成本)的差额,称为会计利润。总收益与经济成本(即机会成本、社会成本、也包括隐性成本)的差额,称为经济利润。,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需要指出,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企业家才能,也是有机会成本

10、的。要使企业家在这个企业继续经营下去,必须使他至少获得平均利润,称为正常利润。因此,在此济分析中,正常利润列入经济成本,不算经济利润。所以,经济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利润,又称超额利润 总体来说,会计成本是实际支出成本,经济成本是应有支出成本;会计成本是企业发生的成本,经济成本是社会发生的成本;会计成本主要用于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经济成本主要用于企业经营决策。在进行决策分析时,企业必须同时做出会计分析和经济分析。因此,经济分析合理是决策成立的必要条件,会计分析合理是决策成立的充分条件。,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会计分析与经济分析的关系见表3.8.1,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二、要素价格

11、与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cost function)是在既定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企业的生产函数和要素价格所决定。设总成本(total cost)为TC,产量Q=f(L,K),则 TC=(Q)=f(L,K)由于成本函数是生产函数的函数,故与生产的短期、长期分析相对应,成本函数也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在短期内,假如技术水平、要素价格不变,L为变动投入,K为固定投入,q为产量,W为劳动的价格(工资),r为资本的价格(利润),则短期内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为:上式表明,总成本TC可分为两部分:WL为变动成本(variable

12、cost),即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r 为固定成本(fixed cost),即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即使企业暂时停产,固定成本仍然存在。由于变动投入L的变动将引起产量Q变动:同时,L的变动引起总变动成本的变动,总变动成本又引起TC的变动,因此TC与Q间也表现为函数关系。,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在长期中,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所有投入都是可变的,因此长期生产函数为 Q=f(L,K)如果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则 上式表明,在长期中,由于不存在固定投入,也就没有固定成本,都是变动成本。需要特别强调指出,这里的要素价格w、r只是要素的使用价格,而不是要素的所有价格。,生产成本与

13、生产者行为,第八章,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 一、短期成本及其曲线 短期成本是指短期内厂商内某些投入要素如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不变,和其他一些要素随产量增减而变化的成本之和。在短期中,存在着固定生产要素与可变动生产要素之分。与此相适应,在短期中存在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以及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分,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由总成本可引出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因此,在短期考察成本时可以使用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七个成本函数,如表3.8.2。,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表8.2 某企业的短期成本表,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

14、(1)短期总成本函数(Short-run Total Cost 简称为STC)短期总成本(total cost)是企业生产一定产量时的各项成本之和。短期总成本STC由总固定成本TFC和总可变成本TVC两个要素构成,即STC=TFC+TVC 以上三种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可用图8.1来表示。总固定成本为一条水平线,总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增加而上升的一条曲线。由于成本与产量具有反向关系,总可变成本曲线与总产量曲线相反,先以递减速度增加,以后递增速度增加。总固定成本与总变动成本的垂直加总为总成本,故总成本曲线也随产量增加上升。,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表8.1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变动成本曲线,生产

15、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2)短期平均成本函数(Short-run average cost 简称为SAC)短期平均成本(average cost)是生产每单位产品所支付的成本之和,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AC是企业的总成本除以产量,即: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是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FC等于总固成本除以产量,即:,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在图8.2中,TFC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当企业的产量不断增加时,单位产品所分摊的TFC越来越少,由原点引向TFC曲线某点(如OX、OY、OZ)的斜率不断变小。根据定义,AFC即为原点到总固定成本射

16、线的斜率。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是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AVC可表示为:,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3的上半部为总可变成本曲线,由于,故平均可变成本是原点到总可变成本曲线上某点射线的斜率。图8.2 总固定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3 总可变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在开始阶段,AVC递减,直到自原点的射线与TVC相切于点Y,此后AVC递增。当产量分别为q1、q2、和q3时,则有 显然 以X,Y,Z分别代表AFC1,AFC2、AFC3,则可得到AVC曲线。既然AFC与AVC之和构

