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培训读本.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9153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8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培训读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预防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培训读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预防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培训读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预防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培训读本.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预防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培训读本.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培训读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培训读本.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防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培训读本,东北电网有限公司2006年8月,第一章 预防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的总体情况,第一节 制订目的、依据第二节 主要内容,第一节 制订目的、依据,一、目的制定预防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的目的是为预防架空输电线路事故的发生,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二、依据本措施是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估分析、生产运行情况分析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的。,第二节 主要内容,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传输、分配电能的重要设备之一。架空输电线路的架设在发电厂和用户之间,通常

2、穿越崇山峻岭、江河湖泊、荒郊野外、工厂矿山等环境恶劣地域,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结构复杂技术性强的特点,又要克服外界的环境、条件等不利于安全运行的影响。如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上的工作发生失误,均会造成事故,甚至扩大成电网稳定破坏的大面积停电事故,根据以上特点,同时吸取近几年发生的生产设备事故教训,针对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和倾向性问题,为预防架空输电线路事故的发生,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预防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预防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由九章组成,第一章为总则,阐述制订本措施的目的和依据以及本措施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并说明本措施并

3、不涵盖预防线路事故措施的全部内容,各区域(省)电网(电力)公司可根据本措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第二章为引用标准,列出本措施所引用的部分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规定,但并不仅限于此;第三章至第九章分别对影响架空送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事故(倒杆塔事故、断线和掉线事故、防污闪事故、雷害事故、外力破坏事故、林区架空输电线路火灾事故、导地线覆冰舞动事故等)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环节提出预防事故的具体、可操作的措施。,第二章 内容介绍,第一节 总则第二节 引用标准第三节 预防倒杆塔事故第四节 预防断线和掉线事故第五节 预防污闪事故第六节 预防雷害事故第

4、七节 预防外力破坏第八节 预防林区架空输电线路火灾事故第九节 预防导地线覆冰舞动,第一节 总则,第一条 为预防架空输电线路事故的发生,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预防措施。第二条 本措施是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估分析、生产运行情况分析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的。第三条 本措施针对架空输电线路所发生的故障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防止倒杆塔,断线、掉线,导地线覆冰舞动,线路污闪、雷害以及外力破坏等事故的措施。第四条 本措施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110(66)kV5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35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和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

5、照执行。,第五条 各区域电网、省电力公司可根据本措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说明 本节阐述了制订本措施的目的和依据,并强调说明本措施并不涵盖全部预防线路事故措施的内容,强调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可根据本措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本措施主要内容针对架空输电线路所发生的故障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本措施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110(66)kV5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35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和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第二节 引用标准,以下为设备设计、制造及试验所应遵循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及规范,但不仅限于此:GBJ 23

6、3-1990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秽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 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7-2004 电力系统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技术条件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864-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程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令

7、1988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主席令1995第60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令1998第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经贸委、公安部1999第8号令)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试行)(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1998)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设备评估管理办法(生产输电200395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电力生产技术监督工作意见(生产输电200329号)国家电网公司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技术规范(国家电网生2004634号)说明本章所列出本措施所引用的部分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规定,但并不仅限于上述内容,当所引用的国家标准、电力

8、行业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规定出现新版本时应相应对照执行新版本内容,第三节 预防倒杆塔事故,第六条 防止架空输电线路(以下简称线路)倒杆塔事故,是线路运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严格执行GBJ 233-1990、GB 50061-1997、DL/T 5092-1999和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管理规范等标准和相关文件的规定。说明 本条中“GBJ 233-1990、GB 50061-1997、DL/T 5092-1999”指引用标准中相对应规范,即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3-1990)、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1

9、997)、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程(DL/T 5092-1999),规范、规程应以最新版本为准。防止线路倒杆塔事故,是线路运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认直执行上述规范、规程。,第七条 线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和气象条件的影响,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开重冰区、导地线易舞动区、采矿塌陷区等特殊区域,合理选取杆塔型式,确保杆塔强度满足使用条件的要求。对处于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困难地段的杆塔,应适当提高设计标准。新建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不宜采用拉线塔,在人口密集区和重要交叉跨越处不采用拉线塔。靠近道路的杆塔,在其周围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说明线路勘测设计要对所选线路路径的地质、

