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子、大麻烦户外活动要预防“蜱虫病”.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83444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虫子、大麻烦户外活动要预防“蜱虫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虫子、大麻烦户外活动要预防“蜱虫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虫子、大麻烦户外活动要预防“蜱虫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虫子、大麻烦户外活动要预防“蜱虫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虫子、大麻烦户外活动要预防“蜱虫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虫子、大麻烦户外活动要预防“蜱虫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虫子、大麻烦户外活动要预防“蜱虫病”.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虫子、大麻烦,户外活动要预防“脾虫病”近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均不同程度接诊了多例被婢虫叮咬的人群。夏季来临,婢虫叮咬又到了高发季节。如何防范睥虫叮咬?被虫子叮咬很严重吗?今天让我们听听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刚为大家带来的科普知识。有人去户外游玩时被婢虫叮咬,结果导致死亡。脾虫怎么有这么大的危害?它是怎么致病的呢?婢,俗称草虱子、狗鳖子、草婢、八脚子等,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从芝麻粒大到黄豆大小不等,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吸血之后会明显胀大。婢通常寄生在牛、羊、鼠、猫、狗等动物身上,脱离寄主后藏身于草丛或树叶中。春、夏季人们户外活动增多,而且穿着清凉、皮肤裸露在外,容

2、易成为婢虫的目标。婢虫的“嘴”有倒刺,刺入皮肤后很难被拔除。如果硬把其拽出,婢虫的口器可能残留在皮肤内,导致皮肤发炎、感染。婢虫可以携带、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比如:婢传出血热、睥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等。其中,目前重点防治的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也称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综合症。布尼亚病毒1975年首次在乌干达的布尼亚韦拉发现,是虫媒病毒中最大的一个“家族”。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离并确认的一种新病毒。该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俗称“婢虫病”。大多数“婢虫病”患者病情轻微,无需治疗也可以

3、自己痊愈。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但是重症患者常表现为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比如:喘憋、没有食欲、水肿、少尿,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瘀斑、吐血、黑便。甚至因此而死亡。成虫体长:210mm 吸血后体长:30mm也叫壁虱,吸血(产卵前)。寄生于人、家畜等脊椎动物体表,易引发人兽共患如对人叮刺吸血可造J人体局部充血、水肿、炎症反应,引起继发性感染2010年5月之后,中国疾控中心也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发病特征:公,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严重的

4、可造成人死亡目前尚无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治疗的办法,主要是采取退热、补充营养、输血等对症治疗方法。如果在户外被婢虫叮咬,特别是出现发热、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尽快到医院就诊,完善血常规、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等检查来帮助诊断。直接接触这类病人的血液或分泌物,也可能导致感染。在医院正规救治,可以减少传染的风险。每年4-7月是婢虫病的高发期。2006年至今,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省份,相继报道了婢虫叮咬导致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虽然大部分人预后良好,但是少数人可能进展为重症患者。在户外活动及被婢虫叮咬后,要做到以下方面,以减少发生本病的风险:一、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护在山区、树林或草丛活动时,穿长袖衣

5、服、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露趾鞋,尽量少露出皮肤。材质光滑的衣服可以防止婢虫依附。穿浅色衣裤,有利于发现衣服上的婢虫。外衣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可以用杀虫剂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虫剂。可以外用一些驱虫产品,两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避蚊胺、驱蚊酯;三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在皮肤上涂抹一些柠檬枝油。二、全身检查、清洁从草地、山林等户外回家后,要重点检查身体的肘窝、脖子、耳后、腹股沟、头发等虫子容易藏匿的地方。家里养的猫、狗等宠物,在户外活动时也容易被睥虫叮咬,进而将疾病传染给人。宠物回家后,也要仔细检查它是否有婢虫叮咬。定期给宠物驱虫治疗。三、发现皮肤上有婢虫叮咬时,不要硬拽,要正确处置1、婢虫叮咬皮肤时,可以在婢虫身体上倒一些酒精,等其自己钻出来。2、用镶子夹住婢虫的头部,垂直向上,轻轻地拔出。如果难以拔出,不要勉强。3、如果婢虫钻入过深,建议立即到医院就诊,由外科医生来处理。4、取出脾虫后,用碘伏给伤口消毒。(不要采取捏死婢虫、硬拽等方式,那样容易折断婢虫钻入皮肤内的口器,增加感染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