17、成AC,故在短期内,企业的平均成本可以表示为,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如图8.4所示,AFC曲线向右下方倾斜,AVC曲线呈U形。由于AC=AFC+AVC,根据AFC和AVC曲线在相应产量上的垂直距离之和,即可导出AC曲线来。图8.4 平均变动成本、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当企业产量很低时,随着产量增加,AFC和AVC均呈下降趋势,导致C下降。到产量Q1时,AVC达到最低点,然后转为上升,但由于AFC仍在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快于AVC上升的速度,致使AC继续下降。到产量Q2时,AVC曲线上升的速度恰好等于AFC下降的速度,AC曲线达到它的最低点。产量超过Q

18、2后,由于AVC的增长速度超过AFC的下降速度,导致AC曲线上升。因此,AC曲线也呈U形,并且始终位于AVC曲线上方,与AVC曲线的垂直距离等于AFC。随着产量增加,AVC率先达到最小值,尔后AC才达到最小值,也就是说,AC曲线达到最小值的产量水平(Q2)高于AVC曲线达到最小值的产量水平(Q1)。,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另外,根据总成本和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借助总成本曲线TC推导出AC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3)短期边际成本函数(Short-run marginal cost 简称为SMC)短期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每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19、,等于短期总成本增量。边际成本SMC可表示为:,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由于总固定成本不变,故MC也可定义为每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可变成本,即:根据MC的定义,MC曲线等于总成本或总可变成本曲线的斜率。通过TC或TVC曲线上不同点的切线,并计算其斜率,即可推导出MC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在图8.5中的TVC曲线上有A,B,C,D,E五个点,由于点A切线的斜率大于点B的斜率,以点A,B表示的MC数值下降,直到TVC曲线的拐点C。TVC曲线在拐点以后改变方向,其斜率开始上升。如图8.5所示,点D的斜率大于点C,点E的斜率大于点D。因此,MC曲线是一条U形曲线,在与TVC曲线拐

20、点C相对应的C点达到最小值。由于TC曲线与TVC曲线的斜率相同,也可利用TC曲线推导同一条MC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5 总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图8.6可以进一步说明MC曲线与AVC曲线的关系。在产量Q1之前,MCAVC,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6 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AVC处于上千阶段,在产量Q2,MC=AVC,MC曲线与AVC曲线在AVC曲线的最低点相交时,即MC=MVCmin。,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上式中,f(TC)为MC,为AC,所以 若MCAC,AC处于

21、递增阶段;若MCAC,AC处于递减阶段;若MC=AC,AC处于最低点。以上分别讨论了各种短期成本曲线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现概括为图8.7和表8.3,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7 各种短期成本曲线之间关系,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附录:AC曲线和MC曲线之间关系的数学证明由于Q0,所以,当MC AC时,AC曲线的斜率 为负,AC曲线是下降的;当MCAC时,AC曲线的斜率 为正,AC曲线是上升的;当MC=AC时,AC曲线的斜率 为零,AC曲线达到极值点(在此为极小值点),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类似地,A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数学证明如下:由于Q0,所以,当MC

22、 AVC时,AC曲线的斜率 为负,AVC曲线是下降的;当MCAVC时,AC曲线的斜率 为正,AVC曲线是上升的;当MC=AVC时,AVC曲线的斜率 为零,AVC曲线达到极值点(在此为极小值点),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表8.3 短期成本曲线特征,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第三节 长期成本函数 在长期中,由于企业的所有投入要素都是可以变动的,因而不存在总固定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这时,总变动成本等于总成本,平均变动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因此,在企业的长期成本函数中,就只有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三种成本函数。,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一、长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同短期成本分析

23、一样,只要知道任一产量的长期总成本LTC(long-run total cost),根据定义就可以导出长期平均成本LAC(long-run average cost)和长期边际成本LMC(long-run marginal cost)。,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1)长期总成本。长期生产函数是生产各种产量的最优投入数量组合的轨迹,而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即 LTC=rL+wK(2)长期平均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是单位产品的成本,等于长期总成本除以产量,即,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3)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指增加单位产

24、品导致的长期总成本的增量,等于长期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即 LMC=dLTC/dq 与短期生产中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类似,可以绘出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图8.9表示LTC、LAC和LMC之间的关系。,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3.8.9 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附录:LAC曲线和LMC曲线之间的关系由于Q0,所以,当LMC LAC时,LAC曲线的斜率 为负,LAC曲线是下降的;当LMCLAC时,LAC曲线的斜率 为正,LAC曲线是上升的;当LMC=LAC时,LAC曲线的斜率 为零,LAC曲线达到极值点(在此为极小值点),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