10、人文、气象环境等做全面检查,对有线路运行的地段要了解线路的运行情况,但有些时候,设计单位往往束缚在一般的设计模式和思路中,采取的措施一般注重普遍性,对特殊地段、特殊区域的考虑较少,往往造成杆塔强度设计不足,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发生倒塔断线事故。为了使线路设计更科学合理,避免造成恶劣事故,在设计时应充分借鉴运行经验,考虑到不同段的特殊环境等影响。人口密集区、重要交叉跨越处的线路杆塔一旦发生倒塔、倒杆,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在上述地区应将拉线塔逐步改造为自立式铁塔,以提高线路强度。近几年,公路、乡路改建扩建较多,施工时可能造成与杆塔或拉线较近,给杆塔运行带来隐患,这种情况应考虑砌筑防撞措施来保护杆塔

11、及拉线。,第八条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拉V塔或拉猫塔连续基数不宜超过3基、拉门塔连续基数不宜超过5基,运行中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改造。加强对拉线塔的保护和维护,拉线塔本体和拉线下部金具应采取可靠的防盗、防外力破坏措施。在有拉线塔的线路附近还应设立警示标志。说明拉线塔主要靠拉线支撑整体塔身的稳定性,超过设计标准大风对拉线塔破坏性最强,尤其是连续拉线塔地段稳定性更差,虽然设计时满足要求,但实际气象条件还可能超过设计风速,而拉线塔因本身没有自立的条件,需要靠拉线保持平衡,在大风等特殊气象条件下或平时拉线发生松动等情况下,很容易失稳倾倒,同时考虑到220KV以上输电线路是我国电网的主要网架,故对

12、其安全性、可靠性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提出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拉V塔或拉猫塔连续基数不宜超过3基、拉门塔连续基数不宜超过5基。强调加强对拉线塔的保护和维护工作,拉线塔本体和拉线下部金具应采取可靠的防盗措施,必要时在拉线周围采取防护措施。目的在于防止因拉线受损而导致拉线塔倾倒。,第九条 对可能遭受洪水、冰凌、暴雨冲刷(冲撞)的杆塔应采取可靠的防冲刷(冲撞)措施,杆塔基础的防护设施应牢固,基础周围排水沟应能够可靠排水。说明杆塔基础的稳定依赖于杆塔周围地基的稳定,保证杆塔基础在洪水、暴雨中不被冲刷或减少冲刷是重要的电力设施防汛措施之一。然而多年的河道干涸,易使运行人员思想麻痹,放松防汛管理,一旦

13、出现恶劣气候易造成重大事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杆塔基础的防汛措施考虑不够,建设投运的线路,许多杆塔基础未采取防护措施,在洪水到来时易形成设备隐患。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运行时,应加强对线路杆塔基础、护坡、排水沟等处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受到洪水冲刷后应及时检查杆塔基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十条 严格按设计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进行线路施工和验收,隐蔽工程应经监理人员或质检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隐蔽,否则不得转序进行杆塔组立和放线。说明 本条提醒各运行单位在基建验收过程中要认真履行职责,必须在现场抽查一定比例的隐蔽工程并核记录、照片等资料,以确保线路工程施工质量优良。,第十一条 加强对

14、线路杆塔的检查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消除。线路遭受恶劣天气危害时应组织人员进行特巡,当线路导地线发生覆冰、舞动时应做好观测记录(如录像、拍照等),并对杆塔进行检查。说明 本条要求各运行单位在认真执行巡视工作的基础上,同时做好特巡工作,并注意资料存档。积极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特殊地段进行有效监控。,第十二条 线路铁塔主材连接螺栓、地面以上6米段(至少)所有螺栓以及盗窃多发区铁塔横担以下各部螺栓均应采取防盗措施。在风口地带或季风较强地区,新建线路杆塔除按第十二条要求采用防盗螺栓外,其余螺栓应采取防松措施。对运行中的杆塔也应按此要求进行改造和完善,并做好日常巡视及检查,必要时可增加防风拉线。盗窃铁塔塔材

