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隔离带相关介绍.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86070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火隔离带相关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防火隔离带相关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防火隔离带相关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防火隔离带相关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防火隔离带相关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火隔离带相关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火隔离带相关介绍.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防火隔离带构造设计、施工与验收,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5月,吴玉杰,外墙保温防火相关政策,施工现场发生火灾,2009 南京中环国际广场大火,施工现场发生火灾,2009-02 中央电视台新址新配楼大火,施工现场发生火灾,2010年 上海胶州教师公寓,关于印发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的通知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公通字200946号第一章 一般规定第一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的防火设计、施工及使用。第二条 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为A级,且不应低于B2级。第三条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设计、施工及使用,除执行本暂行规定外,还应符

2、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第二章 墙体第四条 非幕墙式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住宅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度大于等于 10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2、高度大于等于60m小于10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3、高度大于等于24m小于6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两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4、高度小于24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其中,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三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二)其他民用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度大于等

3、于5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2、高度大于等于24m小于5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或B1级。其中,当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每两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3、高度小于24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其中,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三)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作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首层的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6mm,其他层不应小于3mm。(四)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其基层墙体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第五条 幕墙式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高度大于等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

4、级。(二)建筑高度小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或B1级。其中,当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每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三)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作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mm。(四)采用金属、石材等非透明幕墙结构的建筑,应设置基层墙体,其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关于外墙耐火极限的有关规定;玻璃幕墙的窗间墙、窗槛墙、裙墙的耐火极限和防火构造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关于建筑幕墙的有关规定。(五)基层墙体内部空腔及建筑幕墙与基层墙体、窗间墙、窗槛墙及裙墙之间的空间,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第六条 按本规定需要设置防火隔离带时,应沿楼板位置设置宽度不小

5、于300mm的A级保温材料。防火隔离带与墙面应进行全面积粘贴。第七条 建筑外墙的装饰层,除采用涂料外,应采用不燃材料。当建筑外墙采用可燃保温材料时,不宜采用着火后易脱落的瓷砖等材料。第三章 屋顶第八条 对于屋顶基层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的不燃烧体的建筑,其屋顶的保温材料不应低于B2级;其他情况,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第九条 屋顶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四周的保温层,应采用宽度不小于500mm的A级保温材料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第十条 屋顶防水层或可燃保温层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覆盖。,第四章 金属夹芯复合板材第十一条 用于临时性居住建筑的金属夹芯复合板材,其芯材应采用不燃或难燃保

6、温材料。第五章 施工及使用的防火规定第十二条 建筑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保温材料进场后,应远离火源。露天存放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完全覆盖。(二)需要采取防火构造措施的外保温材料,其防火隔离带的施工应与保温材料的施工同步进行。(三)可燃、难燃保温材料的施工应分区段进行,各区段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并宜做到边固定保温材料边涂抹防护层。未涂抹防护层的外保温材料高度不应超过3层。,(四)幕墙的支撑构件和空调机等设施的支撑构件,其电焊等工序应在保温材料铺设前进行。确需在保温材料铺设后进行的,应在电焊部位的周围及底部铺设防火毯等防火保护措施。(五)不得直接在可燃保温材料上进行防水材料的热熔、

7、热粘结法施工。(六)施工用照明等高温设备靠近可燃保温材料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保护措施。(七)聚氨酯等保温材料进行现场发泡作业时,应避开高温环境。施工工艺、工具及服装等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八)施工现场应设置室内外临时消火栓系统,并满足施工现场火灾扑救的消防供水要求。(九)外保温工程施工作业工位应配备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号一、将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范围。凡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范围内的设有外保温材料的民用建筑,均应将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纳入审核和验收内容。对于建设工程消

8、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范围以外设有外保温材料的民用建筑,全部纳入抽查范围。在新标准发布前,从严执行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第二条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二、加强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的消防监督管理。2011年3月15日起,各地受理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申报项目,应严格执行本通知要求。对已经审批同意的在建工程,如建筑外保温采用易 燃、可燃材料的,应提请政府组织有关主管部门督促建设单位拆除易燃、可燃保温材料;对已经审批同意但尚未开工的建设工程,建筑外保温采用易燃、可燃材料 的,应督促建设单

9、位更改设计、选用不燃材料,重新报审。,(七)严格建筑工地、建筑材料消防安全管理。要依法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措施,公共建筑在营业、使用期间不得进行外保温材料施工作业,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作业期间应撤离居住人员,并设消防安全巡逻人员,严格分离用火用焊作业与保温施工作业,严禁在施工建筑内安排人员住宿。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外保温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易燃材料,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材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修订相关标准规范,加快研发和推广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新型建筑保温材料,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建筑外保温材料系统的防火性能,减

10、少火灾隐患。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消防安全要求。相关部门要尽快研究提高建筑材料性能,建立淘汰机制,将部分易燃、有毒及职业危害严重的建筑材料纳入淘汰范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建科201216号一、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准确理解和把握有关规定,切实落实各项要求。严格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加强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管理,防患未然