25、2、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1)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成本曲线是企业在各种产量下最低总成本的轨迹。图8.10假设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可以选择多个规模的生产,STC1,STC2,STC3,STC4,分别代表某种生产规模的短期总成本曲线。如果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决定生产Q1,虽然各种生产规模都可以提供这个产量,但对于追求利润最大的企业来说,必定选择总成本最低的STC1进行生产。同理,如果决生产Q2,企业必定选择总成本最低的STC2进行生产,企业究竟选择哪一个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呢?这就需要从整个市场需求来分析,如果预期末来市场需求量将增加,通常会选择STC2,如果Q1只是离散性的或

26、暂时性的需求量,未来会下降,企业通常会选择STC1,可以减少筹资、规模改变的困难。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当产量在Q1以下,应当以STC1的OR段进行生产,当产量在Q1Q2之间,应当以STC2的RS段进行生产,当产量为Q2Q3之间,应当以STC3的ST段进行生产;将这些短期最低总成本线段连接起来,便形成一条不规则的长期总成本曲线ORSTUV(虚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10 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而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企业生产规模远不止这几种,至少在理论上可以无限的细分。于是,这些最低短期总成本的线段将会越来越短,最终变成一个个点。由

27、这些点形成的一条连续的平滑曲线ABCDEF便是长期总成本曲线,它是所有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envelope curve)。由于企业根据长期总成本曲线选择生产规模,制订生产计划,长期总成本曲线又称计划曲线(planning curve)。长期总成本曲线线短期一样,也是先递减增加、后递增增加。但是,由于没有总固定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并不像短期那样与纵轴相交,而是从原点出发。,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也是企业在各种产量下最低平均成本的轨迹。它虽然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一样呈U形,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较为平滑,原因在于SAC只受边际报酬的制

28、约,而LAC则受到规模报酬的影响。图8.11与图8.10一样,假设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可以选择多个生产规模,SAC1,SAC2,SAC3,SAC4分别代表各个生产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如果企业打算生产Q1,他将选择SAC1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如果分别决定生产Q3和Q5的产量,则必将分别选择SAC2和SAC3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因为企业总是选择能以最低单位成本生产预期产量的那个生产规模,LAC曲线将是各个既定规模的SAC曲线相交之点下面的线连结而成的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即8.11中的ABCDE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11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

29、章,同样,如果企业选择的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SAC曲线将高度密集在坐标图中,LAC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与某一定规模的SAC曲线相切之点,这时企业的LAC曲线将成为一条平滑的曲线。这条平滑的呈U形的LAC 曲线也是各SAC曲线的包络曲线。从上图可以看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具有以下关系:LAC仅与SAC切于一点。在这一点,LAC=SAC,此外,LACSACLAC仅在最低点与SAC的最低相切。在LAC最低点左边,LAC切于SAC最低点左边,在LAC最低点右边,LAC切于SAC最低点右边。因此,在LAC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建立一个最优生产规模SAC,但SAC1一般不在最低点进行生产。

30、,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在图8.12中,SMC1,SMC2,SMC3分别代表企业短期平均成本为SAC1,SAC2,SAC3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点A,B,C分别为LAC与SAC曲线切点所对应的产量Q1,Q2,Q3的短期边际成本。A,B,C,各点的连线即为LMC曲线。LMC曲线与LAC曲线的关系,和SMC曲线与SAC曲线的关系一样,即当LMCLAC时,LAC曲线呈上升趋势,当LMC=LAC时,LMC曲线在LAC曲线的最低点B与LAC相交,在且仅在交点处,LMC=LAC=SMC。,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10和图8.12显示,LMC和SMC

31、在LAC曲线与各SAC曲线切点所对应的产量上恰好相等,以Q1为例,当LAC与SAC1曲线在产量Q1相切时,LAC=SAC1。当企业产量尚未达到Q1时,STC1以递减速度增加,其斜率小于LTC,这时SMC1LMC。当企业产量超过Q1时,STC1以递增速度增加,其斜率大于LTC,SMC1LMC。只有当LAC=SAC1,LTC与STC1斜率相等时,LMC才等于SMC1。如果从数学上看,这一点就更加明显。,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12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三、生产者成本最小化 假定厂商只有两种投入要素L和K,生产函数飞(L,K),两种生产要素的