15、严重时易造成铁塔倾倒线路事故,另外偷盗线路铁塔塔材,虽然没有造成线路故障,但在补塔材时,同样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损失,同时也给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偷盗原因及特点:1)运行线路防盗技术措施不完善;2)偷盗线路器材的案件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或较偏远的村屯附近;3)农闲季节闲散人员多,被盗比较严重;4)废旧钢材价格上涨,所盗钢材容易销赃;5)地方政府在保护电力设施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积极性不高,仅立案不破案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强调在线路铁塔主材连接螺栓、地面以上6米段(至少)所有螺栓以及盗窃多发区铁塔横担以下各部螺栓均应采取防盗措施。建议各运行单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调

16、整防盗范围,比如部分运行单位在人员密集地区采取地面以上10米防盗等。近几年因飓风等造成线路故障的多达几十起,因此要加强巡视检查,关注天气预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倒杆塔现象的发生。,第十三条 在严寒地区,线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基础冻胀问题,并不宜采用金属基础。灌注桩基础施工应严格按设计和工艺标准进行,避免出现断桩和法向冻胀等质量事故。对运行中的杆塔,若基础已发生冻胀,应采取换土等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说明 目前已发生过因施工单位在灌注桩基础施工时未严格按设计和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导致在地面下灌注桩施工桩头处出现大大超出设计直径的灌注桩基础(形如蘑菇),进而受冻胀影响造成铁塔倾斜。因此灌注桩基础施工应

17、严格按设计和工艺标准进行,避免出现断桩和法向冻胀等质量事故,第十四条 对锈蚀严重的铁塔、拉线以及水泥杆钢圈等应及时进行防腐处理或更换。说明 铁塔、拉线、水泥杆钢圈锈蚀严重,强度就会相应大大降低,因此应及时进行防腐处理或更换。,第十五条 按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倒杆塔事故抢修预案,并在材料储备和人员组织各方面加以落实,运行单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事故抢修杆塔。说明 本条强调应制定符合实际的倒杆塔事故应急预案,并落实材料储备和人员组织等工作。目的在于一旦发生倒杆塔事故,能够尽快恢复送电,减轻损失。对于资金占用较多的设备物资采取多个运行单位联合集中储备的方法。,第

18、四节 预防断线和掉线事故,第十六条 线路设计应充分考虑预防导地线断线和掉线的措施,导地线、金具以及绝缘子选用时均应提出明确要求(结构型式、安全系数等方面)。在风振严重地区,导地线线夹宜选用耐磨型线夹。说明在巡视、检修中发现最易磨损的金具是直线塔的U型螺丝、U型环、直角挂板、悬垂线夹的凸轴等,尤其是悬垂线夹的凸轴磨损现象更是严重,建议加强对风振区部件的检查,将易磨损地段的金具更换为耐磨损的金具。,第十七条 架空地线的选择,除应满足设计规程的一般规定外,尚应通过短路热稳定校验,确保架空地线具有足够的通流能力,且温升不超过允许值。说明本条无解释。第十八条 导地线接续金具及绝缘子金具组合中各种部件的选

19、用,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的要求,应加强连接金具、接续金具及耐张线夹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更换。说明要求严把金具采购、质量验收关。2003年6月23日500kV永哈乙线因球头挂环断裂导致导线落地。,第十九条 新建线路遇有重要交叉跨越,如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通航河道以及人口密集地区等,应采用具有独立挂点的双串绝缘子和双线夹悬挂导线,档内导地线不允许有接头。运行中的线路,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进行改造。说明 由于在重要跨越处,如铁路、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及人口密集地区,一旦发生掉线事故,会造成很大危害,因此要求在这些地区应改造成双挂点绝缘子,即使由于某种

20、原因发生断串,也不会出现断线和导线落地情况。,第二十条 积极应用红外测温技术,监测接续金具、引流连接金具、耐张线夹等的发热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运行巡视,发现导地线断股应及时处理或更换;另外应特别关注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的外层线股断股问题。说明充分利用红外测温这项先进技术对线路的接续金具、连接金具、耐张线夹等做好定期开展测温工作,并加强管理,完善有关制度,并做好资料存档工作。复合光缆(OPGW)的外层线股断股只能采用预绞丝进行补修,并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补修,断股数量超过规定时,应更换复合光缆(OPGW)。,第二十一条 加强对大跨越段线路的运行管理,按期进行导地线测振工作,发现动

