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84358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方面贡献突出,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新时代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带来了机遇。中卫市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受三年疫情、资源趋紧、环境制约等因素影响,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全面了解中卫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一、中卫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一一四增近年来,中卫市坚持惠企利企、便企助企,为民营企业送政

2、策、优环境、添动能,民营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呈现四个特点:(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末,全市登记经营主体总数8.52万户,其中民营主体8.37万户,占98.24%。全市17688户民营企业贡献了55%以上的经济总量、50%以上的税收、4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80%以上的就业岗位、35%的进出口总额。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2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7.9%,工业增加值增长13.7%,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3.3%;全市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86亿元,增长1.3倍;利润总额L88亿元,增长81.7%。(二)产业领域不断增宽。顺应经济社会发

3、展形势,民营经济不断从传统行业向新兴产业拓展,基本实现了三次产业全领域覆盖。目前,第一产业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为主,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等为主。近两年来,中卫市民营经济主体新增就业岗位近1.5万个,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2.8%,已成为全市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三)创新活力日益增强。民营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智能化、工业化、现代化改造步伐,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型企业500家,民营企业贡献科技创新成果达84.6%,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12家,民

4、营企业占比达7%,为中卫、中宁工业园区成功创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了有力支持。如利安隆公司自落户中卫以来,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96项,每年投入研发经费上千万元,研发投入占产值的3.5%以上。(四)惠企政策加力增效。聚焦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全市形成“1+7+1+N”等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2022年,全市共为企业提供减税降费、纾困稳岗、融资支持等资金34.4亿元,办理减税降费及退、缓税费20.8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减税降费及退、缓税费金额13.4亿元,占64.4%;民营企业落实留抵退税16.2亿元,占全市留抵退税总额的76%。二、中卫民营经济发展面临

5、的突出问题一一“三难三低”从调研情况看,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反映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一)发展环境上有“三难”1.政策落实难。近两年,全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但一些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加上审批手续复杂、时间较长,导致企业主动申报享受政策优惠积极性不高。如2022年取消了电价补贴政策,特色优势产业缺乏相应的财政专项补贴政策。也有企业反映,对扶持政策不了解、不清楚,企业无法完全知晓和掌握政策内容,无法及时享受政策优惠。如疫情期间的餐饮企业在税费减免、社保减半优惠、防疫及消杀方面的政策至今尚未完全落实到位。2.贷款融资难。融资难、融资贵是民营企业反映最普遍的问题。调查发现,全

6、市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为18家金融机构,通过其他渠道融资很少,鉴于自身利益和风险的考虑,部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申请贷款融资设置的门槛高,提供的信贷产品少,且手续繁琐、周期长,一定程度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3.引才育才难。人才缺乏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尤其经营管理人才层次不高问题尤为突出,大部分企业仍是家族式管理。一方面是因为中卫属欠发达地区,人才吸引力不强,导致高层次人才“招不来”“留不住”。另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标准偏低,加上银川和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民营企业引进培育的人才流失率高。(二)自我发展上有“三低”1.实力水平低。2022

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中卫市仅有1家民营企业入围,排名全国第152位。从民营企业主来看,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掌握运用还有明显不足,大部分是自发创办企业,在投资、管理、抗风险等方面缺少经验,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发展。2.产业层次低。中卫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人力资源型和能源型行业,从事新兴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多数民营企业通过资源、劳动力要素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经营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受限于技术、人才、资金等多重因素,企业转型升级难。3.创新能力低。全市多数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科技创新投入有限,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数量少,限制了民营经

8、济的创新发展。2021年宁夏全区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超过400家,中卫市仅有67家。三、中卫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建议一一三大(一)用大手笔培育骨干企业。聚焦全市主导产业,引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扶持壮大民营经济,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强化产业带动。紧紧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聚焦全市“六个特色产业”,扎实开展工业倍增、农业倍增、服务业提质增效、改革赋能、科技双倍增等行动,加快培育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大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的培育。破解产业改革壁垒,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拓宽民营企业生

9、产经营领域,培育形成优势企业。培育规上企业。大企业缺乏是民营经济的“短腿”。对全市现有规模企业梳理排队,对发展空间大、科技含量高的成长型企业,加强引导,重点扶持,深化开放合作,加强上下游、同行业合作,形成一批关联度高、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中卫顶天立地、在全区全国叫得响的大型骨干民营企业。(二)下大决心营造发展环境。好环境成就好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大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举措,加强对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成功经验和案例宣传,每年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共商民营经济发展大计。增强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安排民营企业家列席和参加全市重要会议和重大活

10、动,增强企业家的政治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家参观考察、学习培训、讲座交流,努力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打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政务服务方式,探索便捷化、个性化、智慧化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切实加强惠企政策宣传,通过“企业服务周”“企业服务月”等活动进行政策解读宣讲,编印涉企惠企政策合订本与惠企政策办事指南,及时发放给民营企业学习。探索建立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或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政策措施,及时答疑企业问题,激发企业发展信心。(三)花大力气解决瓶颈制约。科技、资金、人才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至关重要。构建资金保

11、障体系。落实信贷扶持政策,切实为民营企业在融资、结算、汇兑、资本运营方面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强化银企对接服务,组织发动本地各金融机构对接市场主体,畅通政银企对接沟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互助资金和联保制度,通过企业入股、社会筹集和政府支持建立互助资金,发展信用担保公司,拓宽民营企业抵押渠道。搭建技术创新体系。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对科技项目资源做到早摸排、深挖掘,把优势特色产业项目纳入科技项目资源库,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科技项目。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民营企业发明创造,对民营企业自主研发或者通过专利权转让、引进发明专利并实施专利项目的,给予适当补助或奖励。完善人才配套机制。精准聚才,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梯度培育一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善于捕捉市场机遇的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科学用才,根据人才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及岗位要求,加强资金投入,合理安排培训活动,提升经营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用心留才,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机制,解决在卫创业就业人才的后顾之忧,建立综合性的激励体制,激发各类型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民企强则经济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没有休止符。只有不断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不断培育民营企业自身的硬实力,才能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课题主持、执笔人:郭佳丽;课题组成员:缪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