32、价格分别为w和r,则在既定产出下求最小成本是要解决下面这个条件极值问题:首先建立拉格朗日函数:L=w L+r K=Q-f(L,k)分别对L,K和求导,得到一阶条件:dL/dL=w-df/dL=0 dL/dK=r-df/dK=0 dL/d=Q-f(K,L)=0 从(3.29式可得):r/w=(df/dK)/(df/dL)=MP/MP=RTS 这就是在本章中得出的结论,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相关链接8-2成本、收益与利润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研究成本、收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损益平衡分析,也叫做收支平衡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保本分析。用这个

33、方法能够探讨企业的保本产量、赢利区间和利润最大时的产量。损益平衡分析的核心是寻找一个企业既无亏损又无赢利时的平衡点。其最重要的是绘制损益平衡图,即借助于企业的总成本曲线和总收益曲线组成的损益平衡图来测定企业在每个产销水平上的成本、收益与利润(或亏损)其方法是:按总成本和总收益在实际中的变动情况分别在图上绘出总成本曲线和总收益曲线,再把两条曲线的变动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企业在不同产量水平上的盈亏以及盈亏平衡情况。,损益平衡图可以分为线性损益平衡图和非线性损益平衡图。非线性损益平衡图表示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都是非 线性变化的。把非线性的总成本曲线和总收益曲线加绘在一起可得图-13。图 中,A

34、、B 为损益均衡点,如果总成本大于总收益为亏损区,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为赢利区利润决策即在该区选择。,但为了便于直观分析,人们在实际应用损益平衡法时 一般都假设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是一种线性关系,即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与总收益是线性增加的,从而绘出线性损益平衡图,如图-14 所示。用损益平衡图来寻找损益平衡点的好处是:它能够一目了然地、形象地看到产量、收益、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但在分析问题时,用代数分析法来确定损益平衡点更为方便,也更便于计算。下面我们来说明把代数分析法怎样应用于解决损益平衡问题上。,首先,假定用P 表示单位产品价格,用Q 表示产量,用F 表示全部固定成本,用V 表示单位产品变

35、动成本,即P Q F V Q解此方程,即能求出企业在损益平衡时的产量,即Q F/(P-V)现在通过一个出版业的例子来说明损益平衡时的产量。假设有一个出版社要出版一本书,其成本如下。固定成本如下:稿费、编辑费 1500元;制图费 1000元;排版、装订费 5000元;全部固定成本 7500 元。每册变动成本如下:纸张印装费 0.90 元;书店经销折扣 0.90 元 缴纳出版税 0.20;每册变动成本价 2.00 元;每册定价 3.25 元。,这里,固定成本能够很准确地被估算出来,变动成本呈线性变化。书价虽可变动,但由于出版业的竞争和需求量的约束使其变动幅度很小,只有一条合理的线性总收益曲线,应用

36、公式Q F/(P V)可以算出这本书损益平衡点的销售册数为 Q F/(P V)7500/(3.25-2.0)=6000 这表明,该书必须发行 册才能保本。出版社可根据这本书的销路进行预测,估计该书有无可能达到损益平衡点或超过损益平衡点。如果不能,那就需考虑或者尽量减少插图、削减稿费和编辑费、使用劣等纸张等办法来降低成本。资料来源:冯涛:枟微观经济学枠,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114 119页,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五、厂商供给与行业供给 1、厂商供给曲线与反供给曲线 本节运用利润最大化模型,从一家竞争性厂商的成本函数推导出它的供给曲线,继而推出行业的供给曲线。首先,我们从厂商经

37、营所处的市场环境出发,推出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1)市场环境在市场竞争中,每个厂商要面对两种重要的决策:如何选择产量和如何制定价格。如果每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不存在任何的约束条件,那么,它就可能制定任意的价格,生产任意的产量。但是,一般地,厂商的生产经营活动总要面临两类约束条件。第一,技术约束。只有某些投入产出组合才是可行的,即使是那些急于盈利的厂商也不得不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现实。前面已分析过技术约束如何导致由成本函数概括的经济约束。第二,市场的约束。只要物质条件允许,厂商可以生产任何东西;它也可以制定任意价格,但是,它只能销售人们愿意购买的那些数量。,生