21、弯应变值超标应及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妥善处理。说明加强对线路大跨越段的运行管理,做好测振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二十二条 加强对导地线悬垂线夹承重轴磨损情况的检查,磨损断面超过1/4以上的应予以更换。,第二十三条 在春检、秋检及日常巡视工作中,应认真检查锁紧销的运行状况,对锈蚀严重及失去弹性的应及时进行更换。说明上述两条强调加强预试周期性工作管理,提高检修质量。建立检修质量监察机制,提高职工责任意识,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第二十四条 加强零值、低值或破损瓷绝缘子的检出工作,防止在线路故障情况下因钢帽炸裂导致掉线事故。说明低、零值绝缘子主要危害体现在在遭受雷击、污闪等过电压情况下,由于

22、其伞盘导流通道较长,易沿其钢脚、钢帽形成击穿通道,发生膨胀,形成钢帽炸裂,发生断线掉串事故。因此要定期检测低、零值绝缘子,尤其是瓷绝缘子,发现问题及时更换。,第二十五条 加强复合绝缘子的送检工作,特别是机械强度和端部密封情况的检查。复合绝缘子作耐张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严禁在安装和检修作业时沿复合绝缘子上下导线。说明从近几年事故统计来看,复合绝缘子多次发生机械拉力、芯棒脆断等方面事故,因此采用复合绝缘子要加强对其端部密封情况的检查,并定期抽检实验。2002年3月15日500kV盘北线发生复合绝缘子脆断事故。,第二十六条 对重冰区和导地线易舞动区的线路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具体防范措施参见第九章。

23、说明1987年2月湖北500kV姚双、双凤线跨越汉江的中山口大跨越发生了强烈的导线舞动;1999年11月24日辽宁发生大面积导线舞动,舞动线路包括66kV、220kV及500kV线路共100多条;2003年3月35日湖北500kV龙斗、斗双、斗白、葛凤等线路发生导线舞动;。从上述情况可见:每次导线覆冰舞动都伴随有大量铁塔、金具损坏,乃至倒塔、断线事故发生,给系统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第二十七条 在腐蚀严重地区,应采用耐腐蚀导地线。说明在腐蚀严重地区,导地线的选型应采用耐腐蚀导地线。,第五节 预防污闪事故,第二十八条 为降低线路的污闪跳闸率和事故率,避免重要线路发生污闪事故

24、,杜绝电网大面积污闪事故,应严格执行GB/T 16434-1996以及其他相关规定。说明条文中“GB/T 16434-1996”指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秽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6434-1996)。近十几年来我国多次发生大面积线路污闪事故,1990年12月份,京津唐、晋中、河南等地区发生大面积污闪事故,2002年2月份辽宁地区发生大面积污闪事故,损失相当大。因此,要完善防污闪管理体系,落实防污闪的各项措施。,第二十九条 完善防污闪管理体系,明确各级防污闪管理人员的职责。说明污闪事故的发生与电气设备的外绝缘强度及气象、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果连续数年不出现污闪事故,则防污闪

25、工作易被忽视,因此必须完善防污闪管理体系,明确各级防污闪管理人员的职责。第三十条 对绝缘子实行全过程管理,加强零值、低值绝缘子的检出工作,保证绝缘子运行状态良好。说明要防止污闪事故必须加强绝缘子的全过程管理,只有加强绝缘子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避免污闪事故的发生。,第三十一条 坚持定期进行线路绝缘子的盐密测量,及时了解污源变化和气候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污闪措施。及时修订污区分布图,做好防污闪的基础工作。说明及时准确开展盐密测量工作并结合污秽调查、运行经验,就有可能在恶劣天气来临前做好预防措施。盐密测量也是污区分布图的制定重要依据,其准确程度影响到污区划分,新建线路的绝缘配置等

26、关键问题。第三十二条 新建和扩建线路的外绝缘配置应以污区分布图为基础,结合运行经验并根据城市发展、线路的重要性等,合理选取绝缘子的种类、伞型和爬距并适当留有裕度,提高线路防污闪能力。说明预防污闪事故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提高线路外绝缘配置的总体水平,实施“配置到位、留有裕度”的原则,提高电网抵御能力。,第三十三条 运行线路的外绝缘配置应不低于所处地区污秽等级所对应的爬电比距上限值,不满足要求的应予以调整。受条件限制短期内不能调整的,应采取有效的防污闪辅助措施。说明对于已运行的线路,凡爬电比距不满足污区分布图和国家标准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秽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6434-1