11、,减少火灾事故。,二、加强新建建筑监管。要严格执行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中关于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规定,特别是采用B1和B2级保温材料时,应按照规定设置防火隔离带。各地可在严格执行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新建建筑节能保温工程的地方标准规范、管理办法,细化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从材料、工艺、构造等环节提高外墙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和工程质量。三、加强已建成外墙保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外墙采用有机保温材料(以下简称保温材料)且已投入使用的建筑工程,要按照现行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进行梳理、检查和整改。,四、严格管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对既有民用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

12、,公共建筑在营业、使用期间不得进行外保温材料施工作业,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作业期间应撤离居住人员,并安排专人进行消防安全巡逻,严格分离用火用焊作业与保温施工作业。要督促施工单位切实落实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改造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消防工作方案,对居住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和疏散演练,在建筑内安装火灾警报装置;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要有专人值守,一旦发生火情立即处置。,五、强化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等有关标准规范、公安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公消2009131号)以及有关质量管理的规定,

13、加强施工现场和建筑保温材料的监督管理。(一)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要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并应进行现场抽样检验。保温材料进场后,要远离火源。露天存放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安全覆盖,或将保温材料涂抹防护层后再进入施工现场。严禁使用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定以及没有产品标准的外墙保温材料。,(二)严格施工过程管理。各类节能保温工程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按规定设置防火隔离带和防护层。动火作业要安排在节能保温施工作业之前,保温材料的施工要分区段进行,各区段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未涂抹防护层的保温材料的裸露施工高度不能超过3个楼层,并做到及时覆盖,减少保温材料的裸露面积和时间,减少火灾隐患。(三)严格动火操作

14、人员的管理。动用明火必须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用火管理制度办理相应手续,电焊、气焊、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现场应配备灭火器材。动火作业前应对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并安排动火监护人员进行现场监护;动火作业后,应检查现场,确认无火灾隐患后,动火操作人员方可离开。,六、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建筑保温材料的监管。积极组织和支持科研和企事业单位研发防火、隔热等性能良好、均衡的外墙保温材料及系统,特别是燃烧时无有害气体产生、发烟量低的外墙保温材料。对具备推广应用条件的材料和技术要积极组织推广应用。要加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和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管理和技术、施工人

15、员的教育培训。,防火隔离带设置标准依据:1.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122.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1.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12中有关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要求,附录J 防火隔离带构造设计,该章节为新增章节。采用防火隔离带构造作法的建筑,其基层材料的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有关规定。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法规要求。防火隔离带及主要组成材料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隔离带分为粘贴保温板防火隔离带和保温装饰板防火隔离带。粘贴保温板防火隔离带适

16、用于粘贴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装饰板防火隔离带适用于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隔离带应与外墙外保温系统厚度相同,应沿楼板位置设置宽度不小于300mm的A级保温材料。,附录J 防火隔离带构造设计,1 防火隔离带应与基层墙体满粘。当采用粘贴岩棉防火隔离带、保温装饰板防火隔离带时,应采用粘钉结合方式固定。2 粘贴保温板防火隔离带材料主要有岩棉板、泡沫混凝土、发泡陶瓷、泡沫玻璃,其基本构造作法详见表I.1、I.2。3 保温装饰板防火隔离带,其基本构造作法详见表I.3。I.0.5 屋面防火隔离带材料主要有泡沫玻璃板、发泡陶瓷板、泡沫混凝土板。屋顶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四周的保温层,应设

17、置宽度不小于500mm水平防火隔离带,其构造示意详见表I.4.,附录J 防火隔离带构造设计,附录J 防火隔离带构造设计,附录J 防火隔离带构造设计,2.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2012 有关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要求,目 录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性能要求5 设计6 施工7 工程验收 7.1一般规定 7.2主控项目 7.3一般项目附录A 性能试验方法,1 总 则1.0.1为保证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防火安全,规范外墙外保温工程中防火隔离带应用的工程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

18、在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中设置防火隔离带的性能要求、设计、施工及验收。1.0.3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2 术 语2.0.1防火隔离带(fire barrier zone)设置在可燃类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中,按水平方向分布,采用不燃保温材料制成、以阻止火灾沿外墙面或在外墙外保温系统内蔓延的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构造。,3 基本规定3.0.4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应符合下列规定(强条)1 应与基层墙体可靠连接,且在火灾情况下不应脱落;2 应能适应外保温系统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渗透、裂缝和空鼓;3 应能承受自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的反复作用

19、而不产生破坏。3.0.6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强条)3.0.7设置在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粘贴保温板防火隔离带做法见表,宜优先选用岩棉带防火隔离带。当采用其它防火隔离带做法时,除应按相关标准进行系统防火性能试验外,还应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表3.0.7 粘贴保温板防火隔离带做法,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防火隔离带应满足外墙外保温系统使用年限要求。,4 性能要求4.0.1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应进行耐候性试验,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的要求。(强条),表4.0.1 防火隔离带耐候性性能要求,4 性能要求4.0.2防火隔离带其他性能指标应符合表要求。

