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农业专题复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93529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5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农业专题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农业专题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农业专题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农业专题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农业专题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农业专题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农业专题复习.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某地区地形图(图甲)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2)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简析B所在区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1)有利条件:a.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左右),土壤肥沃;b.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灌溉便利;c.夏季气温较高,雨热同期。限制性因素: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O);年降水量较小(约600mm),冬春季较干旱(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于60mm)。(2)水土流失;原因分析:自然因素:a黄土是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b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c黄河在此多支流。人

2、为因素:a植被的破坏毁林开荒,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c露天开矿。,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饮食偏好等)是发展变化的,因而对市场指向的现代商品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很大。,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学技术:,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是可以加以改造和灵活利用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知识再现,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北京市蔬菜基地变化示意图,(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3)

3、请分析90年代中期以后,是什么自然因素使北京附近地区不能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4)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答案:(1)位于北京城郊;接近消费市场,运输成本低;附近水源丰富。(2)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3)缺水。(4)纬度低;光热充足;一年四季连续生产;降水较丰富。,例: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例、代表的四种作物依次是()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答案:D,读下图,指出图9中

4、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答案:甲区以畜牧业、园艺业为主,乙区以种植业为主。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甲区地处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乙区位于长三角,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谷物生长。,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1)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2)说明乙区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中国、世界某区域农业发展区位条件。一般要求全面(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分析,列出主要的有利因素与限制性因素;城郊型农

5、业区位的选择,主要考虑地价(租)与运输的影响,单位面积产值高的集约型农业接近城区,离城市越远,经营越粗放。,区域农业区位分析,读下图回答问题。,(1)据两幅图分析,我国哪两个农业部门发展潜力较大?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发展这两个部门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林业与牧业 合理放牧,保护天然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采育结合;充分利用宜林荒地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2)据图分析我国发展种植业存在的不利条件,并指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不利条件:耕地比重小,宜农荒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途径:保护耕地资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量。,读下面材料,回答有

6、关问题。,材料一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下图为我国2003年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材料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说,随着我国人口的刚性增长和资源的刚性减少,我国的粮食生产任务艰巨。从长远和根本上讲,要改变我国粮食增长的方式,开辟我国粮食生产的新途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据了解,1978年至1996年间,良种、栽培技术、防灾减灾

7、和土壤改良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份额分别为33.8%、34.1%、14.2%和17.9%,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20%提高到目前的45%左右。,2、结合材料二,分析回答:我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地区,当地是如何治理低湿地的?,材料三最近十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情况(亿吨),3.根据材料三分析,1998年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4.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由于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2.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受气候冷湿,生长期短等因素制约。治理低湿地的成功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3.自然灾害频繁,粮食收购价格低,农业生产投入高、农业负担过高,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差,粮食播种面积减少。4.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水循环活跃,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