27、996)规定的,均应及时调整,受条件限制短期内不能调整的,应采取有效的防污闪辅助措施。各地区的污区分布图应每3 5年核实、审定一次,并根据污染源的变化进行修订。第三十四条 坚持适时的、保证质量的清扫,落实“清扫责任制”和“质量检查制”。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以盐密指导清扫的工作。说明认真做好清扫工作,提高清扫的质量是防止污闪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落实“清扫责任制”和“质量检查制”,不能随意延长清扫周期。,第三十五条 复合绝缘子具有较强的抗污闪能力,可按DL/T 864-2004的要求选用,但在使用中须考虑防雷要求,同时应加强对其端部密封情况的检查。说明条文中“DL/T 864-2004”指 标称

28、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DL/T 864-2004)。复合绝缘子具有很好的护污闪能力,还具有维护便利的特点。从事故统计来看,复合绝缘子极少发生污闪事故,其主要事故是在雷击、鸟害、机械拉力、芯棒脆断等方面,因此采用复合绝缘子要加强对其端部密封情况的检查,并定期抽检实验。,第三十六条 绝缘子表面涂“RTV”涂料是预防污闪的辅助措施,在污秽严重地段可个别采用,具体按DL/T 627-2004的要求执行。说明“RTV”涂料主要特点:一是具有优良的憎水性;二是抗污闪电压高,电气绝缘性优良;三具有高腐蚀耐受性;四是耐环境老化强,不起皮,不开裂;五是运行时间长,维护简单,有效期内

29、免清扫。所以说绝缘子表面涂“RTV”涂料是预防污闪的重要辅助措施,一引起污秽严重、绝缘配置调整有困难的地段采取绝缘子表面涂“RTV”涂料的措施不权能起到防污闪的作用,还可以免除清扫绝缘子的工作,但应注意“RTV”的有效期限并严格按DL/T 627-2004的要求执行。,第三十七条 在鸟害多发地段,新建线路设计时应考虑采取防鸟措施。对运行线路的直线杆塔悬垂串和耐张杆塔跳线串第一片绝缘子,宜采用大盘径空气动力型绝缘子或在绝缘子表面粘贴大直径增爬裙,也可在横担上方增设防鸟装置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范措施。说明近几年发生多起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绝缘子因鸟害引起事故每年均在60起以上。因此在鸟害易发

30、地段采取适当措施是有必要的。除本条文提及的措施外,还应及时清除鸟类活动丢落在导线或绝缘子上的柴草、树枝、金属丝等异物。且应通过观察、调查研究,掌握鸟类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总结防治鸟害的经验,提高防治鸟害的技术。,第六节 预防雷害事故,第三十八条 为预防和减少雷害事故,应认真执行DL/T 620-1997、DL/T 621-1997和DL/T741-2001以及其他相关规定。说明条文中“DL/T 620-1997、DL/T 621-1997和DL/T741-2001”分别指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架空送电

31、线路运行规程(DL/T 741-2001)。国家电网公司1999年至2005年间雷害故障占所有故障的15%以上,为减少雷害故障,必须认真执行上述相关规定。,第三十九条 各电压等级线路应具备相应的耐雷水平,尤其要保证发电厂、变电所(站)进线段具有足够的耐雷水平,不满足要求的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说明根据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76)的要求,核对线路的耐雷水平是否相符合,不满足要求的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第四十条 新建110kV500kV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根架空地线,66kV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单根架空地线。架空地线的保护角应符合规程要求,山区线路尽量采用小保护角,在坡度较大地区宜采用负

32、保护角。现有110kV单根架空地线或66kV无架空地线的线路,在雷害多发区,宜改为双根或单根架空地线。说明合理的地线保护角是防止雷击导线必要保护措施,因此要运行单位认真从设计审查、施工验收、运行检查等各环节确保地线及地线保护角是否符合规程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改造。对于山区的线路尽可能采用较小或负保护角。,第四十一条 加强对绝缘架空地线放电间隙的检查与维护,确保动作可靠。说明加强日常巡视及检修工作,确保绝缘架空地线放电间隙符合设计要求。第四十二条 根据不同地区雷电活动的剧烈程度,在满足风偏和导线对地距离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绝缘子片数或加长复合绝缘子结构长度,对复合绝缘子可在其顶部(接地端)