38、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如果厂商制定的价格为P,它将售产出的数量为X单位,我们把厂商制定的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称作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如果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那么,要阐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非常简单,它恰好是前面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所论及的市场需求曲线。由于市场需求曲线度量的是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人们想要购买的商品数量,因此,在只包括一家厂商的市场上,市场需求曲线概括了这家占有全部市场的厂商所面临的市场约束。但是,如果市场上还在存其他厂商,那么,该厂商面临的约束条件就会有所不同。这种情形下,这家厂商必须预测,如果自己选择了某种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市场上的其他厂商将会采取什么行动。我们将考察一种最

39、简单的市场环境,即完全竞争,这是与其他许多市场环境进行比较的有效基准点,并且,它本身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2)完全竞争 关于完全竞争的概念、特征市场均衡将在第10章讨论。完全竞争特征是众多小厂商且生产同质的产品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我们可以用几何图形来阐明价格与竞争厂商能够出售的产品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图8.13图所示。许多竞争厂商相信,如果售价高于市场价格,他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为零,如果按市场价格出售,他可以出售任意数量的产品,如果售价低于市场价格,他能够赢得整个市场的需求。与以往相同,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考察这种需求曲线,如果把数量看作价格的函数,这条需求曲线就

40、告诉我们,在售价等于或低于市场价格时,厂商可以出售任意数量的产品;如果把价格看作数量的函数,这条需求曲线就表示不论出售多少产品,厂商出售的商品数量不会影响到市场价格。,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13 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市场需求曲线度量的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与销售总产量之间的关系:而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则是指市场价格与某家特定厂商的产量之间的关系。市场需求曲线取决于消费者的行为。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行为,还取决于其他厂商的行为。一般地,当市场上存在许多小厂商,每家厂商面临着一条基本水平的需求曲线时,完全竞争模型一般是适用的。有时,即使市场上

41、只有两家厂商,但如果其中一家厂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按不变价格出售产品,那么,另一家厂商就会面临一条竞争性的需求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3)竞争厂商的供给决策 运用与成本曲线得出的结论来推导出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由定义可知,竞争厂商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它所面临的最大化问题就是:即竞争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使收入py与成本C(y)之间的差额达到最大。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对于竞争厂商,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因此,竞争厂商将选择产量水平y,在该产量水平上,厂商的边际成本恰好等于市场价格,表示为:P=MC(y),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对于给定的市场价格P,我

42、们要寻求使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如果在某个产量水平y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厂商可以通过提高产量来增加利润。这是因为,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意味着:所以,增加产量y,我们就有 化简,我们得到:,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这个式子表明,增加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超过所产生的额外成本,因此,利润肯定会增加。当价格低于边际成本时,我们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减少产量将增加利润,因为成本的降低足以弥补收益的损失。因此,在最优的产量水平上,厂商一定是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处生产。不论市场价格P如何,厂商选择的产量y都要满足条件P=MC(y)。因此,竞争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恰好就是它的供给曲线。或者,换句话说,只要

43、每一家厂商都是利润最大化水平生产,市场价格就恰好等于边际成本。,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附录:为操作系统定价 一台计算机需要安装一个操作系统才能运行,而且,大多数硬件制造商都在销售已安装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20世纪80年代早期,为急夺IBM的PC兼容机市场的霸主地位。几家操作系统制造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当时通常的做法是,计算机制造商每销售一台计算机,都要为安装在这台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向操作系统制造商支付费用。微软公司制定了一项与众不同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它向计算机制造商收取的费用以制造商生产的微机数量为基础。微软公司将专利使用费设定得足够低,从而使这项计划对计算机制造商颇具吸引力。注