20、,表4.0.3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主要性能要求,建筑外保温用岩棉制品GB/T25975泡沫玻璃绝热制品JC/T647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GB/T5486,5 设计,1墙体基层 2 锚栓 3 胶粘剂 4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 5 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 6抹面胶浆+玻纤网格布 7 饰面层图防火隔离带基本构造,5.0.2防火隔离带宽度不应小于300mm。5.0.3防火隔离带的厚度应与外墙外保温系统厚度相同。5.0.4防火隔离带保温板应与基层墙体全面积粘贴。5.0.5防火隔离带保温板应使用锚栓辅助连接,锚栓应压住底层网格布。锚栓位置应设置在保温板中间高度,锚栓间距不应大于600mm,锚栓距离保温板端部不

21、应小于100mm,每块保温板上的锚栓数量不应少于1个。当采用岩棉带时,扩压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5.0.6防火隔离带和外墙外保温系统应使用相同的抹面材料,防火隔离带应与保温层同时施工,其抹面层的厚度和构造做法与外保温系统相同,抹面层应将保温材料和锚栓完全覆盖。,5.0.7防火隔离带部位应加底层玻纤网格布,底层玻纤网格布垂直方向超出防火隔离带不应小于100mm,见图5.0.7(1),水平方向可对接,对接位置离防火隔离带保温板接缝位置不应小于100mm,见图5.0.7(2),。面层玻纤网格布的上下如有搭接,搭接位置距离隔离带不应小于200mm。,1墙体基层 2 锚栓 3 胶粘剂 4 防火隔离带

22、保温板 5 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 6抹面胶浆+玻纤网格布 7 饰面层图5.0.7 防火隔离带网格布垂直方向搭接(1),1底层玻纤网格布 2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图5.0.7 防火隔离带网格布水平方向对接(2),5.0.8防火隔离带应设置在门窗洞口上部,隔离带下边缘距洞口上沿不应超过500mm。5.0.9当防火隔离带在窗口上沿时,窗口上部防火隔离带在粘贴时应做翻包处理,翻包玻纤网格布应超出防火隔离带保温板100mm,见图5.0.9(1)。翻包网、底层网、面层网不得在窗口顶部搭接或对接,抹面层平均厚度不宜小于6mm。5.0.10当防火隔离带在窗口上沿时,如果窗框外表面缩进基墙外表面,窗洞口顶部外露部分

23、也应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保温板宽度不小于300mm,见图5.0.9(2)。,1墙体基层 2 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 3 胶粘剂 4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 5 锚栓 6抹面胶浆+玻纤网格布 7 饰面层图5.0.9 窗口上部防火隔离带做法(1),1墙体基层 2 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 3 胶粘剂 4 防火隔离带保温板 5 锚栓 6抹面胶浆+玻纤网格布 7 饰面层图5.0.9 窗口上部防火隔离带做法(2),5.0.11防火隔离带在严寒、寒冷地区防火隔离带热阻不得小于外墙外保温系统热阻的50%;在夏热冬冷地区防火隔离带热阻不得小于外墙外保温系统热阻的40%。5.0.12防火隔离带部位墙体内表面温度不得低

24、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5.0.13防火隔离带部位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进行防潮验算,防止内部结露。5.0.14采用防火隔离带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墙体平均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应符合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6 施工6.0.1防火隔离带的施工组织应纳入外墙外保温工程中,与外墙外保温系统同步施工。6.0.2防火隔离带的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要求进行,不得擅自改动。施工方案应包括防火隔离带构造、样板墙要求、组成材料及主要指标、施工准备、施工流程、施工要点、主要节点做法、质量控制措施等。6.0.3防火隔离带保温层施工应与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同步进行,不应在外墙外保温系

25、统保温层中预留位置,然后再粘贴防火隔离带保温板。,6.0.4防火隔离带保温板与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板之间应拼接严密,宽度超过2mm的缝隙应用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材料填塞。6.0.5在门窗洞口周边,先做洞口外露部位保温层,再做大面保温板和防火隔离带,最后做抹面胶浆抹面层,抹面层应连续施工,并应完全覆盖隔离带和保温层。在门窗角处应连续施工,不留茬。6.0.6岩棉带应采用界面剂或界面砂浆进行表面处理。,7 工程验收,7.1.1防火隔离带的位置和宽度应符合本规程和设计要求。,7 工程验收,7.1.2防火隔离带的技术性能及所用材料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应提供防火隔离带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耐候性检验合格报告。7.1.3防火隔离带主要组成材料进场后应按表的规定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检验,同材料、同厂家、同工程的防火隔离带主要组成材料应至少复验一次。其它相关要求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进行。,7 工程验收,表7.1.3 材料进场复验项目,表7.1.4 防火隔离带工程主要验收工序,主控项目验收要求,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