33、增加一片大盘径空气动力型绝缘子,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对瓷绝缘子,还应加强零值、低值绝缘子的检出工作。说明实践证明在复合绝缘子接地端增加一片大盘径空气动力型绝缘子或加长复合绝缘子结构长度,是减少复合绝缘子雷击闪络的有效措施。对于瓷绝缘子,还应加强零值、低值检测工作,确保按周期、高质量完成检查工作。,第四十三条 积极开展雷电观测,掌握雷电活动规律,确定雷害多发区。对雷击跳闸较频繁的线路,找出易击点,采取综合防雷措施(包括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改善接地网的敷设方式、适当加强绝缘、增设耦合地线、使用线路型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等手段),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和事故率。说明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华北、

34、华东、山西、山东、湖南、广东、辽宁等电网也先后建立了雷电定位系统(LLS)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广东99年在143次可以用LLS分析指导定性的雷击跳闸故障中,成功指导查线的114次占79.7。对于雷击较频繁地段采取综合防雷措施。对加装在线路上的防雷、测雷附属设施(如:线路避雷器、磁钢棒、光导纤维、招弧角、可控避雷针、耦合地线等),均应建立设备档案及运行记录并密切加以监视,及时记录雷击动作情况。,第四十四条 采取降阻措施须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段,可采用增加垂直接地体、加长接地带、改变接地形式、换土或采用接地新技术(如接地模块)等措施,慎用化学降阻剂。在盐碱腐蚀较严重的地段,接地装

35、置应选用耐腐蚀性材料或采用导电防腐漆防腐。说明降低接地电阻是防止反击雷的重要措施,对于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段,可采用增加垂直接地体、加长接地带、改变接地形式、换土或采用接地新技术(如接地模块)等措施,慎用化学降阻剂。在盐碱腐蚀较严重的地段,接地装置应选用耐腐蚀性材料或采用导电防腐漆防腐。,第四十五条 重视接地引下线的运行维护工作,腐蚀严重地区适当增大接地引下线的截面,在雷雨季节加强接地引下线与(杆)塔连接情况的检查。说明加强接地引下线的运行维护工作,尤其是雷雨季节。腐蚀严重地区适当增大接地引下线的截面来保证足够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第四十六条 发电厂及变电所(站)进线段线路12km每2年进行一次接地

36、电阻的检测工作,雷击多发区每3年一次,一般地段每4年一次。对接地装置除定期进行抽样开挖检查外,还应对历次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对变化较大者应及时开挖检查。说明杆塔接地电阻应同时满足规程的要求,既要符合实测土壤电阻率的要求;又要及时掌握其变化情况。雷击多发区接地电阻的测试周期为3年、一般地区较合适周期为4年。当发现接地电阻有变化时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整改,保证接地装置符合要求。第四十七条 一般应使用接地摇表测量接地电阻值,测量结果应采用季节系数进行修正,季节系数的选取可参照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管理规范。说明接地电阻测量方法应正确,并应考虑季节性的影响。,第七节 预防外力破坏

37、,第四十八条 认真贯彻执行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做好线路保护工作。发现有危害线路安全运行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递交影响线路安全运行整改通知书并敦促其整改。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及司法部门严厉打击破坏、盗窃、收购线路器材的犯罪活动。第四十九条 积极取得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加强对线路保护区的整治工作,严禁在保护区内植树、采矿、建造构筑物等,保证线路通道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第五十条依靠群众搞好护线工作,建立并完善群众护线制度,落实群众护线员的保线、护线责任。第五十一条 在线路保护区或附近的公路、铁路、水利、市政等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并做好保线、护线的宣传

38、工作,防止吊车等施工机具刮碰导线引起的跳闸或断线事故。,第五十二条 严禁在线路附近烧荒、烧秸秆等,在烧荒季节加强巡视和宣传,一旦发现立即制止。说明输电线路遭受外力破坏往往是难以预测或突然发生的,其危害性很大。近年来,由于外力破坏原因造成线路倒杆塔、断线路的事故不断发生,例如2003年7月24日110kV刘古线因施工导线反弹跳闸,2004年6月23日220kV桃龚线因机械碰线造成跳闸。防止外力破坏这项工作开展很艰难,因此积极宣传电力有关法律、法规,并依靠社会力量才能做好护线工作。防止外力破坏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第五十三条 严禁在距线路周围500米范围内(指水平距离)进行爆破作业