44、意微软定价策略中的精明之处:一旦它与一家计算机制造商签订了一份合同,在已造好的计算机上安装MS-DOS系统的边际成本就等于零。另一方面,安装一款竞争对手的操作系统的成本却大约是50到100美元。硬件制造商(最终是用户)要向微软支付购买操作系统的费用。但是,这种定价合同使得MS-DOS系统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非常具有吸引力。最终,微软的操作系统成为各种计算机默认的操作系统,微软赢得子大构90%的市场份额。,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4)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 厂商的长期供给函数度量的是,当厂商可以调整工厂规模(或任何短期内数量不变的要素)时的最优的生产数量。这就是说,长期供给曲线下式给出:P=

45、MC(y,k(y))短期供给曲线是在k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条件决定的,即 P=MC(y,k)从上两式看出,短期供给曲线度量的是在k保持不变时的产量的边际成本,而长期供给曲线度量的是将k调整到最优水平时的产量的边际成本。短期和长期边际成本在产量y*上相等,在产量y*处,与短期边际成本有关的不变要素就是最优选择k*。因此,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在y*处与长期供给曲线相交,如图8。14所示。,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14 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在短期内,厂商的某些生产要素的供给量是固定的,而在长期内,这些要素是可变的。因此,在产出价格变化时,厂商

46、在长期内比在短期内拥有更多的选择进行调整。这就意味着,与短期供给曲线相比,长期供给曲线对价格的变化更为敏感,即更有弹性,如图8。14所示。对于长期供给曲线,厂商可以自由调整所有的生产投入。此外,厂商的选择还包括是否继续生产经营,由于在长期内,厂商总是可以通过停产获得零利润,所以,在长期均衡中,厂商获得的利润至少等于零。即 这就是说,在长期内,价格必须至少等于平均成本。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上向上倾斜并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方的部分就是相应的长期供给曲线,如图8.15所示。,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15 长期供给曲线,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5)长期不变的平均成本 当厂商的长期技

47、术显示规模报酬不变时,长期供给曲线就是长期边际成本曲线,而在平均成本不变时,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同。因此,这就是图8.16所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从不变的平均成本Cmin出发的水平直线。图8.16 不变的平均成本,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这种形状的供给曲线意味着,当p=Cmin时,厂商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产出,当PCmin时,厂商愿意供给任意大的产量;当PCmin时,供给量为零。规模报酬不变指的是,如果支付Cmin可以生产1单位产出,那么,支付nCmin时,厂商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产出,而当价格大于Cmin时,厂商愿意供给任意大的产量。另一方面,如果PCm

48、in从而使供给1单位量也不能保持盈亏平衡,那么,供给n单位产量肯定也不可能保持盈亏平衡。因此,对于任意小于Cmin的价格,供给量为零。,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6)反供给函数 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是由边际成本等于价格这个条件来确定的。如前文所述,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表述价格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把产量作价格的函数,这也是我们习惯采用的方式,也可以把价格看作产量的函数,即“反供给函数”。采用后一种方式考察这种关系可以对其加深了解。由于在供给曲线的每一点上,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因此,市场价格必定能够反映行业中每一家厂商的边际成本。如果分别具有较大产量和较小产量的两家厂商都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生

49、产,那么,这两家厂商必定具有相同的边际成本。尽管每一家厂商的生产总成本可能不尽相同,但生产的边际成本肯定相同。方程P=MC(y)给出了反供给函数:价格作为产量的函数。供给曲线的这种表述方式是非常有用的。,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2、利润和生产者剩余 给定市场价格,我们就可以根据P=MC(y)计算出厂商的最优经营点。最优经营点一旦确定,我们就能计算出厂商的利润。在图8.17中,方框面积p*y*就是总收益,面积y*AC(y)就是总成本,这是因为:利润就是这两块面积的差额。,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图8.17 利润,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

50、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是生产者的所得大于其边际成本的部分。因为生产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定所有商品的价格,在这最后一个商品以前的商品的边际成本都低于最后一个商品,此低于部分就是生产者的额外收入。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价格曲线之下、供给曲线之上的区域。生产者剩余是属于生产者所有的,是生产者的权益,生产者应该享有对它的要求权。因此,生产者权益应该是生产者作为人力资源所有者而享有的对企业占有的生产者剩余的要求权。建立在生产者剩余基础上的每年的人力资产价值、人力资产投资成本、生产者剩余应符合以下等式关系:年人力资产实现价值年人力资产投资成本摊销年度实现的生产者剩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