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第二节.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91570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1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第二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第二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第二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第二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第二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第二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第二节.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二节 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水痘,(1)病因: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的浆液中,可经飞沫传播,皮肤疱疹破溃后,则可经过衣物或用具等间接传染。(2)症状:12天低热、皮疹、1天后成水疱、34天后结痂。典型水痘 皮疹出现前1天可呈现前驱症状 如低热、不适、厌食等,但很快消失。并出现皮疹。(3)预防和护理:早发现、早隔离直至其全身疱疹干燥结痂时为止;清洗、搽药;有水痘接触史的幼儿,应检疫21天。,2、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或者病原体携带者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病人分泌物所污

2、染的食品、毛巾、玩具等间接地传染给他人。患者以515岁的儿童为多见,患者在发病前26天到腮腺肿退前均有传染性,患病以后获终身免疫。(2)症状:以发热、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3)预防和护理:病人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吃酸、辣的食物。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本病可采用中草药治疗,如板蓝根冲剂等。,3、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1)病因: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通过蚊子传播。(2)症状:起病急。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23天后,体温可达40度以上,抽风、昏迷。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乙 脑,使乙脑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少数病人仍可留下后遗症,如不能说话、肢体瘫痪、智

3、力减退。(3)预防:应在流行期前12月接种乙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孳生地。,4、传染性肝炎,1、病因:传染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肝炎病毒可分为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丁型等。(1)甲型肝炎病毒可引起甲型传染性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粪便中。粪便污染了食物、饮水,经口造成传染。(2)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起乙型传染性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体液中,病人的唾液、鼻涕、乳汁等亦带有病毒。含有病毒的极微量血液就能造成传染。,症状,甲型肝炎:约经一个月的潜伏期发病。(1)黄疸型肝炎。病初类似感冒,相继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尤其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精神不好、乏力。在发病1周左右,巩膜(白眼

4、珠)、皮肤出现黄疸,尿色加深。肝功能不正常。出现黄疸后26周,黄疸消退,食欲、精神好转。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无黄疸型肝炎。比黄疸型肝炎病情轻,一般可有发烧、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在病程中始终不出现黄疸。,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约经2-6月的潜伏期发病,起病较慢。初期症状表现为: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厌油腻食物、恶心、肝区痛等症状。常常不伴有发热。急性肝炎迁延6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疲乏、消化道症状、肝区不适、肝脏肿大。病情迁延反复达数年,少数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3、护理:(1)急性肝炎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轻微活动。(2)饮食宜少吃脂肪,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糖的量,多吃水果、蔬菜

5、。(3)护理患儿后,要用肥皂洗净手。(4)慢性乙型肝炎还需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保持稳定情绪以防止复发。,预防:(1)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2)做好日常的消毒隔离工作。(3)医用的针头、针管用后严格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注射器。(4)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5)早发现、早隔离病人,5、肠道病毒EV71(手足口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初期症状:大约90的患儿表现为突然发热。较小婴儿只表现为体温升高,多半38.540之间,23天即退;较大婴儿还会伴有吃

6、得少、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年纪较大的儿童还会出现头痛、乏力、肌痛等症状。,症状(1)成虫在肠道内寄生,由于机械刺激常引起脐周围阵发性疼痛,片刻可自行缓解。(2)蛔虫的代谢产物或死亡后的裂解物为有毒物质,可引起低烧、多汗、夜惊、磨牙等症状。(3)蛔虫有喜移行及钻孔的特点。当人体内发生某些变化,如发烧、服不足量的驱虫药等,可刺激蛔虫,引起多种并发症。,(一)蛔虫病,防治(1)集体儿童机构可于910月间集体驱蛔。因67月间最易感染蛔虫卵,910月间已长为成虫。常用驱虫药为驱蛔灵、肠虫清等,药量遵医嘱。(2)改善环境卫生,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症状(1)肛门周围和会阴部奇痒。(2)由于搔伤,可

7、使局部皮肤糜烂。(3)睡眠不安,易烦躁,食欲可受影响。,(二)蛲虫病,防治(1)避免重复感染。小儿穿满档裤睡觉,并于肛周涂上药膏,以粘住虫卵并止痒。早晨用肥皂和温水洗净,换下的内裤洗净并煮沸消毒,连续10天即可见效。(2)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吮吸手指等。(3)勤换衣服,勤晒被褥。(4)驱虫药有驱蛔灵、肠虫清等,药量遵医嘱。与患儿生活在一起的蛲虫病患者应同时进行治疗,以杜绝相互感染。,症状(1)感染初期。当钩蚴钻入皮肤时,局部可有痒疹,由于抓痒可继发细菌感染。钩蚴侵入血循环穿过肺组织时,可引起发热、咳嗽、哮喘等症状。(2)成虫吸着于肠黏膜上,吸血为生。导致病儿发生失血性贫血。随着疾病的发展,病儿常有面色苍黄、皮肤干粗、毛发稀疏、乏力、眩晕、气短等症状。某些病儿有“异嗜癖”,喜吃生米、泥土等。严重感染可影响生长发育,智力亦减退。,(三)钩虫病,防治(1)普查普治:对流行地区的居民进行普查,对患者进行治疗。(2)粪便管理:为预防钩虫病的重要环节。(3)个人防护:在流行地区,儿童应避免赤脚下地;避免尿布、食具被钩蚴污染;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净的蔬菜或不洁的瓜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