39、。因工作需要必须进行爆破作业时,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线路安全,并征得线路产权单位或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报经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另外在规定范围外进行的爆破作业也必须确保线路的安全。说明该条内容摘自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8号)(第十条)。,第八节 预防林区架空输电线路火灾事故,第五十四条 为了预防林区架空输电线路火灾事故,应严格执行DL/T 741-2001和森林防火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第五十五条 对通过林区的架空输电线路,应加强巡视和维护,电力线与树木间距离应符合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距离不足者,

40、应敦促有关林业部门按规定及时砍伐。在森林防火期内应适当增加特巡次数,严防由于树木与电力线路距离不够放电引起森林火灾。第五十六条 新建(改建)线路通过林区应充分考虑森林火灾对线路造成的威胁,对运行中的线路通道内砍伐完的树木,应及时清理,以防发生火灾。第五十七条 通过林区的架空输电线路的通道宽度应符合现行设计标准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验收送电。第五十八条 进入林区工作的电业工作人员应熟悉森林防火条例及相关防火知识,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防火、灭火操作能力。第五十九条 进入林区进行线路作业时,其车辆、作业用具的使用以及作业方法等均应符合森林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第六十条 与

41、林业部门建立互警机制,及时互通信息,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双方能够协同动作,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说明本章内容为了预防林区架空输电线路火灾事故,重点强调应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令1988第6号)。对于新建线路的通道内树木情况要严格认真验收,不符合设计、运行要求不得通过验收。同时要对已投入运行的线路保护区加强巡视,对于超高等有严重威胁线路安全运行的树木及时进行处理。,第九节 预防导地线覆冰舞动,第六十一条 处于重冰区的线路,应按照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试行)进行设计,可适当增加耐张塔的使用比例、减小杆塔档距或适当增加导地线、金具等的承载能力。第六十二条 对设计冰厚取值偏低、抗冰能力弱

42、而又未采取防覆冰措施的位于重冰区的线路应进行改造,尤其是跨越峡谷、风道、垭口等的高海拔地区线路,使其具备相应的抗冰能力。第六十三条 对覆冰厚度超过设计冰厚的线路,可采取如下的措施预防冰害事故。消除导线上覆冰1.大电流融冰法2.机械除冰法3.被动除冰法(二)防止绝缘子覆冰闪络1.增大绝缘子的伞间距离。2.改变绝缘子串的安装形式。3.在绝缘子串之间插入大伞径绝缘子,以阻断冰桥的形成。4.加强对绝缘子串的清扫,保持绝缘子清洁,减少绝缘子表面的积污量,以降低绝缘子串发生冰闪的几率。,第六十四条 舞动多发地区的线路,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一)已加装防舞装置的线路,应加强对防舞装置的观测和维护,对超过设计

43、冰风阈值发生的舞动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二)对已发生过舞动的线路,应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并积极开展防舞研究,采取防舞措施(如加装防舞装置),以降低舞动发生的几率,减小舞动造成的损失。(三)未加装防舞装置的线路,舞动易发季节到来时,运行部门应加强观测,并制定应急预案。(四)加装防舞装置的同时应考虑防微风振动的要求,并进行必要的防振试验或现场测试,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说明导线舞动在辽宁到湖南的一条广大地域带多有发生,1987年2月湖北500kV姚双、双凤线跨越汉江的中山口大跨越发生了强烈的导线舞动;1999年11月24日辽宁发生大面积导线舞动,舞动线路包括66kV、220kV及500kV线路共100多条;2003年3月35日湖北500kV龙斗、斗双、斗白、葛凤等线路发生导线舞动;2005年2月79日华中地区再次发生大范围线路跳闸和倒塔事故,500kV线路跳闸18条69次、倒塔4条25基,220kV线路倒塔25基。从上述情况可见,导线覆冰舞动给系统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危害。本章从线路设计到对运行线路导地线覆冰舞动观测及预防整改几方面对导地线覆冰舞动提出了较具体的防范措施。,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